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開到中午一點,閔炳如心事重重,在會上並沒作過多的發言。
午飯時間,大家草草在村外的一家大排檔裏吃了點東西。若是放在平日,以閔炳如的政法委副書記身份,下基層調研也好,工作也好,招待規格不至於這麽差,但今天情況特殊,誰也沒心情再吃喝。如果這起鬥毆事件不幸發展成群體**件,在場的所長也好,書記也罷,腦袋上的烏紗都岌岌可危。
由於下午李亞文要過來開現場辦公會議,閔炳如和林安然幹脆就在銅鑼灣村委裏等著。林安然趴在桌上小睡了一陣,醒來的時候看到閔炳如壓根兒沒休息,一手裏夾著根香煙,煙灰老長老長,另一隻手拿著鋼筆在一張紙上劃來劃去。
“閔書記,睡一下吧。”林安然勸道。
閔炳如吸了口煙,皺著眉頭說:“你休息吧,我得列個提綱,下午要向李書記匯報。”說完又在直上沙沙沙寫了起來。
閔炳如現在的心情是林安然不能體會的。他在政法委裏的位置和處境都很微妙,既不是李亞文係,也不是劉大同係。
他祖籍是濱海市相鄰的高化市,算是濱海官場上少見的另類。早年從高化市調入,從漁業公司保衛幹事做起,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終於小媳婦熬成婆,將近五十歲了才當上臨海區政法委副書記、調處辦主任。
一直以來,他在濱海官場三大派別中夾縫求生,這官兒當得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凡事謹小慎微,是他做官的原則和戒條。當年劉大同在臨海區當權的時候,看他是個老實人,總算沒給他小鞋穿,為了掩人耳目,劉大同和今天掌權的李亞文一樣,不得不拉扯一些非自己派係的幹部來擔任一些領導職務,以免人家說三道四。
於是閔炳如就當上了政法委的副書記、調處辦主任,他的官很大成分上是這麽來的。
劉大同調任副市長後,李亞文上了台,同樣看中他的這一點,老好人一個,隻栽花不栽刺,又很聽話,所以對他的位置暫時沒做調整。
一直以來,閔炳如“謹小慎微、保持中立”的為官之道為他帶來了不少的好處,哪一派都不把他當作威脅,所以也沒誰想過要跟他過不去。
凡事總有兩麵。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他的為官之道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隱憂。
既然誰都不把他當作威脅,也就是誰都不把他放在眼裏。在政法委所有的副書記裏,他的威信最低,有時候連普通的科員都忘了有這麽一號人物。
原本打算就這麽平平安安波瀾不驚熬到退休,讓領導看在自己勞苦功高份上給他提半級退休的閔炳如,卻在三年前不可避免的卷進了派別爭鬥的漩渦。
在護城河謹慎小心的魚,最終還是被失火的城門殃及了。
三年前,當劉大同即將調離臨海區出任濱海市副秘書長的時候,銅鑼灣村和寶塔村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一場突如其來的村鬥,把老好人閔炳如推到了派別爭鬥的前台。
劉大同以雷霆手段,動用了臨海區全部可動用的資源,將倆村一觸即發的村鬥壓製了下去。但參與這次調停的閔炳如深知,這不過是權宜之計,兩村勘界工作一天沒落到實處,一天沒劃出村界,那麽村鬥的隱患則永遠不會徹底根除。
按照相關規定,要重新劃界首先就要找到能作為劃界依據的原始材料,否則村界劃出來,誰都不會服氣,鬧不好還容易激化矛盾。
閔炳如在倆村調查了一個月,這才從二叔公的口裏弄清楚一些情況。在1954年的時候,濱海行署對倆村進行了首次測量劃界,之後就是大躍進和****十年,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都沒再進行過重新測量。
可以說,1954年的界圖,就是最權威最有說服力的依據。閔炳如是個實在人,一心想將倆村矛盾化解,於是查遍了區、市兩級的檔案館,都沒能找到1954年那張界圖,估計早就湮滅在****時期中了。
到了這一步,閔炳如倒是犯了強,著魔了一樣,他總認為事情不可能就這樣成為死結。總算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讓他在臨海區的一份老區誌裏頭找到了線索。
據區誌記載,1954年倆村的確進行過勘界,雖然沒有具體列出界線的坐標等,但卻附了一張當時的勘界圖,裏麵恰好有銅鑼灣村和寶塔村之間的村界標識。
雖然是一個縮小版,而且很多細節都沒有標出,但是地形和等高線之類都十分清晰,隻要找到專業人員下到村裏實地勘察,再從兩村裏找來幾位德高望重的族頭見證,事情很大機會能得到徹底解決,困擾臨海區多年的倆村村鬥隱患將不複存在。
閔炳如沒想到事情會變得更複雜。
他興衝衝帶著相關資料去找當時尚未離任區委書記劉大同,將這一次突破性的進展告訴這位即將高升的領導,沒想到換來的是兜頭冷水,而且讓自己騎到了老虎背上。
劉大同看了資料,眉頭緊鎖想了一陣,淡淡說了一句:“現在銅鑼灣村和寶塔村之間的矛盾已經壓製住了,老閔你就不要節外生枝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變數。”
這話說得雲山霧罩,有點像武俠小說裏算命先生的讖言。但一把手既然這麽說了,閔炳如隻好點頭服從,出了書記辦公室的大門還在琢磨其中含義,老半天不得要領。
直到當晚李海和宗何利請他吃飯,兩位同僚酒桌上明勸暗說,或提示,或傳達,閔炳如這才明白其中的玄機。
劉大同說的不要“節外生枝”裏大有深意,就是讓閔炳如將這一能解決村鬥的線索封存起來,不要告訴任何人。
閔炳如乍聽之下懵懵懂懂,能解決這一宗糾纏多年的曆史遺留問題,豈不是功在百姓利在政府?為什麽能解決的隱患不解決?
宗何利聽了閔炳如的疑惑後哈哈大笑,這才點明其中奧妙:劉大同馬上要上任濱海市副市長了,而繼任者是李亞文。倆人勢同水火,現在將這個關鍵的線索拿出來,豈不是給李亞文送了一份厚禮?
將這個隱患埋在這裏,就等於在李亞文的身邊安放了一顆定時炸彈,日後若出了群體**件,李亞文下台,臨海區的臨川派係幹部必定受到衝擊,城關派則可再一次在臨海區官場上占據主動。
再深入一重,李亞文是市委書記錢凡的人,而劉大同是市長趙奎的人。錢凡在濱海市是老同誌,和年輕的趙奎搭檔起來常常有些分歧,麵和心不合。李亞文是錢凡提拔任用的,若臨海區出了大事,李亞文黯然下台,錢凡多少都要擔上用人不察的領導責任。
這麽做,可謂一箭三雕!
宗何利一番點撥,拍著閔炳如的肩膀說:“老哥,你這二十多年官場是怎麽混的,怎麽連這點領導意圖都看不出來?”
閔炳如頓感失落,自己這麽多年,的確白混了,劉大同這點心思都看不出來,還糊裏糊塗琢磨了半天,人家宗何利一點就破,難怪自己混得沒他好。
見閔炳如不吭聲,李海在一旁開導說:“既然現在李亞文還不知道區誌裏有解決兩村地界爭議的線索,那麽你就當沒看過那本區誌。該幹嘛幹嘛去!將來真出了事,也與你無關。你不是想提個副處退休嗎?劉書記說了,隻要這次不把這區誌裏的線索拿出來,他一定保薦你退休前到區人大當個副主任,享受副處待遇榮休。”
副處和正科雖然是一級之別,但政治待遇可謂相去甚遠,也是閔炳如在官場上追求的最後一點點奢望。
誠如宗何利所說,假如不報告此事,將區誌一事抹掉,就算將來倆村鬧了起來,自己也不會受到什麽牽連。
如果有劉大同關照,提拔副處級退休是手到拿來之事。若現在不聽劉大同的,即便自己把銅鑼灣村和寶塔村的事情辦妥了,李亞文也不會乘自己多少情,頂多誇幾句了事,用人上,李亞文一向隻關照他們臨川籍的幹部。但是任由兩村這麽對峙下去,將來定會發生更大的毆鬥,甚至會傷及人命。
他左想右想,最後還是沒個結果,事情就這麽拖了下來。往後三年裏,這事就成了壓在閔炳如心頭的一塊巨石。
他既擔心銅鑼灣村和寶塔村發生村鬥,又有些希望真的發生村鬥。真打起來,死了人,自己罪過就大了;但是打起來,李亞文肯定要受牽連,劉大同對自己的承諾就很快會兌現。
這種矛盾的心理一直糾纏著他,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
在這種糾結的心態下,閔炳如發現自己睡覺的時間越來越短,失眠次數越來越多,往往半夜忽然驚醒,然後睡意就像淘氣不肯回家的小孩子,怎麽都哄不回來,隻能靠在床上眼光光等天亮。
不知道是良心手譴責還是為了日後留一手,他頻繁到兩條村子裏調研,按照區誌裏遺留的界圖自己勘界。三年下來,努力總算沒白費,如今隻要閔炳如願意,他掌握的資料足矣讓工作組在個把月內將困擾了臨海區政府十幾年的大麻煩徹底消除。
那些資料,就靜靜躺在在他的黑色皮包裏。問題是,現在是拿出來,還是不拿出來?
一頭是濱海市副市長,一頭是強勢的頂頭上司李亞文。
交出來,自己會完蛋;不交出來,恐怕得有村民在村鬥中完蛋。
閔炳如在紙上亂寫亂畫,神情恍惚,臉色蒼白,村委會議室裏的掛鍾當當當響了三下,把他嚇了一大跳,一抹額頭,早已是冷汗涔涔,脊背上濕答答一片。
林安然覺得閔炳如臉色實在太難看,趕緊又給他倒了杯熱茶,關切問了句:“閔書記,你臉色很難看,是不是不舒服?”
閔炳如覺得胸口堵得慌,艱難地擺擺手,說:“沒事,你去找找葉所長和街道辦的馮書記,讓他們一起過來集中一下,我們到樓下等李書記他們。”
午飯時間,大家草草在村外的一家大排檔裏吃了點東西。若是放在平日,以閔炳如的政法委副書記身份,下基層調研也好,工作也好,招待規格不至於這麽差,但今天情況特殊,誰也沒心情再吃喝。如果這起鬥毆事件不幸發展成群體**件,在場的所長也好,書記也罷,腦袋上的烏紗都岌岌可危。
由於下午李亞文要過來開現場辦公會議,閔炳如和林安然幹脆就在銅鑼灣村委裏等著。林安然趴在桌上小睡了一陣,醒來的時候看到閔炳如壓根兒沒休息,一手裏夾著根香煙,煙灰老長老長,另一隻手拿著鋼筆在一張紙上劃來劃去。
“閔書記,睡一下吧。”林安然勸道。
閔炳如吸了口煙,皺著眉頭說:“你休息吧,我得列個提綱,下午要向李書記匯報。”說完又在直上沙沙沙寫了起來。
閔炳如現在的心情是林安然不能體會的。他在政法委裏的位置和處境都很微妙,既不是李亞文係,也不是劉大同係。
他祖籍是濱海市相鄰的高化市,算是濱海官場上少見的另類。早年從高化市調入,從漁業公司保衛幹事做起,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終於小媳婦熬成婆,將近五十歲了才當上臨海區政法委副書記、調處辦主任。
一直以來,他在濱海官場三大派別中夾縫求生,這官兒當得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凡事謹小慎微,是他做官的原則和戒條。當年劉大同在臨海區當權的時候,看他是個老實人,總算沒給他小鞋穿,為了掩人耳目,劉大同和今天掌權的李亞文一樣,不得不拉扯一些非自己派係的幹部來擔任一些領導職務,以免人家說三道四。
於是閔炳如就當上了政法委的副書記、調處辦主任,他的官很大成分上是這麽來的。
劉大同調任副市長後,李亞文上了台,同樣看中他的這一點,老好人一個,隻栽花不栽刺,又很聽話,所以對他的位置暫時沒做調整。
一直以來,閔炳如“謹小慎微、保持中立”的為官之道為他帶來了不少的好處,哪一派都不把他當作威脅,所以也沒誰想過要跟他過不去。
凡事總有兩麵。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他的為官之道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隱憂。
既然誰都不把他當作威脅,也就是誰都不把他放在眼裏。在政法委所有的副書記裏,他的威信最低,有時候連普通的科員都忘了有這麽一號人物。
原本打算就這麽平平安安波瀾不驚熬到退休,讓領導看在自己勞苦功高份上給他提半級退休的閔炳如,卻在三年前不可避免的卷進了派別爭鬥的漩渦。
在護城河謹慎小心的魚,最終還是被失火的城門殃及了。
三年前,當劉大同即將調離臨海區出任濱海市副秘書長的時候,銅鑼灣村和寶塔村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一場突如其來的村鬥,把老好人閔炳如推到了派別爭鬥的前台。
劉大同以雷霆手段,動用了臨海區全部可動用的資源,將倆村一觸即發的村鬥壓製了下去。但參與這次調停的閔炳如深知,這不過是權宜之計,兩村勘界工作一天沒落到實處,一天沒劃出村界,那麽村鬥的隱患則永遠不會徹底根除。
按照相關規定,要重新劃界首先就要找到能作為劃界依據的原始材料,否則村界劃出來,誰都不會服氣,鬧不好還容易激化矛盾。
閔炳如在倆村調查了一個月,這才從二叔公的口裏弄清楚一些情況。在1954年的時候,濱海行署對倆村進行了首次測量劃界,之後就是大躍進和****十年,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都沒再進行過重新測量。
可以說,1954年的界圖,就是最權威最有說服力的依據。閔炳如是個實在人,一心想將倆村矛盾化解,於是查遍了區、市兩級的檔案館,都沒能找到1954年那張界圖,估計早就湮滅在****時期中了。
到了這一步,閔炳如倒是犯了強,著魔了一樣,他總認為事情不可能就這樣成為死結。總算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讓他在臨海區的一份老區誌裏頭找到了線索。
據區誌記載,1954年倆村的確進行過勘界,雖然沒有具體列出界線的坐標等,但卻附了一張當時的勘界圖,裏麵恰好有銅鑼灣村和寶塔村之間的村界標識。
雖然是一個縮小版,而且很多細節都沒有標出,但是地形和等高線之類都十分清晰,隻要找到專業人員下到村裏實地勘察,再從兩村裏找來幾位德高望重的族頭見證,事情很大機會能得到徹底解決,困擾臨海區多年的倆村村鬥隱患將不複存在。
閔炳如沒想到事情會變得更複雜。
他興衝衝帶著相關資料去找當時尚未離任區委書記劉大同,將這一次突破性的進展告訴這位即將高升的領導,沒想到換來的是兜頭冷水,而且讓自己騎到了老虎背上。
劉大同看了資料,眉頭緊鎖想了一陣,淡淡說了一句:“現在銅鑼灣村和寶塔村之間的矛盾已經壓製住了,老閔你就不要節外生枝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變數。”
這話說得雲山霧罩,有點像武俠小說裏算命先生的讖言。但一把手既然這麽說了,閔炳如隻好點頭服從,出了書記辦公室的大門還在琢磨其中含義,老半天不得要領。
直到當晚李海和宗何利請他吃飯,兩位同僚酒桌上明勸暗說,或提示,或傳達,閔炳如這才明白其中的玄機。
劉大同說的不要“節外生枝”裏大有深意,就是讓閔炳如將這一能解決村鬥的線索封存起來,不要告訴任何人。
閔炳如乍聽之下懵懵懂懂,能解決這一宗糾纏多年的曆史遺留問題,豈不是功在百姓利在政府?為什麽能解決的隱患不解決?
宗何利聽了閔炳如的疑惑後哈哈大笑,這才點明其中奧妙:劉大同馬上要上任濱海市副市長了,而繼任者是李亞文。倆人勢同水火,現在將這個關鍵的線索拿出來,豈不是給李亞文送了一份厚禮?
將這個隱患埋在這裏,就等於在李亞文的身邊安放了一顆定時炸彈,日後若出了群體**件,李亞文下台,臨海區的臨川派係幹部必定受到衝擊,城關派則可再一次在臨海區官場上占據主動。
再深入一重,李亞文是市委書記錢凡的人,而劉大同是市長趙奎的人。錢凡在濱海市是老同誌,和年輕的趙奎搭檔起來常常有些分歧,麵和心不合。李亞文是錢凡提拔任用的,若臨海區出了大事,李亞文黯然下台,錢凡多少都要擔上用人不察的領導責任。
這麽做,可謂一箭三雕!
宗何利一番點撥,拍著閔炳如的肩膀說:“老哥,你這二十多年官場是怎麽混的,怎麽連這點領導意圖都看不出來?”
閔炳如頓感失落,自己這麽多年,的確白混了,劉大同這點心思都看不出來,還糊裏糊塗琢磨了半天,人家宗何利一點就破,難怪自己混得沒他好。
見閔炳如不吭聲,李海在一旁開導說:“既然現在李亞文還不知道區誌裏有解決兩村地界爭議的線索,那麽你就當沒看過那本區誌。該幹嘛幹嘛去!將來真出了事,也與你無關。你不是想提個副處退休嗎?劉書記說了,隻要這次不把這區誌裏的線索拿出來,他一定保薦你退休前到區人大當個副主任,享受副處待遇榮休。”
副處和正科雖然是一級之別,但政治待遇可謂相去甚遠,也是閔炳如在官場上追求的最後一點點奢望。
誠如宗何利所說,假如不報告此事,將區誌一事抹掉,就算將來倆村鬧了起來,自己也不會受到什麽牽連。
如果有劉大同關照,提拔副處級退休是手到拿來之事。若現在不聽劉大同的,即便自己把銅鑼灣村和寶塔村的事情辦妥了,李亞文也不會乘自己多少情,頂多誇幾句了事,用人上,李亞文一向隻關照他們臨川籍的幹部。但是任由兩村這麽對峙下去,將來定會發生更大的毆鬥,甚至會傷及人命。
他左想右想,最後還是沒個結果,事情就這麽拖了下來。往後三年裏,這事就成了壓在閔炳如心頭的一塊巨石。
他既擔心銅鑼灣村和寶塔村發生村鬥,又有些希望真的發生村鬥。真打起來,死了人,自己罪過就大了;但是打起來,李亞文肯定要受牽連,劉大同對自己的承諾就很快會兌現。
這種矛盾的心理一直糾纏著他,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
在這種糾結的心態下,閔炳如發現自己睡覺的時間越來越短,失眠次數越來越多,往往半夜忽然驚醒,然後睡意就像淘氣不肯回家的小孩子,怎麽都哄不回來,隻能靠在床上眼光光等天亮。
不知道是良心手譴責還是為了日後留一手,他頻繁到兩條村子裏調研,按照區誌裏遺留的界圖自己勘界。三年下來,努力總算沒白費,如今隻要閔炳如願意,他掌握的資料足矣讓工作組在個把月內將困擾了臨海區政府十幾年的大麻煩徹底消除。
那些資料,就靜靜躺在在他的黑色皮包裏。問題是,現在是拿出來,還是不拿出來?
一頭是濱海市副市長,一頭是強勢的頂頭上司李亞文。
交出來,自己會完蛋;不交出來,恐怕得有村民在村鬥中完蛋。
閔炳如在紙上亂寫亂畫,神情恍惚,臉色蒼白,村委會議室裏的掛鍾當當當響了三下,把他嚇了一大跳,一抹額頭,早已是冷汗涔涔,脊背上濕答答一片。
林安然覺得閔炳如臉色實在太難看,趕緊又給他倒了杯熱茶,關切問了句:“閔書記,你臉色很難看,是不是不舒服?”
閔炳如覺得胸口堵得慌,艱難地擺擺手,說:“沒事,你去找找葉所長和街道辦的馮書記,讓他們一起過來集中一下,我們到樓下等李書記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