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俯首謝恩的若華,繼而道:“關於蕭家二小子朕就不說了,也不會再將你賜婚與他。不過朕要賜婚的話都到了嘴邊總不能再收回,你心裏可有中意的?”
若華十分詫異,一是沒想到崇仁帝賜婚的興致竟還未退下,二是問她中意誰委實是個難題。說有,一個閨閣女子思春叫她如何開口?若要說沒有,她又鬧不清楚崇仁帝想要做什麽。
“民女深居閨中,尚沒有意中人。不過民女要嫁便嫁《莊子·盜蹠》中尾生那樣的男子,君心似我心,不負相思意。”
崇仁帝聽了她這話,哈哈大笑起來:“小女兒家心性,哪有這麽多情深似海你儂我儂的,倒不如嫁南陵王那樣的男子。朕已經給你重新挑了個,他可是京州女子的夢中良人。”
若華膛目結舌,崇仁帝竟還未對自己的婚事死心,一次不成再補上一次,委實讓若華惱火。
“皇上,民女父母膝下兒女稀薄,民女更是一門心思放在為父母盡孝之上,婚嫁之事望皇上準許民女一家從長計議。”若華大著膽子道。
崇仁帝笑了笑,全然不顧若華這番陳詞,突然來了一句:“禦史中丞沈宜軒之女接旨。”
若華驚得連忙叩首:“民女接旨”
若華此時極為忐忑,崇仁帝似是不給她留半分商量的餘地。
“茲聞禦史中丞沈宜軒之女沈若華嫻熟大方、溫良敦厚,朕與皇後聞之甚悅。今虎衛軍少將孟晟睿年已弱冠適婚娶之時,當擇賢女與配。值沈若華待宇閨中,與孟晟睿堪稱天設地造,為成佳人之美,特將汝許配孟少將為妻,擇來年仲春之月完婚。”
千想萬想,沒想到崇仁帝回搭他倆的橋,實乃兩世孽緣,若華一時失了分寸:“皇上,民女並非嫻熟大方,更不是什麽溫良敦厚。民女昨日還言辭無狀惹怒了貴妃娘娘,實是無德無容配不上孟公子,望皇上明察。”
昔年她覺得孟晟睿是她命定的良人,更感其情深意重。現在便是連情義二字都說不上,若華萬分不願踏入孟府門庭之中。
崇仁帝喜滋滋的賜婚,沒想到還有人說自己無德無容以此來推脫賜婚。他乃是萬人之上的真龍天子,他有閑心賜婚誰不歡喜的受著,未料沈家這姑娘竟不情願。
崇仁帝稍有不悅:“朕乃是天子,說出去的話便如千金之鼎,任誰也休想挪動分毫。你若是不願嫁可以抗旨,隻要這後果你能擔得下!”
若華怎能抗旨,她最大的希望便是父母安康,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抗旨:“謝主隆恩......”
再不情願又如何,聖意難違怎麽都得接著,往後再作打算。
若華隻能在心中歎息,孽緣啊孽緣......
春天是天地交泰、萬物化育的季節,《白虎通義·嫁娶》上說:“嫁娶必以春者,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男為陽,女為陰,陰陽交接在春天。
與趙玉衍的匆匆完婚想比,孟晟睿這是得了多大的恩典,崇仁帝費心為他擇吉日,還真是隆恩浩蕩。
崇仁帝見她應下,旁的懶得過問,婚也賜了剩下的就是他們自己的事。
賜婚的旨意隨若華一同到了沈府,沈老爺得知賜婚一事險些驚掉了下巴。原以為會為了昨日之事責罰一二,未曾想到罰倒未罰,還給賜了婚。
沈老爺忙跪地接旨:“謝聖上隆恩。”
他心裏想著得把這好消息說與季氏聽聽,季氏常在他耳邊念叨孟家那小子,這回算是遂了她的意。
蕭譽倒是有始有終,把人接過去又親自把人送回來,又連著宣了兩道旨:“沈小姐有福氣,這皇上賜婚旁的自然比不了,少不得千擔金萬擔銀的,真叫人羨慕。”
太監說話細聲細語的說起討喜話也叫人舒心,沈老爺聽著挺高興:“借蕭公公吉言,到時候定要請您來喝兩盅。”
蕭譽笑迷了眼:“那是自然的。”
他二人就這麽你一句我一句,說著說著就說到了沈府門前。蕭譽稱宮裏有事,嘮了兩句就走了。
沈老爺送走這廝,急急要去正房找季氏。
從回府到現在,若華就這麽站著看,沈老爺在興頭上根本沒注意。
若華終是忍不住喚道:“父親......”
沈老爺聞聲回頭,見她站在邊上才想起自己把女兒給落下了,末了便道:“隨我一同去你母親那裏,她聽了這消息鐵定高興。”
不光季氏,沈府上下聽了這消息都得高興,可若華高興不起來。聖旨都下來了再沒有轉圜的餘地,她就是再不歡喜也隻能憋著。
若華淡淡應了句是,便跟著沈老爺去了正房。
與沈家的歡喜不同,孟家對這突如其來的賜婚莫名不已。
孟承天這會兒還在宮中巡守,正主孟晟睿也還在京州城巡邏,接到旨意的正是孟夫人盧氏。
盧氏對這一旨婚書極為不滿:“沈家那位小姐我不喜歡,嬌滴滴的一點兒不討喜。要我說還是鎮南王那閨女好,生的漂亮又能文能武的。”
她是直言直語慣了,有什麽說什麽,旁邊的嬤嬤連忙製止:“夫人糊塗,您還當這是在北邊兒呢。旨意是皇上下的,再不滿意也得說好,您這般胡言亂語也不怕惹禍上身。”
孟氏瞪了那嬤嬤兩眼,頗為不悅:“還是在邊關那會兒舒坦,在京州這也說不得那也說不得,想上個街還得一幫丫頭婆子跟著,實在是無趣得很。”
好歹是主子,那嬤嬤見她惱,低頭不再說話。
另一邊,裴家竹苑中宋允正興致勃勃的說著這事,頗有幾分不以為然:“說什麽溫良敦厚,我看沈家小姐連邊兒都沾不上,如此不安分的女子,誰娶了誰頭疼。不知皇上將這兩家湊一塊兒,是個什麽道理。”
裴璟瑜正喝著茶,聽到這兒手上動作頓了頓,轉而撇開話題道:“相爺用的藥快沒了,你去找淳先生再取些來。”
宋允半天沒反應過來,片刻之後才回了聲是。
若華十分詫異,一是沒想到崇仁帝賜婚的興致竟還未退下,二是問她中意誰委實是個難題。說有,一個閨閣女子思春叫她如何開口?若要說沒有,她又鬧不清楚崇仁帝想要做什麽。
“民女深居閨中,尚沒有意中人。不過民女要嫁便嫁《莊子·盜蹠》中尾生那樣的男子,君心似我心,不負相思意。”
崇仁帝聽了她這話,哈哈大笑起來:“小女兒家心性,哪有這麽多情深似海你儂我儂的,倒不如嫁南陵王那樣的男子。朕已經給你重新挑了個,他可是京州女子的夢中良人。”
若華膛目結舌,崇仁帝竟還未對自己的婚事死心,一次不成再補上一次,委實讓若華惱火。
“皇上,民女父母膝下兒女稀薄,民女更是一門心思放在為父母盡孝之上,婚嫁之事望皇上準許民女一家從長計議。”若華大著膽子道。
崇仁帝笑了笑,全然不顧若華這番陳詞,突然來了一句:“禦史中丞沈宜軒之女接旨。”
若華驚得連忙叩首:“民女接旨”
若華此時極為忐忑,崇仁帝似是不給她留半分商量的餘地。
“茲聞禦史中丞沈宜軒之女沈若華嫻熟大方、溫良敦厚,朕與皇後聞之甚悅。今虎衛軍少將孟晟睿年已弱冠適婚娶之時,當擇賢女與配。值沈若華待宇閨中,與孟晟睿堪稱天設地造,為成佳人之美,特將汝許配孟少將為妻,擇來年仲春之月完婚。”
千想萬想,沒想到崇仁帝回搭他倆的橋,實乃兩世孽緣,若華一時失了分寸:“皇上,民女並非嫻熟大方,更不是什麽溫良敦厚。民女昨日還言辭無狀惹怒了貴妃娘娘,實是無德無容配不上孟公子,望皇上明察。”
昔年她覺得孟晟睿是她命定的良人,更感其情深意重。現在便是連情義二字都說不上,若華萬分不願踏入孟府門庭之中。
崇仁帝喜滋滋的賜婚,沒想到還有人說自己無德無容以此來推脫賜婚。他乃是萬人之上的真龍天子,他有閑心賜婚誰不歡喜的受著,未料沈家這姑娘竟不情願。
崇仁帝稍有不悅:“朕乃是天子,說出去的話便如千金之鼎,任誰也休想挪動分毫。你若是不願嫁可以抗旨,隻要這後果你能擔得下!”
若華怎能抗旨,她最大的希望便是父母安康,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抗旨:“謝主隆恩......”
再不情願又如何,聖意難違怎麽都得接著,往後再作打算。
若華隻能在心中歎息,孽緣啊孽緣......
春天是天地交泰、萬物化育的季節,《白虎通義·嫁娶》上說:“嫁娶必以春者,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男為陽,女為陰,陰陽交接在春天。
與趙玉衍的匆匆完婚想比,孟晟睿這是得了多大的恩典,崇仁帝費心為他擇吉日,還真是隆恩浩蕩。
崇仁帝見她應下,旁的懶得過問,婚也賜了剩下的就是他們自己的事。
賜婚的旨意隨若華一同到了沈府,沈老爺得知賜婚一事險些驚掉了下巴。原以為會為了昨日之事責罰一二,未曾想到罰倒未罰,還給賜了婚。
沈老爺忙跪地接旨:“謝聖上隆恩。”
他心裏想著得把這好消息說與季氏聽聽,季氏常在他耳邊念叨孟家那小子,這回算是遂了她的意。
蕭譽倒是有始有終,把人接過去又親自把人送回來,又連著宣了兩道旨:“沈小姐有福氣,這皇上賜婚旁的自然比不了,少不得千擔金萬擔銀的,真叫人羨慕。”
太監說話細聲細語的說起討喜話也叫人舒心,沈老爺聽著挺高興:“借蕭公公吉言,到時候定要請您來喝兩盅。”
蕭譽笑迷了眼:“那是自然的。”
他二人就這麽你一句我一句,說著說著就說到了沈府門前。蕭譽稱宮裏有事,嘮了兩句就走了。
沈老爺送走這廝,急急要去正房找季氏。
從回府到現在,若華就這麽站著看,沈老爺在興頭上根本沒注意。
若華終是忍不住喚道:“父親......”
沈老爺聞聲回頭,見她站在邊上才想起自己把女兒給落下了,末了便道:“隨我一同去你母親那裏,她聽了這消息鐵定高興。”
不光季氏,沈府上下聽了這消息都得高興,可若華高興不起來。聖旨都下來了再沒有轉圜的餘地,她就是再不歡喜也隻能憋著。
若華淡淡應了句是,便跟著沈老爺去了正房。
與沈家的歡喜不同,孟家對這突如其來的賜婚莫名不已。
孟承天這會兒還在宮中巡守,正主孟晟睿也還在京州城巡邏,接到旨意的正是孟夫人盧氏。
盧氏對這一旨婚書極為不滿:“沈家那位小姐我不喜歡,嬌滴滴的一點兒不討喜。要我說還是鎮南王那閨女好,生的漂亮又能文能武的。”
她是直言直語慣了,有什麽說什麽,旁邊的嬤嬤連忙製止:“夫人糊塗,您還當這是在北邊兒呢。旨意是皇上下的,再不滿意也得說好,您這般胡言亂語也不怕惹禍上身。”
孟氏瞪了那嬤嬤兩眼,頗為不悅:“還是在邊關那會兒舒坦,在京州這也說不得那也說不得,想上個街還得一幫丫頭婆子跟著,實在是無趣得很。”
好歹是主子,那嬤嬤見她惱,低頭不再說話。
另一邊,裴家竹苑中宋允正興致勃勃的說著這事,頗有幾分不以為然:“說什麽溫良敦厚,我看沈家小姐連邊兒都沾不上,如此不安分的女子,誰娶了誰頭疼。不知皇上將這兩家湊一塊兒,是個什麽道理。”
裴璟瑜正喝著茶,聽到這兒手上動作頓了頓,轉而撇開話題道:“相爺用的藥快沒了,你去找淳先生再取些來。”
宋允半天沒反應過來,片刻之後才回了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