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凡淡淡道:“既然如此,你覺得我會把想法說給你?”
鳳辰點點頭:“理論上不會,除非你要用我,當然,即便要用,也未必說實話,那就要看你的本事和我的需求情況了。不論如何,今日這些事我告訴你,希望你明白,既然泰嶽已經投靠天,既然有死已經複活,很可能說明一件事。”
“重量級天人下來了。”江凡緩緩道。
鳳辰一笑:“普通天人做不到這些。”
“而你,不想我過早死掉,還得給我提個醒。”
鳳辰道:“的確,我雖然很想你死,但總要挑個時候,現在萬萬不行,你也好自為之吧,我覺得天人既然在調查你,就可能準備要滅殺你。”
江凡並沒有任何擔憂驚悸,反倒沉默一陣,喃喃自語:“殺我是必然的,但恐怕還有更重要的事……”
鳳辰道:“與泰嶽合作還不算?”
“合作……合作嗎……”
江凡低垂的目光一閃一閃,仿佛在明悟什麽,唯獨眼底的黑暗卻越來越濃鬱……
鳳辰並沒有停留太久,說完這些之後,簡單跟江凡講了下戰事。
不出意外,尉獠和龍奢在不溫不火的與魏國拖著打。之所以如此,因為鳳辰覺得,當下這樣足夠,不能讓魏國徹底急眼,否則很容易全麵支持夏國。而對於鳳辰本身來說,屬於跨越晉國作戰,糧草補給通道尚未徹底穩定,在背後沒有國土情況下,鳳辰要等待時機成熟再發動全麵攻勢。
江凡對此並不予以否定,卻也沒有什麽肯定言辭,隻因為他明白,換做自己是鳳辰,也一樣選擇。
而對於泰嶽的兵馬,鳳辰也把他知道的告訴給江凡一些。
根據鳳家散布天下的星羅調查,以及常年在貫月峰的觀察分析,鳳辰和鳳千秋都認為泰嶽能夠調動的兵馬絕不在少數,眼前雖然已經逼近二十五萬,但隻要他們需要,可以飛快擴充。
這些兵馬的來頭和女帝分析差不多,來自泰嶽數百年經營。大體來說,有三個主要渠道。
一者,五國廟堂高官將領。泰嶽積極在五國安插官員,除了政界之外,軍界更加重視,根據鳳辰估算,僅僅近一百年來,安插的高中低級軍官就超過千人以上,看起來很多,但對泰嶽這種龐然大物而言,實際上還要算少數,畢竟他們的門人關聯背景太深厚,做這種事簡單容易。
但為什麽沒太多,道理也很簡單,泰嶽需要他們能隨時響應聖地詔令,這樣的話就需要絕對忠誠,那麽篩選就變得異常嚴格。同時對這些絕對忠誠者,也要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才能盡心辦事。所以,泰嶽還要安排其家人於安全的環境,不論發生什麽,至少這些人不擔心家庭成為掣肘。當然,這也變相成為泰嶽掌控他們的一種軟手段。
所以,就像之前那二十萬大軍集結,泰嶽隻是一個詔令,就有無數將校帶領親信部隊直接拋棄君主而投奔。事實上,這就是所有諸侯國特別忌憚泰嶽的根源。
第二種兵力來源則更簡單些。華域除了幾大霸主,還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勢力,比如無數世家門閥之類,因為樹大根深,他們雖然也可能屬於某國,但擁有很大的獨立性。還有無數根本就是獨立的勢力,泰嶽從來沒有間斷收服與滲透,這些都成為他們的戰力來源。
至於第三種,才是泰嶽通常采用的,利用本身地位來借調各諸侯國兵馬。但這些,隻在特定情況下有作用。可惜,世人隻知道這第三種,以至於有的諸侯對泰嶽沒那麽忌憚。
有了兵力,就需要軍需,執掌廟堂的泰嶽當然明白,這才是重中之重,沒有錢糧,一切都是空談。
那麽已經察覺的錢糧來源也有三種。
第一種,聖地雖然看似出世,但從三百年前開始,泰嶽就鼓勵門人在外經營各種產業,因為泰嶽背景,可謂風生水起,所得豐厚。別的不說,僅僅根據暗朝星羅和極樂城的調查,泰嶽門徒直接或間接經營或掌握的店鋪就超過十萬家,幾乎涵蓋了各個產業。而最大的兩類,分別是糧食和車馬行。
就拿糧食來說,泰嶽擁有舉世最大的糧倉和數量最多的糧鋪。統一由大亨糧行主管,而大亨糧行的頭人正是長生本人,實際操作者卻是他的俗家兩個胞弟,至於股東那就太多了,數不勝數,其中不乏諸侯王和超級門閥,江凡就知道,擅於經商的晉王,還有苦心巴結泰嶽的夏王便位列其中,至於薑家、謝家、王家、漕幫這類合作方更是不勝枚舉。
他們擁有最大的糧行,還擁有最大的車馬行配合。這車馬行名為大通馬行,負責人是長生的另外一個胞弟和一個親傳弟子。極樂曾經統計過,僅僅車輛大通就擁有二十萬乘,門店擁有三千五百座,幾乎遍及天下各個大中城池。這完美的保障了泰嶽的物資運輸。
第二種錢糧渠道來源於泰嶽豐厚的積累。千年累積的庫存,隻怕光看見就能讓人瞠目結舌。當然,積累來源除了戰爭、政治、供奉等因素之外,還有個很大來源,就是煉製。泰嶽擁有天下為數最龐大的名宿高人群體,神兵利器和丹藥這種武者千金難求的東西數不勝數,千年來,前往泰嶽朝聖求取之人如過江之鯽。自然,交換給泰嶽的各種金銀、寶物、物資車載鬥量。
第三種錢糧來源則是諸侯供奉,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一種,僅明麵上就已經不菲,何況自從泰嶽變質起,暗地裏的交易更不知凡幾,鳳辰說過,他粗略估算,光買賣官員這一項泰嶽就獲利數億白銀。更別提通過無數門徒關係替人辦事所得。而其中真正最大的頭,當屬在政治和軍事關係中對各大諸侯國的協調得到的好處和孝敬。
所以,盡管泰嶽明麵上的直屬地盤隻有岱州,但泰嶽是打得起仗,養得起兵的。
至於行軍,障礙非常小。除非途經的諸侯國鐵了心要跟泰嶽開戰,否則麵對聖地大軍,隻有夾道歡迎的份兒,最不濟也是不聞不問,任其通行。何況許多城池官員本就是泰嶽的人。
鳳辰點點頭:“理論上不會,除非你要用我,當然,即便要用,也未必說實話,那就要看你的本事和我的需求情況了。不論如何,今日這些事我告訴你,希望你明白,既然泰嶽已經投靠天,既然有死已經複活,很可能說明一件事。”
“重量級天人下來了。”江凡緩緩道。
鳳辰一笑:“普通天人做不到這些。”
“而你,不想我過早死掉,還得給我提個醒。”
鳳辰道:“的確,我雖然很想你死,但總要挑個時候,現在萬萬不行,你也好自為之吧,我覺得天人既然在調查你,就可能準備要滅殺你。”
江凡並沒有任何擔憂驚悸,反倒沉默一陣,喃喃自語:“殺我是必然的,但恐怕還有更重要的事……”
鳳辰道:“與泰嶽合作還不算?”
“合作……合作嗎……”
江凡低垂的目光一閃一閃,仿佛在明悟什麽,唯獨眼底的黑暗卻越來越濃鬱……
鳳辰並沒有停留太久,說完這些之後,簡單跟江凡講了下戰事。
不出意外,尉獠和龍奢在不溫不火的與魏國拖著打。之所以如此,因為鳳辰覺得,當下這樣足夠,不能讓魏國徹底急眼,否則很容易全麵支持夏國。而對於鳳辰本身來說,屬於跨越晉國作戰,糧草補給通道尚未徹底穩定,在背後沒有國土情況下,鳳辰要等待時機成熟再發動全麵攻勢。
江凡對此並不予以否定,卻也沒有什麽肯定言辭,隻因為他明白,換做自己是鳳辰,也一樣選擇。
而對於泰嶽的兵馬,鳳辰也把他知道的告訴給江凡一些。
根據鳳家散布天下的星羅調查,以及常年在貫月峰的觀察分析,鳳辰和鳳千秋都認為泰嶽能夠調動的兵馬絕不在少數,眼前雖然已經逼近二十五萬,但隻要他們需要,可以飛快擴充。
這些兵馬的來頭和女帝分析差不多,來自泰嶽數百年經營。大體來說,有三個主要渠道。
一者,五國廟堂高官將領。泰嶽積極在五國安插官員,除了政界之外,軍界更加重視,根據鳳辰估算,僅僅近一百年來,安插的高中低級軍官就超過千人以上,看起來很多,但對泰嶽這種龐然大物而言,實際上還要算少數,畢竟他們的門人關聯背景太深厚,做這種事簡單容易。
但為什麽沒太多,道理也很簡單,泰嶽需要他們能隨時響應聖地詔令,這樣的話就需要絕對忠誠,那麽篩選就變得異常嚴格。同時對這些絕對忠誠者,也要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才能盡心辦事。所以,泰嶽還要安排其家人於安全的環境,不論發生什麽,至少這些人不擔心家庭成為掣肘。當然,這也變相成為泰嶽掌控他們的一種軟手段。
所以,就像之前那二十萬大軍集結,泰嶽隻是一個詔令,就有無數將校帶領親信部隊直接拋棄君主而投奔。事實上,這就是所有諸侯國特別忌憚泰嶽的根源。
第二種兵力來源則更簡單些。華域除了幾大霸主,還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勢力,比如無數世家門閥之類,因為樹大根深,他們雖然也可能屬於某國,但擁有很大的獨立性。還有無數根本就是獨立的勢力,泰嶽從來沒有間斷收服與滲透,這些都成為他們的戰力來源。
至於第三種,才是泰嶽通常采用的,利用本身地位來借調各諸侯國兵馬。但這些,隻在特定情況下有作用。可惜,世人隻知道這第三種,以至於有的諸侯對泰嶽沒那麽忌憚。
有了兵力,就需要軍需,執掌廟堂的泰嶽當然明白,這才是重中之重,沒有錢糧,一切都是空談。
那麽已經察覺的錢糧來源也有三種。
第一種,聖地雖然看似出世,但從三百年前開始,泰嶽就鼓勵門人在外經營各種產業,因為泰嶽背景,可謂風生水起,所得豐厚。別的不說,僅僅根據暗朝星羅和極樂城的調查,泰嶽門徒直接或間接經營或掌握的店鋪就超過十萬家,幾乎涵蓋了各個產業。而最大的兩類,分別是糧食和車馬行。
就拿糧食來說,泰嶽擁有舉世最大的糧倉和數量最多的糧鋪。統一由大亨糧行主管,而大亨糧行的頭人正是長生本人,實際操作者卻是他的俗家兩個胞弟,至於股東那就太多了,數不勝數,其中不乏諸侯王和超級門閥,江凡就知道,擅於經商的晉王,還有苦心巴結泰嶽的夏王便位列其中,至於薑家、謝家、王家、漕幫這類合作方更是不勝枚舉。
他們擁有最大的糧行,還擁有最大的車馬行配合。這車馬行名為大通馬行,負責人是長生的另外一個胞弟和一個親傳弟子。極樂曾經統計過,僅僅車輛大通就擁有二十萬乘,門店擁有三千五百座,幾乎遍及天下各個大中城池。這完美的保障了泰嶽的物資運輸。
第二種錢糧渠道來源於泰嶽豐厚的積累。千年累積的庫存,隻怕光看見就能讓人瞠目結舌。當然,積累來源除了戰爭、政治、供奉等因素之外,還有個很大來源,就是煉製。泰嶽擁有天下為數最龐大的名宿高人群體,神兵利器和丹藥這種武者千金難求的東西數不勝數,千年來,前往泰嶽朝聖求取之人如過江之鯽。自然,交換給泰嶽的各種金銀、寶物、物資車載鬥量。
第三種錢糧來源則是諸侯供奉,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一種,僅明麵上就已經不菲,何況自從泰嶽變質起,暗地裏的交易更不知凡幾,鳳辰說過,他粗略估算,光買賣官員這一項泰嶽就獲利數億白銀。更別提通過無數門徒關係替人辦事所得。而其中真正最大的頭,當屬在政治和軍事關係中對各大諸侯國的協調得到的好處和孝敬。
所以,盡管泰嶽明麵上的直屬地盤隻有岱州,但泰嶽是打得起仗,養得起兵的。
至於行軍,障礙非常小。除非途經的諸侯國鐵了心要跟泰嶽開戰,否則麵對聖地大軍,隻有夾道歡迎的份兒,最不濟也是不聞不問,任其通行。何況許多城池官員本就是泰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