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東林就趕著借來的牛車,拉著滿滿一壇豆醬往鎮上而去。牛車走的慢吞吞的,唯一一個好處就是穩,等到這一行人到鎮上,已是午時了。
李東林帶著幾人沒有停留,直接往自家宅子而去。那位於鎮子東南邊的宅子已經修繕過了,並沒有像之前說的那樣將臨街的那麵牆推了,做成大開門兒的店鋪,隻是將臨街的兩間房打通了,做為大堂,挨著兩邊的牆總共放了十張桌子。
原先因為沒有窗,顯得很昏暗的屋子,現在卻是一片明亮。那是因為,屋頂正中的一排瓦都換成了透光的琉璃瓦,遠離街市的那麵牆上,也在高處一溜開了五個小窗口。
現在整個大堂一片明亮幹淨,李小荷見了也滿意地笑了。
靠近門口的地方放了一個櫃台,這個櫃台的樣式是李小荷特意畫了,給李東林,讓他找木匠做的,李小荷還沒有見過,當時李東林說過那櫃台做得很不錯,現在看來確實如此,那木匠手藝不錯!
櫃台後麵還有間屋子,是原來這家人的廚房,當時找人裝修這宅子時,李東林與李小荷一致認為這廚房太小,於是將後院邊上,挨著廚房的那間原本是放雜物的房間與廚房打通,都用來做廚房了。
後院也與原來在那老漢手裏大不相同,那原本垮了個角的那間屋整個已經被拆了,就剩下可憐的兩件間子,整個院子收拾得幹幹淨淨,但是這樣也更顯得院子空空蕩蕩了!
不過李家眾人也不介意,將牛車卸下,眾人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雖說是提前了近十天就到了鎮上,但其實要做的事情真是不少。為了減少一點本錢,就隻有付出更多的辛苦。李東林接下來幾天裏還得跑幾趟李家凹,像一些菜蔬,冬瓜南瓜這些村子裏人家都不少的,就直接在村子裏收購了,反正這些東西儲存時間很久的。這樣直接在村裏收菜會比在市場上便宜些,而且也算是給村裏人一些好處。唯一一點就是,李東林得自己一趟趟從村裏運到鎮上。
至於那些肉食葷菜類,南市就是活禽菜市場,李東林帶著李小荷去那裏轉了幾圈,跟幾家鋪子談了談生意,說定以後每日幾時送多少貨上門,非常方便。
李小荷還拉著李東林去了那些專門殺雞宰鴨的攤位去,跟他們說自家收鴨腸、鴨胗雞胗、鴨血這些東西。
在李東林個夏氏不解的目光中,她帶回了些這些東西,燙了火鍋給她們嚐,道:“這些下水多是窮人家才會吃,多數人都是直接扔掉,我們買過來很便宜,但是你們嚐過了,這味道可是一點也不比肉差的,甚至口感還比肉脆嫩。我們把這些價格定得與肉差不多,我們不就能賺更多了?”
還讓李東林去豬肉屠宰場,直接在那裏定豬肉、豬大腸、豬腦、豬心這些東西,尤其叮囑不要將豬心外麵那大血管割掉了!
李東林跟夏氏自然是聽她的,李小荷這才笑起來。
哎,火鍋裏麵最嚐吃的毛肚弄不到,那黃喉可不能少了,不然都不知道這還叫不叫火鍋了。
毛肚毛肚,那可是牛的胃啊,牛肉都沒得吃,何況是它的胃了。不過幸好,這黃喉還能從豬身上弄到,雖然牛的大動脈血管才是資深吃貨的最愛,但是在這裏有豬的就可以滿足了,反正李小荷相信,這裏還沒有人吃過黃喉!
所有的菜品李家眾人當然都要好好品嚐,記住其有哪些特點,還要熟悉各種菜品涮燙多久口感最好,不然客人問起來,連店家都不知道,那就好笑了。況且,火鍋算是一種新鮮吃法,剛開始時總要讓店裏夥計告訴他們吃法,怎樣操作的。
說起夥計,幾人商量了一下,就讓阿福和小荷先做著這跑堂夥計的事,反正像這樣自家開的小店,很多家裏小孩子也出來做事的,也沒有什麽奇怪的。不過小荷是女孩子,這裏女孩子做服務員的幾乎沒有,所以夏氏特意給李小荷置辦了男裝,把她打扮成一個小男孩兒,這樣就沒什麽問題了。李小荷才十來歲,扮成男孩子沒有一點違和之處。
家裏欠著一屁股債,才開了這店,所以一切都要先以節省成本為目的。又鑒於剛開張,盡管店裏事情不少,但是並沒有請人的意思。廢話,店裏什麽情況都不清楚,請個人回來,萬一生意不好,還得發給別人工資,不是虧大了?所以店裏的事情都是李東林四人自己幹,經常會一人身兼多職。
店裏的事情都弄得差不多了,還要商定開業請客的名單,其實這鎮上李家認識的就那麽幾個,尤叔,洪哥,小錢哥,還有夏氏賣荷包的掌櫃,幾人商量著,李東林問夏氏:“你大哥那裏請不請?”
雖然夏氏對這個大哥真的不感冒,但是大家都在平安鎮上做生意,以後肯定會見到,要是這時候不請,那到時候不是弄得大家尷尬嗎?其實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是被外人知道了,終究不好看。故此,夏氏歎了口氣,道:“請吧,不差他那幾口飯!”
李小荷覺得多請點人才好呢,她們剛來鎮上,沒多少人走動,顯得很是勢單力孤啊,於是道:“平安堂那邊的牛管事,還有周大夫都請吧!這些人都算是幫過我們家的忙,請他們來把這關係拉一拉,以後多走動,也是在鎮上有熟人啊!”
李東林也覺得請的人有點少,於是爽快的答應下來,道:“還有鐵匠鋪的林師傅,木匠鋪的譚師傅,都請!”
李家這樣的人家還沒有給請柬這一說,確定好了人選,那就是李東林帶著阿福,一家一家親自去告訴他們。
終於在眾人的期盼中,正月十六這天到了。
雖然正式開店要到中午,但是一家人還是早早就起來了。將原本就是一層不染的桌麵凳子,都再擦拭一遍,地也打掃一遍,確認沒有一點可詬病之處,然後就都跑去了廚房。
鍋底無需擔心,李東林昨天已經炒製好三天的量,做為白鍋鍋底的高湯,也已經吊了老大一鍋。最重要的還是菜品的準備,這裏沒有冷櫃,肉食菜蔬的保存就成了一個問題,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使得店裏的菜色都相對新鮮。但是對李東林他們來說,就需要好好計算每天需要的量,盡量做到每天的菜品都是當天采購的。
李東林早早就已經跟屠戶商量好,要什麽樣的貨,量又要多少,什麽時候送過來等等。所以現在四個人都呆在廚房裏,處理著商販早早送過來的菜品,最小的阿福蹲在灶門前幫夏氏燒火,李小荷在剁肉團肉丸,夏氏在炸酥肉,李東林在片豬裏脊。
廚房靠牆兩邊上的兩個分隔層的櫃子裏,分素菜和葷菜擺滿了裝的整整齊齊的盤子碟子。鋪墊著白菜葉子的白嫩清新的黃喉,漂著薄薄一層水的鴨腸,帶著條條血絲的豬腦花,片得薄薄是羊肉片,紅豔豔的鴨血……還有素菜櫃這邊的白生生的冬瓜,黃燦燦的南瓜,綠瑩瑩的茼蒿,水靈靈的白蘿卜……
雖然今天隻是開業的第一天,但是昨天是元宵節,人流量非常之多,李小荷趁著那時候已經滿鎮子發過傳單了,新店開業第一天五折優惠,相信還是會有不少出於折扣或是出於好奇的人,來店裏試試的。
不要質疑每個人都識字的問題,就算不識字的人,難道對這種新的宣傳方式沒點好奇心?難道自己不知道問問識字的人?何況發傳單的人都會告訴這些人傳單的主要內容的。
所以第一天幾人商量之後,店裏還是準備了比較多的食物量。
眼看時間快到午時,李東林被夏氏催著,趕快去換了衣服又洗漱。李小荷跟阿福兩個跑堂的也要將身上收拾得幹幹淨淨,廚房就留給夏氏一個人了。
李家請的幾人也已經到了,李東林正跟著一群人寒暄著,他是第一次要顧著如此多的人,但是看起來他狀態還不錯,或者是在自己主場的原因,他很是大方地將每個人都帶到,誰要是互相不認識,還能互相引薦一番,眾人說說笑笑地,沒有讓場麵冷下來。
李小荷看著也鬆了口氣,她之前最擔心的就是李東林了。這個時代在外麵做主的多是男人,不管李小荷的點子再好,夏氏把菜品弄得多吸引人,這個店的門麵還是要李東林來撐的,談生意拉主顧都要他出麵。還好李東林並不是個扶不起來的,這樣這家店的生存率又高了不少。
到了午時,李東林才出得門前,將準備好的鞭炮點燃,劈裏啪啦的吸引了一大圈好事的看客,李東林四處作揖,道:“小店今日開業,承蒙各位駐足捧場,鄙人在此多謝多謝!今日小店開業,所有菜品五折優惠,隻有今日,歡迎各位賞光……”
客氣話說了一通,才將那麵夏氏做的紅色幡麵插在門口,隻見那幡麵上寫著“李氏火鍋”幾個字。
到這裏,李小荷籌劃了近一年的火鍋店才算是正式開業了!
李東林帶著幾人沒有停留,直接往自家宅子而去。那位於鎮子東南邊的宅子已經修繕過了,並沒有像之前說的那樣將臨街的那麵牆推了,做成大開門兒的店鋪,隻是將臨街的兩間房打通了,做為大堂,挨著兩邊的牆總共放了十張桌子。
原先因為沒有窗,顯得很昏暗的屋子,現在卻是一片明亮。那是因為,屋頂正中的一排瓦都換成了透光的琉璃瓦,遠離街市的那麵牆上,也在高處一溜開了五個小窗口。
現在整個大堂一片明亮幹淨,李小荷見了也滿意地笑了。
靠近門口的地方放了一個櫃台,這個櫃台的樣式是李小荷特意畫了,給李東林,讓他找木匠做的,李小荷還沒有見過,當時李東林說過那櫃台做得很不錯,現在看來確實如此,那木匠手藝不錯!
櫃台後麵還有間屋子,是原來這家人的廚房,當時找人裝修這宅子時,李東林與李小荷一致認為這廚房太小,於是將後院邊上,挨著廚房的那間原本是放雜物的房間與廚房打通,都用來做廚房了。
後院也與原來在那老漢手裏大不相同,那原本垮了個角的那間屋整個已經被拆了,就剩下可憐的兩件間子,整個院子收拾得幹幹淨淨,但是這樣也更顯得院子空空蕩蕩了!
不過李家眾人也不介意,將牛車卸下,眾人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雖說是提前了近十天就到了鎮上,但其實要做的事情真是不少。為了減少一點本錢,就隻有付出更多的辛苦。李東林接下來幾天裏還得跑幾趟李家凹,像一些菜蔬,冬瓜南瓜這些村子裏人家都不少的,就直接在村子裏收購了,反正這些東西儲存時間很久的。這樣直接在村裏收菜會比在市場上便宜些,而且也算是給村裏人一些好處。唯一一點就是,李東林得自己一趟趟從村裏運到鎮上。
至於那些肉食葷菜類,南市就是活禽菜市場,李東林帶著李小荷去那裏轉了幾圈,跟幾家鋪子談了談生意,說定以後每日幾時送多少貨上門,非常方便。
李小荷還拉著李東林去了那些專門殺雞宰鴨的攤位去,跟他們說自家收鴨腸、鴨胗雞胗、鴨血這些東西。
在李東林個夏氏不解的目光中,她帶回了些這些東西,燙了火鍋給她們嚐,道:“這些下水多是窮人家才會吃,多數人都是直接扔掉,我們買過來很便宜,但是你們嚐過了,這味道可是一點也不比肉差的,甚至口感還比肉脆嫩。我們把這些價格定得與肉差不多,我們不就能賺更多了?”
還讓李東林去豬肉屠宰場,直接在那裏定豬肉、豬大腸、豬腦、豬心這些東西,尤其叮囑不要將豬心外麵那大血管割掉了!
李東林跟夏氏自然是聽她的,李小荷這才笑起來。
哎,火鍋裏麵最嚐吃的毛肚弄不到,那黃喉可不能少了,不然都不知道這還叫不叫火鍋了。
毛肚毛肚,那可是牛的胃啊,牛肉都沒得吃,何況是它的胃了。不過幸好,這黃喉還能從豬身上弄到,雖然牛的大動脈血管才是資深吃貨的最愛,但是在這裏有豬的就可以滿足了,反正李小荷相信,這裏還沒有人吃過黃喉!
所有的菜品李家眾人當然都要好好品嚐,記住其有哪些特點,還要熟悉各種菜品涮燙多久口感最好,不然客人問起來,連店家都不知道,那就好笑了。況且,火鍋算是一種新鮮吃法,剛開始時總要讓店裏夥計告訴他們吃法,怎樣操作的。
說起夥計,幾人商量了一下,就讓阿福和小荷先做著這跑堂夥計的事,反正像這樣自家開的小店,很多家裏小孩子也出來做事的,也沒有什麽奇怪的。不過小荷是女孩子,這裏女孩子做服務員的幾乎沒有,所以夏氏特意給李小荷置辦了男裝,把她打扮成一個小男孩兒,這樣就沒什麽問題了。李小荷才十來歲,扮成男孩子沒有一點違和之處。
家裏欠著一屁股債,才開了這店,所以一切都要先以節省成本為目的。又鑒於剛開張,盡管店裏事情不少,但是並沒有請人的意思。廢話,店裏什麽情況都不清楚,請個人回來,萬一生意不好,還得發給別人工資,不是虧大了?所以店裏的事情都是李東林四人自己幹,經常會一人身兼多職。
店裏的事情都弄得差不多了,還要商定開業請客的名單,其實這鎮上李家認識的就那麽幾個,尤叔,洪哥,小錢哥,還有夏氏賣荷包的掌櫃,幾人商量著,李東林問夏氏:“你大哥那裏請不請?”
雖然夏氏對這個大哥真的不感冒,但是大家都在平安鎮上做生意,以後肯定會見到,要是這時候不請,那到時候不是弄得大家尷尬嗎?其實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是被外人知道了,終究不好看。故此,夏氏歎了口氣,道:“請吧,不差他那幾口飯!”
李小荷覺得多請點人才好呢,她們剛來鎮上,沒多少人走動,顯得很是勢單力孤啊,於是道:“平安堂那邊的牛管事,還有周大夫都請吧!這些人都算是幫過我們家的忙,請他們來把這關係拉一拉,以後多走動,也是在鎮上有熟人啊!”
李東林也覺得請的人有點少,於是爽快的答應下來,道:“還有鐵匠鋪的林師傅,木匠鋪的譚師傅,都請!”
李家這樣的人家還沒有給請柬這一說,確定好了人選,那就是李東林帶著阿福,一家一家親自去告訴他們。
終於在眾人的期盼中,正月十六這天到了。
雖然正式開店要到中午,但是一家人還是早早就起來了。將原本就是一層不染的桌麵凳子,都再擦拭一遍,地也打掃一遍,確認沒有一點可詬病之處,然後就都跑去了廚房。
鍋底無需擔心,李東林昨天已經炒製好三天的量,做為白鍋鍋底的高湯,也已經吊了老大一鍋。最重要的還是菜品的準備,這裏沒有冷櫃,肉食菜蔬的保存就成了一個問題,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使得店裏的菜色都相對新鮮。但是對李東林他們來說,就需要好好計算每天需要的量,盡量做到每天的菜品都是當天采購的。
李東林早早就已經跟屠戶商量好,要什麽樣的貨,量又要多少,什麽時候送過來等等。所以現在四個人都呆在廚房裏,處理著商販早早送過來的菜品,最小的阿福蹲在灶門前幫夏氏燒火,李小荷在剁肉團肉丸,夏氏在炸酥肉,李東林在片豬裏脊。
廚房靠牆兩邊上的兩個分隔層的櫃子裏,分素菜和葷菜擺滿了裝的整整齊齊的盤子碟子。鋪墊著白菜葉子的白嫩清新的黃喉,漂著薄薄一層水的鴨腸,帶著條條血絲的豬腦花,片得薄薄是羊肉片,紅豔豔的鴨血……還有素菜櫃這邊的白生生的冬瓜,黃燦燦的南瓜,綠瑩瑩的茼蒿,水靈靈的白蘿卜……
雖然今天隻是開業的第一天,但是昨天是元宵節,人流量非常之多,李小荷趁著那時候已經滿鎮子發過傳單了,新店開業第一天五折優惠,相信還是會有不少出於折扣或是出於好奇的人,來店裏試試的。
不要質疑每個人都識字的問題,就算不識字的人,難道對這種新的宣傳方式沒點好奇心?難道自己不知道問問識字的人?何況發傳單的人都會告訴這些人傳單的主要內容的。
所以第一天幾人商量之後,店裏還是準備了比較多的食物量。
眼看時間快到午時,李東林被夏氏催著,趕快去換了衣服又洗漱。李小荷跟阿福兩個跑堂的也要將身上收拾得幹幹淨淨,廚房就留給夏氏一個人了。
李家請的幾人也已經到了,李東林正跟著一群人寒暄著,他是第一次要顧著如此多的人,但是看起來他狀態還不錯,或者是在自己主場的原因,他很是大方地將每個人都帶到,誰要是互相不認識,還能互相引薦一番,眾人說說笑笑地,沒有讓場麵冷下來。
李小荷看著也鬆了口氣,她之前最擔心的就是李東林了。這個時代在外麵做主的多是男人,不管李小荷的點子再好,夏氏把菜品弄得多吸引人,這個店的門麵還是要李東林來撐的,談生意拉主顧都要他出麵。還好李東林並不是個扶不起來的,這樣這家店的生存率又高了不少。
到了午時,李東林才出得門前,將準備好的鞭炮點燃,劈裏啪啦的吸引了一大圈好事的看客,李東林四處作揖,道:“小店今日開業,承蒙各位駐足捧場,鄙人在此多謝多謝!今日小店開業,所有菜品五折優惠,隻有今日,歡迎各位賞光……”
客氣話說了一通,才將那麵夏氏做的紅色幡麵插在門口,隻見那幡麵上寫著“李氏火鍋”幾個字。
到這裏,李小荷籌劃了近一年的火鍋店才算是正式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