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反噬
宜將剩勇追窮寇,有追窮寇的道理。
窮寇莫追,亦有窮寇莫追的道理。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楊浩現在就有不得不追的理由,如果李光睿逃到綏州,即便這一次不能對李光睿實施重創,也將形成對李光睿極為不利的一種格局,這將注定他的沒落,然而如果讓他把兵員成功地轉移到長城以西的宥州,回到他的根基之地,那麽結果就很難預料了。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重要意義,不是讓三十萬敗軍逃出生天,而是讓三十萬需要長期時間才能訓練有素的軍隊有機會重新拿起武器,重開一場戰局。李光睿如果成功撤到宥州,爭取的卻是地利、人和,卻是政治格局的天時,他將有機會打破三藩合圍的不利局麵,重新掌握西北之地,楊浩豈能不追?
然而此舉雖意義深遠,可是冒險程度也更大,風險與收益總是成正比的,豈能不勞而獲。大軍敗退,是最容易導致三軍指揮失靈、士氣最為低落的因素,一支龐大的軍隊在潰退時,尤其是那樣的年代,就算是一位天縱英明的主將,也難以力挽狂瀾,對三軍實施有效指揮了,所以楊浩隻要能追上李光睿的主力,李光睿的戰略大冒險就將從此畫上一個終結的符號。
楊浩一路急行軍,趕到無定河邊,利用殘破的攻城器械重新拚搭了三座浮橋,驅軍過河,不料他的大軍剛剛渡過無度河,押後陣的李一德還沒趕上來,無定河上遊便湧來一股巨浪,挾帶著巨木將那三座簡易的浮橋撞的粉碎,洶湧的河水漫過兩岸河沿,向下遊咆哮而去,十幾名剛剛踏上岸邊,還來不及前進的士兵被瞬間衝過的洪水卷走。
“不好!中計了!”
一見如此情形,楊浩立時變色,三軍靜悄悄地肅立河邊,望著那瞬間又複回落的水位,人人驚怔不語,李一德倉惶地奔到岸邊,向對岸望了望,立即氣極敗壞地叫道:“快,搜羅所有可用的木料,趕快搭起浮橋,把大帥接回來。”
楊浩策馬而立,迎著風,聽著遠處殷如沉雷的蹄聲,驀然回首,向對岸使勁大喊道:“速請折將軍援助!”
巨浪雖然泄去,可是無定河本就波濤滾滾,洶湧澎湃,幾場春雨下來,河水暴漲,更是水浪震天,對岸根本聽不清楚,楊浩向李一德用力地揮了揮手,感覺到李一德已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揮手一指,大喝道:“向上遊衝!”
前方馬蹄聲疾,他不知敵軍數量,能走的隻有沿河上下。上遊築有水壩,必有敵軍。可他偏偏就向上遊衝,出敵意料,就有機可乘,而且方才這股洪水急而不久,表明上遊水壩規模極小,這可能是因為無定河本就湍急萬分,難以築成較大的水壩,卻也可能是上遊的敵軍數量有限。
當耳邊馬蹄聲越來越清晰的時候,楊浩已率軍溯流而上,一頭鷂鷹展翅翱翔於長空,隻見一條銀河奔流直下,千軍萬馬逆流而上,對岸,是無助地站在那兒的六千名後陣官兵,這一邊,無數的戰馬像一頭頭撲向獵物的野狼,劃著弧形截向楊浩所部。
這一路兵馬倒底有多少人?
李光睿佯歸宥州,實則全部人馬都在這裏,要殺我一個回馬槍?還是說,這支人馬隻是前一日才匆匆渡河的那支後軍?他們的士氣還可用嗎?
楊浩無暇多想了,敵軍就像方才無定河上奔湧而來的那個滔天巨浪,仿佛要藉著這一撲之力,就把楊浩全軍推入無定河中。楊浩率領近萬騎縱馬急奔,以一種瘋狂的速度向上遊衝,尋找著可供立足的有利地形。
上遊果然有一支負責築壩拆壩的部隊,他們人數果然有限,似乎也完全沒有料到楊浩的兵馬猝然遇襲,居然向明知有敵軍的一方衝來,不過萬馬奔騰是難以掩飾的訊息,他們還是迅速做出了反應,上馬,摘弓,搭箭上弦。
楊浩血貫瞳仁,親自衝鋒在前,使一杆長矛撥打雕翎,衝擊敵陣,率領著他的親兵侍衛如出柙猛虎般迅猛突進,義無反顧時殺向敵群。
前方的敵人不過近千人,完全抵擋不住楊浩所部的誓死衝鋒,大軍向鐵輪一般輾壓過去,輾得一地死屍,零落成泥,可是這千餘人的隊伍畢竟起到了些阻攔作用,後麵的大軍已經趁機追過來了。
號角聲喊殺聲混淆在一起,楊浩率領所部,唯一的目標就是上遊,他知道自己的判斷是對的,隻要殺出重圍,再往上去一定沒有敵軍設伏阻截,他的一線生機就在前麵。
雙方大軍在河灘地上撞擊到一擊,刀劍鏗鏘,廝殺不絕,楊浩勢若瘋虎,手中一杆長矛已被鮮血浸透,他始終衝在最前麵,從層層擁堵上來的夏州軍隊鐵騎中鑿穿而過,向前!向前!
敵軍像蝗蟲一般撲天蓋地地掩殺上來,身在局中,楊浩也無法估量敵人倒底有多少兵馬,他隻能一路向前,像一枝穿帛之箭,一層層地鑿穿敵人的防禦,但是強弩之末,勢不穿魯縞,他這枝箭,還能射出多遠?
濁浪川,風起,塵揚,遮天蔽日。
折子渝牽著馬,輕輕漫步在楊浩的軍營。
軍營空空,許多雜什之物灑落一地,可見大軍離開之匆忙。
張十三急急掀開一頂頂帳蓬,然後趕回折子渝身邊,焦急地道:“大小姐,一個人都沒有,所有的人都走空了。”
折子渝目光一凝,瞟見一隻揭去了鐵鍋的爐灶,她走過去,伸手試了試灶底的灰燼,緩緩站起身來,輕輕拍了拍瑩白如玉的手掌,說道:“現在大概已到申時,楊浩的大軍恐怕一早就急急啟程了,我們已經追不上了。”
張十三急道:“大小姐不是說李光睿必有奇謀?那現在怎麽辦?”
折子渝心中實比他還要焦急萬分,可是就算呼天搶地的大哭一場,能把楊浩哭回來嗎?她默默轉過身子,一雙澄澈如水的眸子看向西南方向,一陣風沙襲來,她輕輕垂下眼瞼,長長的眼睫微閃,滑如凝脂、白如素玉的清麗嬌靨上露出一絲淡淡的憂鬱:“越是這種時候,越慌不得,不要急,先去葭蘆川見我大哥。”
折子渝一直在關注西北方麵的情報,楊浩與折禦勳、楊崇訓議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後,由於事涉極度機密,核心情報隻由楊浩的‘飛羽’負責,再由楊浩擇其需要知會折禦勳和楊崇訓的情報通報他們。這樣一來,折家的“隨風”和繼嗣堂的情報組織就脫離了該計劃的核心情報群,這也就是崔大郎在木已成舟之後才隱約得到一些線索的原因。
由於圍線該計劃的情報之機密性以及時效性,楊浩隨時會得到第一手情報,並迅即做出反應,折子渝的“隨風”諜報機構再去關注這一事件本身就成了事後諸葛亮,所以折子渝把情報打探放在比較明朗的地方,如果說“飛雨”現在刺探、傳遞的是與暗戰有關的核心情報,那麽“隨風”現在做的就是明麵上的情報收集工作,諸如糧草的運輸、兵力的調動、部署、各地戰報、傷亡的統計等等。
當然,所有這一切,都是圍繞著楊浩調虎離山、李光睿圍城打援來進行的,所以大戰的進度折子渝隨時會進行了解,折禦勳也不可能瞞著自己的妹妹和自己的情報機構,所以最新動向折子渝一清二楚。她知道夏州已經落入楊浩手中,知道楊浩和折禦勳、楊崇訓判斷李光睿即將退兵向綏州靠攏,知道楊浩和她大哥已兵進駐兩川。
與此同時,她撒布出去的情報人員也將各地的情報源源不斷地送來給她:
綏州刺史李丕祿按兵不動,毫無接應李光睿的作戰意圖;
固守西域通向中原的長城險隘石州的兵馬與長城以西的宥州往來頻繁,宥州向石州提供了大批糧草輜重。
李光睿自夏州趕往銀州的最後一支糧隊接到夏州失陷的消息後本來加快了行程,拚命向銀州李光睿靠攏,可是眼看到達無定河左近,卻突然放棄渡河,反而就近轉移到附近唯一的一片山脈,並在最險要的摩雲嶺上駐紮下來。
石州雖然是一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兵塞,但是那是在它的後方牢不可破的情況下而言的,如今石州背後的夏州在楊浩手中,石州前麵又是麟府兩州,這處所謂的險隘已經失去了固守的必要,他們為什麽還要屯運大批糧草,做出堅守態勢?
李光睿的糧隊為什麽突然轉移到了摩雲嶺,有什麽意圖?
種種行跡,背後似乎都有一支無形的大手在推動著,折子渝本能地感覺到有一樁針對楊浩和她大哥的陰謀正在形成,她想馬上把自己的擔心告訴他們,可葭蘆川、濁輪川是臨時搶占的兩處戰略要地,信鴿也好、飛鷹也罷,不可能聰明到自己飛去一個事先沒有設定通訊點的地方,所以她隻好自己趕來了,想不到還是晚了一步。
折子渝趕到葭蘆川時,折禦勳已收到了楊浩拔營前送來的消息,大軍已集結完畢,準備啟程上路了,兄妹見麵,當下便一起行軍,行軍途中,折子渝才把自己掌握的情報和她的分析源源本本地說與大哥,兩兄妹一路推演著李光睿可能的計劃,一路急行,趕往無定河畔。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這古戰場上,如今還要拋下多少年輕漢子的屍骨呢?
楊浩的立足之處是一座荒棄的古城,城依山勢呈葫蘆形,麵積不大,沿懸崖築石為牆,向下十餘丈,是滔滔而去的無定河水,城中的黃土房舍早就塌陷了,隻剩下一處處殘垣斷壁,黃土的城牆風化極其嚴整,一碰就簌簌地掉落大片黃土。廢墟中有大量的陶器醉片和牛羊骨骸,許久以前,這裏應該是一片很繁華的地方,或許僅僅是因為一場殘酷的戰爭,這座小城從此就淪為了廢墟。
楊浩站在黃土圍子上,眺望著遠處密密匝匝形成合圍之勢的敵軍,憂心忡忡。他沒有想到李光睿臨死還要反噬一口,竟然咬得這麽毒、這麽狠。誰能想到他有這樣大的魄力,在軍心已亂的情況下還敢展開一次這麽完美的反擊?誰能想到他為了把戲作得真一些,竟然舍得兩營兵馬做誘餌,連他的兒子都做了一枚棄子?
這樣還能有誰懷疑他移師綏州的用意,智近於妖的諸葛亮恐怕也辦不到。
現在,他一連串的布局,已成功地切斷了折禦勳、楊崇訓和楊浩這個鐵三角之的聯係。楊崇訓已被牢牢地牽製在駱駝嶺上,李繼筠的兵力並不弱於楊崇訓,而駱駝嶺的東坡平緩,並不難守之地,楊崇訓耗費了一日一夜的功夫搶築的工事都在西坡,成了一堆無用的擺設。
折禦勳被留在了無定河北岸,等他尋到這兒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楊浩……楊浩殺出重圍時隻剩下六千兵馬,那四千兵未必全戰死了,可是不管是戰死、俘虜還是分散突圍出去了,對楊浩眼下來說,沒有什麽區別。
遠近的敵軍粗略估計,大概有兩萬上下,這正是那支最後撤退的人馬,對楊浩來說,這是大幸,也是不幸。大幸之處在於,如果李光睿手中的八萬大軍全部在此,一定可以把他的人馬踏成爛泥,他的親人,來日到了這無定河邊,恐怕在無數的屍骨中都休想撿拾出他完整的屍骸。
不幸之處在於,這裏隻有兩萬人,李光睿的主力必然星夜兼程趕回夏州去了,如果他死在這裏,夏州還能不能守住?或許李光睿這兩萬大軍可以先吃掉他的殘部,掉過頭來再對付折禦勳的援軍,那時想要安然撤退也未必沒有可能。
李光睿果然不是一個易與之輩,不是一個白癡樣的對手,縱橫西域三十年的西北王將計就計,臨死反噬,這一仗打得漂亮,年輕氣盛的楊浩終於出現了失誤,出現失誤勢必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可是,他到底需要付出多少?
李光睿中了楊浩的計,其結果是丟了夏州、死了次子李繼捧,他的西域帝國已完全向楊浩傾斜。楊浩中了李光睿的計,他要付出甚麽?
宜將剩勇追窮寇,有追窮寇的道理。
窮寇莫追,亦有窮寇莫追的道理。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楊浩現在就有不得不追的理由,如果李光睿逃到綏州,即便這一次不能對李光睿實施重創,也將形成對李光睿極為不利的一種格局,這將注定他的沒落,然而如果讓他把兵員成功地轉移到長城以西的宥州,回到他的根基之地,那麽結果就很難預料了。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重要意義,不是讓三十萬敗軍逃出生天,而是讓三十萬需要長期時間才能訓練有素的軍隊有機會重新拿起武器,重開一場戰局。李光睿如果成功撤到宥州,爭取的卻是地利、人和,卻是政治格局的天時,他將有機會打破三藩合圍的不利局麵,重新掌握西北之地,楊浩豈能不追?
然而此舉雖意義深遠,可是冒險程度也更大,風險與收益總是成正比的,豈能不勞而獲。大軍敗退,是最容易導致三軍指揮失靈、士氣最為低落的因素,一支龐大的軍隊在潰退時,尤其是那樣的年代,就算是一位天縱英明的主將,也難以力挽狂瀾,對三軍實施有效指揮了,所以楊浩隻要能追上李光睿的主力,李光睿的戰略大冒險就將從此畫上一個終結的符號。
楊浩一路急行軍,趕到無定河邊,利用殘破的攻城器械重新拚搭了三座浮橋,驅軍過河,不料他的大軍剛剛渡過無度河,押後陣的李一德還沒趕上來,無定河上遊便湧來一股巨浪,挾帶著巨木將那三座簡易的浮橋撞的粉碎,洶湧的河水漫過兩岸河沿,向下遊咆哮而去,十幾名剛剛踏上岸邊,還來不及前進的士兵被瞬間衝過的洪水卷走。
“不好!中計了!”
一見如此情形,楊浩立時變色,三軍靜悄悄地肅立河邊,望著那瞬間又複回落的水位,人人驚怔不語,李一德倉惶地奔到岸邊,向對岸望了望,立即氣極敗壞地叫道:“快,搜羅所有可用的木料,趕快搭起浮橋,把大帥接回來。”
楊浩策馬而立,迎著風,聽著遠處殷如沉雷的蹄聲,驀然回首,向對岸使勁大喊道:“速請折將軍援助!”
巨浪雖然泄去,可是無定河本就波濤滾滾,洶湧澎湃,幾場春雨下來,河水暴漲,更是水浪震天,對岸根本聽不清楚,楊浩向李一德用力地揮了揮手,感覺到李一德已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揮手一指,大喝道:“向上遊衝!”
前方馬蹄聲疾,他不知敵軍數量,能走的隻有沿河上下。上遊築有水壩,必有敵軍。可他偏偏就向上遊衝,出敵意料,就有機可乘,而且方才這股洪水急而不久,表明上遊水壩規模極小,這可能是因為無定河本就湍急萬分,難以築成較大的水壩,卻也可能是上遊的敵軍數量有限。
當耳邊馬蹄聲越來越清晰的時候,楊浩已率軍溯流而上,一頭鷂鷹展翅翱翔於長空,隻見一條銀河奔流直下,千軍萬馬逆流而上,對岸,是無助地站在那兒的六千名後陣官兵,這一邊,無數的戰馬像一頭頭撲向獵物的野狼,劃著弧形截向楊浩所部。
這一路兵馬倒底有多少人?
李光睿佯歸宥州,實則全部人馬都在這裏,要殺我一個回馬槍?還是說,這支人馬隻是前一日才匆匆渡河的那支後軍?他們的士氣還可用嗎?
楊浩無暇多想了,敵軍就像方才無定河上奔湧而來的那個滔天巨浪,仿佛要藉著這一撲之力,就把楊浩全軍推入無定河中。楊浩率領近萬騎縱馬急奔,以一種瘋狂的速度向上遊衝,尋找著可供立足的有利地形。
上遊果然有一支負責築壩拆壩的部隊,他們人數果然有限,似乎也完全沒有料到楊浩的兵馬猝然遇襲,居然向明知有敵軍的一方衝來,不過萬馬奔騰是難以掩飾的訊息,他們還是迅速做出了反應,上馬,摘弓,搭箭上弦。
楊浩血貫瞳仁,親自衝鋒在前,使一杆長矛撥打雕翎,衝擊敵陣,率領著他的親兵侍衛如出柙猛虎般迅猛突進,義無反顧時殺向敵群。
前方的敵人不過近千人,完全抵擋不住楊浩所部的誓死衝鋒,大軍向鐵輪一般輾壓過去,輾得一地死屍,零落成泥,可是這千餘人的隊伍畢竟起到了些阻攔作用,後麵的大軍已經趁機追過來了。
號角聲喊殺聲混淆在一起,楊浩率領所部,唯一的目標就是上遊,他知道自己的判斷是對的,隻要殺出重圍,再往上去一定沒有敵軍設伏阻截,他的一線生機就在前麵。
雙方大軍在河灘地上撞擊到一擊,刀劍鏗鏘,廝殺不絕,楊浩勢若瘋虎,手中一杆長矛已被鮮血浸透,他始終衝在最前麵,從層層擁堵上來的夏州軍隊鐵騎中鑿穿而過,向前!向前!
敵軍像蝗蟲一般撲天蓋地地掩殺上來,身在局中,楊浩也無法估量敵人倒底有多少兵馬,他隻能一路向前,像一枝穿帛之箭,一層層地鑿穿敵人的防禦,但是強弩之末,勢不穿魯縞,他這枝箭,還能射出多遠?
濁浪川,風起,塵揚,遮天蔽日。
折子渝牽著馬,輕輕漫步在楊浩的軍營。
軍營空空,許多雜什之物灑落一地,可見大軍離開之匆忙。
張十三急急掀開一頂頂帳蓬,然後趕回折子渝身邊,焦急地道:“大小姐,一個人都沒有,所有的人都走空了。”
折子渝目光一凝,瞟見一隻揭去了鐵鍋的爐灶,她走過去,伸手試了試灶底的灰燼,緩緩站起身來,輕輕拍了拍瑩白如玉的手掌,說道:“現在大概已到申時,楊浩的大軍恐怕一早就急急啟程了,我們已經追不上了。”
張十三急道:“大小姐不是說李光睿必有奇謀?那現在怎麽辦?”
折子渝心中實比他還要焦急萬分,可是就算呼天搶地的大哭一場,能把楊浩哭回來嗎?她默默轉過身子,一雙澄澈如水的眸子看向西南方向,一陣風沙襲來,她輕輕垂下眼瞼,長長的眼睫微閃,滑如凝脂、白如素玉的清麗嬌靨上露出一絲淡淡的憂鬱:“越是這種時候,越慌不得,不要急,先去葭蘆川見我大哥。”
折子渝一直在關注西北方麵的情報,楊浩與折禦勳、楊崇訓議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後,由於事涉極度機密,核心情報隻由楊浩的‘飛羽’負責,再由楊浩擇其需要知會折禦勳和楊崇訓的情報通報他們。這樣一來,折家的“隨風”和繼嗣堂的情報組織就脫離了該計劃的核心情報群,這也就是崔大郎在木已成舟之後才隱約得到一些線索的原因。
由於圍線該計劃的情報之機密性以及時效性,楊浩隨時會得到第一手情報,並迅即做出反應,折子渝的“隨風”諜報機構再去關注這一事件本身就成了事後諸葛亮,所以折子渝把情報打探放在比較明朗的地方,如果說“飛雨”現在刺探、傳遞的是與暗戰有關的核心情報,那麽“隨風”現在做的就是明麵上的情報收集工作,諸如糧草的運輸、兵力的調動、部署、各地戰報、傷亡的統計等等。
當然,所有這一切,都是圍繞著楊浩調虎離山、李光睿圍城打援來進行的,所以大戰的進度折子渝隨時會進行了解,折禦勳也不可能瞞著自己的妹妹和自己的情報機構,所以最新動向折子渝一清二楚。她知道夏州已經落入楊浩手中,知道楊浩和折禦勳、楊崇訓判斷李光睿即將退兵向綏州靠攏,知道楊浩和她大哥已兵進駐兩川。
與此同時,她撒布出去的情報人員也將各地的情報源源不斷地送來給她:
綏州刺史李丕祿按兵不動,毫無接應李光睿的作戰意圖;
固守西域通向中原的長城險隘石州的兵馬與長城以西的宥州往來頻繁,宥州向石州提供了大批糧草輜重。
李光睿自夏州趕往銀州的最後一支糧隊接到夏州失陷的消息後本來加快了行程,拚命向銀州李光睿靠攏,可是眼看到達無定河左近,卻突然放棄渡河,反而就近轉移到附近唯一的一片山脈,並在最險要的摩雲嶺上駐紮下來。
石州雖然是一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兵塞,但是那是在它的後方牢不可破的情況下而言的,如今石州背後的夏州在楊浩手中,石州前麵又是麟府兩州,這處所謂的險隘已經失去了固守的必要,他們為什麽還要屯運大批糧草,做出堅守態勢?
李光睿的糧隊為什麽突然轉移到了摩雲嶺,有什麽意圖?
種種行跡,背後似乎都有一支無形的大手在推動著,折子渝本能地感覺到有一樁針對楊浩和她大哥的陰謀正在形成,她想馬上把自己的擔心告訴他們,可葭蘆川、濁輪川是臨時搶占的兩處戰略要地,信鴿也好、飛鷹也罷,不可能聰明到自己飛去一個事先沒有設定通訊點的地方,所以她隻好自己趕來了,想不到還是晚了一步。
折子渝趕到葭蘆川時,折禦勳已收到了楊浩拔營前送來的消息,大軍已集結完畢,準備啟程上路了,兄妹見麵,當下便一起行軍,行軍途中,折子渝才把自己掌握的情報和她的分析源源本本地說與大哥,兩兄妹一路推演著李光睿可能的計劃,一路急行,趕往無定河畔。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這古戰場上,如今還要拋下多少年輕漢子的屍骨呢?
楊浩的立足之處是一座荒棄的古城,城依山勢呈葫蘆形,麵積不大,沿懸崖築石為牆,向下十餘丈,是滔滔而去的無定河水,城中的黃土房舍早就塌陷了,隻剩下一處處殘垣斷壁,黃土的城牆風化極其嚴整,一碰就簌簌地掉落大片黃土。廢墟中有大量的陶器醉片和牛羊骨骸,許久以前,這裏應該是一片很繁華的地方,或許僅僅是因為一場殘酷的戰爭,這座小城從此就淪為了廢墟。
楊浩站在黃土圍子上,眺望著遠處密密匝匝形成合圍之勢的敵軍,憂心忡忡。他沒有想到李光睿臨死還要反噬一口,竟然咬得這麽毒、這麽狠。誰能想到他有這樣大的魄力,在軍心已亂的情況下還敢展開一次這麽完美的反擊?誰能想到他為了把戲作得真一些,竟然舍得兩營兵馬做誘餌,連他的兒子都做了一枚棄子?
這樣還能有誰懷疑他移師綏州的用意,智近於妖的諸葛亮恐怕也辦不到。
現在,他一連串的布局,已成功地切斷了折禦勳、楊崇訓和楊浩這個鐵三角之的聯係。楊崇訓已被牢牢地牽製在駱駝嶺上,李繼筠的兵力並不弱於楊崇訓,而駱駝嶺的東坡平緩,並不難守之地,楊崇訓耗費了一日一夜的功夫搶築的工事都在西坡,成了一堆無用的擺設。
折禦勳被留在了無定河北岸,等他尋到這兒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楊浩……楊浩殺出重圍時隻剩下六千兵馬,那四千兵未必全戰死了,可是不管是戰死、俘虜還是分散突圍出去了,對楊浩眼下來說,沒有什麽區別。
遠近的敵軍粗略估計,大概有兩萬上下,這正是那支最後撤退的人馬,對楊浩來說,這是大幸,也是不幸。大幸之處在於,如果李光睿手中的八萬大軍全部在此,一定可以把他的人馬踏成爛泥,他的親人,來日到了這無定河邊,恐怕在無數的屍骨中都休想撿拾出他完整的屍骸。
不幸之處在於,這裏隻有兩萬人,李光睿的主力必然星夜兼程趕回夏州去了,如果他死在這裏,夏州還能不能守住?或許李光睿這兩萬大軍可以先吃掉他的殘部,掉過頭來再對付折禦勳的援軍,那時想要安然撤退也未必沒有可能。
李光睿果然不是一個易與之輩,不是一個白癡樣的對手,縱橫西域三十年的西北王將計就計,臨死反噬,這一仗打得漂亮,年輕氣盛的楊浩終於出現了失誤,出現失誤勢必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可是,他到底需要付出多少?
李光睿中了楊浩的計,其結果是丟了夏州、死了次子李繼捧,他的西域帝國已完全向楊浩傾斜。楊浩中了李光睿的計,他要付出甚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