第015章 上兵伐謀
楊浩一聽,急忙問道:“喔?吐蕃人因為何事來信?”
吐番自亡國後,勢力四分五裂,雖然仍是宋國周邊一股強大的勢力,但是其政權形式已還原成了部落聯盟方式,不再是一個國家,是以吐蕃與大宋的往來雖然也是通過外事渠道,規格上卻不能稱為國書,楊浩便也隻稱之為信。
他知道吐蕃部落大量的生活必需品需要從宋國進口,牛羊產物則銷往宋境,而宋國也依賴吐蕃諸部的力量牽製蠢蠢欲動的夏州李氏,造成西北勢力均衡,同時宋國所需的馬匹很大一部分也依賴於從吐蕃部落進口,所以吐蕃同宋國的關係如今比較密切。
而且焦寺丞方才也說了,自打自己來了之後,喜客盈門。契丹使者是來打架的,怎麽也稱不上什麽喜客,莫非吐蕃人卻有什麽喜事報來?
焦海濤喜孜孜地道:“這封信是涼州六穀蕃部的羅丹族長寫來的,抗議我朝誣指走私鋼鐵,囚禁了他的侄子和與之通商的一名漢人商賈,信中說自吐蕃部奉我宋國為中原正統,建立朝貢關係以來,吐蕃部一直向宋國供奉健馬,對宋國恭訓卑服,如今我宋國如此作為,令吐蕃諸部太過寒心,如果我們不予釋放這些人,吐蕃不得不考慮同我朝斷交,從此不相往來。”
楊浩翻了翻白眼道:“焦寺丞,這就是你說的喜客?這……這是喜事嗎?”
焦海濤眉開眼笑地道:“左使,這要是換個衙門,鬧糾紛,生事端,那不是好事,可咱鴻臚寺是幹什麽的呀?事兒鬧的越亂,架吵的越凶,咱們鴻臚寺才有用武之地呀,這不是好事麽?”
楊浩:“……”
焦寺丞窺他臉色,忙咳了一聲,收斂笑容,打起官腔道:“左使大人,吐蕃諸部對我朝一向恭敬友好,向我朝提供了大批急需的戰馬,並立足涼州,為我朝牽製素有野心的夏州,保證了西北諸藩之間互相牽製,唯皆依賴於我宋國的局麵,如今隻為走私小小事體,若是鬧的雙方不和,於我朝大為不利,此事不可不慎,如何妥善處置,還請大人決斷。”
楊浩一想,對啊,吐蕃鬧事,萬一朝廷派我去安撫……,楊浩立即轉嗔為喜,一拍焦寺丞肩膀,眉開眼笑地道:“焦寺丞所言有理,他們鬧的越凶,咱鴻臚寺才有得事做,哈哈,把信給我,我來看看詳情。”
“呃……”焦海濤沒想到楊浩變臉的速度比他還快,他苦笑著取出吐蕃來信交給楊浩,楊浩展開一看,待看清了那被囚的宋人名字,臉色不由一變,忙咳嗽一聲,低聲喝茶。好在他掩飾的快,一旁站著的焦寺丞不曾發現什麽異樣。
“大人,你看這事兒該如何處置?擬好了得體的對策,才好稟奏官家,著令有司衙門配合,咱們……”
楊浩把信匆匆收起,袖入懷中,然後急急起身,戴正了官帽,說道:“備轎,本官馬上進宮。”
焦寺丞瞠目道:“左使,咱們不再好好議議這件事了麽?”
楊浩道:“不用議了,本官已有主意,這就去稟報官家,請官家定奪。”
焦海濤一聽,忙大拍馬屁道:“大人真是了得,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左使一步定計,大人胸懷韜略,睿智無雙,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風流倜儻,傲然不俗……”
楊浩跑到門口,焦寺丞拍著馬屁一路跟到了門口,楊浩忽然想起了什麽,趕緊回來,焦寺丞讚語如珠地也追了回來,楊浩抄起桌上那包糟白魚摟在懷裏,對焦寺丞一本正經地道:“焦寺丞,我知道你對本官的景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不過這些知心話兒,等本官回來再說吧,失禮失禮,告辭告辭。”
楊浩心急火燎,急急出門登車直趨皇宮,到了大內,楊浩一路疾行,猶自想著心事,不知不覺間被引到了集英殿,前邊帶路的小黃門站住腳步向殿上唱道:“陛下,鴻臚少卿楊浩求見。”
楊浩這才清醒過來,就聽殿中一個沉穩的聲音宣道:“叫他進來吧。”楊浩不及多想,便邁步進了大殿。
殿中,趙匡胤剛剛發了一通脾氣,左禁門衛大將軍趙玭直接把事情捅到皇上這兒來了,皇帝一聽勃然大怒,他下的令,不許私販秦陝大木,這墨跡還沒幹呢,當朝宰相就率先破壞綱紀,這還得了?
此刻正是午後時分,皇帝開經筵正聽學士講學,今天給皇帝授課的是前宰相王浦。聽趙玭說明經過,趙匡胤把他打發下去,隨即怒不可遏地一拍桌子,對王浦道:“趙普越來越是膽大妄為了,竟敢公然違抗聖旨,一至於斯,宰相犯法,該當何罪,王卿,你說!”
王浦眯起眼睛,四下裏看了看,抬頭看看天,又低頭看看地,拱手微笑道:“官家息怒,趙相公一向公體為國,怎會縱容家人行此不義之舉?依臣看來,趙玭性情狂躁,不能容人,必是因為與相府家人生了嫌隙,是以誣告宰相。”
趙匡胤先是見他動作,有些莫名不解,細細揣摩他神情動作,措辭語句,心中不由一凜,驀然冷靜下來,他不置可否地唔了一聲,在殿中踱了幾步,換了語氣說道:“不錯,趙普的為人,朕是知道的,怎麽可能行此不法之事?趙玭誣告大臣,朕險些上了他的當了,此人用心險惡,不可不懲,張德鈞,傳旨,趙玭攀誣當朝宰執,應予嚴懲,就貶去……汝州,做個牙校吧。”
嘴裏這麽說著,趙匡胤兩腮的肌肉卻突突地跳了幾下,王浦看在眼中,隻作兩眼昏花,不曾見著,張德鈞剛剛出去,門口便傳來小黃門的稟告。
楊浩快步入殿,餘怒未息的趙匡胤一瞧這位鴻臚少卿,前日來時抱著個比常人大一號的笏板,今日又換了個包袱,不禁詫異地道:“楊浩,你懷裏抱的什麽?”
楊浩一路想著心事,忘了懷裏還抱著東西,趙匡胤這一問,楊浩猛地警覺,不禁暗暗叫苦:“壞了壞了,怎麽直接抱到殿上來了,告訴皇帝,這是我送給你女兒的禮物?漫說外臣交結後宮,本就是大忌。而且……不是說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麽?就算女婿初次登門,老丈人大概也看不大順眼吧,何況我算什麽身份,老趙要是知道我給公主送魚,還不把我先炸了?”
楊浩情急智生,連忙應道:“回官家,這是魏王千歲巡狩江淮時,為永慶公主殿下買的幾斤糟白魚,當時就放在臣的船上,回京之後整理采買的一些土特產品,臣才想起來,本來是要給魏王千歲送回去的,因為遇上一樁大事,急於請官家定奪,所以先奔了皇宮,呃……竟然把它忘記了……”
趙匡胤一聽他如此勤於國事,顏色便和緩了些,便道:“罷了,既是送給公主的東西,何必還繞上一個圈子送去魏王府。”他向一旁內侍示意一下,自有人上前接過,退下殿去。
趙匡胤這才說道:“出了什麽事要朕定奪,又是契丹人生亂不成?”
楊浩忙道:“並非如此,是涼州吐蕃因為同地方官府的一樁糾紛,遣使來信,向官家訴苦。”
趙匡胤神色一動,肅容道:“吐蕃?因為何事起了糾紛?”
楊浩輕描淡寫地道:“吐蕃族人巴汨羅與一漢人行商李興,私販了兩車精鐵運往涼州,途中被我朝地方官府查獲,將他們都下了大獄。本來,這隻是一樁普通的緝私案子,可是事涉吐蕃,事情就複雜了。涼州六穀蕃部的羅丹族長來信對此大為不滿,曆數吐蕃對我朝的恭敬馴服,不滿地方官府如此對待吐蕃族人,請求官家為他做主,釋放他的侄子和那個漢人商賈。”楊浩說著,將書信呈上。
趙匡胤看了一遍,蹙眉道:“精鐵乃軍需物資,未得朝廷允許,私自販運於外國的,一車精鐵便當處以殺頭之罪,如今隻是將他們囚禁,已是法外施恩,他一封信便要朕罔顧國法?”
王浦和楊浩都不做答,趙匡胤自言自語一陣,心中暗自衡量,朝廷倚重吐蕃諸部的地方太多,大批的健馬需要從那裏輸入,還要借助吐蕃人的勢力壓製夏州李氏的野心,為了區區兩車精鐵、幾個走私商人,鬧到雙方交惡的話,實無半點好處,沉吟半響,他心中已然有了定計,卻轉首對楊浩道:“楊卿,此事來龍去脈你已清楚,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楊浩一直盯著他的臉色,這時才躬身道:“官家,臣以為,不過是幾車精鐵而已,實不應當據此與吐蕃交惡,涼州六穀蕃部大族長親自寫信向官家求告,朝廷應當向他示以寬宏之恩,這人……是應該放的,至於這貨物,也不妨大方地發還與他,吐蕃部求一而得二,對官家必然感激。”
“哦?”趙匡胤看看他,笑了笑道:“契丹人飛揚跋扈,你的回書卻比契丹人還要跋扈,絲毫不怕觸怒了他們。吐蕃力弱,你反要示之以因,生怕惹惱了他們,這是何故?”
楊浩躬身道:“官家,正因契丹勢強,縱然朝廷示之以恩,誠心招攬,它也不會歸順我朝,相反,我朝越是謙卑,他們越是囂張,會縱容他們的野心不斷膨脹。而吐蕃力弱,多有依賴我朝處,大節不虧的話,此小節處就不應和他們計較太多,所以易用懷柔手段,才會令其歸心。”
趙匡胤大悅,嗬嗬笑道:“楊卿性情雖然莽撞,心智著實不虧,哈哈,朕正是這個意思,就按這個意思措辭擬旨吧,朕會令有司配合你們鴻臚寺辦好此事。還有,你在回書中不妨直言,若是吐蕃缺鐵,可向朝廷求告,朝廷會酌情給付,勿需私運違法,嗬嗬嗬……”
“臣遵旨,告退。”
楊浩緩步出了宮殿,立在高大的廊柱下長長籲了口氣,背上的冷汗這才消去,此李興正是彼李興,是那個一品堂造弓造箭的匠人,義父的堂弟。他怎麽和吐蕃人勾搭上了,蘆州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不成,回去就得令壁宿與‘飛羽’聯係,問清其中原由。
楊浩本以為西北太平,自己鑽進這個清水衙門就是為了假死遁身,從此逍遙世外,可他忽然發覺自己成了網中的一隻蜘蛛,任何一個方向有點風吹草動,都不免要牽涉到他,而他……張開了網,於是自己也陷身於網中,有些掙脫不開了。
西北,蘆州,木氏牧人大帳。丁承宗與李光岑並肩而坐,麵前站著幾個看似粗獷,眼神卻盡顯精明的漢子,丁承宗道:“我要說的,就是這麽多了,你們馬上分頭趕赴夏州,以不同的身份為掩護安頓下來,所需一切,我們都會提供。
你們唯一的使命,就是想辦法接近拓拔氏貴族,如果能得到夏州李氏的信賴,就助他們倒行逆施,如果能得到拓拔氏其他貴族的信任,就想方設法加劇他們之間的矛盾,這是唯一的宗旨,具體的方法手段,我已經教過你們許多了,你們也可以隨機應變、各顯其能。做得好,你們一個人頂得上一個驍勇善戰的萬人隊,去吧!”
“是!”十幾條大漢齊齊拱手,又向李光岑躬身施禮,然後退了出去。
李光岑憋了半天,待他們一口去,忍不住劇烈地咳嗽起來,喘息未定,便又舉杯喝酒,丁承宗不禁微微蹙眉道:“李老還是少喝一些吧。”
“習慣了,現在不喝,死的更快。”李光岑淡然笑笑,又抿了一大口酒,說道:“你對夏州用間,老夫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可是資助吐蕃,甚至連一品弓也毫不藏私地拿出來,現在自然不妨,可是將來他們會不會對我們不利?”
丁承宗沉穩地一笑,說道:“李老盡管放心,他們沒有那個能力。一件利器,固然可以增強吐蕃的實力,但是國戰決非一件利器能夠左右勝敗的,我敢斷定,沒有統一的政權,沒有清明的吏治,沒有賞罰分明的軍紀,沒有雄才大略的英主,不要說四分五裂一團散沙的吐蕃,就算是契丹、大宋,擁有‘一品弓’這樣的利器,一樣會吃敗仗,一樣做不了憑仗。
二弟巧施手段,令夏州李氏與吐蕃人兩麵開戰,消磨他們的實力,吸引他們的注意,這是一個好機會,我要最大程度地對它加以利用,擴大它的影響。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怎可不全力相助?不過一件弓器罷了,若是我們秘技自珍,把一件死物視做唯一的倚仗,那也太無自信了些,那樣的話,所謂倚仗,其實就是毫無倚仗。
我們對夏州用間,可以造成拓拔貴族間的不和,從內部擊垮他們;資助吐蕃,是加強他們敵人的力量,從外部壓垮他們。他們是在替咱們打仗啊,這個時候,我們則在秣馬厲兵,待到夏州內憂外困,那時候我們登高一呼,搖搖欲墮的夏州就可一舉而克!隻是……他何時才能回來主持大局呢?”
楊浩一聽,急忙問道:“喔?吐蕃人因為何事來信?”
吐番自亡國後,勢力四分五裂,雖然仍是宋國周邊一股強大的勢力,但是其政權形式已還原成了部落聯盟方式,不再是一個國家,是以吐蕃與大宋的往來雖然也是通過外事渠道,規格上卻不能稱為國書,楊浩便也隻稱之為信。
他知道吐蕃部落大量的生活必需品需要從宋國進口,牛羊產物則銷往宋境,而宋國也依賴吐蕃諸部的力量牽製蠢蠢欲動的夏州李氏,造成西北勢力均衡,同時宋國所需的馬匹很大一部分也依賴於從吐蕃部落進口,所以吐蕃同宋國的關係如今比較密切。
而且焦寺丞方才也說了,自打自己來了之後,喜客盈門。契丹使者是來打架的,怎麽也稱不上什麽喜客,莫非吐蕃人卻有什麽喜事報來?
焦海濤喜孜孜地道:“這封信是涼州六穀蕃部的羅丹族長寫來的,抗議我朝誣指走私鋼鐵,囚禁了他的侄子和與之通商的一名漢人商賈,信中說自吐蕃部奉我宋國為中原正統,建立朝貢關係以來,吐蕃部一直向宋國供奉健馬,對宋國恭訓卑服,如今我宋國如此作為,令吐蕃諸部太過寒心,如果我們不予釋放這些人,吐蕃不得不考慮同我朝斷交,從此不相往來。”
楊浩翻了翻白眼道:“焦寺丞,這就是你說的喜客?這……這是喜事嗎?”
焦海濤眉開眼笑地道:“左使,這要是換個衙門,鬧糾紛,生事端,那不是好事,可咱鴻臚寺是幹什麽的呀?事兒鬧的越亂,架吵的越凶,咱們鴻臚寺才有用武之地呀,這不是好事麽?”
楊浩:“……”
焦寺丞窺他臉色,忙咳了一聲,收斂笑容,打起官腔道:“左使大人,吐蕃諸部對我朝一向恭敬友好,向我朝提供了大批急需的戰馬,並立足涼州,為我朝牽製素有野心的夏州,保證了西北諸藩之間互相牽製,唯皆依賴於我宋國的局麵,如今隻為走私小小事體,若是鬧的雙方不和,於我朝大為不利,此事不可不慎,如何妥善處置,還請大人決斷。”
楊浩一想,對啊,吐蕃鬧事,萬一朝廷派我去安撫……,楊浩立即轉嗔為喜,一拍焦寺丞肩膀,眉開眼笑地道:“焦寺丞所言有理,他們鬧的越凶,咱鴻臚寺才有得事做,哈哈,把信給我,我來看看詳情。”
“呃……”焦海濤沒想到楊浩變臉的速度比他還快,他苦笑著取出吐蕃來信交給楊浩,楊浩展開一看,待看清了那被囚的宋人名字,臉色不由一變,忙咳嗽一聲,低聲喝茶。好在他掩飾的快,一旁站著的焦寺丞不曾發現什麽異樣。
“大人,你看這事兒該如何處置?擬好了得體的對策,才好稟奏官家,著令有司衙門配合,咱們……”
楊浩把信匆匆收起,袖入懷中,然後急急起身,戴正了官帽,說道:“備轎,本官馬上進宮。”
焦寺丞瞠目道:“左使,咱們不再好好議議這件事了麽?”
楊浩道:“不用議了,本官已有主意,這就去稟報官家,請官家定奪。”
焦海濤一聽,忙大拍馬屁道:“大人真是了得,古有曹植七步成詩,今有左使一步定計,大人胸懷韜略,睿智無雙,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風流倜儻,傲然不俗……”
楊浩跑到門口,焦寺丞拍著馬屁一路跟到了門口,楊浩忽然想起了什麽,趕緊回來,焦寺丞讚語如珠地也追了回來,楊浩抄起桌上那包糟白魚摟在懷裏,對焦寺丞一本正經地道:“焦寺丞,我知道你對本官的景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不過這些知心話兒,等本官回來再說吧,失禮失禮,告辭告辭。”
楊浩心急火燎,急急出門登車直趨皇宮,到了大內,楊浩一路疾行,猶自想著心事,不知不覺間被引到了集英殿,前邊帶路的小黃門站住腳步向殿上唱道:“陛下,鴻臚少卿楊浩求見。”
楊浩這才清醒過來,就聽殿中一個沉穩的聲音宣道:“叫他進來吧。”楊浩不及多想,便邁步進了大殿。
殿中,趙匡胤剛剛發了一通脾氣,左禁門衛大將軍趙玭直接把事情捅到皇上這兒來了,皇帝一聽勃然大怒,他下的令,不許私販秦陝大木,這墨跡還沒幹呢,當朝宰相就率先破壞綱紀,這還得了?
此刻正是午後時分,皇帝開經筵正聽學士講學,今天給皇帝授課的是前宰相王浦。聽趙玭說明經過,趙匡胤把他打發下去,隨即怒不可遏地一拍桌子,對王浦道:“趙普越來越是膽大妄為了,竟敢公然違抗聖旨,一至於斯,宰相犯法,該當何罪,王卿,你說!”
王浦眯起眼睛,四下裏看了看,抬頭看看天,又低頭看看地,拱手微笑道:“官家息怒,趙相公一向公體為國,怎會縱容家人行此不義之舉?依臣看來,趙玭性情狂躁,不能容人,必是因為與相府家人生了嫌隙,是以誣告宰相。”
趙匡胤先是見他動作,有些莫名不解,細細揣摩他神情動作,措辭語句,心中不由一凜,驀然冷靜下來,他不置可否地唔了一聲,在殿中踱了幾步,換了語氣說道:“不錯,趙普的為人,朕是知道的,怎麽可能行此不法之事?趙玭誣告大臣,朕險些上了他的當了,此人用心險惡,不可不懲,張德鈞,傳旨,趙玭攀誣當朝宰執,應予嚴懲,就貶去……汝州,做個牙校吧。”
嘴裏這麽說著,趙匡胤兩腮的肌肉卻突突地跳了幾下,王浦看在眼中,隻作兩眼昏花,不曾見著,張德鈞剛剛出去,門口便傳來小黃門的稟告。
楊浩快步入殿,餘怒未息的趙匡胤一瞧這位鴻臚少卿,前日來時抱著個比常人大一號的笏板,今日又換了個包袱,不禁詫異地道:“楊浩,你懷裏抱的什麽?”
楊浩一路想著心事,忘了懷裏還抱著東西,趙匡胤這一問,楊浩猛地警覺,不禁暗暗叫苦:“壞了壞了,怎麽直接抱到殿上來了,告訴皇帝,這是我送給你女兒的禮物?漫說外臣交結後宮,本就是大忌。而且……不是說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麽?就算女婿初次登門,老丈人大概也看不大順眼吧,何況我算什麽身份,老趙要是知道我給公主送魚,還不把我先炸了?”
楊浩情急智生,連忙應道:“回官家,這是魏王千歲巡狩江淮時,為永慶公主殿下買的幾斤糟白魚,當時就放在臣的船上,回京之後整理采買的一些土特產品,臣才想起來,本來是要給魏王千歲送回去的,因為遇上一樁大事,急於請官家定奪,所以先奔了皇宮,呃……竟然把它忘記了……”
趙匡胤一聽他如此勤於國事,顏色便和緩了些,便道:“罷了,既是送給公主的東西,何必還繞上一個圈子送去魏王府。”他向一旁內侍示意一下,自有人上前接過,退下殿去。
趙匡胤這才說道:“出了什麽事要朕定奪,又是契丹人生亂不成?”
楊浩忙道:“並非如此,是涼州吐蕃因為同地方官府的一樁糾紛,遣使來信,向官家訴苦。”
趙匡胤神色一動,肅容道:“吐蕃?因為何事起了糾紛?”
楊浩輕描淡寫地道:“吐蕃族人巴汨羅與一漢人行商李興,私販了兩車精鐵運往涼州,途中被我朝地方官府查獲,將他們都下了大獄。本來,這隻是一樁普通的緝私案子,可是事涉吐蕃,事情就複雜了。涼州六穀蕃部的羅丹族長來信對此大為不滿,曆數吐蕃對我朝的恭敬馴服,不滿地方官府如此對待吐蕃族人,請求官家為他做主,釋放他的侄子和那個漢人商賈。”楊浩說著,將書信呈上。
趙匡胤看了一遍,蹙眉道:“精鐵乃軍需物資,未得朝廷允許,私自販運於外國的,一車精鐵便當處以殺頭之罪,如今隻是將他們囚禁,已是法外施恩,他一封信便要朕罔顧國法?”
王浦和楊浩都不做答,趙匡胤自言自語一陣,心中暗自衡量,朝廷倚重吐蕃諸部的地方太多,大批的健馬需要從那裏輸入,還要借助吐蕃人的勢力壓製夏州李氏的野心,為了區區兩車精鐵、幾個走私商人,鬧到雙方交惡的話,實無半點好處,沉吟半響,他心中已然有了定計,卻轉首對楊浩道:“楊卿,此事來龍去脈你已清楚,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楊浩一直盯著他的臉色,這時才躬身道:“官家,臣以為,不過是幾車精鐵而已,實不應當據此與吐蕃交惡,涼州六穀蕃部大族長親自寫信向官家求告,朝廷應當向他示以寬宏之恩,這人……是應該放的,至於這貨物,也不妨大方地發還與他,吐蕃部求一而得二,對官家必然感激。”
“哦?”趙匡胤看看他,笑了笑道:“契丹人飛揚跋扈,你的回書卻比契丹人還要跋扈,絲毫不怕觸怒了他們。吐蕃力弱,你反要示之以因,生怕惹惱了他們,這是何故?”
楊浩躬身道:“官家,正因契丹勢強,縱然朝廷示之以恩,誠心招攬,它也不會歸順我朝,相反,我朝越是謙卑,他們越是囂張,會縱容他們的野心不斷膨脹。而吐蕃力弱,多有依賴我朝處,大節不虧的話,此小節處就不應和他們計較太多,所以易用懷柔手段,才會令其歸心。”
趙匡胤大悅,嗬嗬笑道:“楊卿性情雖然莽撞,心智著實不虧,哈哈,朕正是這個意思,就按這個意思措辭擬旨吧,朕會令有司配合你們鴻臚寺辦好此事。還有,你在回書中不妨直言,若是吐蕃缺鐵,可向朝廷求告,朝廷會酌情給付,勿需私運違法,嗬嗬嗬……”
“臣遵旨,告退。”
楊浩緩步出了宮殿,立在高大的廊柱下長長籲了口氣,背上的冷汗這才消去,此李興正是彼李興,是那個一品堂造弓造箭的匠人,義父的堂弟。他怎麽和吐蕃人勾搭上了,蘆州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不成,回去就得令壁宿與‘飛羽’聯係,問清其中原由。
楊浩本以為西北太平,自己鑽進這個清水衙門就是為了假死遁身,從此逍遙世外,可他忽然發覺自己成了網中的一隻蜘蛛,任何一個方向有點風吹草動,都不免要牽涉到他,而他……張開了網,於是自己也陷身於網中,有些掙脫不開了。
西北,蘆州,木氏牧人大帳。丁承宗與李光岑並肩而坐,麵前站著幾個看似粗獷,眼神卻盡顯精明的漢子,丁承宗道:“我要說的,就是這麽多了,你們馬上分頭趕赴夏州,以不同的身份為掩護安頓下來,所需一切,我們都會提供。
你們唯一的使命,就是想辦法接近拓拔氏貴族,如果能得到夏州李氏的信賴,就助他們倒行逆施,如果能得到拓拔氏其他貴族的信任,就想方設法加劇他們之間的矛盾,這是唯一的宗旨,具體的方法手段,我已經教過你們許多了,你們也可以隨機應變、各顯其能。做得好,你們一個人頂得上一個驍勇善戰的萬人隊,去吧!”
“是!”十幾條大漢齊齊拱手,又向李光岑躬身施禮,然後退了出去。
李光岑憋了半天,待他們一口去,忍不住劇烈地咳嗽起來,喘息未定,便又舉杯喝酒,丁承宗不禁微微蹙眉道:“李老還是少喝一些吧。”
“習慣了,現在不喝,死的更快。”李光岑淡然笑笑,又抿了一大口酒,說道:“你對夏州用間,老夫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可是資助吐蕃,甚至連一品弓也毫不藏私地拿出來,現在自然不妨,可是將來他們會不會對我們不利?”
丁承宗沉穩地一笑,說道:“李老盡管放心,他們沒有那個能力。一件利器,固然可以增強吐蕃的實力,但是國戰決非一件利器能夠左右勝敗的,我敢斷定,沒有統一的政權,沒有清明的吏治,沒有賞罰分明的軍紀,沒有雄才大略的英主,不要說四分五裂一團散沙的吐蕃,就算是契丹、大宋,擁有‘一品弓’這樣的利器,一樣會吃敗仗,一樣做不了憑仗。
二弟巧施手段,令夏州李氏與吐蕃人兩麵開戰,消磨他們的實力,吸引他們的注意,這是一個好機會,我要最大程度地對它加以利用,擴大它的影響。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怎可不全力相助?不過一件弓器罷了,若是我們秘技自珍,把一件死物視做唯一的倚仗,那也太無自信了些,那樣的話,所謂倚仗,其實就是毫無倚仗。
我們對夏州用間,可以造成拓拔貴族間的不和,從內部擊垮他們;資助吐蕃,是加強他們敵人的力量,從外部壓垮他們。他們是在替咱們打仗啊,這個時候,我們則在秣馬厲兵,待到夏州內憂外困,那時候我們登高一呼,搖搖欲墮的夏州就可一舉而克!隻是……他何時才能回來主持大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