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
不行,必須阻止過河,她總感覺這次過江是很危險的事,而且那個李姑姑也不會安分。
隻是這事該怎麽說呢,總之不能自己去說,如果李姑姑真的有什麽目的,到時候就會被李姑姑反擺一道,成了沒事找事就糟糕了。
想著,她來到窗邊,這個窗可以看到一條人少小巷,而小巷裏正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呢,她心升一計,再度在椅子上坐下,逗著小石頭玩。
不久後,去用餐的小魚回來了,杜馨娘對小魚耳語了一番,然後拿出一些銀子給小魚,小魚雖然很迷惑,但是還是接過杜馨娘手中的銀子,越過大家的視線出去照杜馨娘的意思辦事去了,而不久後杜馨娘就往旁邊顧萬福夫婦的房間走去。
守在門口的丫鬟朝杜馨娘行了禮,然後就幫杜馨娘叫門,出來開門的是顧張氏,見是杜馨娘,笑道:“馨娘,你怎麽來了?”
“我擔心爹的傷,就過來看看。”杜馨娘道。
“進來吧,你爹的傷沒大礙了。”顧張氏招呼杜馨娘在房間的外間坐下,然後從她手中接過小石頭抱,這會顧萬福也從裏間出來了。
“爹。”杜馨娘站了起來。
“坐。”顧萬福笑道。
“您的傷口如何了?還會不會痛。”杜馨娘關心地問起顧萬福被強盜所傷的傷勢。
“一點小傷口罷了,都開始結疤了,不用放在心上。”顧萬福也坐了下來。
“那就好。”杜馨娘放下心來道,這時響起小孩子的歌唱聲,“長江有風浪,天天有船沉,這江過不得,過不得……長江有風浪,天天有船沉,這江過不得,過不得……”
小孩的歌唱聲反複地響起,因為顧張氏房裏的窗戶沒關,所以聲音很響亮,杜馨娘和顧張氏對視一眼,都來到窗戶邊,隻見外麵的小巷有幾個小孩子蹦蹦跳跳地唱著。
“娘,我們明天就要過江了,這……”杜馨娘害怕地道。
“這些也隻是小孩子,不過會船沉可是大事,我們找李姑姑來問一下。”顧張氏皺眉道,話落讓門口處的丫鬟叫李姑姑去了。
隻是丫鬟剛出了門口,李姑姑就帶著一個丫鬟先來了,外麵的孩童歌唱聲依然在響,還沒等顧張氏問,李姑姑就道:“太老爺、太夫人、二夫人,想來你們也聽到外麵的小孩子唱的歌了,奴婢也剛接到消息,聽說長江的風浪這幾天很大,船都過不去。”
杜馨娘看了一眼李姑姑,而顧萬福夫婦一愣,顧張氏笑道:“原來姑姑已經知道了,我叫姑姑來,就是想問一下怎麽回事的,隻是這江什麽時候才能過。”
“現在情況還不明。”李姑姑道。
顧萬福夫婦都有些失落,杜馨娘歎了口氣,惆悵地道:“這次進京是參加婚事,本是件大喜事來的,沒想到卻一路波折。”
顧萬富夫婦也歎了口氣。
李姑姑有些著急地道:“都是奴婢的無能。”
“這事也不是我們人可以控製的,怪不得李姑姑。”顧萬福道,接著顧張氏也出聲安慰李姑姑幾句,不然她自責。
不能過江,大家困在這客棧裏無聊極了,而這長江年年發生水災,所以小縣人口少,縣上也沒有什麽好玩的。
三日後,這長江總算能過了,大家頓時來了精神,而剩下的路程卻平安無事,杜馨娘心中卻越發的沉,自從她說了那句話後,她就有著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另外強盜和過江兩件事,如果就單單是為了除她和小石頭,那麽背後策劃這一切的人可真是狠毒,為了她和小石頭這兩條魚,不惜殃及這麽多無辜的池魚。
六月十一中午,顧家一家終於到達了京城,這一路下來用了十七八天才到,比原本計劃的時間慢了很多。
顧府的下人們早就在大門前等候,杜馨娘由丫鬟扶著,抱著小石頭下了馬車,抬眼看去就見到李姑姑就領著一個中年男子來到顧萬福夫婦麵前做了介紹,原來這個中年男子就是這顧府的總管,叫顧鳴清,五官端正,看著很老實的一個人,隨後顧鳴清領著身後的下人朝顧萬富夫婦行了大禮,“拜見老太爺、太夫人。”
看著突然跪倒的一群下人,顧萬福夫婦被嚇了一跳,忙叫他們起來。
顧鳴清謝過顧萬福夫婦,就起來,接下來就是認識其中顧家的主子,行了拜禮。
禮後,李姑姑笑著問出了大家的迷惑:“顧總管,怎麽不見駙馬爺?”
聽這稱呼,杜馨娘微微地皺了眉頭,都還沒成親那,就叫駙馬爺了,接著就聽到顧鳴清恭敬地聲音響起:“宮裏的公公來說公主不舒服,二爺進宮去了。”
李姑姑一聽就著急起來,“公主不舒服,可知道為何?”
“奴才不知。”顧鳴清道,“不過姑姑請放心,二爺已經進宮,定然會好好照顧公主,況且宮裏還有那麽多太醫在。”
李姑姑似乎接受顧鳴清的安慰,沒有再說什麽,但是臉上還略帶憂心。
接著顧鳴清叫來了幾個媽媽,是各個院子的管事,由她們帶顧家等人到各自住的地方放好東西、梳洗一路的風塵。
而杜馨娘所去的院子叫景苑,也就她和顧家文的院子,管事的叫柳媽媽。
大家走進了大門,上了府內的馬車,到了垂花門,再度換成了軟轎,大家曾經聽到木青說過顧府有多大,但是親眼看到又是那麽一回事了,都很驚訝和好奇,十足像劉姥姥進大觀園。
這一路下來,杜馨娘就沒有大家的好心情了,而是想著,這府皇上賜下來還沒有多久,照理說一下子接手這麽大的院子已經是很繁亂的,但是這府裏卻井井有條,管理得很好,而她所憂心的就是管理這裏的人。
這人自然不會是顧家文,他剛中狀元,又被招為駙馬,籌備婚事,另外還要去翰林院跟之前的翰林學士學習,其中的事自然很多,他怎麽可能有時間來管這院子,就算他有時間,他不過是個死讀書的人,對管理一竅不通,怎麽可能有能力管。
她腦海裏浮現那個顧鳴清,他是總管,照理來說他就是管這個院子的,那麽這院子也可以說是他的天下,如果他是顧家文的人,這院子自然就安全些,但是反之,這裏就龍潭虎穴——
不行,必須阻止過河,她總感覺這次過江是很危險的事,而且那個李姑姑也不會安分。
隻是這事該怎麽說呢,總之不能自己去說,如果李姑姑真的有什麽目的,到時候就會被李姑姑反擺一道,成了沒事找事就糟糕了。
想著,她來到窗邊,這個窗可以看到一條人少小巷,而小巷裏正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呢,她心升一計,再度在椅子上坐下,逗著小石頭玩。
不久後,去用餐的小魚回來了,杜馨娘對小魚耳語了一番,然後拿出一些銀子給小魚,小魚雖然很迷惑,但是還是接過杜馨娘手中的銀子,越過大家的視線出去照杜馨娘的意思辦事去了,而不久後杜馨娘就往旁邊顧萬福夫婦的房間走去。
守在門口的丫鬟朝杜馨娘行了禮,然後就幫杜馨娘叫門,出來開門的是顧張氏,見是杜馨娘,笑道:“馨娘,你怎麽來了?”
“我擔心爹的傷,就過來看看。”杜馨娘道。
“進來吧,你爹的傷沒大礙了。”顧張氏招呼杜馨娘在房間的外間坐下,然後從她手中接過小石頭抱,這會顧萬福也從裏間出來了。
“爹。”杜馨娘站了起來。
“坐。”顧萬福笑道。
“您的傷口如何了?還會不會痛。”杜馨娘關心地問起顧萬福被強盜所傷的傷勢。
“一點小傷口罷了,都開始結疤了,不用放在心上。”顧萬福也坐了下來。
“那就好。”杜馨娘放下心來道,這時響起小孩子的歌唱聲,“長江有風浪,天天有船沉,這江過不得,過不得……長江有風浪,天天有船沉,這江過不得,過不得……”
小孩的歌唱聲反複地響起,因為顧張氏房裏的窗戶沒關,所以聲音很響亮,杜馨娘和顧張氏對視一眼,都來到窗戶邊,隻見外麵的小巷有幾個小孩子蹦蹦跳跳地唱著。
“娘,我們明天就要過江了,這……”杜馨娘害怕地道。
“這些也隻是小孩子,不過會船沉可是大事,我們找李姑姑來問一下。”顧張氏皺眉道,話落讓門口處的丫鬟叫李姑姑去了。
隻是丫鬟剛出了門口,李姑姑就帶著一個丫鬟先來了,外麵的孩童歌唱聲依然在響,還沒等顧張氏問,李姑姑就道:“太老爺、太夫人、二夫人,想來你們也聽到外麵的小孩子唱的歌了,奴婢也剛接到消息,聽說長江的風浪這幾天很大,船都過不去。”
杜馨娘看了一眼李姑姑,而顧萬福夫婦一愣,顧張氏笑道:“原來姑姑已經知道了,我叫姑姑來,就是想問一下怎麽回事的,隻是這江什麽時候才能過。”
“現在情況還不明。”李姑姑道。
顧萬福夫婦都有些失落,杜馨娘歎了口氣,惆悵地道:“這次進京是參加婚事,本是件大喜事來的,沒想到卻一路波折。”
顧萬富夫婦也歎了口氣。
李姑姑有些著急地道:“都是奴婢的無能。”
“這事也不是我們人可以控製的,怪不得李姑姑。”顧萬福道,接著顧張氏也出聲安慰李姑姑幾句,不然她自責。
不能過江,大家困在這客棧裏無聊極了,而這長江年年發生水災,所以小縣人口少,縣上也沒有什麽好玩的。
三日後,這長江總算能過了,大家頓時來了精神,而剩下的路程卻平安無事,杜馨娘心中卻越發的沉,自從她說了那句話後,她就有著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另外強盜和過江兩件事,如果就單單是為了除她和小石頭,那麽背後策劃這一切的人可真是狠毒,為了她和小石頭這兩條魚,不惜殃及這麽多無辜的池魚。
六月十一中午,顧家一家終於到達了京城,這一路下來用了十七八天才到,比原本計劃的時間慢了很多。
顧府的下人們早就在大門前等候,杜馨娘由丫鬟扶著,抱著小石頭下了馬車,抬眼看去就見到李姑姑就領著一個中年男子來到顧萬福夫婦麵前做了介紹,原來這個中年男子就是這顧府的總管,叫顧鳴清,五官端正,看著很老實的一個人,隨後顧鳴清領著身後的下人朝顧萬富夫婦行了大禮,“拜見老太爺、太夫人。”
看著突然跪倒的一群下人,顧萬福夫婦被嚇了一跳,忙叫他們起來。
顧鳴清謝過顧萬福夫婦,就起來,接下來就是認識其中顧家的主子,行了拜禮。
禮後,李姑姑笑著問出了大家的迷惑:“顧總管,怎麽不見駙馬爺?”
聽這稱呼,杜馨娘微微地皺了眉頭,都還沒成親那,就叫駙馬爺了,接著就聽到顧鳴清恭敬地聲音響起:“宮裏的公公來說公主不舒服,二爺進宮去了。”
李姑姑一聽就著急起來,“公主不舒服,可知道為何?”
“奴才不知。”顧鳴清道,“不過姑姑請放心,二爺已經進宮,定然會好好照顧公主,況且宮裏還有那麽多太醫在。”
李姑姑似乎接受顧鳴清的安慰,沒有再說什麽,但是臉上還略帶憂心。
接著顧鳴清叫來了幾個媽媽,是各個院子的管事,由她們帶顧家等人到各自住的地方放好東西、梳洗一路的風塵。
而杜馨娘所去的院子叫景苑,也就她和顧家文的院子,管事的叫柳媽媽。
大家走進了大門,上了府內的馬車,到了垂花門,再度換成了軟轎,大家曾經聽到木青說過顧府有多大,但是親眼看到又是那麽一回事了,都很驚訝和好奇,十足像劉姥姥進大觀園。
這一路下來,杜馨娘就沒有大家的好心情了,而是想著,這府皇上賜下來還沒有多久,照理說一下子接手這麽大的院子已經是很繁亂的,但是這府裏卻井井有條,管理得很好,而她所憂心的就是管理這裏的人。
這人自然不會是顧家文,他剛中狀元,又被招為駙馬,籌備婚事,另外還要去翰林院跟之前的翰林學士學習,其中的事自然很多,他怎麽可能有時間來管這院子,就算他有時間,他不過是個死讀書的人,對管理一竅不通,怎麽可能有能力管。
她腦海裏浮現那個顧鳴清,他是總管,照理來說他就是管這個院子的,那麽這院子也可以說是他的天下,如果他是顧家文的人,這院子自然就安全些,但是反之,這裏就龍潭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