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圍城·陸
關於嬴政豢養喪屍事件處理情況的通報 作者:七六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城牆內外萬人矚目下,雪白的大馬慢悠悠向外走去,發出“得得得”的蹄聲,車輪轔轔轉動,一條碧綠絲絛不知何時從簷角飄飛,落在地上被滾過的車輪碾如泥地。
白馬長嘶一聲,車輪吱呀,馬車穩穩當當停下,正對內史騰。
車內的人伸出一隻手,將白色的簾帳撥開,手指修長,指節分明,指甲修得極短,甲縫中不藏絲毫汙垢。這隻手修飾精致,看起來十分年輕,並不像一個年近四十的男人所有。
然而,內史騰卻麵露喜色。他看得很分明,對方的手正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既是出於恐懼,又是常年縱情聲色後耗空氣血所致。這個韓王安,與他心中所想十分接近,一個膽小怯懦、昏淫無度的末路君王。
殊不知車內,李星闌雖然手在顫抖,麵上卻是帶著古怪笑意。
陳鉻的聲音在他腦海中響個不停:“這人傻不愣登的,對著你手看那麽久,幾個意思啊?”
李星闌忍不住笑,想著:“他心裏輕視韓王,對整個韓國都不屑一顧,我隻要顯得懦弱昏庸一點,很容易騙過他。”
陳鉻:“你很有氣質,像個貴族青年。別人本來勝利在望,誰知道到你不僅敢假扮韓王,還能知道對方的想法?想想也是可怕。”
李星闌聽到最後一句,忽而笑容一滯,隻是短暫的瞬間,而後恢複如初,莫名說了句笑話:“貴族?黃鑽還是藍鑽?”
陳鉻:“……”
他應該假裝笑兩聲嗎?他不笑李星闌會不會覺得尷尬?可是自己也好尷尬,這謎一般老土的笑話,隻有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才會說吧?
白霧茫茫,內史騰手持一卷竹簡,放於麵前,呼吸噴出的熱氣在其上落下一道水霧。他跨於馬上,不說話也不動,看著白衣素服的“韓王安”從馬車上爬下來,努力壓製著手腳的顫抖,然而卻還是在落地時左腳踩空,一屁股坐在地上。
韓王安發出一聲“啊”的驚叫,下意識抬起手,似是正在等人來扶。
內史騰左右個一名裨將,見狀哈哈大笑,勸慰韓王莫要過分驚慌。
內史騰也是忍俊不禁,靜待片刻覺得差不多了,便出聲止住他們的嘲笑,令右側的裨將下馬,將這韓王攙扶起來,牽引至麵前。
李星闌佝僂著背脊,手腳都在發抖,額頭浮著一層薄汗,甚至在裨將握住他的胳膊時,試圖將手抽走。然而掙紮兩下,還是忍了下來,抬頭向內史騰行了個禮,卻不並看向對方,隻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道:“秦王……”
內史騰終於看清了他的相貌,劍眉薄唇,眼帶桃花,散漫的目光未顯輕佻,反而帶著君王對眾生的不屑一顧。這人即使削斷了頭發,仍舊是個十足的英俊貴族。
雖然“韓王安”的神情、行止,俱都顯示出他的身份,確確實實是一名末路君王。但內史騰心中仍禁不住疑惑,對方麵貌過於年輕,總有股子說不上來的不對勁,於是他便直接打斷了李星闌的話,問:“你便是韓王安?”
陳鉻扒拉在城頭,生怕被別人發現,隻露出一隻白皙的耳朵,聚精會神聽著兩人的對話。心下十分忐忑:內史騰雖然輕視韓王,卻保持著疑心和謹慎,李星闌為什麽不直接把他控製住?
內史騰又說:“聽聞你已年近四十,卻不想模樣如此年輕俊俏。何故戴著麵具,不願以真麵目示人?”
“前些天,咳,宮中起了場大火。”李星闌咳了一聲,故意壓低聲音,仿佛喉嚨受到煙熏嗆傷,答:“火光通天。該燒的不該燒的,俱都化為一抔土灰。寡人的那些大臣們,心疼祖宗留下的老物件,為著救兩個瓶瓶罐罐,不少人尋著先王去了。”
內史騰常在內宮,對宮闈中的腥風血雨了若指掌,倒是完全聽明白了“韓王安”的意思,眼中精光一閃,道:“韓王倒是通達,莫要過於傷懷。然而你千乘之國,說降就降,恐是有詐。”
李星闌嗤笑,眼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孤憤,語氣平淡,道:“千乘之國?離心離德,又有何用。群臣蒙昧無知,韓國,乃是寡人的韓國;百姓,乃是寡人的百姓。總叫囂著‘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何道理?既是寡人的國家,自然不能身邊幾個什麽王親大臣能說了算。秦王當世豪傑,三皇五帝怕也是望塵莫……嗬,寡人不敢多言。”
這倒是像個君王的想法,內史騰不疑有他,笑:“韓王見識過人,手中所持是何物?”
李星闌:“降書,印鑒,一樣不少。”
內史騰點頭:“一樣不少。吾王寬宏,歸降之後,自然會善待於你。”
李星闌道了聲謝,說:“寡人倒是覺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那火燒得及時,若非如此,到如今他們還拉著寡人救火呢。咳,此乃——”
他說著話,單膝下跪,托舉起手中的物件,朗聲道:“天命所歸。”
站在李星闌身側的裨將會意,將降書取走,展卷大聲念誦。
而將其遞給內史騰,再返身回來,準備取走青銅印。
李星闌將他的手撞開,仰頭與居高臨下的內史騰對視一眼,眸中藍芒一閃而逝,道:“還請大人親自來取,此事於我韓國而言,也算頂天的大事了。”
內史騰與那“韓王安”對視一眼,不知怎地,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情緒,隻覺得這人所說句句有理。不知不覺自己已從馬上爬下,接過了李星闌手中的青銅印,並將覆蓋其上的布帛揭開。
“大人!”裨將順勢望去,隻一眼便立刻抽出腰側長劍,點在李星闌咽喉:“這印鑒已被毀壞,恐其中有詐!”
陳鉻一顆心懸了起來,張大眼睛向外望去。驚詫急了,發現李星闌手中所捧的青銅印,不就是在寢殿裏被大火燒毀的那個?印上的字跡已經一片模糊,隻隱隱約約還露出半個“韓”字。
但是剛才出城時,他明明親眼看著橫陽君在大殿上把這個印章找出來,交到李星闌手裏。
這是怎麽回事?
難道李星闌早就知道橫陽君有鬼,所以才會先說宮城著火的事情,以此來加強心理暗示麽。陳鉻有些懷疑,就像先前在汴陽君府的議事廳裏那樣,李星闌或許隻是能夠在他人腦海中製造幻象,而他的控製能力實際並並沒有多強,與奇幻小說的設定截然不同。他隻是在想方設法,在這種能力的輔助之下,利用自己的算計來催眠對方。
陳鉻握拳,心想回頭一定要問個明白,可不能再讓他這樣冒險。
內史騰將印鑒捏在手中,反複查看,問:“此又是何故?韓王,你已是強弩之末,還敢假意歸降不成。”
李星闌懶洋洋道:“方才說了,宮中起火,群臣在殿上爭個不休,寡人一把火燒……總之這印麽,往後也用不著,都給了他們吧。還給周天子,走!進城吃酒去。”
內史騰哈哈大笑,將“韓王安”攙扶起來,向後遙遙擺手,示意任何人不要輕舉妄動。
李星闌低著頭,漫不經心地笑,道:“寡人這便令人打開城門,恭迎秦國,將士,入城。我新鄭百年基業?百年基業吧,都歸於秦王,歸於,大人。”
他在讀“秦國將士”和“大人”時似乎刻意加重了語氣,幾乎是一字一頓的。
這話傳入內史騰的耳中,仿佛瞬間令他忘卻了什麽重要的計劃,滿腦子想得都是如往常一般,秦軍攻城,秦軍入城,取出美女美酒,喝個天昏地暗。那場景反反複複在他腦海中浮現,光是想想便令他感到無比快活。
於是,內史騰吩咐左右:“傳令下去,秦國將士隨我入城,陰兵在外等候,隨時聽令。”
兩名裨將似有疑慮,將領親自入城受降,實乃兵家大忌。內史騰本是個心思細膩之人,緣何會作出此種決策?他們當即勸說:“大人,這事……”
兩人同時開口,那“韓王安”卻忽然連咳數聲,仿佛喉嚨還在冒煙。他們循聲望去,隻見他那一雙眼睛,似古井一般黑沉,腦中也想起了尋歡作樂的場景,說不出的逍遙快活,思緒像是一團毛茸茸的柳絮,漫天飄飛:“這事……倒是樁美談,為六國之……表率。”
隨即如此發布號令,將旗飛揚。
紫衣的薑氏正控製著陣法,見了那號令,隻覺得秦國人莫名其妙,立即麵露不愉之色。然而,卻又因著控製大量喪屍而心力交瘁,□□乏術,也隻得由著他們去了,想他們左右不過是要進城搜刮一番,都是些凡俗之人。
寒風吹送白露茫茫,仿佛沒有氣味的硝煙,彌漫戰場。
內史騰騎在馬上,向前望去,“韓王安”翻身上了自己的那匹白馬,正在給他帶路。
那人一身白衣似雪花,隨著馬兒“咯噔咯噔”的步伐忽上忽下,仿佛淹沒在了白色的汪洋大海中,融成一片六角形的冰晶。
內史騰越看,眼前雪花越多,腦子更是昏昏沉沉,像是走入了一片迷霧中。
城門口,鐵鏈發出“哢噠哢噠”的響聲,巨大的城門隨著機械軸轉動的聲音,從中打開。
入城的號令不過多時,便傳遍了四方秦軍。
他們個個身著玄衣玄甲,整齊列隊,如長蛇巨蟒,自東南西北四門同時入城。
白馬長嘶一聲,車輪吱呀,馬車穩穩當當停下,正對內史騰。
車內的人伸出一隻手,將白色的簾帳撥開,手指修長,指節分明,指甲修得極短,甲縫中不藏絲毫汙垢。這隻手修飾精致,看起來十分年輕,並不像一個年近四十的男人所有。
然而,內史騰卻麵露喜色。他看得很分明,對方的手正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既是出於恐懼,又是常年縱情聲色後耗空氣血所致。這個韓王安,與他心中所想十分接近,一個膽小怯懦、昏淫無度的末路君王。
殊不知車內,李星闌雖然手在顫抖,麵上卻是帶著古怪笑意。
陳鉻的聲音在他腦海中響個不停:“這人傻不愣登的,對著你手看那麽久,幾個意思啊?”
李星闌忍不住笑,想著:“他心裏輕視韓王,對整個韓國都不屑一顧,我隻要顯得懦弱昏庸一點,很容易騙過他。”
陳鉻:“你很有氣質,像個貴族青年。別人本來勝利在望,誰知道到你不僅敢假扮韓王,還能知道對方的想法?想想也是可怕。”
李星闌聽到最後一句,忽而笑容一滯,隻是短暫的瞬間,而後恢複如初,莫名說了句笑話:“貴族?黃鑽還是藍鑽?”
陳鉻:“……”
他應該假裝笑兩聲嗎?他不笑李星闌會不會覺得尷尬?可是自己也好尷尬,這謎一般老土的笑話,隻有四五十歲的中年大叔才會說吧?
白霧茫茫,內史騰手持一卷竹簡,放於麵前,呼吸噴出的熱氣在其上落下一道水霧。他跨於馬上,不說話也不動,看著白衣素服的“韓王安”從馬車上爬下來,努力壓製著手腳的顫抖,然而卻還是在落地時左腳踩空,一屁股坐在地上。
韓王安發出一聲“啊”的驚叫,下意識抬起手,似是正在等人來扶。
內史騰左右個一名裨將,見狀哈哈大笑,勸慰韓王莫要過分驚慌。
內史騰也是忍俊不禁,靜待片刻覺得差不多了,便出聲止住他們的嘲笑,令右側的裨將下馬,將這韓王攙扶起來,牽引至麵前。
李星闌佝僂著背脊,手腳都在發抖,額頭浮著一層薄汗,甚至在裨將握住他的胳膊時,試圖將手抽走。然而掙紮兩下,還是忍了下來,抬頭向內史騰行了個禮,卻不並看向對方,隻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道:“秦王……”
內史騰終於看清了他的相貌,劍眉薄唇,眼帶桃花,散漫的目光未顯輕佻,反而帶著君王對眾生的不屑一顧。這人即使削斷了頭發,仍舊是個十足的英俊貴族。
雖然“韓王安”的神情、行止,俱都顯示出他的身份,確確實實是一名末路君王。但內史騰心中仍禁不住疑惑,對方麵貌過於年輕,總有股子說不上來的不對勁,於是他便直接打斷了李星闌的話,問:“你便是韓王安?”
陳鉻扒拉在城頭,生怕被別人發現,隻露出一隻白皙的耳朵,聚精會神聽著兩人的對話。心下十分忐忑:內史騰雖然輕視韓王,卻保持著疑心和謹慎,李星闌為什麽不直接把他控製住?
內史騰又說:“聽聞你已年近四十,卻不想模樣如此年輕俊俏。何故戴著麵具,不願以真麵目示人?”
“前些天,咳,宮中起了場大火。”李星闌咳了一聲,故意壓低聲音,仿佛喉嚨受到煙熏嗆傷,答:“火光通天。該燒的不該燒的,俱都化為一抔土灰。寡人的那些大臣們,心疼祖宗留下的老物件,為著救兩個瓶瓶罐罐,不少人尋著先王去了。”
內史騰常在內宮,對宮闈中的腥風血雨了若指掌,倒是完全聽明白了“韓王安”的意思,眼中精光一閃,道:“韓王倒是通達,莫要過於傷懷。然而你千乘之國,說降就降,恐是有詐。”
李星闌嗤笑,眼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孤憤,語氣平淡,道:“千乘之國?離心離德,又有何用。群臣蒙昧無知,韓國,乃是寡人的韓國;百姓,乃是寡人的百姓。總叫囂著‘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何道理?既是寡人的國家,自然不能身邊幾個什麽王親大臣能說了算。秦王當世豪傑,三皇五帝怕也是望塵莫……嗬,寡人不敢多言。”
這倒是像個君王的想法,內史騰不疑有他,笑:“韓王見識過人,手中所持是何物?”
李星闌:“降書,印鑒,一樣不少。”
內史騰點頭:“一樣不少。吾王寬宏,歸降之後,自然會善待於你。”
李星闌道了聲謝,說:“寡人倒是覺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那火燒得及時,若非如此,到如今他們還拉著寡人救火呢。咳,此乃——”
他說著話,單膝下跪,托舉起手中的物件,朗聲道:“天命所歸。”
站在李星闌身側的裨將會意,將降書取走,展卷大聲念誦。
而將其遞給內史騰,再返身回來,準備取走青銅印。
李星闌將他的手撞開,仰頭與居高臨下的內史騰對視一眼,眸中藍芒一閃而逝,道:“還請大人親自來取,此事於我韓國而言,也算頂天的大事了。”
內史騰與那“韓王安”對視一眼,不知怎地,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情緒,隻覺得這人所說句句有理。不知不覺自己已從馬上爬下,接過了李星闌手中的青銅印,並將覆蓋其上的布帛揭開。
“大人!”裨將順勢望去,隻一眼便立刻抽出腰側長劍,點在李星闌咽喉:“這印鑒已被毀壞,恐其中有詐!”
陳鉻一顆心懸了起來,張大眼睛向外望去。驚詫急了,發現李星闌手中所捧的青銅印,不就是在寢殿裏被大火燒毀的那個?印上的字跡已經一片模糊,隻隱隱約約還露出半個“韓”字。
但是剛才出城時,他明明親眼看著橫陽君在大殿上把這個印章找出來,交到李星闌手裏。
這是怎麽回事?
難道李星闌早就知道橫陽君有鬼,所以才會先說宮城著火的事情,以此來加強心理暗示麽。陳鉻有些懷疑,就像先前在汴陽君府的議事廳裏那樣,李星闌或許隻是能夠在他人腦海中製造幻象,而他的控製能力實際並並沒有多強,與奇幻小說的設定截然不同。他隻是在想方設法,在這種能力的輔助之下,利用自己的算計來催眠對方。
陳鉻握拳,心想回頭一定要問個明白,可不能再讓他這樣冒險。
內史騰將印鑒捏在手中,反複查看,問:“此又是何故?韓王,你已是強弩之末,還敢假意歸降不成。”
李星闌懶洋洋道:“方才說了,宮中起火,群臣在殿上爭個不休,寡人一把火燒……總之這印麽,往後也用不著,都給了他們吧。還給周天子,走!進城吃酒去。”
內史騰哈哈大笑,將“韓王安”攙扶起來,向後遙遙擺手,示意任何人不要輕舉妄動。
李星闌低著頭,漫不經心地笑,道:“寡人這便令人打開城門,恭迎秦國,將士,入城。我新鄭百年基業?百年基業吧,都歸於秦王,歸於,大人。”
他在讀“秦國將士”和“大人”時似乎刻意加重了語氣,幾乎是一字一頓的。
這話傳入內史騰的耳中,仿佛瞬間令他忘卻了什麽重要的計劃,滿腦子想得都是如往常一般,秦軍攻城,秦軍入城,取出美女美酒,喝個天昏地暗。那場景反反複複在他腦海中浮現,光是想想便令他感到無比快活。
於是,內史騰吩咐左右:“傳令下去,秦國將士隨我入城,陰兵在外等候,隨時聽令。”
兩名裨將似有疑慮,將領親自入城受降,實乃兵家大忌。內史騰本是個心思細膩之人,緣何會作出此種決策?他們當即勸說:“大人,這事……”
兩人同時開口,那“韓王安”卻忽然連咳數聲,仿佛喉嚨還在冒煙。他們循聲望去,隻見他那一雙眼睛,似古井一般黑沉,腦中也想起了尋歡作樂的場景,說不出的逍遙快活,思緒像是一團毛茸茸的柳絮,漫天飄飛:“這事……倒是樁美談,為六國之……表率。”
隨即如此發布號令,將旗飛揚。
紫衣的薑氏正控製著陣法,見了那號令,隻覺得秦國人莫名其妙,立即麵露不愉之色。然而,卻又因著控製大量喪屍而心力交瘁,□□乏術,也隻得由著他們去了,想他們左右不過是要進城搜刮一番,都是些凡俗之人。
寒風吹送白露茫茫,仿佛沒有氣味的硝煙,彌漫戰場。
內史騰騎在馬上,向前望去,“韓王安”翻身上了自己的那匹白馬,正在給他帶路。
那人一身白衣似雪花,隨著馬兒“咯噔咯噔”的步伐忽上忽下,仿佛淹沒在了白色的汪洋大海中,融成一片六角形的冰晶。
內史騰越看,眼前雪花越多,腦子更是昏昏沉沉,像是走入了一片迷霧中。
城門口,鐵鏈發出“哢噠哢噠”的響聲,巨大的城門隨著機械軸轉動的聲音,從中打開。
入城的號令不過多時,便傳遍了四方秦軍。
他們個個身著玄衣玄甲,整齊列隊,如長蛇巨蟒,自東南西北四門同時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