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旭二十年
隨著時辰的到來,城門也慢慢地打開了,一小隊士兵小跑著出來,然後按位站好,隨即又來幾個官兵,站在城門前,開始一個一個地盤問查看要進京或者出城的行人。
四月末的早晨帶著幾分涼意,不過隨著太陽的高升,涼意漸消,取而代之的是讓人燥熱的暑氣。排著隊伍接受盤查的人群中,不少人已經開始用袖子扇風,試圖消除一些熱氣。
這時,一輛馬車不聲不響地排在人群的末端。
京城什麽都沒有,就是皇親貴戚最多。人們見多了高官貴婦們出入的馬車,自是不會對這輛看上去平平無奇的馬車另眼相看了,皆是隨意看了看,便撇過眼了。
“姑娘,咱們到京城了。”
“是嗎?”
窗簾被挑起,露出了一張清麗動人的臉龐,雖然看上去不過十三四歲之齡,卻頗有幾分風流之態,神韻氣質亦是不俗,衣著打扮也很齊整,隻是款式料子看著老舊,就不免讓人覺得寒酸。
楊宛心看了一眼前麵黑鴉鴉的人群,便放下了簾子,對坐在她旁邊的老婦人說道:“奶娘,我還是覺得心裏不踏實。冒冒然地上京,萬一姑姑……”
陳嬤嬤忙安慰道:“怎麽會呢?老爺與大娘子可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妹,感情最好了。這不,娘子一得知老爺和夫人出事,怕你沒人照顧,便命人連夜去綿陽接您進京,說是要親自照顧您。”趕緊雙手合十念了句佛,“阿彌陀佛,老天保佑,不然姑娘日後該怎麽辦才好?”
“可是……”楊宛心還是有幾分猶疑,“可是,姑姑也隻是繼室,聽說姑丈前頭還留有兩個嫡子,我隻怕給姑姑帶來麻煩。”
陳嬤嬤也是一歎:“那也總好過留在綿陽。姑娘眼看也該議親了,家裏沒長輩,您又沒有可以依靠的兄弟,除了娘子,還有誰可以依靠?難道真要依安老爺所說,嫁給那個五十多歲的縣太爺做填房嗎?真要這樣,老奴死後有什麽麵目去見夫人?”說著,不禁悲從中來,眼淚不由得掉了出來。
楊家也是綿陽的地方大族,家中也有不少子弟出仕,楊大老爺就是其中一個。
楊大老爺是二甲出身,中了進士後就被分配到青州做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縣官,期間又得上峰賞識,取了上峰的女兒阮氏為妻。成親後,兩人感情極好,在三年後,還生下了女兒楊宛心。可惜阮氏卻是身子骨弱,難產而亡。因為小夫妻感情極好,楊大老爺也沒想過再娶,隻是一心一意照顧女兒。十多年來,別說庶子,連個庶女也沒有。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楊父一不注意,就在任上得了急病,沒幾天就去了,留下了年僅十一歲的女兒楊宛心。
按規矩楊宛心要守孝三年,誰知未等楊宛心守完孝,族中就有人來給楊宛心說媒,說的就是綿陽縣的縣太爺,一個喪妻多年的五十歲老頭,而縣太爺的兒女不但早已成家,就連孫子都有了好幾個。
楊宛心自然不願意嫁,可是族人卻是日日上門,她被逼得差點想死。萬般無奈之際,幸好陳嬤嬤想起了一直有往來的楊家大娘子,便讓楊宛心寫了一封信給京城的姑姑,將如今的現況一五一十地說給對方聽。但凡對方念著一點骨肉親情,都不會看著親侄女跳入火坑。
果然,楊宛心的姑姑很快就來信了,說是要接她進京照顧,還派了幾個仆役和管家過來。楊家其他人看了,便也默默地收起了聲音,由得楊宛心跟著京城派來的人走了。
要知道,楊宛心的姑姑嫁的並不是普通官員,而是當朝二品大員,兵部侍郎。
楊宛心何嚐不明白,見陳嬤嬤哭起來,便強忍著自已的難過,勸道:“奶娘快別這樣。如今姑姑派人接我進京,也是苦盡甘來,我心裏也是歡喜的。先前是我魔怔了,倒累得你難過了。”
陳嬤嬤忙擦幹眼淚,說道:“姑娘這麽想就對了。”
很快,就輪到楊宛心一行人被盤查了,管家便將他們的文書路引遞了過去。那官兵仔細看了一下,見沒什麽問題,便揮手放行了。
楊宛心是未出嫁的姑娘,手續又齊全,如今又不是什麽風聲鶴唳的時候,守城門的士兵自然不會鬧哄哄地說要上馬車盤查。不過楊宛心卻是詫異極了,不由得低聲問道:“姑丈是二品大員,怎的他府中的下人也要盤查得這般嚴格?”
“是啊。綿陽縣太爺的兒子就是經常在城門口騎馬橫衝直撞的,不知道給大家帶來多少麻煩呢。”說話的是楊宛心的貼身丫頭夏至,一臉圓圓的小臉,看上去很是嬌憨可愛。
倒是陳嬤嬤見識多廣,便解釋道:“京城是什麽地兒,皇帝老爺住的地方。一個果子砸過去,十個人裏麵至少有九個是官員,剩下那一個是皇親國戚。雖說姑老爺是兵部侍郎,可壓在他上頭的大山也不少呢。”
這麽一聽,楊宛心剛剛平複下來的心情不由得又揪了起來。
可再揪著,馬車還是來到了侍郎府。
馬車一停,立即就有人來請。換了一頂軟轎,晃了許久,這才又被人請了下來,一個樣貌同正的仆婦上前行禮說道:“一路顛波,楊姑娘累了。偏生夫人不在屋中,請您先在這裏歇息一會兒,老奴這就去通知夫人。”
這是楊氏的陪房李嬤嬤,楊宛心也認有點印象,忙讓自已的奶娘扶起她,說道:“我初來乍到,李嬤嬤太客氣了。”
李嬤嬤笑道:“我們夫人可是嘮念了姑娘許久,您要再不來,她怕是得讓三少爺親自去接您了。”邊說邊將楊宛心請進了一處小偏廳中。
“勞姑姑累心,是我的不是。”楊宛心說道,心裏卻是有些疑惑,從他們進府到這偏廳,可是花了不少時間,沒道理楊氏會不知道她來了。不管楊氏在哪裏,回到正房也不會比她從大門進來花的時間多吧?剛剛李嬤嬤說要去通知夫人,這是去哪兒通知呢?
但她剛來,實在不好問出口。倒是李嬤嬤先解釋了:“楊姑娘莫怪,夫人早就在正房裏等著了。不想剛剛丫頭來報,說是河洛公主過來了,有事要見夫人,這才離開的。”
楊宛心不由得怔了一下,上京之前陳嬤嬤有給她科普過侍郎府中所有主子的基本資料,其中有一項就是姑丈趙藹的嫡長子尚了今上的長女河洛公主,而且這個公主很得皇帝寵愛,如果以後遇上了,千萬不可得罪。平常人家是媳婦向婆婆請安,可到了公主這裏,卻是傳召婆婆見麵。這,這也太不可思議了!衝擊大了一點,一時間也顧不得還有李嬤嬤在跟前,倒是陳嬤嬤機靈,接過話來:“既然是公主有事,自然耽擱不得。”
楊宛心這才回過神:“我是晚輩,讓姑姑久等本就是我的錯。如今姑姑有事,自然是先緊著正事。”
聽到這話,李嬤嬤不由得對楊宛心高看了一眼,笑道:“公主每次過府也不會待太久,想來夫人很快就回來了。您先休息一下。”
過了半個時辰,李嬤嬤回來了,卻不是請楊宛心進正房,而是說道:“夫人請楊姑娘過去落秀居一趟。”
這話一出,楊宛心頗有些摸不著頭腦,問道:“這落秀居是……”
李嬤嬤笑道:“落秀居是河洛公主在府中的住所,偶爾公主也會回府小住幾天。我去給夫人傳話時,公主聽到了,便說讓楊姑娘過去見個麵,省得日後見著了也不知誰是誰,鬧出笑話就不好了。”
這話已經是轉了好幾個彎了,河洛公主的原話是“那就讓她來露個臉吧,別哪天惹著了我,一鞭子抽下去,估計你們夫人心裏得恨死我了”。
就是再轉幾個彎,陳嬤嬤的臉色也是變了。楊宛心從小就被養得嬌,又有楊大老爺一心的寵溺,她對公主的印象再不好,也就停留在刁蠻無禮,根本不會想到要人命那方麵。但陳嬤嬤可沒這麽天真,別說河洛公主是當今聖上最寵愛的女兒,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郡主,發起怒來,就是郡馬也不敢吭聲。楊宛心對這些事兒沒個底,要是一不小心惹惱了河洛公主,這可怎麽是好?
楊宛心倒沒想太多,緊張是緊張,可也沒陳嬤嬤想得那麽多。於是她站起身,聲音略有顫抖地說道:“現在就去嗎?我這身打扮,可會失儀?”
李嬤嬤笑著安撫她:“公主一向不拘小節,不會在意這些的。隻是公主脾氣直率,並不喜歡等人。”
這就是催楊宛心快些過去,莫要慢了而惹惱公主。又因為河洛公主隻是傳召了楊宛心,所以陳嬤嬤和夏至隻得留在偏廳等候。
穿過抄手遊廊,經過花園,往東側拐去,又經過幾道拱門和院落,李嬤嬤這才停了下來,對守在門口的清秀丫頭說道:“楊姑娘來了。”
落秀居雖然是在侍郎府中,可是在裏麵侍候的人卻隻聽河洛公主的命令,沒有通傳,李嬤嬤可不敢就這麽帶著楊宛心進去。
那丫頭笑笑說道:“公主剛派人來說了,不用通傳,嬤嬤直接帶人進去便是。”
李嬤嬤才帶著楊宛心進去。
楊宛心一路走過來,隻覺得眼睛都不夠看了。原以為在姑姑那裏已經是富貴堂皇了,沒想到跟這落秀居一比,立即落了下乘。進了正房,更是看得眼花瞭亂,正在暈乎乎的時候,便聽得一道有幾分慈祥的聲音說話:“這正是我那娘家侄女,讓公主見笑了。”
楊宛心這才醒了過來,忙抬頭看過去,說話的是一個穿天青色家常服的婦人,眉目慈和,正微笑著對她點了點頭。想來這就是她的姑姑楊氏了,她深吸了一口氣,對楊氏跪了下來,磕頭道:“姑姑,給您請安了。”
這麽一跪,不止楊氏,整個房間的下人臉色都變了。按理,楊宛心給楊氏請安是沒錯的,偏偏今兒遇上了河洛公主在這裏,所以,這規矩就得掉個頭。
楊氏心裏急得不得了,生怕公主會遷怒楊宛心,忙露出笑容對端坐在上方的河洛公主說道:“我這侄女沒見過什麽世麵,也不懂得規矩,還請公主見諒。”
楊宛心一聽,不由得抬起頭,她是向姑姑請安,有什麽地方做錯了嗎?順著楊氏的視線看過去,隻見得一個身穿紅色大袖長衫的女子坐在上方,明眸皓齒,雪膚紅唇,光看容貌,絕對是個難得一見的美人,隻是氣勢極為逼人,望之使人生畏。
隻聽得上方傳來一聲輕笑,聲音輕脆悅耳:“她也是一片孝心,我總不能用這個理由怪罪她吧,母親未免想得太多。”
楊氏暗自鬆了一口氣,看來河洛公主今天心情不錯,忙又對楊宛心低聲說道:“還不快給公主見禮?”
楊宛心雖然有些鬧不明白,但還是乖乖地對著河洛公主行禮道:“民女楊宛心見過公主,公主萬福。”
“起來吧。”河洛公主宇文琛,小名寶兒,看著那個嬌弱的女孩,本來隻是一時興起叫來看看,見過麵也就見過了,便說道:“既然見著了,我也不好讓你空手回去。扣兒,就把那對水晶鐲子拿出來,權當見麵禮好了。”
“是。”一個清秀丫環行了個禮,便退了下去,沒一會兒又捧著一個盒子進來了,遞到楊宛心跟前。
“謝公主賞賜。”這回不用人提點,這點禮節楊宛心還是記得的,忙磕頭謝賞,然後才在公主的“免禮”聲中起來。
見完了所謂的“表妹”後,寶兒也覺得累了,一大早就要進宮,來回折騰其實也個體力活。要不是生母淑妃讓她捎些東西給楊氏,她才懶得來趙府呢。她站起身,對楊氏說道:“我有些乏,便先回府了。母親有事情,就使人通知我吧。”
“您放心,我曉得的。”楊氏忙起身恭敬地說道,並退到了一邊。
寶兒漫不經心地“恩”了一聲,便帶著下人們離開了。
楊宛心自是也在恭送一行人中,心中卻是驚疑極了,這河洛公主,好生派頭。就算楊氏隻是繼室,可也是她禮法上的婆婆,結果就連楊氏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雖說公主驕縱,可是,這,這也太過份了吧!
隨著時辰的到來,城門也慢慢地打開了,一小隊士兵小跑著出來,然後按位站好,隨即又來幾個官兵,站在城門前,開始一個一個地盤問查看要進京或者出城的行人。
四月末的早晨帶著幾分涼意,不過隨著太陽的高升,涼意漸消,取而代之的是讓人燥熱的暑氣。排著隊伍接受盤查的人群中,不少人已經開始用袖子扇風,試圖消除一些熱氣。
這時,一輛馬車不聲不響地排在人群的末端。
京城什麽都沒有,就是皇親貴戚最多。人們見多了高官貴婦們出入的馬車,自是不會對這輛看上去平平無奇的馬車另眼相看了,皆是隨意看了看,便撇過眼了。
“姑娘,咱們到京城了。”
“是嗎?”
窗簾被挑起,露出了一張清麗動人的臉龐,雖然看上去不過十三四歲之齡,卻頗有幾分風流之態,神韻氣質亦是不俗,衣著打扮也很齊整,隻是款式料子看著老舊,就不免讓人覺得寒酸。
楊宛心看了一眼前麵黑鴉鴉的人群,便放下了簾子,對坐在她旁邊的老婦人說道:“奶娘,我還是覺得心裏不踏實。冒冒然地上京,萬一姑姑……”
陳嬤嬤忙安慰道:“怎麽會呢?老爺與大娘子可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妹,感情最好了。這不,娘子一得知老爺和夫人出事,怕你沒人照顧,便命人連夜去綿陽接您進京,說是要親自照顧您。”趕緊雙手合十念了句佛,“阿彌陀佛,老天保佑,不然姑娘日後該怎麽辦才好?”
“可是……”楊宛心還是有幾分猶疑,“可是,姑姑也隻是繼室,聽說姑丈前頭還留有兩個嫡子,我隻怕給姑姑帶來麻煩。”
陳嬤嬤也是一歎:“那也總好過留在綿陽。姑娘眼看也該議親了,家裏沒長輩,您又沒有可以依靠的兄弟,除了娘子,還有誰可以依靠?難道真要依安老爺所說,嫁給那個五十多歲的縣太爺做填房嗎?真要這樣,老奴死後有什麽麵目去見夫人?”說著,不禁悲從中來,眼淚不由得掉了出來。
楊家也是綿陽的地方大族,家中也有不少子弟出仕,楊大老爺就是其中一個。
楊大老爺是二甲出身,中了進士後就被分配到青州做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縣官,期間又得上峰賞識,取了上峰的女兒阮氏為妻。成親後,兩人感情極好,在三年後,還生下了女兒楊宛心。可惜阮氏卻是身子骨弱,難產而亡。因為小夫妻感情極好,楊大老爺也沒想過再娶,隻是一心一意照顧女兒。十多年來,別說庶子,連個庶女也沒有。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楊父一不注意,就在任上得了急病,沒幾天就去了,留下了年僅十一歲的女兒楊宛心。
按規矩楊宛心要守孝三年,誰知未等楊宛心守完孝,族中就有人來給楊宛心說媒,說的就是綿陽縣的縣太爺,一個喪妻多年的五十歲老頭,而縣太爺的兒女不但早已成家,就連孫子都有了好幾個。
楊宛心自然不願意嫁,可是族人卻是日日上門,她被逼得差點想死。萬般無奈之際,幸好陳嬤嬤想起了一直有往來的楊家大娘子,便讓楊宛心寫了一封信給京城的姑姑,將如今的現況一五一十地說給對方聽。但凡對方念著一點骨肉親情,都不會看著親侄女跳入火坑。
果然,楊宛心的姑姑很快就來信了,說是要接她進京照顧,還派了幾個仆役和管家過來。楊家其他人看了,便也默默地收起了聲音,由得楊宛心跟著京城派來的人走了。
要知道,楊宛心的姑姑嫁的並不是普通官員,而是當朝二品大員,兵部侍郎。
楊宛心何嚐不明白,見陳嬤嬤哭起來,便強忍著自已的難過,勸道:“奶娘快別這樣。如今姑姑派人接我進京,也是苦盡甘來,我心裏也是歡喜的。先前是我魔怔了,倒累得你難過了。”
陳嬤嬤忙擦幹眼淚,說道:“姑娘這麽想就對了。”
很快,就輪到楊宛心一行人被盤查了,管家便將他們的文書路引遞了過去。那官兵仔細看了一下,見沒什麽問題,便揮手放行了。
楊宛心是未出嫁的姑娘,手續又齊全,如今又不是什麽風聲鶴唳的時候,守城門的士兵自然不會鬧哄哄地說要上馬車盤查。不過楊宛心卻是詫異極了,不由得低聲問道:“姑丈是二品大員,怎的他府中的下人也要盤查得這般嚴格?”
“是啊。綿陽縣太爺的兒子就是經常在城門口騎馬橫衝直撞的,不知道給大家帶來多少麻煩呢。”說話的是楊宛心的貼身丫頭夏至,一臉圓圓的小臉,看上去很是嬌憨可愛。
倒是陳嬤嬤見識多廣,便解釋道:“京城是什麽地兒,皇帝老爺住的地方。一個果子砸過去,十個人裏麵至少有九個是官員,剩下那一個是皇親國戚。雖說姑老爺是兵部侍郎,可壓在他上頭的大山也不少呢。”
這麽一聽,楊宛心剛剛平複下來的心情不由得又揪了起來。
可再揪著,馬車還是來到了侍郎府。
馬車一停,立即就有人來請。換了一頂軟轎,晃了許久,這才又被人請了下來,一個樣貌同正的仆婦上前行禮說道:“一路顛波,楊姑娘累了。偏生夫人不在屋中,請您先在這裏歇息一會兒,老奴這就去通知夫人。”
這是楊氏的陪房李嬤嬤,楊宛心也認有點印象,忙讓自已的奶娘扶起她,說道:“我初來乍到,李嬤嬤太客氣了。”
李嬤嬤笑道:“我們夫人可是嘮念了姑娘許久,您要再不來,她怕是得讓三少爺親自去接您了。”邊說邊將楊宛心請進了一處小偏廳中。
“勞姑姑累心,是我的不是。”楊宛心說道,心裏卻是有些疑惑,從他們進府到這偏廳,可是花了不少時間,沒道理楊氏會不知道她來了。不管楊氏在哪裏,回到正房也不會比她從大門進來花的時間多吧?剛剛李嬤嬤說要去通知夫人,這是去哪兒通知呢?
但她剛來,實在不好問出口。倒是李嬤嬤先解釋了:“楊姑娘莫怪,夫人早就在正房裏等著了。不想剛剛丫頭來報,說是河洛公主過來了,有事要見夫人,這才離開的。”
楊宛心不由得怔了一下,上京之前陳嬤嬤有給她科普過侍郎府中所有主子的基本資料,其中有一項就是姑丈趙藹的嫡長子尚了今上的長女河洛公主,而且這個公主很得皇帝寵愛,如果以後遇上了,千萬不可得罪。平常人家是媳婦向婆婆請安,可到了公主這裏,卻是傳召婆婆見麵。這,這也太不可思議了!衝擊大了一點,一時間也顧不得還有李嬤嬤在跟前,倒是陳嬤嬤機靈,接過話來:“既然是公主有事,自然耽擱不得。”
楊宛心這才回過神:“我是晚輩,讓姑姑久等本就是我的錯。如今姑姑有事,自然是先緊著正事。”
聽到這話,李嬤嬤不由得對楊宛心高看了一眼,笑道:“公主每次過府也不會待太久,想來夫人很快就回來了。您先休息一下。”
過了半個時辰,李嬤嬤回來了,卻不是請楊宛心進正房,而是說道:“夫人請楊姑娘過去落秀居一趟。”
這話一出,楊宛心頗有些摸不著頭腦,問道:“這落秀居是……”
李嬤嬤笑道:“落秀居是河洛公主在府中的住所,偶爾公主也會回府小住幾天。我去給夫人傳話時,公主聽到了,便說讓楊姑娘過去見個麵,省得日後見著了也不知誰是誰,鬧出笑話就不好了。”
這話已經是轉了好幾個彎了,河洛公主的原話是“那就讓她來露個臉吧,別哪天惹著了我,一鞭子抽下去,估計你們夫人心裏得恨死我了”。
就是再轉幾個彎,陳嬤嬤的臉色也是變了。楊宛心從小就被養得嬌,又有楊大老爺一心的寵溺,她對公主的印象再不好,也就停留在刁蠻無禮,根本不會想到要人命那方麵。但陳嬤嬤可沒這麽天真,別說河洛公主是當今聖上最寵愛的女兒,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郡主,發起怒來,就是郡馬也不敢吭聲。楊宛心對這些事兒沒個底,要是一不小心惹惱了河洛公主,這可怎麽是好?
楊宛心倒沒想太多,緊張是緊張,可也沒陳嬤嬤想得那麽多。於是她站起身,聲音略有顫抖地說道:“現在就去嗎?我這身打扮,可會失儀?”
李嬤嬤笑著安撫她:“公主一向不拘小節,不會在意這些的。隻是公主脾氣直率,並不喜歡等人。”
這就是催楊宛心快些過去,莫要慢了而惹惱公主。又因為河洛公主隻是傳召了楊宛心,所以陳嬤嬤和夏至隻得留在偏廳等候。
穿過抄手遊廊,經過花園,往東側拐去,又經過幾道拱門和院落,李嬤嬤這才停了下來,對守在門口的清秀丫頭說道:“楊姑娘來了。”
落秀居雖然是在侍郎府中,可是在裏麵侍候的人卻隻聽河洛公主的命令,沒有通傳,李嬤嬤可不敢就這麽帶著楊宛心進去。
那丫頭笑笑說道:“公主剛派人來說了,不用通傳,嬤嬤直接帶人進去便是。”
李嬤嬤才帶著楊宛心進去。
楊宛心一路走過來,隻覺得眼睛都不夠看了。原以為在姑姑那裏已經是富貴堂皇了,沒想到跟這落秀居一比,立即落了下乘。進了正房,更是看得眼花瞭亂,正在暈乎乎的時候,便聽得一道有幾分慈祥的聲音說話:“這正是我那娘家侄女,讓公主見笑了。”
楊宛心這才醒了過來,忙抬頭看過去,說話的是一個穿天青色家常服的婦人,眉目慈和,正微笑著對她點了點頭。想來這就是她的姑姑楊氏了,她深吸了一口氣,對楊氏跪了下來,磕頭道:“姑姑,給您請安了。”
這麽一跪,不止楊氏,整個房間的下人臉色都變了。按理,楊宛心給楊氏請安是沒錯的,偏偏今兒遇上了河洛公主在這裏,所以,這規矩就得掉個頭。
楊氏心裏急得不得了,生怕公主會遷怒楊宛心,忙露出笑容對端坐在上方的河洛公主說道:“我這侄女沒見過什麽世麵,也不懂得規矩,還請公主見諒。”
楊宛心一聽,不由得抬起頭,她是向姑姑請安,有什麽地方做錯了嗎?順著楊氏的視線看過去,隻見得一個身穿紅色大袖長衫的女子坐在上方,明眸皓齒,雪膚紅唇,光看容貌,絕對是個難得一見的美人,隻是氣勢極為逼人,望之使人生畏。
隻聽得上方傳來一聲輕笑,聲音輕脆悅耳:“她也是一片孝心,我總不能用這個理由怪罪她吧,母親未免想得太多。”
楊氏暗自鬆了一口氣,看來河洛公主今天心情不錯,忙又對楊宛心低聲說道:“還不快給公主見禮?”
楊宛心雖然有些鬧不明白,但還是乖乖地對著河洛公主行禮道:“民女楊宛心見過公主,公主萬福。”
“起來吧。”河洛公主宇文琛,小名寶兒,看著那個嬌弱的女孩,本來隻是一時興起叫來看看,見過麵也就見過了,便說道:“既然見著了,我也不好讓你空手回去。扣兒,就把那對水晶鐲子拿出來,權當見麵禮好了。”
“是。”一個清秀丫環行了個禮,便退了下去,沒一會兒又捧著一個盒子進來了,遞到楊宛心跟前。
“謝公主賞賜。”這回不用人提點,這點禮節楊宛心還是記得的,忙磕頭謝賞,然後才在公主的“免禮”聲中起來。
見完了所謂的“表妹”後,寶兒也覺得累了,一大早就要進宮,來回折騰其實也個體力活。要不是生母淑妃讓她捎些東西給楊氏,她才懶得來趙府呢。她站起身,對楊氏說道:“我有些乏,便先回府了。母親有事情,就使人通知我吧。”
“您放心,我曉得的。”楊氏忙起身恭敬地說道,並退到了一邊。
寶兒漫不經心地“恩”了一聲,便帶著下人們離開了。
楊宛心自是也在恭送一行人中,心中卻是驚疑極了,這河洛公主,好生派頭。就算楊氏隻是繼室,可也是她禮法上的婆婆,結果就連楊氏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雖說公主驕縱,可是,這,這也太過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