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蔣忻把瓷器拿回來,蔣衛國也不會再次感覺到開心。
蔣衛國除了覺得遭受到了感情上的背叛之外,還感受到了威嚴被踐踏,自尊被羞辱,外加因為要留給孫子的古玩被奪去,還有麵對蔣忻的羞愧。
這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讓蔣衛國好長時間羞於出門,鬱鬱寡歡。
蔣平康的所作所為讓蔣衛國身為長輩的尊嚴難堪。但是再者說了,蔣平康還是他的兒子,他再怎麽生氣,也不願意看見自己的孫子和蔣平康因為這件事情兩個人鬥起來。
蔣衛國親口對蔣忻說過,這件事情就算了,就當他瞎了眼,舍了那些東西看清了二兒子的真麵目,以後老死不相往來就是。
蔣忻表麵上答應不過是安慰自己的爺爺,讓他壓下這口氣,放過蔣平康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蔣忻知道蔣衛國被蔣平康傷了心,而如果他用公開渠道對付蔣平康,隻會更加加深蔣衛國的傷疤,所以他隻能徐徐圖之,慢慢的計劃。
蔣家這些複雜的情況傳到外邊,說的並不好聽,與其等徐久照從別人那裏聽說,還不如他親口告訴對方。
徐久照聽了之後心中對蔣平康的人品更是鄙夷:“你放心,我既知他的為人,以後不與他來往便是了。”
蔣忻淡淡的點頭,然後他古怪的看著徐久照說道:“你最近是看了什麽古裝片,怎麽說話都帶著一股子古典味。”
徐久照微微一驚,這才回想他剛才無意識的用以前的口吻說話。
他故作不好意思的垂下眼說道:“沒有看電視,就是看了一些老師指定的古籍,有一點被洗腦了。”
蔣忻笑了笑說道:“你也挺厲害的,那些古籍竟然也能看的下去。”然後他轉了話題說道:“這麽說來,我家裏也有很多陶瓷方麵的書籍,都是我爺爺的收藏。像是徐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蔡襄的《茶錄》、陸遊的《老學庵筆記》、還有我爺爺用來給我命名的元代蔣忻的著作《陶記》。”
徐久照聽的驚訝,說:“怎麽蔣老先生是用這位的名字給你起的名字。”
蔣忻點頭,說:“是啊,奇葩吧。我爺爺說,這位與我同名的人寫的這本《陶記》不僅僅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本記錄陶瓷曆史的書籍,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記錄陶瓷生產的書。”
徐久照感歎道:“蔣老先生真是的很喜歡研究這些曆史資料。”
倆人在博古軒又待了一會兒,就回到了小洋樓當中。因為事先的叮囑,徐久照一句也沒有提遇到蔣二先生的事情。
蔣忻陪著遊玩了幾天,積攢了一堆的事情不得不去處理。
再過兩天,聯展的評比結果就要出爐了,徐久照和鄒衡新還有趕來敦促這次全國聯展主辦方的劉新華一起去了展廳。
劉新華年歲也不小了,四十來歲,長得文質彬彬,帶著一副金絲邊的眼鏡。
他身上帶著一股當官的人身上特有的氣場,徐久照本來以為他不好相處,但是實際上劉新華對於老師的這位充滿才華的小弟子聞名已久,對他倒是挺和氣。
甚至還幽默的說道:“你直接叫我劉師兄就好了,千萬別叫我二師兄。”
雖然徐久照壓根沒能理解這話的笑點在那裏,卻從善如流一絲不苟的叫了一聲:“劉師兄。”倒是給劉新華留下了小師弟不苟言笑,沒有幽默細胞的錯誤印象(也可能不是)。
他是專門負責管理全國各處隸屬於美協範圍活動的官員,對聯展主辦方來說他就是專管。
之前劉新華的秘書就打了電話來,這次的聯展氛圍頓時一變,那些明顯就是來混資曆卻因為鄒衡新橫插一手而白費心思,後來又不死心的跑來胡攪蠻纏的人立馬消失不見了。
鄒衡新今天來是履行評委職責的。聯展的報名已經截止,到現在開始就可以進行作品評審了。
鄒衡新走到展廳裏,卻發現陶瓷組那邊吵吵嚷嚷的,鄒衡新皺著眉毛,不悅的看著那些人把本來應該安靜的展廳,喧嘩的跟菜市場一樣的人們。
劉新華看了看老師的臉色,低聲說道:“老師,我過去看看。”
鄒衡新淡淡的應了一聲,站在這邊不動腳了,他可不願意跟那些人擠擠攘攘。
就徐久照理所當然的在這邊陪伴著老師,鄒衡新扭頭對他說道:“你在展廳裏轉轉,也看看其他人的作品怎麽樣,吸收一些設計思路也是好的。”
徐久照說了一聲好,不放心的又看了看鄒衡新,鄒衡新笑著朝他做了一個趕人的手勢,徐久照這才走開去展廳裏邊轉著看。
這次聯展的展館相當的大,總體分為東一東二、西一西二,四個大廳。
陶瓷、繪畫、書法篆刻、雕塑造型四大類展廳。
徐久照首先走進了陶瓷的東一廳,向著展台上看去,各種造型千奇百怪的陶瓷藝術品陳列在展台上。
方的圓的扁的,動物的,人形的,幾何形狀的陶瓷燒製品看的徐久照一愣一愣的。
他半晌無語的站在那裏,怪不得鄒衡新老是說他的思想放不開,如果要是跟這些人的陶瓷燒製品比較,他確實是放不開,他還是寧願收著吧!
這些瓷器大部分都是工藝造型的擺件。
陶瓷發展到後來逐漸的從日常用品脫離,成為了單純的陳列欣賞擺設他不是不知道,可是這種古怪的東西他實在是沒覺得能欣賞的起來啊!
這些人已經完全不講究什麽對稱美,整個器型扭曲四射,徐久照低頭一看,作品名字:水滴。
徐久照:嗬嗬。
要不然就是一個好好的瓷器,隻有一半是陶瓷另外一半竟然是木材編製而成,而瓶身上還有幾個洞,邊緣看上去竟然像是鞋上穿鞋帶所用的金屬邊圈鑲嵌。
刨除這些讓徐久照完全不能忍的作品,還是有一些類似傳統造型的陳列瓷擺件,然而走進了一看徐久照倍覺的傷眼。
顏色倒是粉嫩漂亮,然而瓷麵上那耀眼的高光,再加上展廳燈光的反射,徐久照覺得自己的眼睛都要瞎了。
為什麽千百年來人們追捧柴窯天青色和青色係的窯口作品?
青色那個時候完全就是代表了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低調、含蓄、有內涵。
就算是後來流行彩瓷了,那顏色搭配雖然嬌嫩活潑,至少看起來趣味盎然,豔麗生動。
就有那顏色鮮豔的瓷器也是沉穩莊重,古拙大氣,這樣擺在房間裏才穩當。
然而這件淺藍色肩帶雙耳的痩瓶,不說顏色在釉麵賊光的反射下看起來太過刺眼,就連瓶身上的嵌花花瓣上的顏色都跟瓶身上的相衝,絲毫不遵循相得益彰的傳統觀念。
徐久照被這些現代陶瓷衝擊的臉色發白,他閉了閉眼睛,揉了揉額角,默默的走向下一展台。
擺在這件痩瓶旁邊的就是徐久照的那件豆青色葵口碗。
在一眾讓人眼瞎的陶瓷作品當中,這件清貴精致,瑩薄如玉,顏色可愛,造型優雅的葵口碗別提多洗眼睛了。
徐久照不知道別人的審美怎麽樣,反正在他自己看來就算他這件瓷器燒的傳統了一些,保守了一些,在瓷胎和釉麵都是出類拔萃的出眾,造型上也還算可以。
沒有敵手可以相媲美。
徐久照安心了,這次應該不會叫老師失望。
徐久照又走去別的展廳看了看其他組別的參展作品,最終得出了一個比起現代藝術,他還是更喜歡古典藝術一些的結論。
全部看完已經過去了一個小時,徐久照覺得他走開的時間有點久,擔心鄒衡新找他,就快步朝著評審員所在的中心展廳走去。
等到他走到那裏的時候,意外的發覺這邊還在不停的爭論著什麽,而他離開時獨自站在一邊的鄒衡新這會兒冷著臉站在人群的中心。
徐久照眉毛一皺,倒是沒有貿然的闖過去,他細細的觀察,這些人隱約的分為兩個群體站立著。
人們互相說著話,總是一邊說完,另外一個群體當中馬上接上,兩邊互不相讓,毫不退讓的堅持自己的主張。
劉新華抱著胳膊站在中心老師的旁邊,但是從他的站位上來看,正處於兩個群體的分界線上。
“……我還是那句話,這展覽舉辦就是為了給國內年輕藝術家們提供一個展現自己的平台,提高國內陶瓷藝術的水平。”站在鄒衡新左手邊的一人咬字強調“國內”二字上。
“你這是本位主義思想,很有徇私的嫌疑啊。”馬秀山慢吞吞的說道,“再怎麽說,《三月桃花》的作者也是我們國家的年輕藝術家,雖然現在他旅居國外,卻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金獎頒給他怎麽就不合適了?”
之前說話那人說道:“但是在我看來,從器型還有瓷胎釉麵上來講還是那件豆青葵口碗作為金獎才是名至實歸。”
馬秀山譏諷似的一笑說道:“按照你的意思,這件在國際賽事上獲得過佳作獎的作品,在我們的聯展上卻被一個無名小輩打敗。讓國外的媒體知道了,不會說你怎麽樣,隻會說我們評委會有黑|幕!”
蔣衛國除了覺得遭受到了感情上的背叛之外,還感受到了威嚴被踐踏,自尊被羞辱,外加因為要留給孫子的古玩被奪去,還有麵對蔣忻的羞愧。
這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讓蔣衛國好長時間羞於出門,鬱鬱寡歡。
蔣平康的所作所為讓蔣衛國身為長輩的尊嚴難堪。但是再者說了,蔣平康還是他的兒子,他再怎麽生氣,也不願意看見自己的孫子和蔣平康因為這件事情兩個人鬥起來。
蔣衛國親口對蔣忻說過,這件事情就算了,就當他瞎了眼,舍了那些東西看清了二兒子的真麵目,以後老死不相往來就是。
蔣忻表麵上答應不過是安慰自己的爺爺,讓他壓下這口氣,放過蔣平康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蔣忻知道蔣衛國被蔣平康傷了心,而如果他用公開渠道對付蔣平康,隻會更加加深蔣衛國的傷疤,所以他隻能徐徐圖之,慢慢的計劃。
蔣家這些複雜的情況傳到外邊,說的並不好聽,與其等徐久照從別人那裏聽說,還不如他親口告訴對方。
徐久照聽了之後心中對蔣平康的人品更是鄙夷:“你放心,我既知他的為人,以後不與他來往便是了。”
蔣忻淡淡的點頭,然後他古怪的看著徐久照說道:“你最近是看了什麽古裝片,怎麽說話都帶著一股子古典味。”
徐久照微微一驚,這才回想他剛才無意識的用以前的口吻說話。
他故作不好意思的垂下眼說道:“沒有看電視,就是看了一些老師指定的古籍,有一點被洗腦了。”
蔣忻笑了笑說道:“你也挺厲害的,那些古籍竟然也能看的下去。”然後他轉了話題說道:“這麽說來,我家裏也有很多陶瓷方麵的書籍,都是我爺爺的收藏。像是徐兢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蔡襄的《茶錄》、陸遊的《老學庵筆記》、還有我爺爺用來給我命名的元代蔣忻的著作《陶記》。”
徐久照聽的驚訝,說:“怎麽蔣老先生是用這位的名字給你起的名字。”
蔣忻點頭,說:“是啊,奇葩吧。我爺爺說,這位與我同名的人寫的這本《陶記》不僅僅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本記錄陶瓷曆史的書籍,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記錄陶瓷生產的書。”
徐久照感歎道:“蔣老先生真是的很喜歡研究這些曆史資料。”
倆人在博古軒又待了一會兒,就回到了小洋樓當中。因為事先的叮囑,徐久照一句也沒有提遇到蔣二先生的事情。
蔣忻陪著遊玩了幾天,積攢了一堆的事情不得不去處理。
再過兩天,聯展的評比結果就要出爐了,徐久照和鄒衡新還有趕來敦促這次全國聯展主辦方的劉新華一起去了展廳。
劉新華年歲也不小了,四十來歲,長得文質彬彬,帶著一副金絲邊的眼鏡。
他身上帶著一股當官的人身上特有的氣場,徐久照本來以為他不好相處,但是實際上劉新華對於老師的這位充滿才華的小弟子聞名已久,對他倒是挺和氣。
甚至還幽默的說道:“你直接叫我劉師兄就好了,千萬別叫我二師兄。”
雖然徐久照壓根沒能理解這話的笑點在那裏,卻從善如流一絲不苟的叫了一聲:“劉師兄。”倒是給劉新華留下了小師弟不苟言笑,沒有幽默細胞的錯誤印象(也可能不是)。
他是專門負責管理全國各處隸屬於美協範圍活動的官員,對聯展主辦方來說他就是專管。
之前劉新華的秘書就打了電話來,這次的聯展氛圍頓時一變,那些明顯就是來混資曆卻因為鄒衡新橫插一手而白費心思,後來又不死心的跑來胡攪蠻纏的人立馬消失不見了。
鄒衡新今天來是履行評委職責的。聯展的報名已經截止,到現在開始就可以進行作品評審了。
鄒衡新走到展廳裏,卻發現陶瓷組那邊吵吵嚷嚷的,鄒衡新皺著眉毛,不悅的看著那些人把本來應該安靜的展廳,喧嘩的跟菜市場一樣的人們。
劉新華看了看老師的臉色,低聲說道:“老師,我過去看看。”
鄒衡新淡淡的應了一聲,站在這邊不動腳了,他可不願意跟那些人擠擠攘攘。
就徐久照理所當然的在這邊陪伴著老師,鄒衡新扭頭對他說道:“你在展廳裏轉轉,也看看其他人的作品怎麽樣,吸收一些設計思路也是好的。”
徐久照說了一聲好,不放心的又看了看鄒衡新,鄒衡新笑著朝他做了一個趕人的手勢,徐久照這才走開去展廳裏邊轉著看。
這次聯展的展館相當的大,總體分為東一東二、西一西二,四個大廳。
陶瓷、繪畫、書法篆刻、雕塑造型四大類展廳。
徐久照首先走進了陶瓷的東一廳,向著展台上看去,各種造型千奇百怪的陶瓷藝術品陳列在展台上。
方的圓的扁的,動物的,人形的,幾何形狀的陶瓷燒製品看的徐久照一愣一愣的。
他半晌無語的站在那裏,怪不得鄒衡新老是說他的思想放不開,如果要是跟這些人的陶瓷燒製品比較,他確實是放不開,他還是寧願收著吧!
這些瓷器大部分都是工藝造型的擺件。
陶瓷發展到後來逐漸的從日常用品脫離,成為了單純的陳列欣賞擺設他不是不知道,可是這種古怪的東西他實在是沒覺得能欣賞的起來啊!
這些人已經完全不講究什麽對稱美,整個器型扭曲四射,徐久照低頭一看,作品名字:水滴。
徐久照:嗬嗬。
要不然就是一個好好的瓷器,隻有一半是陶瓷另外一半竟然是木材編製而成,而瓶身上還有幾個洞,邊緣看上去竟然像是鞋上穿鞋帶所用的金屬邊圈鑲嵌。
刨除這些讓徐久照完全不能忍的作品,還是有一些類似傳統造型的陳列瓷擺件,然而走進了一看徐久照倍覺的傷眼。
顏色倒是粉嫩漂亮,然而瓷麵上那耀眼的高光,再加上展廳燈光的反射,徐久照覺得自己的眼睛都要瞎了。
為什麽千百年來人們追捧柴窯天青色和青色係的窯口作品?
青色那個時候完全就是代表了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低調、含蓄、有內涵。
就算是後來流行彩瓷了,那顏色搭配雖然嬌嫩活潑,至少看起來趣味盎然,豔麗生動。
就有那顏色鮮豔的瓷器也是沉穩莊重,古拙大氣,這樣擺在房間裏才穩當。
然而這件淺藍色肩帶雙耳的痩瓶,不說顏色在釉麵賊光的反射下看起來太過刺眼,就連瓶身上的嵌花花瓣上的顏色都跟瓶身上的相衝,絲毫不遵循相得益彰的傳統觀念。
徐久照被這些現代陶瓷衝擊的臉色發白,他閉了閉眼睛,揉了揉額角,默默的走向下一展台。
擺在這件痩瓶旁邊的就是徐久照的那件豆青色葵口碗。
在一眾讓人眼瞎的陶瓷作品當中,這件清貴精致,瑩薄如玉,顏色可愛,造型優雅的葵口碗別提多洗眼睛了。
徐久照不知道別人的審美怎麽樣,反正在他自己看來就算他這件瓷器燒的傳統了一些,保守了一些,在瓷胎和釉麵都是出類拔萃的出眾,造型上也還算可以。
沒有敵手可以相媲美。
徐久照安心了,這次應該不會叫老師失望。
徐久照又走去別的展廳看了看其他組別的參展作品,最終得出了一個比起現代藝術,他還是更喜歡古典藝術一些的結論。
全部看完已經過去了一個小時,徐久照覺得他走開的時間有點久,擔心鄒衡新找他,就快步朝著評審員所在的中心展廳走去。
等到他走到那裏的時候,意外的發覺這邊還在不停的爭論著什麽,而他離開時獨自站在一邊的鄒衡新這會兒冷著臉站在人群的中心。
徐久照眉毛一皺,倒是沒有貿然的闖過去,他細細的觀察,這些人隱約的分為兩個群體站立著。
人們互相說著話,總是一邊說完,另外一個群體當中馬上接上,兩邊互不相讓,毫不退讓的堅持自己的主張。
劉新華抱著胳膊站在中心老師的旁邊,但是從他的站位上來看,正處於兩個群體的分界線上。
“……我還是那句話,這展覽舉辦就是為了給國內年輕藝術家們提供一個展現自己的平台,提高國內陶瓷藝術的水平。”站在鄒衡新左手邊的一人咬字強調“國內”二字上。
“你這是本位主義思想,很有徇私的嫌疑啊。”馬秀山慢吞吞的說道,“再怎麽說,《三月桃花》的作者也是我們國家的年輕藝術家,雖然現在他旅居國外,卻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金獎頒給他怎麽就不合適了?”
之前說話那人說道:“但是在我看來,從器型還有瓷胎釉麵上來講還是那件豆青葵口碗作為金獎才是名至實歸。”
馬秀山譏諷似的一笑說道:“按照你的意思,這件在國際賽事上獲得過佳作獎的作品,在我們的聯展上卻被一個無名小輩打敗。讓國外的媒體知道了,不會說你怎麽樣,隻會說我們評委會有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