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對策·貳
關於嬴政豢養喪屍事件處理情況的通報 作者:七六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議事廳中。
黃姓商人忍俊不禁,嘲道:“陰陽家多半神神鬼鬼,若真是通曉陰陽,又如何會落魄至此?難不成,你這消息也是鬼神所言?”
眾人哄笑,一個共同的敵人,如同注入一盤散沙中的一股清泉,片刻間就令他們凝成了一灘稀泥。
李星闌毫無脾氣,聞言隻是賠笑,道:“一陰一陽之謂道,學說天差地別,信與不信,不過是仁者見仁的事情。然而道法自然,萬物息息相關,陰陽家較之常人更留心於細枝末節,慣常以小見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黃姓商人哼了一聲,道:“隻怕是巧言令色。”
李星闌不再管他,隻說:“南來北往的商旅,駐城的秦軍,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隻要有心,打探消息並不困難。秦軍本來就是三年一換防,但他們換的,是各國邊境交界處的駐軍,這並不稀奇。然而此次卻不同尋常,我收到消息,秦國將在今日過後的十餘日內,逐步把河洛一帶的駐軍全數召回,重新排布,發往各處軍事要地。其中,小城小鎮不再駐守。”
公孫先生點頭,道:“確實不同尋常,若是要發兵,卻也不應該是如此安排。若是不發兵,撤軍豈非多此一舉。”
李星闌雲淡風輕,道:“正是,秦國當然不是準備出兵,而是準備‘征兵’。”
公孫先生有些糊塗了,問:“如何征兵,難不成想要強征河洛一帶青壯男丁?此舉,此舉,隻怕是事倍功半。”
李星闌抬眼,目光灼灼,道:“月前,我本在上黨一帶遊曆,偶遇一隊秦軍,行止十分詭異。經過數日跟蹤,我發現他們已與異族人結成同盟,利用苗疆的蠱毒、屍體,培育了一支由已死之人組成的‘屍兵’部隊,故而一路追蹤至此。隻可惜,在崤山一帶突遇山洪暴發,跟丟了。”
話音未落,在座眾人以那黃姓商人為首,發出一串響亮爆笑。有說他想來驅鬼賣符咒的,有說他白日做夢的,更有甚者當場請他畫符,還從懷中掏出了銅質錢幣。
哄笑之聲不絕於耳,李星闌站在中央,依舊脊背挺直,表情溫和,仿佛置身事外。
房頂。
韓樘看得激憤不已,簡直想衝下去將眾人挨個胖揍一頓。
陳鉻一手按在他肩頭,開解道:“這反映真是太正常了,換做是我,我也不信。”
韓樘齜出犬牙,道:“你怎能如此滅自己威風!”
陳鉻抽出一支小箭,說話間就刺入了自己的手背,鮮血飛濺。
瑪德製杖!韓樘心想,目瞪口呆。
他迅速地抽出小箭,隻片刻,那傷口就已自動愈合,於是對韓樘說:“看看,你自己這反應。”
韓樘簡直要被他逼瘋了,罵道:“你這人……”瞬間又不知道怎麽罵了,他單單沒學過這個。隻得支支吾吾一陣,懶得說了,轉而問:“他本來無須言明喪屍一事,也可說服眾人,為何要多此一舉?”
“為了保護公民的知情權,《喪屍疫情應急條例》裏有規定的。”陳鉻捉住他一陣搖晃,道:“嗡嗡嗡,他們吵架真煩,像我們上課的時候模擬聯合國。”
議事廳內。
李星闌詳細地向眾人說明喪屍的起源、特性、危害等等,有人有疑問,他便耐心地回答,因為事情本來就屬實,他的邏輯性強,口才也匪巢,一時間竟然沒人能駁倒他。
然而說得久了,他突然呼吸一滯,似乎舊傷發作,忍不住走了兩步以緩解疼痛,道:“我所言句句屬實,信與不信,全在諸位。臨渴而掘井,不如未雨綢繆。無論最終商定的結果是向韓國求援,抑或是歸降秦國,無論將要對敵的是秦軍或是喪屍,隻有一條,百姓活命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代表商人們,問:“行了行了,就算我們相信你,但聽你這口氣,是又要捐資捐物?”
眾人附和:“今年旱澇不斷,收成可不好。”
李星闌道:“我自請與韓樘一同練兵、布防,有人願來便聽我指揮。八百人的吃穿用度,均按最少的算,每人每天一升米,至多度過今冬,其餘事物則一概不要。不知此法可否?”
這話一出來,在座眾人竟然都覺得不錯。這時的冬天不長,過幾天就是寒露,這樣算起來至多四個月,需要粟米至多不超過萬鬥。
雖不算少,但擠擠也是有的。
又有人提出質疑,問:“恕我直言,觀你言談舉止從容有度,多半是讀書人。須知紙上談兵之事,長平一戰既是前車之鑒。八百民兵盡付你手,如何取信於民?”
李星闌笑道:“城中無人致仕,出身行伍者亦寥寥。數十年前曾在太夫人聶荌麾下征戰者,如今多半年事已高。我十八參軍,於今已有十年,不敢說見識高於常人,能活到今天,多少有些經驗。訓練前十日,但凡心中有所疑慮者,盡可以前來挑戰,願以武會友。”
“口出狂言,我先來試試!”話音未落,便已有人起身上前。
陳鉻緊張得要命,李星闌這一身病骨在他看來,簡直跟紙糊的一樣,心裏翻來覆去地擔心他要吃虧。尤其是見到這名來者,應該是二三十歲,雖然身量並不高,但四肢粗壯,丹田鼓脹,雙掌粗糙厚實,一看就是個練外家功夫的好手。
李星闌輕輕望了一眼,略有些尷尬,說:“這……議事廳中動手,怕是不大合適。”
房頂。
韓樘壓著聲音,怒道:“陳鉻你夠了!不要掐我!”
陳鉻:“我我我、我手他自己就動了,我緊張!”
議事廳中。
汴陽君雖然與李星闌頗為投機,兩人有過多次談話,也拿捏不住李星闌,一是擔心他的傷勢,二也並不了解李星闌的武力到底有多少。連忙勸解:“我與李先生數次深談,他的見識確實過人。於沙盤上推演戰局,眼界高超。但他有傷在身,慎重為上,比武之事可擇日。”
那人聞言大笑,似乎覺得當中戳破了李星闌的花架子,大度地說:“汴陽君所言在理,隻不知李先生的傷要養到何時?”
李星闌失笑,道:“出了議事廳的大門,即可。”
那人:“……”
“我說笑的。”李星闌對那人抱拳,道:“既然諸位認為於此比武無傷大雅,我自然奉陪,請。”
“請!”
房頂。
陳鉻:“啊啊啊啊要打了!你不是貓妖嗎,你會什麽法術幫幫忙啊!”
韓樘:“你不要掐我啊啊啊啊!不會!又不是神仙!”
陳鉻:“法術都不會?怪不得不敢承認自己的身份,怕是要被釘在妖族的恥辱柱上!”
韓樘:“你這個……你這個……你這個豬!”
議事廳中。
李星闌慢條斯理地折起袖子,露出手腕,以防長袖礙事。
對方報上名號、師承,道:“伏紹元,習武二十載,曾遊曆三晉遍尋名師,於丹朱嶺拜入公羊梁門下,學成後歸於汴陽,在武關授人武藝。”
李星闌側身,以右側麵向伏紹元,道:“李星闌,德班避難所警備部三團團長,陸軍上校。”說話間,他不經意地抬頭向上望了一眼,恰好與陳鉻目光交匯,瞬間又錯開。
那一瞬間,陳鉻分明看見他微微一笑,和煦得如同春風,隻是一眼就讓自己莫名感到一陣醉意。
再回過神來——
伏紹元:“我願認輸!”
李星闌:“承讓。”
發生了什麽?
陳鉻不敢置信,明明什麽也沒發生吧?為什麽那個伏姓男子自己跌在地上然後又爬了起來,而且看起來傷勢很重?大家全是目瞪口呆的樣子,明明隻是一個大寫加粗的假摔吧?
他側目望向韓樘,隻見這孩子也是一臉崇敬,口水流了一地。
陳鉻:“……”
“耍了個小把戲。”
李星闌的聲音在陳鉻腦海中響起,他忙不迭望向廳內,兩人視線交錯,李星闌就那麽望著他。
恰在這時,震驚不已的韓樘不小心將揭開的瓦片撞落在地,眾人聞聲望來。兩個偷窺者撒腿就跑,活像兩隻見到光斑的貓。
不過也沒什麽,結果已經定下。
李星闌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似乎在極力忍耐著不適,拱手行一禮,道:“李某並非本地人士,本不應過問政事。但我落難時,幸得汴陽君施以援手,此值汴陽臨危之際,我無論如何都不能袖手旁觀,惟望略盡綿力相助百姓。其餘諸事,不便再參與,望汴陽君準我告退。”
汴陽君再謝,李星闌緩步走出議事廳。
很顯然,但凡是有常識的人,都不可能相信幾個身份不明的外來人。尤其是當他們空口白說,告訴這些智者們“此城有受喪屍侵攻之憂”的時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幸戰亂之世,大家都惜命。
眾人當即商定,征集八百民兵,鞏固防禦工事,密切關注秦軍動向,再做下一步打算。韓樘、李星闌、伏紹元征兵練兵,老先生公孫缶帶領書院弟子策劃加固防禦工事,黃轅及城中商戶籌措軍資軍糧。
至於其他神神鬼鬼的事情,一概免談。
黃姓商人忍俊不禁,嘲道:“陰陽家多半神神鬼鬼,若真是通曉陰陽,又如何會落魄至此?難不成,你這消息也是鬼神所言?”
眾人哄笑,一個共同的敵人,如同注入一盤散沙中的一股清泉,片刻間就令他們凝成了一灘稀泥。
李星闌毫無脾氣,聞言隻是賠笑,道:“一陰一陽之謂道,學說天差地別,信與不信,不過是仁者見仁的事情。然而道法自然,萬物息息相關,陰陽家較之常人更留心於細枝末節,慣常以小見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黃姓商人哼了一聲,道:“隻怕是巧言令色。”
李星闌不再管他,隻說:“南來北往的商旅,駐城的秦軍,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隻要有心,打探消息並不困難。秦軍本來就是三年一換防,但他們換的,是各國邊境交界處的駐軍,這並不稀奇。然而此次卻不同尋常,我收到消息,秦國將在今日過後的十餘日內,逐步把河洛一帶的駐軍全數召回,重新排布,發往各處軍事要地。其中,小城小鎮不再駐守。”
公孫先生點頭,道:“確實不同尋常,若是要發兵,卻也不應該是如此安排。若是不發兵,撤軍豈非多此一舉。”
李星闌雲淡風輕,道:“正是,秦國當然不是準備出兵,而是準備‘征兵’。”
公孫先生有些糊塗了,問:“如何征兵,難不成想要強征河洛一帶青壯男丁?此舉,此舉,隻怕是事倍功半。”
李星闌抬眼,目光灼灼,道:“月前,我本在上黨一帶遊曆,偶遇一隊秦軍,行止十分詭異。經過數日跟蹤,我發現他們已與異族人結成同盟,利用苗疆的蠱毒、屍體,培育了一支由已死之人組成的‘屍兵’部隊,故而一路追蹤至此。隻可惜,在崤山一帶突遇山洪暴發,跟丟了。”
話音未落,在座眾人以那黃姓商人為首,發出一串響亮爆笑。有說他想來驅鬼賣符咒的,有說他白日做夢的,更有甚者當場請他畫符,還從懷中掏出了銅質錢幣。
哄笑之聲不絕於耳,李星闌站在中央,依舊脊背挺直,表情溫和,仿佛置身事外。
房頂。
韓樘看得激憤不已,簡直想衝下去將眾人挨個胖揍一頓。
陳鉻一手按在他肩頭,開解道:“這反映真是太正常了,換做是我,我也不信。”
韓樘齜出犬牙,道:“你怎能如此滅自己威風!”
陳鉻抽出一支小箭,說話間就刺入了自己的手背,鮮血飛濺。
瑪德製杖!韓樘心想,目瞪口呆。
他迅速地抽出小箭,隻片刻,那傷口就已自動愈合,於是對韓樘說:“看看,你自己這反應。”
韓樘簡直要被他逼瘋了,罵道:“你這人……”瞬間又不知道怎麽罵了,他單單沒學過這個。隻得支支吾吾一陣,懶得說了,轉而問:“他本來無須言明喪屍一事,也可說服眾人,為何要多此一舉?”
“為了保護公民的知情權,《喪屍疫情應急條例》裏有規定的。”陳鉻捉住他一陣搖晃,道:“嗡嗡嗡,他們吵架真煩,像我們上課的時候模擬聯合國。”
議事廳內。
李星闌詳細地向眾人說明喪屍的起源、特性、危害等等,有人有疑問,他便耐心地回答,因為事情本來就屬實,他的邏輯性強,口才也匪巢,一時間竟然沒人能駁倒他。
然而說得久了,他突然呼吸一滯,似乎舊傷發作,忍不住走了兩步以緩解疼痛,道:“我所言句句屬實,信與不信,全在諸位。臨渴而掘井,不如未雨綢繆。無論最終商定的結果是向韓國求援,抑或是歸降秦國,無論將要對敵的是秦軍或是喪屍,隻有一條,百姓活命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代表商人們,問:“行了行了,就算我們相信你,但聽你這口氣,是又要捐資捐物?”
眾人附和:“今年旱澇不斷,收成可不好。”
李星闌道:“我自請與韓樘一同練兵、布防,有人願來便聽我指揮。八百人的吃穿用度,均按最少的算,每人每天一升米,至多度過今冬,其餘事物則一概不要。不知此法可否?”
這話一出來,在座眾人竟然都覺得不錯。這時的冬天不長,過幾天就是寒露,這樣算起來至多四個月,需要粟米至多不超過萬鬥。
雖不算少,但擠擠也是有的。
又有人提出質疑,問:“恕我直言,觀你言談舉止從容有度,多半是讀書人。須知紙上談兵之事,長平一戰既是前車之鑒。八百民兵盡付你手,如何取信於民?”
李星闌笑道:“城中無人致仕,出身行伍者亦寥寥。數十年前曾在太夫人聶荌麾下征戰者,如今多半年事已高。我十八參軍,於今已有十年,不敢說見識高於常人,能活到今天,多少有些經驗。訓練前十日,但凡心中有所疑慮者,盡可以前來挑戰,願以武會友。”
“口出狂言,我先來試試!”話音未落,便已有人起身上前。
陳鉻緊張得要命,李星闌這一身病骨在他看來,簡直跟紙糊的一樣,心裏翻來覆去地擔心他要吃虧。尤其是見到這名來者,應該是二三十歲,雖然身量並不高,但四肢粗壯,丹田鼓脹,雙掌粗糙厚實,一看就是個練外家功夫的好手。
李星闌輕輕望了一眼,略有些尷尬,說:“這……議事廳中動手,怕是不大合適。”
房頂。
韓樘壓著聲音,怒道:“陳鉻你夠了!不要掐我!”
陳鉻:“我我我、我手他自己就動了,我緊張!”
議事廳中。
汴陽君雖然與李星闌頗為投機,兩人有過多次談話,也拿捏不住李星闌,一是擔心他的傷勢,二也並不了解李星闌的武力到底有多少。連忙勸解:“我與李先生數次深談,他的見識確實過人。於沙盤上推演戰局,眼界高超。但他有傷在身,慎重為上,比武之事可擇日。”
那人聞言大笑,似乎覺得當中戳破了李星闌的花架子,大度地說:“汴陽君所言在理,隻不知李先生的傷要養到何時?”
李星闌失笑,道:“出了議事廳的大門,即可。”
那人:“……”
“我說笑的。”李星闌對那人抱拳,道:“既然諸位認為於此比武無傷大雅,我自然奉陪,請。”
“請!”
房頂。
陳鉻:“啊啊啊啊要打了!你不是貓妖嗎,你會什麽法術幫幫忙啊!”
韓樘:“你不要掐我啊啊啊啊!不會!又不是神仙!”
陳鉻:“法術都不會?怪不得不敢承認自己的身份,怕是要被釘在妖族的恥辱柱上!”
韓樘:“你這個……你這個……你這個豬!”
議事廳中。
李星闌慢條斯理地折起袖子,露出手腕,以防長袖礙事。
對方報上名號、師承,道:“伏紹元,習武二十載,曾遊曆三晉遍尋名師,於丹朱嶺拜入公羊梁門下,學成後歸於汴陽,在武關授人武藝。”
李星闌側身,以右側麵向伏紹元,道:“李星闌,德班避難所警備部三團團長,陸軍上校。”說話間,他不經意地抬頭向上望了一眼,恰好與陳鉻目光交匯,瞬間又錯開。
那一瞬間,陳鉻分明看見他微微一笑,和煦得如同春風,隻是一眼就讓自己莫名感到一陣醉意。
再回過神來——
伏紹元:“我願認輸!”
李星闌:“承讓。”
發生了什麽?
陳鉻不敢置信,明明什麽也沒發生吧?為什麽那個伏姓男子自己跌在地上然後又爬了起來,而且看起來傷勢很重?大家全是目瞪口呆的樣子,明明隻是一個大寫加粗的假摔吧?
他側目望向韓樘,隻見這孩子也是一臉崇敬,口水流了一地。
陳鉻:“……”
“耍了個小把戲。”
李星闌的聲音在陳鉻腦海中響起,他忙不迭望向廳內,兩人視線交錯,李星闌就那麽望著他。
恰在這時,震驚不已的韓樘不小心將揭開的瓦片撞落在地,眾人聞聲望來。兩個偷窺者撒腿就跑,活像兩隻見到光斑的貓。
不過也沒什麽,結果已經定下。
李星闌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似乎在極力忍耐著不適,拱手行一禮,道:“李某並非本地人士,本不應過問政事。但我落難時,幸得汴陽君施以援手,此值汴陽臨危之際,我無論如何都不能袖手旁觀,惟望略盡綿力相助百姓。其餘諸事,不便再參與,望汴陽君準我告退。”
汴陽君再謝,李星闌緩步走出議事廳。
很顯然,但凡是有常識的人,都不可能相信幾個身份不明的外來人。尤其是當他們空口白說,告訴這些智者們“此城有受喪屍侵攻之憂”的時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幸戰亂之世,大家都惜命。
眾人當即商定,征集八百民兵,鞏固防禦工事,密切關注秦軍動向,再做下一步打算。韓樘、李星闌、伏紹元征兵練兵,老先生公孫缶帶領書院弟子策劃加固防禦工事,黃轅及城中商戶籌措軍資軍糧。
至於其他神神鬼鬼的事情,一概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