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欲裂,無數迥異的畫麵片段充斥在腦袋裏,擁雜吵嚷著,還有一個背景聲音:
……那隻霸王龍一直在找那隻小櫛龍,可是怎麽都找不到。好在千鈞一發之際,他終於找到了。
小櫛龍傷的很重,奄奄一息。夢裏都會疼醒來,嗚咽著哭聲,微微起伏的小胸-脯,好像下一秒,就不會動了似的。
霸王龍會一直照顧小櫛龍,給他舔舐傷口,給他找美味的食物,遮風擋雨,再不會讓別的動物欺負他。
然後,他會陪著小櫛龍慢慢長大、老去……
“閉嘴!”
哪兒來的聲音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的在講故事?
煩死了!!!
怒吼一聲,腦袋裏的場景畫麵動的越來越快,頭痛也愈加劇烈。許久之後,那些零散混亂的畫麵才漸漸捋順成劇。
……
恐龍,猛獁,野人,鑽木取火,部落,文字,朝代的初始、更替,輪回中各種各樣的身份,從生到死,或長或短,那個人輪回其中,不論多麽坎坷艱辛的身世,始終善良認真的活著。
但最終,無一幸免的,被拋棄、被背叛、被誤解、被殘害,甚至死後還背負著遭人唾棄的罵名!
為什麽,為什麽?!
是他在地震後第一個醒來不顧餘震的危險喚醒了同伴,從裂石的縫隙中當墊腳石將他們一個個推出去,甘願留在最後的他卻被同伴們拋棄了?!
是他發現深山中的某種草液止血特別快,為了部落中受傷的戰士盡快痊愈,他不顧腳傷趕了一整晚夜路,告知了部落首領。翌日又帶著他們找到那處山坳,結果,他的血灑滿了整片草坡……
父母早逝,自幼被哥嫂奴役,沒日沒夜幹活的他連一碗飽飯都吃不上。長大到外四處幫工,盡管被人各種欺辱,但數年辛勞後終於攢下了買幾畝薄田、一頭耕牛的錢,這些年的磋磨也讓他覺得值得。
再次回到故裏,驟然熱情的哥嫂他不是沒有提防,但蓋房子哥嫂日日過來幫忙,之後又領了臨村啞女前來,坦言說是為了幫襯討口飯吃。他記著自己幼年的事,對這個小姑娘便格外照顧。每日不計小孩子做工多少,工錢照給,飯菜總盡著她吃。天氣不好的時候,還親自背送他回家……
哪知某個雨天,他剛遞給小姑娘一件自己的衣服讓她加在外麵避免受涼,哥嫂就帶人衝了進來。莫名的指責咒罵,聲聲憤慨難當,圍堵的人越來越多,指指點點,人雲亦雲。
他當時隻覺得荒謬。直到身後的木門打開,小姑娘被嫂子拉出來,衣衫淩亂,然後當著眾人,小姑娘在雨中手指指向了他……
被亂拳打倒在地時,他依舊不敢相信小姑娘會誣陷他。可惜,他再沒有確認的機會,小姑娘的寡母聽聞消息後冒雨趕來,早已病重臥床不起的身體,卻拚著一口氣抄起院子裏的粗扁擔,狠狠打斷了他的脖子……
無奈?憤懣?可笑?
混沌中,他赤紅著眼睛雙拳青筋暴起,身體止不住的顫抖,無論是身上的疼痛還是憤恨的心情,他都感同身受。
最後徹底明白,原來,輪回中的那個人,根本就是他嗬!
更加不甘!更加憤怒!!更加怨恨!!!
每一世,每一個輪回,如果這些情緒能累積起來,他一定會成為比部落首領、比那對哥嫂更加惡毒可怕的人。可惜,輪回中的他沒有前世的記憶,所以隻會一次次認真良善的開始,再一次次絕望悲慘的結束。
而此刻,為什麽他能看到過往所有?是要他吸取教訓,還是像恐龍世界一樣再次讓他加深印象?
對了,恐龍世界的結局,變了。
可惜,他躲過了霸王龍的嘴卻躲不過既定的命運。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地球,整個恐龍物種全部滅絕。隻有地穴中的小動物存活了下來。
那天後來發生的事,他已經不記得了……
那頭霸王龍,似乎帶著他逃命來著,但怎麽可能逃得掉?霸王龍也沒得來及把他養肥了再吃……
所以說,食物什麽的,就該在發現的時候吃幹淨,吃不了也要毀掉才對。否則像霸王龍沒來得及享用已經很不劃算,像他當猛獁象時被群起而攻之受傷慘死,豈不是更憋屈?!
還有地震中的那些“夥伴”,那一世的他真是笨的可以,合該醒來後用手裏的石矛一下一個,將那些人全部幹掉。壘起來的屍-體足夠攀離深壑的高度。也就不會被人當了墊腳石還被丟棄,最後夾在石縫中活活餓死了。
至於害死他的部落首領和那對兄嫂,是該先割下他們耳鼻還是先砍了他們的四肢?
正陷在複仇遐想的無限快-感中,耳邊乍然響起一道悶雷。
周身頓時茫白一片……
……
雨聲,好大的雨,不時響起的雷鳴,像一座橋,貫穿兩個世界。
猝然睜眼,一道閃電劃過。
眼前高大的木製宮殿,恰如一頭巨獸,蟄伏在這晦暗的雨夜,冷眼看著他。
在太廟前的石階跪了大半日,膝蓋早沒了知覺。身上的袍子被飄雨打濕,沉重黏膩的貼在皮膚上。金冠墜著濕發,昏沉沉的頭更疼的劇烈難忍……
“王子,王子!”
雨幕中,一名內侍撐傘姍姍來遲,“王子,夫人生了,恭喜王子,喜得王孫!大王很是高興,當場賜了名字,王子快去大殿謝恩吧!”
王子?大王?
嗬嗬,竟是這裏嗎?
那個一生渴望親情而不得的蠢貨,那個成了權利犧牲品還不自知的笨蛋?
關聯的記憶一一浮現,甚至有同時代前後的輪回。似乎隻要跟此人此生有關,全都被聚集到了他的腦海裏。
這是一個類似春秋戰國的時代,社會動蕩,製度變遷,人類文明快速發展,各諸侯國稱雄並立。
而他,正是當今五大諸侯國之一,呈國的王子,秦怠。
宮女出生的他,實在連微不足道四個字都用不起。在這王宮中,甚至沒有人記得有這樣一位王子的存在。三歲時母親去世,他在宮裏更是活的豬狗不如。
本以為這樣的一生能挨到死。誰知宮裏的幾個小王子相繼夭折病逝,之後正宮所出的太子清頌外出狩獵,意外墜馬,當時便歸了天。
大王悲慟之餘,憂心自己再無子嗣!經人提醒,才知道還有一個他。
初初見麵,八歲的孩子隻有五六歲孩童的身形個子,頭發稀落枯黃,整個人幹瘦病態。隻一眼,王座上的人就再難掩憎惡。匆匆將他交給王後後,就鮮少過問。
而剛剛失去愛子的王後對他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替代品的態度可想而知。意義不明的打量他半響,揮手將他轉交給身邊的宮女姑姑教導後,也不肯再多看他一眼。
而那時什麽都不懂的秦怠,空寂、人人可欺的生命中忽然多了父王母後,還是人人稱頌,萬萬人之上的仰望存在。
因為他們的出現,平日那些欺負他的宮女內侍瞬間與他顛倒了身份。再沒有人敢讓他鑽狗窩、和狗搶東西吃,再沒有人能隨意打他罵他,再沒有人大冬天逼他將用舌頭舔壓冰地,黏住後逗樂取笑……
第一次‘被人保護’,以及微小的尊崇感,令秦怠很快將這份感情悉數化成了對親情的渴望與孺慕。
前世,秦怠當真是傾盡所有努力,用盡一生所能,想要獲得父王的認可和母後的好感。為此,不管父王母後說什麽、暗示什麽,他都一一照做。甚至不惜把自己逼瘋!
可結果呢?
希望有多大,絕望就有多深!
他成了他父王試探平衡貴族權臣的擋箭牌,成了母後歹毒用心的重要一環。成了孤立無援、人人言棄的廢太子,最後枕邊人親自送來的一杯毒酒,將秦怠的存在抹殺的幹幹淨淨!
……………………
“王子,快走吧!”
內侍不由催促。從前隻要聽說大王傳喚,會立刻惶恐趕往的王子怠今日竟耽擱了半刻鍾還不動身?
“本王子今日跪了大半日祈求祖宗賜福,你覺得本王子現在還能走嗎?”
“可……大王還等著您哪……”
“那你就去如實回報父王,看父王要我如何過去。”
平緩的字眼不帶半點感情起伏,內侍不由朝跪立在石階上的人看去。
單薄消瘦的身形一如既往,細看又如一尊石雕刻像,隱隱然已經成了這幢幢大殿冰冷一角。令人渾身上下莫名泛寒。
內侍禁不住一個冷顫。
想到王子怠不爭的身份,以及今天剛剛出生的小王孫。心思幾番糾轉後,內侍終於不再當這趟通傳是苦差事,轉而堆笑道:
“王子說笑了,哪裏用回稟大王。這麽大的雨,正該傳輦車送王子去大殿才是,王子稍候,小人這就讓人去準備。”
內侍的身影消失在太廟一角。
片刻後,一行宮人車馬燭把俱全,急速行至太廟前攙扶他上車。車上巾帕衣物也準備妥當。
秦怠不由冷笑。
這就是宮牆中人的生存準則,慣會踩低逢高。
前世的他,在宮中被欺壓數年,即便成了王子,也缺少底氣。更兼父王對他的一言一行處處挑剔指責,說他毫無一國王子的貴氣風範。令他終日惶惶不安,束手束腳,不知該如何行事。
他深知宮人議論遞私話的厲害,生怕再有一點半點不好傳到父王耳中,惹父王不悅。所以對這些宮人處處寬宥忍讓,甚至從前欺辱過他的內侍宮女,他也在稍加懲戒後大度作罷。
誰知一來二去,竟讓這些宮女內侍再不拿他這個唯一的王子當回事。
上一世的今天,同樣這般大雨,跪了大半日的他隻因一個被臨時抓差的內侍來傳,他就僵著麻木的腿硬生生挨到了大殿。
跪地叩拜的時候,落湯雞似的他,自然免不了又被斥責一番。
說他貴為王子,無半點儀容儀修,市井百姓都不如。這個樣子怎配在太廟跪拜,根本是在羞辱曆代先王!
那時的他,渾身冷痛難捱,內裏更因父王對他的失望惶恐愧怕不已,所以從頭到尾連一句辯解的話都說不出,隻知磕頭認錯,最後暈倒在殿上。
多麽可悲!可笑!
直至將死的時候,得知宮闈秘聞,他才頓悟,原來,不管他付出多少努力,做過多少嚐試,在父王眼中,低賤宮女出生的他,永遠不會擁有一國王子的貴氣風範。
相反,他早成了當今大王心中的毒刺,成了秦莽難以抹煞的原罪!
同樣出身庶子,秦莽昔日為王子時多被世家權臣輕慢。後來好不容易登上王位,又流出他王位不正,不但矯詔弑兄,且非嫡非長、母位卑微,根本不配為王的傳言。
以至當時的霸主騰國,以騰國公主嫡子死因不明為由,派使臣當庭詰問。
這場危機最終在臣主一心,態度堅決的情況下勉力解決。但在呈國國內,反對秦莽的聲音一樣不少。
尤其另外兩位王子及王孫被冠以“謀反”車裂斬殺後,許多中立派也對初登王位的秦莽不滿起來。
此時,周天子早已名存實亡,這的確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最斤斤計較於正統禮樂的時代。
史官、禮官為了恪守心中的道義,敢於重氣節輕生死,硬是將秦莽的罪行一字不落記錄在冊。秦莽庶出卑微的身份更被一再提及,成了他名不正言不順的根源和最有利的證據。
秦莽既知無力更改史官的筆墨,便努力表現出君王的胸襟氣度。
不但赦免了史官的罪,多次含淚提及法辦兄弟的‘不得已’,還曾與近臣笑談自己的出身。言曰:寡人可一日得兵百萬,卻不能一日兵行千裏,不可及之事多矣!出身亦然,非吾之罪,多思無益矣!
意思是說,他的王令一日之內可以征兵百萬,卻不能讓將士一天行軍千裏,可見世上不能做到的事很多。人的出生也一樣,沒得選擇,這不是他的過錯,所以不必在意。
秦莽這番大義淡泊的話被人傳出去,很快被推崇新法者稱道,讚他有王者之風。
然而,繼位的第二年,王後就暴斃宮中。秦莽以和騰國當庭協約為由另娶騰國公主為後,並廣納世家權臣嫡女為後宮。
隨著秦莽王位漸穩,每年新進的貴女充滿了整個後-庭,公主連著生了七、八個,兒子卻一個沒見著。
私下流言再起,說此乃上天示警,秦莽王位不正,弑兄屠弟,連子侄都不肯放過。所以才始終無子。注定後繼無人,搶奪來的王位終要還回去……
秦莽此人,說不在意出身,實則比任何人都在乎血統身份。
這些議論傳出來,他表麵無異,心裏卻暗影叢生。好在不久後嫡子出世,後宮也漸漸有好消息傳來,他才鬆了一口氣。
哪想數年後,養成的幾個兒子一年一個接連病逝,最後連他親手帶大的太子也墜馬身亡。
唯一存活的兒子,竟是他酒後隨手拉來發泄的低賤宮女所出?!
昔日流言再次在耳邊盤旋,心底的種子刹那發酵成夢魘般的存在。果然是上天對他的懲罰嗎?
秦怠一天天長大,越來越優秀,逐漸被朝臣默認為既定的王儲,對比高高在上、已稱王數載還被質疑的秦莽,簡直就是諷刺!
根本是在時時刻刻提醒他:他出生不正!襲位不正!王統不正!
“宣,王子怠覲見!”
……那隻霸王龍一直在找那隻小櫛龍,可是怎麽都找不到。好在千鈞一發之際,他終於找到了。
小櫛龍傷的很重,奄奄一息。夢裏都會疼醒來,嗚咽著哭聲,微微起伏的小胸-脯,好像下一秒,就不會動了似的。
霸王龍會一直照顧小櫛龍,給他舔舐傷口,給他找美味的食物,遮風擋雨,再不會讓別的動物欺負他。
然後,他會陪著小櫛龍慢慢長大、老去……
“閉嘴!”
哪兒來的聲音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的在講故事?
煩死了!!!
怒吼一聲,腦袋裏的場景畫麵動的越來越快,頭痛也愈加劇烈。許久之後,那些零散混亂的畫麵才漸漸捋順成劇。
……
恐龍,猛獁,野人,鑽木取火,部落,文字,朝代的初始、更替,輪回中各種各樣的身份,從生到死,或長或短,那個人輪回其中,不論多麽坎坷艱辛的身世,始終善良認真的活著。
但最終,無一幸免的,被拋棄、被背叛、被誤解、被殘害,甚至死後還背負著遭人唾棄的罵名!
為什麽,為什麽?!
是他在地震後第一個醒來不顧餘震的危險喚醒了同伴,從裂石的縫隙中當墊腳石將他們一個個推出去,甘願留在最後的他卻被同伴們拋棄了?!
是他發現深山中的某種草液止血特別快,為了部落中受傷的戰士盡快痊愈,他不顧腳傷趕了一整晚夜路,告知了部落首領。翌日又帶著他們找到那處山坳,結果,他的血灑滿了整片草坡……
父母早逝,自幼被哥嫂奴役,沒日沒夜幹活的他連一碗飽飯都吃不上。長大到外四處幫工,盡管被人各種欺辱,但數年辛勞後終於攢下了買幾畝薄田、一頭耕牛的錢,這些年的磋磨也讓他覺得值得。
再次回到故裏,驟然熱情的哥嫂他不是沒有提防,但蓋房子哥嫂日日過來幫忙,之後又領了臨村啞女前來,坦言說是為了幫襯討口飯吃。他記著自己幼年的事,對這個小姑娘便格外照顧。每日不計小孩子做工多少,工錢照給,飯菜總盡著她吃。天氣不好的時候,還親自背送他回家……
哪知某個雨天,他剛遞給小姑娘一件自己的衣服讓她加在外麵避免受涼,哥嫂就帶人衝了進來。莫名的指責咒罵,聲聲憤慨難當,圍堵的人越來越多,指指點點,人雲亦雲。
他當時隻覺得荒謬。直到身後的木門打開,小姑娘被嫂子拉出來,衣衫淩亂,然後當著眾人,小姑娘在雨中手指指向了他……
被亂拳打倒在地時,他依舊不敢相信小姑娘會誣陷他。可惜,他再沒有確認的機會,小姑娘的寡母聽聞消息後冒雨趕來,早已病重臥床不起的身體,卻拚著一口氣抄起院子裏的粗扁擔,狠狠打斷了他的脖子……
無奈?憤懣?可笑?
混沌中,他赤紅著眼睛雙拳青筋暴起,身體止不住的顫抖,無論是身上的疼痛還是憤恨的心情,他都感同身受。
最後徹底明白,原來,輪回中的那個人,根本就是他嗬!
更加不甘!更加憤怒!!更加怨恨!!!
每一世,每一個輪回,如果這些情緒能累積起來,他一定會成為比部落首領、比那對哥嫂更加惡毒可怕的人。可惜,輪回中的他沒有前世的記憶,所以隻會一次次認真良善的開始,再一次次絕望悲慘的結束。
而此刻,為什麽他能看到過往所有?是要他吸取教訓,還是像恐龍世界一樣再次讓他加深印象?
對了,恐龍世界的結局,變了。
可惜,他躲過了霸王龍的嘴卻躲不過既定的命運。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地球,整個恐龍物種全部滅絕。隻有地穴中的小動物存活了下來。
那天後來發生的事,他已經不記得了……
那頭霸王龍,似乎帶著他逃命來著,但怎麽可能逃得掉?霸王龍也沒得來及把他養肥了再吃……
所以說,食物什麽的,就該在發現的時候吃幹淨,吃不了也要毀掉才對。否則像霸王龍沒來得及享用已經很不劃算,像他當猛獁象時被群起而攻之受傷慘死,豈不是更憋屈?!
還有地震中的那些“夥伴”,那一世的他真是笨的可以,合該醒來後用手裏的石矛一下一個,將那些人全部幹掉。壘起來的屍-體足夠攀離深壑的高度。也就不會被人當了墊腳石還被丟棄,最後夾在石縫中活活餓死了。
至於害死他的部落首領和那對兄嫂,是該先割下他們耳鼻還是先砍了他們的四肢?
正陷在複仇遐想的無限快-感中,耳邊乍然響起一道悶雷。
周身頓時茫白一片……
……
雨聲,好大的雨,不時響起的雷鳴,像一座橋,貫穿兩個世界。
猝然睜眼,一道閃電劃過。
眼前高大的木製宮殿,恰如一頭巨獸,蟄伏在這晦暗的雨夜,冷眼看著他。
在太廟前的石階跪了大半日,膝蓋早沒了知覺。身上的袍子被飄雨打濕,沉重黏膩的貼在皮膚上。金冠墜著濕發,昏沉沉的頭更疼的劇烈難忍……
“王子,王子!”
雨幕中,一名內侍撐傘姍姍來遲,“王子,夫人生了,恭喜王子,喜得王孫!大王很是高興,當場賜了名字,王子快去大殿謝恩吧!”
王子?大王?
嗬嗬,竟是這裏嗎?
那個一生渴望親情而不得的蠢貨,那個成了權利犧牲品還不自知的笨蛋?
關聯的記憶一一浮現,甚至有同時代前後的輪回。似乎隻要跟此人此生有關,全都被聚集到了他的腦海裏。
這是一個類似春秋戰國的時代,社會動蕩,製度變遷,人類文明快速發展,各諸侯國稱雄並立。
而他,正是當今五大諸侯國之一,呈國的王子,秦怠。
宮女出生的他,實在連微不足道四個字都用不起。在這王宮中,甚至沒有人記得有這樣一位王子的存在。三歲時母親去世,他在宮裏更是活的豬狗不如。
本以為這樣的一生能挨到死。誰知宮裏的幾個小王子相繼夭折病逝,之後正宮所出的太子清頌外出狩獵,意外墜馬,當時便歸了天。
大王悲慟之餘,憂心自己再無子嗣!經人提醒,才知道還有一個他。
初初見麵,八歲的孩子隻有五六歲孩童的身形個子,頭發稀落枯黃,整個人幹瘦病態。隻一眼,王座上的人就再難掩憎惡。匆匆將他交給王後後,就鮮少過問。
而剛剛失去愛子的王後對他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替代品的態度可想而知。意義不明的打量他半響,揮手將他轉交給身邊的宮女姑姑教導後,也不肯再多看他一眼。
而那時什麽都不懂的秦怠,空寂、人人可欺的生命中忽然多了父王母後,還是人人稱頌,萬萬人之上的仰望存在。
因為他們的出現,平日那些欺負他的宮女內侍瞬間與他顛倒了身份。再沒有人敢讓他鑽狗窩、和狗搶東西吃,再沒有人能隨意打他罵他,再沒有人大冬天逼他將用舌頭舔壓冰地,黏住後逗樂取笑……
第一次‘被人保護’,以及微小的尊崇感,令秦怠很快將這份感情悉數化成了對親情的渴望與孺慕。
前世,秦怠當真是傾盡所有努力,用盡一生所能,想要獲得父王的認可和母後的好感。為此,不管父王母後說什麽、暗示什麽,他都一一照做。甚至不惜把自己逼瘋!
可結果呢?
希望有多大,絕望就有多深!
他成了他父王試探平衡貴族權臣的擋箭牌,成了母後歹毒用心的重要一環。成了孤立無援、人人言棄的廢太子,最後枕邊人親自送來的一杯毒酒,將秦怠的存在抹殺的幹幹淨淨!
……………………
“王子,快走吧!”
內侍不由催促。從前隻要聽說大王傳喚,會立刻惶恐趕往的王子怠今日竟耽擱了半刻鍾還不動身?
“本王子今日跪了大半日祈求祖宗賜福,你覺得本王子現在還能走嗎?”
“可……大王還等著您哪……”
“那你就去如實回報父王,看父王要我如何過去。”
平緩的字眼不帶半點感情起伏,內侍不由朝跪立在石階上的人看去。
單薄消瘦的身形一如既往,細看又如一尊石雕刻像,隱隱然已經成了這幢幢大殿冰冷一角。令人渾身上下莫名泛寒。
內侍禁不住一個冷顫。
想到王子怠不爭的身份,以及今天剛剛出生的小王孫。心思幾番糾轉後,內侍終於不再當這趟通傳是苦差事,轉而堆笑道:
“王子說笑了,哪裏用回稟大王。這麽大的雨,正該傳輦車送王子去大殿才是,王子稍候,小人這就讓人去準備。”
內侍的身影消失在太廟一角。
片刻後,一行宮人車馬燭把俱全,急速行至太廟前攙扶他上車。車上巾帕衣物也準備妥當。
秦怠不由冷笑。
這就是宮牆中人的生存準則,慣會踩低逢高。
前世的他,在宮中被欺壓數年,即便成了王子,也缺少底氣。更兼父王對他的一言一行處處挑剔指責,說他毫無一國王子的貴氣風範。令他終日惶惶不安,束手束腳,不知該如何行事。
他深知宮人議論遞私話的厲害,生怕再有一點半點不好傳到父王耳中,惹父王不悅。所以對這些宮人處處寬宥忍讓,甚至從前欺辱過他的內侍宮女,他也在稍加懲戒後大度作罷。
誰知一來二去,竟讓這些宮女內侍再不拿他這個唯一的王子當回事。
上一世的今天,同樣這般大雨,跪了大半日的他隻因一個被臨時抓差的內侍來傳,他就僵著麻木的腿硬生生挨到了大殿。
跪地叩拜的時候,落湯雞似的他,自然免不了又被斥責一番。
說他貴為王子,無半點儀容儀修,市井百姓都不如。這個樣子怎配在太廟跪拜,根本是在羞辱曆代先王!
那時的他,渾身冷痛難捱,內裏更因父王對他的失望惶恐愧怕不已,所以從頭到尾連一句辯解的話都說不出,隻知磕頭認錯,最後暈倒在殿上。
多麽可悲!可笑!
直至將死的時候,得知宮闈秘聞,他才頓悟,原來,不管他付出多少努力,做過多少嚐試,在父王眼中,低賤宮女出生的他,永遠不會擁有一國王子的貴氣風範。
相反,他早成了當今大王心中的毒刺,成了秦莽難以抹煞的原罪!
同樣出身庶子,秦莽昔日為王子時多被世家權臣輕慢。後來好不容易登上王位,又流出他王位不正,不但矯詔弑兄,且非嫡非長、母位卑微,根本不配為王的傳言。
以至當時的霸主騰國,以騰國公主嫡子死因不明為由,派使臣當庭詰問。
這場危機最終在臣主一心,態度堅決的情況下勉力解決。但在呈國國內,反對秦莽的聲音一樣不少。
尤其另外兩位王子及王孫被冠以“謀反”車裂斬殺後,許多中立派也對初登王位的秦莽不滿起來。
此時,周天子早已名存實亡,這的確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最斤斤計較於正統禮樂的時代。
史官、禮官為了恪守心中的道義,敢於重氣節輕生死,硬是將秦莽的罪行一字不落記錄在冊。秦莽庶出卑微的身份更被一再提及,成了他名不正言不順的根源和最有利的證據。
秦莽既知無力更改史官的筆墨,便努力表現出君王的胸襟氣度。
不但赦免了史官的罪,多次含淚提及法辦兄弟的‘不得已’,還曾與近臣笑談自己的出身。言曰:寡人可一日得兵百萬,卻不能一日兵行千裏,不可及之事多矣!出身亦然,非吾之罪,多思無益矣!
意思是說,他的王令一日之內可以征兵百萬,卻不能讓將士一天行軍千裏,可見世上不能做到的事很多。人的出生也一樣,沒得選擇,這不是他的過錯,所以不必在意。
秦莽這番大義淡泊的話被人傳出去,很快被推崇新法者稱道,讚他有王者之風。
然而,繼位的第二年,王後就暴斃宮中。秦莽以和騰國當庭協約為由另娶騰國公主為後,並廣納世家權臣嫡女為後宮。
隨著秦莽王位漸穩,每年新進的貴女充滿了整個後-庭,公主連著生了七、八個,兒子卻一個沒見著。
私下流言再起,說此乃上天示警,秦莽王位不正,弑兄屠弟,連子侄都不肯放過。所以才始終無子。注定後繼無人,搶奪來的王位終要還回去……
秦莽此人,說不在意出身,實則比任何人都在乎血統身份。
這些議論傳出來,他表麵無異,心裏卻暗影叢生。好在不久後嫡子出世,後宮也漸漸有好消息傳來,他才鬆了一口氣。
哪想數年後,養成的幾個兒子一年一個接連病逝,最後連他親手帶大的太子也墜馬身亡。
唯一存活的兒子,竟是他酒後隨手拉來發泄的低賤宮女所出?!
昔日流言再次在耳邊盤旋,心底的種子刹那發酵成夢魘般的存在。果然是上天對他的懲罰嗎?
秦怠一天天長大,越來越優秀,逐漸被朝臣默認為既定的王儲,對比高高在上、已稱王數載還被質疑的秦莽,簡直就是諷刺!
根本是在時時刻刻提醒他:他出生不正!襲位不正!王統不正!
“宣,王子怠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