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死去
……
何傳文把手伸著,銀花把布片解開,朝傷口上吹了幾口氣。
“好了,下次再玩的時候可要小心些。”
何傳文直點頭。
銀花又出去給文年安和何傳禮壓了一次褥子,給滿倉把了尿,才哄著何傳文睡下了。
“何三娘子,何三娘子!”
“來了!”
銀花直起腰去把院子門打開。
幾年過去,當初銀花一點兒一點兒移過來的籬笆已經長到超過人高了,因為大部分都是帶刺的小灌木,比木柵欄可保險多了。
院子外站的是何五郎媳婦兒,何五郎跟何家駿還是太爺爺輩的親,算下來已經是第四代親了,以前不過是同姓何、關係甚至比不過村裏相熟的人家,何家駿剛考上童生那會兒倒是又親了一陣子,如今也不過又維持著路上碰到了笑著打聲招呼的關係。
“是弟妹子呀,進來坐會兒。”銀花熱情的招呼道。
盡管不喜歡這家人的做派,銀花卻得盡到主人家該做的事兒。
“家裏小子鬧著要吃棗子,我來敲幾個回去!”
說罷,不等銀花接話就擠進了院子。
一大早的,這人就是來要東西的哩!
銀花當初種籬笆的時候就留了心眼,除了普通荊棘,更多的是野薔薇、枸杞子並自己認得的野果子樹,如今都已經大結果了,尤其是那兩顆棗樹,銀花想法子給嫁接了幾次,每年都特意下幾次肥,結的棗子又大又甜,不管是打了新鮮的還是製成棗子幹去賣都是一筆不小的進賬,平日裏何傳禮幾兄弟都不大舍得吃。
村裏小子都對何家駿這先生有股不小的敬畏之心,除了撿掉地上的,並沒有人爬到樹上偷摘,到現在樹上還掛著許多成熟的棗子。
村裏許多人家都學了銀花的從山上挖果子樹種到院子裏精心照管,以前自然也有人回把喜歡吃的果樹移到自己家裏,卻不過是隨手種下,結幾個果子吃幾個。有人來打聽銀花這棗樹的秘密,銀花也不藏私都是手把手的教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隻種出來味道總不如銀花侍弄出來的好。
何五郎的媳婦兒甚至自己都帶了長杆過來,連敲了幾下,書上的棗子就像雨點一般落下來。
“啊——”
剛打了兩杆子,何傳文大叫一聲跟一顆小炮彈一樣從屋裏衝了出來裝在何五郎媳婦兒腿上。
“哎喲!”
何五郎媳婦兒叫了一聲,手上的長杆子一歪落到了地上。
何傳文跳起來就踩在了杆子上,竹竿從中間裂開來,再想打棗子是不成了。小家夥猶不放心,故意“哇哇”叫著連踩直踩,把竹竿踩成了幾截才罷休。
“唉
“文年哥哥,哥哥,快出來撿棗子,有棗子吃嘍!有棗子吃嘍!”
文年安與何傳禮顯然是都準備好的,一人提著一個小簍子出來,從地上抓了就往簍子裏扔
“弟妹子,你不是要撿棗子回去給娃兒吃嗎,怎麽不快撿?”銀花忍著笑提醒道。
“啊呀!”何五郎媳婦子趕緊蹲下去撿。
春天的嫩薔薇枝、夏天的枸杞子、秋冬的野果,偶爾有小孩子站在門口眼巴巴的望著,銀花都主動叫了他們自己摘,要實在喜歡吃,村裏不少人家也都在自家種了,並不缺這些東西,何五郎家卻頂頂有趣,院子邊邊角角都要種菜,一說不是沒工夫就是沒地方,不光他家小子喜歡去別人家偷摸了吃,大人還每每主動討要。
“娘!”
何傳文討好的把棗子都端到銀花麵前。
“你們自己撿的棗子自己吃。”銀花點了點何傳文的頭說道,“下次可不許這樣調皮!”
“我不調皮,五嬸嬸討厭,棗子是娘的!”何傳文扮了個鬼臉,興高采烈的抱著裝棗子的簍子跑開了。
一會兒三個孩子就在院子裏你一個我一個把小半簍子棗子分了。
“洗了再吃啊!”銀花交代道。
三人一起應了。
銀花關好門,又在菜園子裏忙活,小心的把肥點在菜根的附近,即省肥又能保證菜長得好。
何家駿不在家,銀花就特別注意門戶,人在家裏院子門也是關好的。
“你給弟弟嚐一兩口就可以了,弟弟還小吃不得!”銀花看著何傳文抱著一捧洗幹淨的棗子進了屋趕緊叮囑道。
文年安與何傳禮都可以幫銀花下地了,這些日子滿倉就油何傳文看著的時候多,何傳文嘴裏嘀嘀咕咕的嫌麻煩,有好的卻都想著給滿倉留著。
“曉得!”
何傳文挑了一個最大最紅的在衣服上把水擦了擦,自己先“咯吱”一聲咬開一口,把開口處放到滿倉嘴巴上,讓小家夥舔一舔味道。
“啊——啊——”
何傳文一拿開,滿倉就叫了起來。
不一會兒屋裏就傳來滿倉中氣十足的哭聲。
“娘——”何傳文一臉崩潰的跑了出來。
“你把棗子藏起來,不給弟弟看到,好好跟弟弟說說。”銀花提議道。
何傳文把棗子放在廚房裏,進屋站在搖籃邊上,伸手輕輕推著搖籃,嘴裏一本正經的說道,“你還小,隻能舔兩下,二哥已經給你添了五下了,再不能多吃了,不然肚肚會痛,等你長大了,咱們家棗樹就結的更多了,哥哥給你摘最甜最大的吃!”
滿倉“吧嗒”了幾下嘴,有人理就止了幹嚎,“啊”了一聲,口水就順著下巴往邊上流了去。
“嘖,小饞鬼!”何傳文滿臉不耐煩的說道,手上卻撩起掛在滿倉脖子上的帕子輕輕給他擦了擦。
再過幾日就該搶收稻子了,這幾日銀花就得把菜園子都刨好。
隔一日,就有相熟的媳婦子專門來找銀花說話。
“……到處說傳文沒教養,嘖嘖,也不看看她自己家的幾個孩子是什麽樣兒,去年我就轉了個身她那大兒子就抓了一把我剛蒸的紅薯條塞到嘴裏,那東西哪家沒有,就她舍不得弄,放窖裏生了黴來年還好意思拿出來送人……”
銀花附和了幾聲,並不接話去說何五郎家的碎話,隻放在心裏,打定主意下次管她老要什麽都甭想弄半點兒到手……
“小妹,小妹,快回去看看,娘、娘她不行了!”
銀花正把收回來的稻子攤在院子裏翻曬,村裏人你一手我一手,不過兩三日就幫銀花把兩畝地的稻子都割好脫了粒。
“你說什麽?”銀花手裏的半簸箕穀殼就滑到了地上,幾隻膽大的雞立刻圍上了啄了起來。
“快點兒,快點兒!”高二舅在門外直跳腳,連聲催促。
銀花進屋拿了個小布包塞到懷裏就跟著高二舅跑了出去。
何老娘到的時候,三個大些的孩子都滿臉不安的圍著滿倉坐在堂屋門口,還記得趕走偷食的雀子。
“不怕,阿婆來了,你們大伯已經去了,有啥事兒肯定會回來跟你們說的!”何老娘把院子門關好,跟幾個孩子絮叨起來。
高老娘今年已經六十多了,在農人眼裏算是高壽了。
今兒中午她老人家非得把一直飛到屋頂上的母雞攆下來,農人家的院子都是種過菜的,並不平整,高老娘顫顫巍巍跑了幾步腳下一歪就摔到了地上,再沒起來,等高大舅四歲的小兒子發現了阿婆趴在地上不動嚇得大哭起來叫鄰居聽到才把人抬到屋裏,喊了高大舅兩口子回來。
銀花到的時候,高老娘還沒醒,呼吸都弱了下去。
村裏有經驗的老人都直搖頭。
“給灌一劑土芥(注:虛擬)下去,看老人家還有什麽話想說。”
土芥熬水是一個土房子,這東西味道怪的很,昏迷的人不說喝光嗅一些就能刺激的醒來。
“娘身體一向好,就摔了一下,送縣城找大夫看看說不得喝一劑藥就好了!”銀花堅持說道。
高家五個兒子,除了高小弟在外地幹活兒沒回來,其他四個都在,卻都站著一動不動。
高小弟年前終於說上了媳婦兒,兩口子都是不肯安分種地的,在縣城找錢莊借了一筆錢開了一個小食鋪子,每日辛苦在外頭討生活,到今年才把錢莊高利息的借款還清了。
“你們不去,我一個人拉娘去!”
“算了,銀花,你的孝心我跟你!娘都知道,你!娘活到這把年紀也是喜喪了,咱不折騰,都高高興興的送你!娘走!”高老爹拉住銀花說道。
高老爹一向沉默寡言,有時候大半天都不見說一句話,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愛嘮叨的高老娘四處招待,很容易就叫人忽略了去。
村裏人相熟的人家也紛紛勸阻。
不說兒子媳婦兒,往往就是得病的老人自己為了不拖累兒子往往得了病都是硬挨著,最多找村裏懂點兒醫藥的人自己弄點兒山上隨處可得的草藥吃一吃,並不肯去鎮上。
這一會兒,高家幾個媳婦兒已經熬了土芥水過來,幾人合力掰開高老娘咬的緊緊的牙關,把水灌了下去。
高老娘喉嚨裏不正常的響了幾聲,眼皮動了動露出渾濁的眼珠。
“娘!”
幾人都圍了上去。
高老娘人雖然醒了卻說不出話來,隻拉著銀花的手不放,“考、考上……好日子……”
“娘,您放心,家駿今年考上了,前兒我就知道了,隻是官府的信還在路上,不好張揚,以後我肯定過好日子!”銀花哽咽著說道。
這時候九月才剛完,結果估計剛貼上了城牆,再快銀花也不可能知道的!
高老娘到死最不放心的就是銀花這個小女兒,即使現在小兩口已經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了。
老人家費力的翹了翹嘴角,喉嚨裏又“呼嚕呼嚕”想了幾聲,臉上就蒙上了一層青灰。
銀花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屋裏很快就響起了悲切的哭聲……
因著現在氣溫還有些高,等高小弟兩口子一趕回來就釘棺下葬。
銀花跟姐姐高金花跪在用木頭樁子和茅草簡單搭成的靈棚前燒黃表紙,高大舅幾兄弟在屋裏招待客人,忽而屋裏傳來一陣一場的吵鬧……
……
……
何傳文把手伸著,銀花把布片解開,朝傷口上吹了幾口氣。
“好了,下次再玩的時候可要小心些。”
何傳文直點頭。
銀花又出去給文年安和何傳禮壓了一次褥子,給滿倉把了尿,才哄著何傳文睡下了。
“何三娘子,何三娘子!”
“來了!”
銀花直起腰去把院子門打開。
幾年過去,當初銀花一點兒一點兒移過來的籬笆已經長到超過人高了,因為大部分都是帶刺的小灌木,比木柵欄可保險多了。
院子外站的是何五郎媳婦兒,何五郎跟何家駿還是太爺爺輩的親,算下來已經是第四代親了,以前不過是同姓何、關係甚至比不過村裏相熟的人家,何家駿剛考上童生那會兒倒是又親了一陣子,如今也不過又維持著路上碰到了笑著打聲招呼的關係。
“是弟妹子呀,進來坐會兒。”銀花熱情的招呼道。
盡管不喜歡這家人的做派,銀花卻得盡到主人家該做的事兒。
“家裏小子鬧著要吃棗子,我來敲幾個回去!”
說罷,不等銀花接話就擠進了院子。
一大早的,這人就是來要東西的哩!
銀花當初種籬笆的時候就留了心眼,除了普通荊棘,更多的是野薔薇、枸杞子並自己認得的野果子樹,如今都已經大結果了,尤其是那兩顆棗樹,銀花想法子給嫁接了幾次,每年都特意下幾次肥,結的棗子又大又甜,不管是打了新鮮的還是製成棗子幹去賣都是一筆不小的進賬,平日裏何傳禮幾兄弟都不大舍得吃。
村裏小子都對何家駿這先生有股不小的敬畏之心,除了撿掉地上的,並沒有人爬到樹上偷摘,到現在樹上還掛著許多成熟的棗子。
村裏許多人家都學了銀花的從山上挖果子樹種到院子裏精心照管,以前自然也有人回把喜歡吃的果樹移到自己家裏,卻不過是隨手種下,結幾個果子吃幾個。有人來打聽銀花這棗樹的秘密,銀花也不藏私都是手把手的教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隻種出來味道總不如銀花侍弄出來的好。
何五郎的媳婦兒甚至自己都帶了長杆過來,連敲了幾下,書上的棗子就像雨點一般落下來。
“啊——”
剛打了兩杆子,何傳文大叫一聲跟一顆小炮彈一樣從屋裏衝了出來裝在何五郎媳婦兒腿上。
“哎喲!”
何五郎媳婦兒叫了一聲,手上的長杆子一歪落到了地上。
何傳文跳起來就踩在了杆子上,竹竿從中間裂開來,再想打棗子是不成了。小家夥猶不放心,故意“哇哇”叫著連踩直踩,把竹竿踩成了幾截才罷休。
“唉
“文年哥哥,哥哥,快出來撿棗子,有棗子吃嘍!有棗子吃嘍!”
文年安與何傳禮顯然是都準備好的,一人提著一個小簍子出來,從地上抓了就往簍子裏扔
“弟妹子,你不是要撿棗子回去給娃兒吃嗎,怎麽不快撿?”銀花忍著笑提醒道。
“啊呀!”何五郎媳婦子趕緊蹲下去撿。
春天的嫩薔薇枝、夏天的枸杞子、秋冬的野果,偶爾有小孩子站在門口眼巴巴的望著,銀花都主動叫了他們自己摘,要實在喜歡吃,村裏不少人家也都在自家種了,並不缺這些東西,何五郎家卻頂頂有趣,院子邊邊角角都要種菜,一說不是沒工夫就是沒地方,不光他家小子喜歡去別人家偷摸了吃,大人還每每主動討要。
“娘!”
何傳文討好的把棗子都端到銀花麵前。
“你們自己撿的棗子自己吃。”銀花點了點何傳文的頭說道,“下次可不許這樣調皮!”
“我不調皮,五嬸嬸討厭,棗子是娘的!”何傳文扮了個鬼臉,興高采烈的抱著裝棗子的簍子跑開了。
一會兒三個孩子就在院子裏你一個我一個把小半簍子棗子分了。
“洗了再吃啊!”銀花交代道。
三人一起應了。
銀花關好門,又在菜園子裏忙活,小心的把肥點在菜根的附近,即省肥又能保證菜長得好。
何家駿不在家,銀花就特別注意門戶,人在家裏院子門也是關好的。
“你給弟弟嚐一兩口就可以了,弟弟還小吃不得!”銀花看著何傳文抱著一捧洗幹淨的棗子進了屋趕緊叮囑道。
文年安與何傳禮都可以幫銀花下地了,這些日子滿倉就油何傳文看著的時候多,何傳文嘴裏嘀嘀咕咕的嫌麻煩,有好的卻都想著給滿倉留著。
“曉得!”
何傳文挑了一個最大最紅的在衣服上把水擦了擦,自己先“咯吱”一聲咬開一口,把開口處放到滿倉嘴巴上,讓小家夥舔一舔味道。
“啊——啊——”
何傳文一拿開,滿倉就叫了起來。
不一會兒屋裏就傳來滿倉中氣十足的哭聲。
“娘——”何傳文一臉崩潰的跑了出來。
“你把棗子藏起來,不給弟弟看到,好好跟弟弟說說。”銀花提議道。
何傳文把棗子放在廚房裏,進屋站在搖籃邊上,伸手輕輕推著搖籃,嘴裏一本正經的說道,“你還小,隻能舔兩下,二哥已經給你添了五下了,再不能多吃了,不然肚肚會痛,等你長大了,咱們家棗樹就結的更多了,哥哥給你摘最甜最大的吃!”
滿倉“吧嗒”了幾下嘴,有人理就止了幹嚎,“啊”了一聲,口水就順著下巴往邊上流了去。
“嘖,小饞鬼!”何傳文滿臉不耐煩的說道,手上卻撩起掛在滿倉脖子上的帕子輕輕給他擦了擦。
再過幾日就該搶收稻子了,這幾日銀花就得把菜園子都刨好。
隔一日,就有相熟的媳婦子專門來找銀花說話。
“……到處說傳文沒教養,嘖嘖,也不看看她自己家的幾個孩子是什麽樣兒,去年我就轉了個身她那大兒子就抓了一把我剛蒸的紅薯條塞到嘴裏,那東西哪家沒有,就她舍不得弄,放窖裏生了黴來年還好意思拿出來送人……”
銀花附和了幾聲,並不接話去說何五郎家的碎話,隻放在心裏,打定主意下次管她老要什麽都甭想弄半點兒到手……
“小妹,小妹,快回去看看,娘、娘她不行了!”
銀花正把收回來的稻子攤在院子裏翻曬,村裏人你一手我一手,不過兩三日就幫銀花把兩畝地的稻子都割好脫了粒。
“你說什麽?”銀花手裏的半簸箕穀殼就滑到了地上,幾隻膽大的雞立刻圍上了啄了起來。
“快點兒,快點兒!”高二舅在門外直跳腳,連聲催促。
銀花進屋拿了個小布包塞到懷裏就跟著高二舅跑了出去。
何老娘到的時候,三個大些的孩子都滿臉不安的圍著滿倉坐在堂屋門口,還記得趕走偷食的雀子。
“不怕,阿婆來了,你們大伯已經去了,有啥事兒肯定會回來跟你們說的!”何老娘把院子門關好,跟幾個孩子絮叨起來。
高老娘今年已經六十多了,在農人眼裏算是高壽了。
今兒中午她老人家非得把一直飛到屋頂上的母雞攆下來,農人家的院子都是種過菜的,並不平整,高老娘顫顫巍巍跑了幾步腳下一歪就摔到了地上,再沒起來,等高大舅四歲的小兒子發現了阿婆趴在地上不動嚇得大哭起來叫鄰居聽到才把人抬到屋裏,喊了高大舅兩口子回來。
銀花到的時候,高老娘還沒醒,呼吸都弱了下去。
村裏有經驗的老人都直搖頭。
“給灌一劑土芥(注:虛擬)下去,看老人家還有什麽話想說。”
土芥熬水是一個土房子,這東西味道怪的很,昏迷的人不說喝光嗅一些就能刺激的醒來。
“娘身體一向好,就摔了一下,送縣城找大夫看看說不得喝一劑藥就好了!”銀花堅持說道。
高家五個兒子,除了高小弟在外地幹活兒沒回來,其他四個都在,卻都站著一動不動。
高小弟年前終於說上了媳婦兒,兩口子都是不肯安分種地的,在縣城找錢莊借了一筆錢開了一個小食鋪子,每日辛苦在外頭討生活,到今年才把錢莊高利息的借款還清了。
“你們不去,我一個人拉娘去!”
“算了,銀花,你的孝心我跟你!娘都知道,你!娘活到這把年紀也是喜喪了,咱不折騰,都高高興興的送你!娘走!”高老爹拉住銀花說道。
高老爹一向沉默寡言,有時候大半天都不見說一句話,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愛嘮叨的高老娘四處招待,很容易就叫人忽略了去。
村裏人相熟的人家也紛紛勸阻。
不說兒子媳婦兒,往往就是得病的老人自己為了不拖累兒子往往得了病都是硬挨著,最多找村裏懂點兒醫藥的人自己弄點兒山上隨處可得的草藥吃一吃,並不肯去鎮上。
這一會兒,高家幾個媳婦兒已經熬了土芥水過來,幾人合力掰開高老娘咬的緊緊的牙關,把水灌了下去。
高老娘喉嚨裏不正常的響了幾聲,眼皮動了動露出渾濁的眼珠。
“娘!”
幾人都圍了上去。
高老娘人雖然醒了卻說不出話來,隻拉著銀花的手不放,“考、考上……好日子……”
“娘,您放心,家駿今年考上了,前兒我就知道了,隻是官府的信還在路上,不好張揚,以後我肯定過好日子!”銀花哽咽著說道。
這時候九月才剛完,結果估計剛貼上了城牆,再快銀花也不可能知道的!
高老娘到死最不放心的就是銀花這個小女兒,即使現在小兩口已經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了。
老人家費力的翹了翹嘴角,喉嚨裏又“呼嚕呼嚕”想了幾聲,臉上就蒙上了一層青灰。
銀花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屋裏很快就響起了悲切的哭聲……
因著現在氣溫還有些高,等高小弟兩口子一趕回來就釘棺下葬。
銀花跟姐姐高金花跪在用木頭樁子和茅草簡單搭成的靈棚前燒黃表紙,高大舅幾兄弟在屋裏招待客人,忽而屋裏傳來一陣一場的吵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