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夏氏生了阿壽,她整個人變得開朗起來,原本是溫溫吞吞的一個婦人,感覺好像什麽都是聽丈夫婆母的話,什麽都逆來順受的,現在她說話底氣足了很多。
在這個時代,婦人能為婆家添丁,對家族來說,她是功臣;對他自己來說,那是她一生的依靠。雖然說的是以夫為天,但是女人也是有尊嚴的,有了可以不用處處看人眼色的本錢,誰會想低聲下氣的生活?更何況,這個家族以後的支撐者是自己懷胎十月,用血肉孕育的兒子,與自己有著無法割離的關係,無論從哪方麵來說,討好兒子都比討好丈夫更加劃算。
在富貴之家,還可能存在家產分割的問題,就算有了兒子,也還是要討好丈夫,奉承公婆,以期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就李家凹這邊這樣的情況,哪家都不是有富餘的人家,別說什麽庶子外室子了,連私產都沒有,家裏最值錢的就是那幾畝賴以生存的田地了,而這些都是大家都明明白白看著的,就是要分家,那也是全拿出來,在族長族老的見證之下公平公正的分產。
所以,隻要有了兒子,那就少不了他的那一份,而作為這個孩子的母親,當然就不用再擔心會被丈夫不喜,婆婆刁難,或者更甚者,被休棄回家了。
當然了,在這個女性普遍是弱者的時代,有男丁也代表著這個家裏有支撐門戶的,沒有誰敢來欺辱。不然,像孫氏這樣有能力有想法的女人也不會再嫁,還不是因為寡婦守節說起來好聽,但是日子卻不是人過的,更何況她還跟夫家不和,得不到家族的庇護。
基於以上原因,夏氏整個人是滿足了,一心隻想著好好照顧孩子,尤其是這個幺兒,現在就是她生活的中心。
這個時候她完全已經忘了自己之前的想法,那個賺錢讓孩子們過的更好的想法。當然了就算是她還記得,也沒時間再實施,現在這個小嬰兒可是片刻都不消停,而老婆子雖說是高興她再為老李家生了個兒子,但是也不會幫她什麽忙,最多也就是閑了抱來逗一逗。
夏氏每日都得照顧幺兒,連尿片屎片也是讓李小蘭姐妹去洗。李小荷就是再穿越一回,也還是忍不了幹這個,當然李小蘭也忍不了,兩姐妹在院子裏你推我我推你,眼見老婆子從堂屋出來了,趕緊默契的拿上東西,趕快跑出了門。
上回有一次,李小蘭跟李小荷在那辯到底誰應該去洗這些尿片屎片,結果,被背著壘了有兩個背簍高的豬草回家的老婆子撞見,她當場就把重重的背簍往地上一貫,抬著她那碎發亂飛,汗水滿臉的腦袋大罵道:“閑吃幹飯不幹活!洗個片兒累死你們兩個賠錢貨!在家裏洗個片兒就在這裏你推我我推你!我看你以後要進到哪個人家去當那坐等吃喝的姨奶奶!”她吐了口唾沫,繼續罵:“幫你親兄弟個忙都是這死樣子,養活你有什麽用?盡是些不中用的賠錢貨,我就該早早溺死你們這些討債鬼!”
李小蘭被她那夜叉樣子嚇呆了,站在那裏不敢動。
而老婆子卻是看見在灶屋門口收拾菜葉的孫氏又是一陣火氣升上來:“兩個死丫頭還不快點去洗,對著你親兄弟沒個姐姐樣兒,我看你以後有兄弟也跟沒有一樣!”她冷哼一聲道:“丫頭片子沒用還不知道勤快點,想有些丫頭片子想給兄弟洗個尿片討好賣乖,還沒出去呢!”
任是李小荷也再站不住,不敢看老婆子,也不敢看孫氏,她拉起呆在一旁的李小蘭,趕緊跑掉了。
在這樣每天都要屏住呼吸,洗屎洗尿的日子中堅持了一年,二弟阿壽一周歲了。現在他基本不會用到片兒了,他有便意便會小聲哭鬧,夏氏已經知道他這個個性了,所以現在李小蘭兩姐妹算是終於解脫了。
想一想,李小荷都佩服自己,真是越來越堅強了,別的不說,至少這肺活量起碼也大了個一千點!
李小荷將飯菜仔細裝好,放在小背簍裏,又拿出五隻碗,五雙筷子放在另一個小背簍裏。
李小蘭進來了:“我們走吧,你先幫我扶著背簍。”
李小荷幫著將裝著飯菜的背簍讓李小蘭背上,小心地不讓飯菜灑了出來。等李小蘭背好,又讓她幫著將裝著碗的小背簍背在自己背上。
這背簍還是早兩年李家老爺子特意打出來,給李小荷兩姐妹打豬草用的,大的兩人背著不合適,現在用來裝這些碗筷飯菜更顯空曠,一不小心就會打碎,用小背簍做這個正正好。
兩姐妹就一前一後出了門,往村子南邊兒去了。
時值秋收,往南全是水田。前幾日還可以見到的片片金色稻田,現在幾乎每塊都缺著大口子,露出黑黝黝的田地,和整齊的稻茬兒,這正是家家戶戶都忙著收割稻穀。
農忙時節,農戶們都在與老天爺搶著時間。這幾日天氣晴好,家家戶戶都相約好了似的開始收稻穀,收了稻穀還要趁著日頭正好將稻穀曬幹脫水,這樣便於存儲。
李家是全家出動忙秋收,李東林兩口子和李成林兩口子在田間割稻子、脫粒,老婆子守在曬壩篩穀子、翻穀子,李小蘭李小荷在家做飯,送飯去曬壩田間。隻有老爺子最閑了,他在家看著幾個小的。
其實說是老爺子負責看孩子,但是其實他隻是坐在家裏喝著小酒,看著子孫玩鬧,享受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而已。不管是二牛,還是才一歲多點的,還坐在特製小椅子上的阿壽,或者是實際上的長孫阿福,也隻是敢對著老爺子撒撒嬌,並不敢調皮不聽話。
老爺子自從前年累得在床上躺了兩天之後,身體就大不如前。去年春播時他不聽兒子勸阻,硬是要上山下地,結果下地沒一會兒就一頭倒在地裏,把全家人嚇得不輕。雖然大夫說並沒有大毛病,但是大家都知道老爺子這是老了,是以再也不敢讓他幹活兒。
而讓李小荷驚訝的是,老爺子竟是識字的!子孫們不讓他再下地幹活兒,他不知道從哪裏摸出來一本《千字文》,喊了二牛、阿福在跟前,每日教他們識字,也讓坐在椅子裏的阿壽提溜在旁邊一起聽。還親自給他們做了炭筆,選竹子削成兩指寬的竹片,供他們練習寫字。
老爺子還提起,李家祖上可是做過官的,現在雖然是農戶了,但這字還是得識得。他頗是自得的表示,自己的字可是比大爺爺都寫得好的,一定會把幾個小輩教得跟他老人家一樣好。
還別說,老爺子之前在老婆子那霸王之氣之下顯得頗為不起眼,但是自從他開始告訴幾個孩子識字後,孩子們明顯對他既尊敬又信服,他說什麽,幾個孩子都聽得進去。而不是像老婆子,家裏小孩見了她,就像老鼠見了貓,趕快跑掉,生怕跑慢了會被她打罵。
李小蘭兩姐妹順著小道先去曬壩上,送飯給老婆子。
曬壩是族裏一起修來專門晾曬糧食的,每家都分有一塊固定的區域使用,並沒有搶地盤之說。當然了,也有相好的幾家商量好,把大家的那塊都拿出來,今天你家用,明天我家用,這樣子曬稻穀的效率就更高了。而像這樣大家都急著使用的時候,也隻好將自家那塊曬壩上鋪上厚厚一層稻穀了。老婆子為了讓稻穀幹的快一點,她時時守在曬壩這邊,篩完稻穀裏混雜的秧葉,就翻一遍穀子。
到了曬壩上,見老婆子在一顆樹蔭下避陽,手裏拿著草帽扇風。李小荷兩姐妹忙加快腳步上前,麻利地將吃食給盛好,端給她。
老婆子倒沒多說什麽,隻是讓兩姐妹這就快去田間,把飯給爹娘叔嬸送到,他們幹的才是力氣活兒,可不能餓著。
兩姐妹於是又背上背簍,繼續往南。
到了自己田邊,見夏氏和孫氏還在賣力割稻子,李家兩兄弟也輪著手臂使勁拌著稻穀,使它脫粒。
李小荷就朝田裏喊道:“爹娘,叔叔嬸嬸吃飯了!”
兩姐妹把吃食都拿出來分好,他們也都過來了。都是累得連話都不想說,拿起碗筷就開吃。
等他們都吃好,李小荷兩姐妹就收拾碗筷,在夏氏的催促下回家:“外麵太陽大,不要在外麵玩,小心別中暑了。回家看著點兩個弟弟,你們兩個做姐姐的,這時可不要嫌苦嫌累。過兩天田裏的活兒完了就鬆泛了,要懂事,幫大人的忙……”
李小荷兩姐妹自然是忙不迭點頭答應會懂事聽話,做家務看著弟弟的。又乖巧的勸幾位長輩:“天氣太熱了,你們剛吃了飯,也休息一會兒再做活兒吧!”
這才背上小背簍,順路去曬壩上取了老婆子的碗筷,然後回家吃飯、洗碗、做家務。
在這個時代,婦人能為婆家添丁,對家族來說,她是功臣;對他自己來說,那是她一生的依靠。雖然說的是以夫為天,但是女人也是有尊嚴的,有了可以不用處處看人眼色的本錢,誰會想低聲下氣的生活?更何況,這個家族以後的支撐者是自己懷胎十月,用血肉孕育的兒子,與自己有著無法割離的關係,無論從哪方麵來說,討好兒子都比討好丈夫更加劃算。
在富貴之家,還可能存在家產分割的問題,就算有了兒子,也還是要討好丈夫,奉承公婆,以期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就李家凹這邊這樣的情況,哪家都不是有富餘的人家,別說什麽庶子外室子了,連私產都沒有,家裏最值錢的就是那幾畝賴以生存的田地了,而這些都是大家都明明白白看著的,就是要分家,那也是全拿出來,在族長族老的見證之下公平公正的分產。
所以,隻要有了兒子,那就少不了他的那一份,而作為這個孩子的母親,當然就不用再擔心會被丈夫不喜,婆婆刁難,或者更甚者,被休棄回家了。
當然了,在這個女性普遍是弱者的時代,有男丁也代表著這個家裏有支撐門戶的,沒有誰敢來欺辱。不然,像孫氏這樣有能力有想法的女人也不會再嫁,還不是因為寡婦守節說起來好聽,但是日子卻不是人過的,更何況她還跟夫家不和,得不到家族的庇護。
基於以上原因,夏氏整個人是滿足了,一心隻想著好好照顧孩子,尤其是這個幺兒,現在就是她生活的中心。
這個時候她完全已經忘了自己之前的想法,那個賺錢讓孩子們過的更好的想法。當然了就算是她還記得,也沒時間再實施,現在這個小嬰兒可是片刻都不消停,而老婆子雖說是高興她再為老李家生了個兒子,但是也不會幫她什麽忙,最多也就是閑了抱來逗一逗。
夏氏每日都得照顧幺兒,連尿片屎片也是讓李小蘭姐妹去洗。李小荷就是再穿越一回,也還是忍不了幹這個,當然李小蘭也忍不了,兩姐妹在院子裏你推我我推你,眼見老婆子從堂屋出來了,趕緊默契的拿上東西,趕快跑出了門。
上回有一次,李小蘭跟李小荷在那辯到底誰應該去洗這些尿片屎片,結果,被背著壘了有兩個背簍高的豬草回家的老婆子撞見,她當場就把重重的背簍往地上一貫,抬著她那碎發亂飛,汗水滿臉的腦袋大罵道:“閑吃幹飯不幹活!洗個片兒累死你們兩個賠錢貨!在家裏洗個片兒就在這裏你推我我推你!我看你以後要進到哪個人家去當那坐等吃喝的姨奶奶!”她吐了口唾沫,繼續罵:“幫你親兄弟個忙都是這死樣子,養活你有什麽用?盡是些不中用的賠錢貨,我就該早早溺死你們這些討債鬼!”
李小蘭被她那夜叉樣子嚇呆了,站在那裏不敢動。
而老婆子卻是看見在灶屋門口收拾菜葉的孫氏又是一陣火氣升上來:“兩個死丫頭還不快點去洗,對著你親兄弟沒個姐姐樣兒,我看你以後有兄弟也跟沒有一樣!”她冷哼一聲道:“丫頭片子沒用還不知道勤快點,想有些丫頭片子想給兄弟洗個尿片討好賣乖,還沒出去呢!”
任是李小荷也再站不住,不敢看老婆子,也不敢看孫氏,她拉起呆在一旁的李小蘭,趕緊跑掉了。
在這樣每天都要屏住呼吸,洗屎洗尿的日子中堅持了一年,二弟阿壽一周歲了。現在他基本不會用到片兒了,他有便意便會小聲哭鬧,夏氏已經知道他這個個性了,所以現在李小蘭兩姐妹算是終於解脫了。
想一想,李小荷都佩服自己,真是越來越堅強了,別的不說,至少這肺活量起碼也大了個一千點!
李小荷將飯菜仔細裝好,放在小背簍裏,又拿出五隻碗,五雙筷子放在另一個小背簍裏。
李小蘭進來了:“我們走吧,你先幫我扶著背簍。”
李小荷幫著將裝著飯菜的背簍讓李小蘭背上,小心地不讓飯菜灑了出來。等李小蘭背好,又讓她幫著將裝著碗的小背簍背在自己背上。
這背簍還是早兩年李家老爺子特意打出來,給李小荷兩姐妹打豬草用的,大的兩人背著不合適,現在用來裝這些碗筷飯菜更顯空曠,一不小心就會打碎,用小背簍做這個正正好。
兩姐妹就一前一後出了門,往村子南邊兒去了。
時值秋收,往南全是水田。前幾日還可以見到的片片金色稻田,現在幾乎每塊都缺著大口子,露出黑黝黝的田地,和整齊的稻茬兒,這正是家家戶戶都忙著收割稻穀。
農忙時節,農戶們都在與老天爺搶著時間。這幾日天氣晴好,家家戶戶都相約好了似的開始收稻穀,收了稻穀還要趁著日頭正好將稻穀曬幹脫水,這樣便於存儲。
李家是全家出動忙秋收,李東林兩口子和李成林兩口子在田間割稻子、脫粒,老婆子守在曬壩篩穀子、翻穀子,李小蘭李小荷在家做飯,送飯去曬壩田間。隻有老爺子最閑了,他在家看著幾個小的。
其實說是老爺子負責看孩子,但是其實他隻是坐在家裏喝著小酒,看著子孫玩鬧,享受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而已。不管是二牛,還是才一歲多點的,還坐在特製小椅子上的阿壽,或者是實際上的長孫阿福,也隻是敢對著老爺子撒撒嬌,並不敢調皮不聽話。
老爺子自從前年累得在床上躺了兩天之後,身體就大不如前。去年春播時他不聽兒子勸阻,硬是要上山下地,結果下地沒一會兒就一頭倒在地裏,把全家人嚇得不輕。雖然大夫說並沒有大毛病,但是大家都知道老爺子這是老了,是以再也不敢讓他幹活兒。
而讓李小荷驚訝的是,老爺子竟是識字的!子孫們不讓他再下地幹活兒,他不知道從哪裏摸出來一本《千字文》,喊了二牛、阿福在跟前,每日教他們識字,也讓坐在椅子裏的阿壽提溜在旁邊一起聽。還親自給他們做了炭筆,選竹子削成兩指寬的竹片,供他們練習寫字。
老爺子還提起,李家祖上可是做過官的,現在雖然是農戶了,但這字還是得識得。他頗是自得的表示,自己的字可是比大爺爺都寫得好的,一定會把幾個小輩教得跟他老人家一樣好。
還別說,老爺子之前在老婆子那霸王之氣之下顯得頗為不起眼,但是自從他開始告訴幾個孩子識字後,孩子們明顯對他既尊敬又信服,他說什麽,幾個孩子都聽得進去。而不是像老婆子,家裏小孩見了她,就像老鼠見了貓,趕快跑掉,生怕跑慢了會被她打罵。
李小蘭兩姐妹順著小道先去曬壩上,送飯給老婆子。
曬壩是族裏一起修來專門晾曬糧食的,每家都分有一塊固定的區域使用,並沒有搶地盤之說。當然了,也有相好的幾家商量好,把大家的那塊都拿出來,今天你家用,明天我家用,這樣子曬稻穀的效率就更高了。而像這樣大家都急著使用的時候,也隻好將自家那塊曬壩上鋪上厚厚一層稻穀了。老婆子為了讓稻穀幹的快一點,她時時守在曬壩這邊,篩完稻穀裏混雜的秧葉,就翻一遍穀子。
到了曬壩上,見老婆子在一顆樹蔭下避陽,手裏拿著草帽扇風。李小荷兩姐妹忙加快腳步上前,麻利地將吃食給盛好,端給她。
老婆子倒沒多說什麽,隻是讓兩姐妹這就快去田間,把飯給爹娘叔嬸送到,他們幹的才是力氣活兒,可不能餓著。
兩姐妹於是又背上背簍,繼續往南。
到了自己田邊,見夏氏和孫氏還在賣力割稻子,李家兩兄弟也輪著手臂使勁拌著稻穀,使它脫粒。
李小荷就朝田裏喊道:“爹娘,叔叔嬸嬸吃飯了!”
兩姐妹把吃食都拿出來分好,他們也都過來了。都是累得連話都不想說,拿起碗筷就開吃。
等他們都吃好,李小荷兩姐妹就收拾碗筷,在夏氏的催促下回家:“外麵太陽大,不要在外麵玩,小心別中暑了。回家看著點兩個弟弟,你們兩個做姐姐的,這時可不要嫌苦嫌累。過兩天田裏的活兒完了就鬆泛了,要懂事,幫大人的忙……”
李小荷兩姐妹自然是忙不迭點頭答應會懂事聽話,做家務看著弟弟的。又乖巧的勸幾位長輩:“天氣太熱了,你們剛吃了飯,也休息一會兒再做活兒吧!”
這才背上小背簍,順路去曬壩上取了老婆子的碗筷,然後回家吃飯、洗碗、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