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王廠忽然出事,打亂了林安然之前的計劃。
原本打算靜觀其變,看看劉大同和曾春到底想怎麽處理這件事,從中找出劉大同、曾春還有劉小建之間貓膩的蛛絲馬跡,又或者弄清楚鼎豐拍賣行到底是怎麽運作的。
現在太平鎮已經亂成了一團,林安然已經無心再待在山口鎮和那些北川的邊防武警耗工費對峙。
他把電話打到彭愛國那裏,希望允許自己請假回到太平鎮親自處理酒廠的信譽危機。
但是彭愛國在電話裏卻沒同意林安然的請求。
“小林,太平鎮的事情,鍾縣長已經帶隊下去處理了,目前山口鎮的走私香煙才是你要處理的首要任務。對對對,我知道你很心急,不過就算你現在回到太平鎮也於事無補,事情已經發生了,你要相信鍾縣長能夠善後好。將你留在山口鎮處理這件事,不但是我的意思,也是市裏的要求,趙書記和劉市長都認為你找個人應變能力好,有你在,這場跨省的執法糾紛會更容易得到解決。”
林安然放下電話,心裏有些惱火,神王廠是自己的心血,而劉大同對自己是又要用又要忌,麻煩的事情就讓自己打頭陣,現在就連自己轄區企業出事,都不讓自己離開。
如此一來,更讓他對劉大同父子產生了更多的懷疑,恐怕山口鎮的對峙,不過是劉市長父子為爭奪私利卻打著公務的旗號引發的一場鬧劇。
不過自己終究還是下級,上級既然有安排,自己又不得不服從,你總不可能什麽都不管不顧,跳上車就開回太平鎮,公然和上級唱對台戲。
這樣做對平息太平鎮的危機沒有半分幫助,激怒了領導,若被勒令停止工作,那麽自己又以什麽身份出現在處理危機事件的媒體麵前?
難道是綠力集團最大幕後掌舵人?
這事想想都荒唐而滑稽。
被迫無奈的林安然隻好壓住心中火急火燎的心情,耐心地和曾春繼續在山口鎮的野味飯店裏等待兩地的領導繼續扯皮,等他們扯出一個最終的結果來。
事情一晃就過去三天,林安然心情越來越煩躁,太平鎮那邊,鍾躍民竟然采取了和鄭重一樣的處理方式冷處理。
出圍在廠門口的那些媒體,縣、鎮政府一律采取不理睬也不驅趕的策略,由得他們在那裏等,原本以為幾天過去,記者們的熱情會漸漸消退,然後無奈散去。
沒料到事情卻滑向了更為嚴重的深淵。
省台的縱橫半小時又推出了一期後續報道,延續了第一期的風格,貌似中立,實則是在對神王酒業進行質問。
而漸漸地,各種報紙上漸漸也出現了各種不利的報道。林安然給各方麵的媒體朋友打電話,又給梁偉華打電話,讓他留意媒體界對此事的反應。
梁偉華動用了自己所有的資源和同學關係,像一隻伸開所有觸手的八爪魚一樣,捕捉著關於神王廠時間新聞報道的所有風吹草動。
不過結果令人失望,所有的媒體,反饋回來的信息都讓人憂心。大家對城管縣政府和太平鎮鎮府、神王酒業所采取的這種傲慢的處理方式感到十分憤怒。
國人的傳統,甚至是人性上往往都是同情弱者的,國內的傳媒也不能免俗,他們同樣有著同情弱者、欽佩思想者的傳統。
對於強者,打底是畏而不敬。即便在強者最鼎盛的時期,也不乏有記者以“掏大糞”的不懈勇氣來冒犯至尊,以期製造轟動新聞。
何況現如今,是有人爆料給媒體,將神王廠產能飛速提升的秘密捅到陽光底下,不被窮追猛打,這才是怪事咧!
其次,在林安然到京城參加標王競投的那次空手套白狼之後,確實掀起了一股新聞熱潮,達到了炒作的目的。
後麵神王廠的產品火爆銷售情況,加上在東三省出奇製勝的宣傳手段,一波又一波的新聞將神王廠知名度一再提高,引發銷售上的熱潮。
在政府機關裏,有一句流行的老話。不能用放大鏡去看人,否則再優秀的幹部,都會被找出一堆缺點。而領導給下級穿小鞋,往往發揚的就是這種卑劣的傳統,不說把人放在放大鏡下觀看,而是放到顯微鏡下。
如此一來,一個得罪領導的下屬,即便你再優秀,在顯微鏡下都會被批得體無完膚。
同理,企業也是如此。一個企業常年處於新聞中心,就像被放在放大鏡下聚焦。所謂高處不勝寒,你站得高,下麵的人都盯著你看,遲早能找出你身上的某些軟肋。
而且國人一向以中庸低調為傳統處世觀,對長期在新聞中心裏路麵的企業往往產生一種審美疲勞,甚至厭惡,一旦媒體輿論出現反彈,起新聞波對企業自身造成的衝擊往往不亞於核武器的當量殺傷。
其實,林安然當初上去炒作,也曾經擔心過這一切背後帶來的隱憂。所以一直以來,他對周學良的要求都是讓新聞炒作放一放,冷一冷,全力擴建酒廠,夯實生產的基礎。
偏偏在神王廠逐漸完善的階段裏,出了這種事。
至於勾兌酒,周學良沒有對林安然匯報過,這事估計是酒廠班子自己開會決定的,在他們眼裏,這或許是一件小事,不過引起的波瀾卻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焦急的心情加上四天沒有用換過洗衣服,這讓林安然看起來有些邋遢,出門急,什麽都沒帶,衣服現在已經一陣餿味,山口鎮的事情久拖不決,神往酒廠那邊又處理不當,這不免讓林安然坐立不安。
鍾躍民是個固執的人,他的父親是市委組織部長,雖然他年紀算輕,在某種程度上,他卻繼承了父親大部分的為官之道求穩。
在這種為官執政理念的影響下,他采取了前人慣常使用的冷處理方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過林安然卻看到的是,神王廠這艘大船,在縣、鎮兩級舵手的錯誤領導下,正開往一個颶風的中心,目前轉舵掉頭離開還有一線生機,若是進了颶風中心,那麽將回天無力,一切隻有聽天由命,隻能求各方神靈保佑了。
林安然覺得應該組織人員針對目前媒體曝光的焦點借酒灌裝的問題進行一個合理的分析和解釋,集中媒體開一次座談會也好,新聞發布會也好,把事情一五一十擺到聚光燈下說清楚。
既然別人手裏有暗訪的視頻,這事靠不吭聲是瞞不過去的,酒廠一副置之不理的態度,也會讓銷售商、代理商們心裏惴惴不安,這些人都是押了錢在廠裏作為訂貨保證金的,一旦酒廠出事,就像銀行信譽破產一般,擠提的人幾天內能把一家銀行給擠垮。
他對此事感到無比擔憂,覺得事情過去了五天,如今那些代理商們的複雜心情已經發酵到危險的紅色界限上了,在不降降溫,就會一下子怦然爆發!
他給鍾躍民打電話,提出自己的看法。
鍾躍民聽說要公開化麵對媒體,大吃一驚,在九十年代,開什麽新聞發布會還是個新鮮事,這裏是國內不是國外,林安然的理念多少有些超前,折讓鍾躍民覺得不是個事。
他甚至天真地和林安然提出一個想法,能不能在冷處理之餘,采取適當的“公關”手段,讓記者們不去再報道這件事。
林安然一聽就啞然失笑了。這也是一種征服處理危機的慣用伎倆。所謂的適當“公關”,林安然當然知道指的是什麽。一方麵指通過上級關係對媒體施壓,另一方麵對管事的進行賄賂。
可是,神往酒廠目前是國內酒業的新星,這次風波範圍之廣不是一個小小的南海省而已,隻不過是由南海省的電視台欄目首先發布而已。
記者的嗅覺是很靈敏的,風聞而來,在省台開播之前采用“公關”手段或許能夠奏效,如今這個情況,搞公關隻能招人話柄,更不落好。
鍾躍民的固執讓林安然無可奈何,光靠電話,自己也不好對一個上級如何發號施令,為今之計,隻能趕緊回到太平鎮親自說服鍾躍民,讓自己出麵去處理危機。
王勇也來了電話,在電話裏不無擔憂說,這幾天,幾個和他相熟的銷售商都往他手機上打電話,表麵上是噓寒問暖扯家常,實際上是旁敲側擊,想從王勇嘴裏探聽點什麽。
這更加證實了林安然的想法,再不恰當處理這場信譽危機,神王廠辛辛苦苦樹立起來的企業品牌和大好局麵將會毀於一旦!
林安然心煩地走出飯店門口,見到值班的濱海市武警戰士在飯店門口朝鎮上檢查站的方向張望,倆人有一搭沒一搭聊天。
林安然走了過去,聽見他倆的對話。
“現在咱們是大眼瞪小眼,半斤八兩,我看這事得磨上半個月才行。”
另一個武警道:“大家都是武警,大家都是公安,縣官不如現管,誰都不買誰的帳。說起來,咱們都是同行,可是又不算同一個地方的同行。也就這樣啦,如果是陸軍老大哥,估計北川那幫孫子就早撤了。”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那武警提到陸軍,林安然心中一動。
在當兵的心目中,陸軍才是老大,武警是老二。陸軍是正兒八經的正規軍,而武警則是地方部隊,起性質完全不同。
如今要突破北川武警的封鎖,要麽就是雙方領導扯皮結束,否則隻能比誰更狠,誰的權力更大!
對!調動陸軍!
原本打算靜觀其變,看看劉大同和曾春到底想怎麽處理這件事,從中找出劉大同、曾春還有劉小建之間貓膩的蛛絲馬跡,又或者弄清楚鼎豐拍賣行到底是怎麽運作的。
現在太平鎮已經亂成了一團,林安然已經無心再待在山口鎮和那些北川的邊防武警耗工費對峙。
他把電話打到彭愛國那裏,希望允許自己請假回到太平鎮親自處理酒廠的信譽危機。
但是彭愛國在電話裏卻沒同意林安然的請求。
“小林,太平鎮的事情,鍾縣長已經帶隊下去處理了,目前山口鎮的走私香煙才是你要處理的首要任務。對對對,我知道你很心急,不過就算你現在回到太平鎮也於事無補,事情已經發生了,你要相信鍾縣長能夠善後好。將你留在山口鎮處理這件事,不但是我的意思,也是市裏的要求,趙書記和劉市長都認為你找個人應變能力好,有你在,這場跨省的執法糾紛會更容易得到解決。”
林安然放下電話,心裏有些惱火,神王廠是自己的心血,而劉大同對自己是又要用又要忌,麻煩的事情就讓自己打頭陣,現在就連自己轄區企業出事,都不讓自己離開。
如此一來,更讓他對劉大同父子產生了更多的懷疑,恐怕山口鎮的對峙,不過是劉市長父子為爭奪私利卻打著公務的旗號引發的一場鬧劇。
不過自己終究還是下級,上級既然有安排,自己又不得不服從,你總不可能什麽都不管不顧,跳上車就開回太平鎮,公然和上級唱對台戲。
這樣做對平息太平鎮的危機沒有半分幫助,激怒了領導,若被勒令停止工作,那麽自己又以什麽身份出現在處理危機事件的媒體麵前?
難道是綠力集團最大幕後掌舵人?
這事想想都荒唐而滑稽。
被迫無奈的林安然隻好壓住心中火急火燎的心情,耐心地和曾春繼續在山口鎮的野味飯店裏等待兩地的領導繼續扯皮,等他們扯出一個最終的結果來。
事情一晃就過去三天,林安然心情越來越煩躁,太平鎮那邊,鍾躍民竟然采取了和鄭重一樣的處理方式冷處理。
出圍在廠門口的那些媒體,縣、鎮政府一律采取不理睬也不驅趕的策略,由得他們在那裏等,原本以為幾天過去,記者們的熱情會漸漸消退,然後無奈散去。
沒料到事情卻滑向了更為嚴重的深淵。
省台的縱橫半小時又推出了一期後續報道,延續了第一期的風格,貌似中立,實則是在對神王酒業進行質問。
而漸漸地,各種報紙上漸漸也出現了各種不利的報道。林安然給各方麵的媒體朋友打電話,又給梁偉華打電話,讓他留意媒體界對此事的反應。
梁偉華動用了自己所有的資源和同學關係,像一隻伸開所有觸手的八爪魚一樣,捕捉著關於神王廠時間新聞報道的所有風吹草動。
不過結果令人失望,所有的媒體,反饋回來的信息都讓人憂心。大家對城管縣政府和太平鎮鎮府、神王酒業所采取的這種傲慢的處理方式感到十分憤怒。
國人的傳統,甚至是人性上往往都是同情弱者的,國內的傳媒也不能免俗,他們同樣有著同情弱者、欽佩思想者的傳統。
對於強者,打底是畏而不敬。即便在強者最鼎盛的時期,也不乏有記者以“掏大糞”的不懈勇氣來冒犯至尊,以期製造轟動新聞。
何況現如今,是有人爆料給媒體,將神王廠產能飛速提升的秘密捅到陽光底下,不被窮追猛打,這才是怪事咧!
其次,在林安然到京城參加標王競投的那次空手套白狼之後,確實掀起了一股新聞熱潮,達到了炒作的目的。
後麵神王廠的產品火爆銷售情況,加上在東三省出奇製勝的宣傳手段,一波又一波的新聞將神王廠知名度一再提高,引發銷售上的熱潮。
在政府機關裏,有一句流行的老話。不能用放大鏡去看人,否則再優秀的幹部,都會被找出一堆缺點。而領導給下級穿小鞋,往往發揚的就是這種卑劣的傳統,不說把人放在放大鏡下觀看,而是放到顯微鏡下。
如此一來,一個得罪領導的下屬,即便你再優秀,在顯微鏡下都會被批得體無完膚。
同理,企業也是如此。一個企業常年處於新聞中心,就像被放在放大鏡下聚焦。所謂高處不勝寒,你站得高,下麵的人都盯著你看,遲早能找出你身上的某些軟肋。
而且國人一向以中庸低調為傳統處世觀,對長期在新聞中心裏路麵的企業往往產生一種審美疲勞,甚至厭惡,一旦媒體輿論出現反彈,起新聞波對企業自身造成的衝擊往往不亞於核武器的當量殺傷。
其實,林安然當初上去炒作,也曾經擔心過這一切背後帶來的隱憂。所以一直以來,他對周學良的要求都是讓新聞炒作放一放,冷一冷,全力擴建酒廠,夯實生產的基礎。
偏偏在神王廠逐漸完善的階段裏,出了這種事。
至於勾兌酒,周學良沒有對林安然匯報過,這事估計是酒廠班子自己開會決定的,在他們眼裏,這或許是一件小事,不過引起的波瀾卻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焦急的心情加上四天沒有用換過洗衣服,這讓林安然看起來有些邋遢,出門急,什麽都沒帶,衣服現在已經一陣餿味,山口鎮的事情久拖不決,神往酒廠那邊又處理不當,這不免讓林安然坐立不安。
鍾躍民是個固執的人,他的父親是市委組織部長,雖然他年紀算輕,在某種程度上,他卻繼承了父親大部分的為官之道求穩。
在這種為官執政理念的影響下,他采取了前人慣常使用的冷處理方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過林安然卻看到的是,神王廠這艘大船,在縣、鎮兩級舵手的錯誤領導下,正開往一個颶風的中心,目前轉舵掉頭離開還有一線生機,若是進了颶風中心,那麽將回天無力,一切隻有聽天由命,隻能求各方神靈保佑了。
林安然覺得應該組織人員針對目前媒體曝光的焦點借酒灌裝的問題進行一個合理的分析和解釋,集中媒體開一次座談會也好,新聞發布會也好,把事情一五一十擺到聚光燈下說清楚。
既然別人手裏有暗訪的視頻,這事靠不吭聲是瞞不過去的,酒廠一副置之不理的態度,也會讓銷售商、代理商們心裏惴惴不安,這些人都是押了錢在廠裏作為訂貨保證金的,一旦酒廠出事,就像銀行信譽破產一般,擠提的人幾天內能把一家銀行給擠垮。
他對此事感到無比擔憂,覺得事情過去了五天,如今那些代理商們的複雜心情已經發酵到危險的紅色界限上了,在不降降溫,就會一下子怦然爆發!
他給鍾躍民打電話,提出自己的看法。
鍾躍民聽說要公開化麵對媒體,大吃一驚,在九十年代,開什麽新聞發布會還是個新鮮事,這裏是國內不是國外,林安然的理念多少有些超前,折讓鍾躍民覺得不是個事。
他甚至天真地和林安然提出一個想法,能不能在冷處理之餘,采取適當的“公關”手段,讓記者們不去再報道這件事。
林安然一聽就啞然失笑了。這也是一種征服處理危機的慣用伎倆。所謂的適當“公關”,林安然當然知道指的是什麽。一方麵指通過上級關係對媒體施壓,另一方麵對管事的進行賄賂。
可是,神往酒廠目前是國內酒業的新星,這次風波範圍之廣不是一個小小的南海省而已,隻不過是由南海省的電視台欄目首先發布而已。
記者的嗅覺是很靈敏的,風聞而來,在省台開播之前采用“公關”手段或許能夠奏效,如今這個情況,搞公關隻能招人話柄,更不落好。
鍾躍民的固執讓林安然無可奈何,光靠電話,自己也不好對一個上級如何發號施令,為今之計,隻能趕緊回到太平鎮親自說服鍾躍民,讓自己出麵去處理危機。
王勇也來了電話,在電話裏不無擔憂說,這幾天,幾個和他相熟的銷售商都往他手機上打電話,表麵上是噓寒問暖扯家常,實際上是旁敲側擊,想從王勇嘴裏探聽點什麽。
這更加證實了林安然的想法,再不恰當處理這場信譽危機,神王廠辛辛苦苦樹立起來的企業品牌和大好局麵將會毀於一旦!
林安然心煩地走出飯店門口,見到值班的濱海市武警戰士在飯店門口朝鎮上檢查站的方向張望,倆人有一搭沒一搭聊天。
林安然走了過去,聽見他倆的對話。
“現在咱們是大眼瞪小眼,半斤八兩,我看這事得磨上半個月才行。”
另一個武警道:“大家都是武警,大家都是公安,縣官不如現管,誰都不買誰的帳。說起來,咱們都是同行,可是又不算同一個地方的同行。也就這樣啦,如果是陸軍老大哥,估計北川那幫孫子就早撤了。”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那武警提到陸軍,林安然心中一動。
在當兵的心目中,陸軍才是老大,武警是老二。陸軍是正兒八經的正規軍,而武警則是地方部隊,起性質完全不同。
如今要突破北川武警的封鎖,要麽就是雙方領導扯皮結束,否則隻能比誰更狠,誰的權力更大!
對!調動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