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回報率低?”
約瑟夫微微皺眉,這意思就是不賺錢唄?在18世紀末搞工業,而且還有自己的各種先進理念加持,竟然會不賺錢?!
米拉波無奈道:“情況確實如此,殿下。”
約瑟夫遂在他的幫助下找到了報告上關於各行業投資回報率的數據,一眼掃過去,果然看到大部分行業的回報率都在6%到10%之間。
這數字如果放在21世紀那絕對算是很亮眼的,但在眼下,卻是低得令人發指。
要知道,目前銀行的存款基礎利率都有6.2%,這還是去年財政危機略為緩解之後降過的數字,之前甚至在7%以上。
而如果拿錢出去放貸,很容易就能得到10%的利息。
在這種情況下,誰能願意把錢投在工業上?
當約瑟夫看到鋼鐵產業的利潤率都隻有7.9%時,當即臉色陰沉下來,抬眼望向米拉波道:“我們的煉鐵產業已經大量使用了熱鼓風技術,利潤絕對應該超過20%才對,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他這幾個月來一直忙於西裏西亞戰事,國內的發展的確有些疏於關注。原以為有了各種新技術,加上標準化生產模式,那些工廠應該是賺得盆滿缽滿,沒想到盈利僅是勉強跑贏了銀行存款而已。
米拉波有些尷尬地搓著手道:“殿下,如果是在工廠所在地附近銷售,獲利確實能達到20%,但如果運往巴黎或者波爾多等地出售,就隻有不到7%的利潤了。”
巴伊在一旁補充道:“倒是在《萊茵-塞納河條約》簽署後,我們銷往德意誌地區的鐵製品有接近10%的利潤。”
約瑟夫聞言下意識道:“這是為什麽……”
沒等兩人回答,他自己便反應了過來:“是因為各省的地方關稅?”
“是的,殿下。”米拉波苦笑點頭,“還有各地的過路費,都大量吞噬了商品的利潤。”
巴伊接道:“甚至有些省份將其他地方運來的商品當作了發財的機會。
“就像我上個月在圖盧茲親眼所見的事情——征稅員按貨物金額征收一車布匹的銷售稅,接著在下一個路口再次攔住這輛車,按照車輛尺寸又收了他們一筆商品銷售稅。是的,加一個單詞就是兩種不同的稅,由圖盧茲高等法院通過的。”
說起了不合理稅收等事情,作為資本貴族代表的米拉波忍不住絮絮叨叨地抱怨起來。
約瑟夫很快便聽得眉頭緊皺。
眼下,法國工業開始繁榮,於是各地包稅人和地方政府都是想方設法地從工廠榨出最後一滴油水。
例如,在法國的紡織業中心裏昂,當地政府竟然規定,所有出廠的織物必須達到一定的長度和寬度,才能運輸銷售,否則將麵臨罰款,甚至公開焚毀。
包稅人的征稅隊天天圍著工廠轉悠,手裏拿著稅律條文,拚命地扣出能收稅的地方,令工廠苦不堪言。
實際上約瑟夫知道,他們兩人還有沒說的,那就是官吏的貪腐。目前法國還有大量官員是花錢買來的,這些人為了能撈回自己的“成本”,都是極盡貪腐之能。
雖說公正調查局成立之後,對官吏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但馬拉畢竟精力有限,那些官吏們使用一些手段刁難工廠,暗中討要好處,這種事情很難查得出來。
約瑟夫不禁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自己先前把精力都放在了推進技術、管理進步,增加工廠競爭力上了,卻疏忽了經營環境的問題。
如今的英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除了殖民地帶來龐大的原料來源以及銷售市場外,他們國內擁有全歐洲最好的工廠經營環境,也是核心因素之一。
英國在幾十年前就廢止了國內的地方關稅,稅收製度也經過了幾次改革,算是非常透明且合理的。
至於官員的廉潔度,雖然英國的官員也貪——這在18世紀是根本無法避免的——但比起其他國家來說,已經屬於情況最好的那一梯隊了。
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英國的工業發展。相比起來,法國現在還是在用封建時代的官吏、稅收製度,來管理正在步入工業時代的國家。
如果放任不管,就算有自己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加持,法國工業也很可能會被自己的包稅人和官員擊垮……
約瑟夫不由得籲了口氣:“看來,我們得盡快進行稅務改革了。”
他在心中默默補充道:還有吏治改革。
米拉波和巴伊對視一眼,而後小心道:“殿下,恕我直言,就算通過一些規範稅收的法令,那些包稅人也總能找到辦法規避……”
“您說得很對,”約瑟夫點頭,沉聲道,“所以,我們的目標將瞄準包稅人總會!”
包稅人總會就是法國所有包稅人的自治機構。
眼下,法國的稅收製度大致是這樣的:每年年初由包稅人總會代表與財政大臣進行談判,製定出一年或多年的包稅金額,並由此簽定協議。
之後各地的包稅人按照協議上的數字,將一筆包稅金直接交給法國政府,然後他們就能在某個地區進行征稅了,所收上來的稅全部歸包稅人所有。
也就是說,法國政府隻管頒布稅務法令,但根本不參與實際收稅。
包稅人則是豢養征稅隊,各種巧取豪奪,重複征收的事情層出不窮,民間怨聲載道,對包稅人恨之入骨。而收上來的稅金雖然多,但法國政府卻隻能拿一份固定的包稅金,財政捉襟見肘。
米拉波聞言眼中閃過驚喜,但馬上便又謹慎道:“殿下,我們的財政情況……恐怕難以承受由此帶來的衝擊。”
他說的也是客觀事實。
目前,法國的財政收入大頭就是包稅金。這錢是每年的年初從包稅人那兒收上來的,有時候甚至一次收兩三年的。
如果改變包稅人製度,那麽年初法國政府就將會麵臨國庫清零的局麵。
雖說政府隨後可以收上來稅款,但那至少也是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這期間的財政支出怎麽辦?
約瑟夫微微皺眉,這意思就是不賺錢唄?在18世紀末搞工業,而且還有自己的各種先進理念加持,竟然會不賺錢?!
米拉波無奈道:“情況確實如此,殿下。”
約瑟夫遂在他的幫助下找到了報告上關於各行業投資回報率的數據,一眼掃過去,果然看到大部分行業的回報率都在6%到10%之間。
這數字如果放在21世紀那絕對算是很亮眼的,但在眼下,卻是低得令人發指。
要知道,目前銀行的存款基礎利率都有6.2%,這還是去年財政危機略為緩解之後降過的數字,之前甚至在7%以上。
而如果拿錢出去放貸,很容易就能得到10%的利息。
在這種情況下,誰能願意把錢投在工業上?
當約瑟夫看到鋼鐵產業的利潤率都隻有7.9%時,當即臉色陰沉下來,抬眼望向米拉波道:“我們的煉鐵產業已經大量使用了熱鼓風技術,利潤絕對應該超過20%才對,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他這幾個月來一直忙於西裏西亞戰事,國內的發展的確有些疏於關注。原以為有了各種新技術,加上標準化生產模式,那些工廠應該是賺得盆滿缽滿,沒想到盈利僅是勉強跑贏了銀行存款而已。
米拉波有些尷尬地搓著手道:“殿下,如果是在工廠所在地附近銷售,獲利確實能達到20%,但如果運往巴黎或者波爾多等地出售,就隻有不到7%的利潤了。”
巴伊在一旁補充道:“倒是在《萊茵-塞納河條約》簽署後,我們銷往德意誌地區的鐵製品有接近10%的利潤。”
約瑟夫聞言下意識道:“這是為什麽……”
沒等兩人回答,他自己便反應了過來:“是因為各省的地方關稅?”
“是的,殿下。”米拉波苦笑點頭,“還有各地的過路費,都大量吞噬了商品的利潤。”
巴伊接道:“甚至有些省份將其他地方運來的商品當作了發財的機會。
“就像我上個月在圖盧茲親眼所見的事情——征稅員按貨物金額征收一車布匹的銷售稅,接著在下一個路口再次攔住這輛車,按照車輛尺寸又收了他們一筆商品銷售稅。是的,加一個單詞就是兩種不同的稅,由圖盧茲高等法院通過的。”
說起了不合理稅收等事情,作為資本貴族代表的米拉波忍不住絮絮叨叨地抱怨起來。
約瑟夫很快便聽得眉頭緊皺。
眼下,法國工業開始繁榮,於是各地包稅人和地方政府都是想方設法地從工廠榨出最後一滴油水。
例如,在法國的紡織業中心裏昂,當地政府竟然規定,所有出廠的織物必須達到一定的長度和寬度,才能運輸銷售,否則將麵臨罰款,甚至公開焚毀。
包稅人的征稅隊天天圍著工廠轉悠,手裏拿著稅律條文,拚命地扣出能收稅的地方,令工廠苦不堪言。
實際上約瑟夫知道,他們兩人還有沒說的,那就是官吏的貪腐。目前法國還有大量官員是花錢買來的,這些人為了能撈回自己的“成本”,都是極盡貪腐之能。
雖說公正調查局成立之後,對官吏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但馬拉畢竟精力有限,那些官吏們使用一些手段刁難工廠,暗中討要好處,這種事情很難查得出來。
約瑟夫不禁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自己先前把精力都放在了推進技術、管理進步,增加工廠競爭力上了,卻疏忽了經營環境的問題。
如今的英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除了殖民地帶來龐大的原料來源以及銷售市場外,他們國內擁有全歐洲最好的工廠經營環境,也是核心因素之一。
英國在幾十年前就廢止了國內的地方關稅,稅收製度也經過了幾次改革,算是非常透明且合理的。
至於官員的廉潔度,雖然英國的官員也貪——這在18世紀是根本無法避免的——但比起其他國家來說,已經屬於情況最好的那一梯隊了。
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英國的工業發展。相比起來,法國現在還是在用封建時代的官吏、稅收製度,來管理正在步入工業時代的國家。
如果放任不管,就算有自己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加持,法國工業也很可能會被自己的包稅人和官員擊垮……
約瑟夫不由得籲了口氣:“看來,我們得盡快進行稅務改革了。”
他在心中默默補充道:還有吏治改革。
米拉波和巴伊對視一眼,而後小心道:“殿下,恕我直言,就算通過一些規範稅收的法令,那些包稅人也總能找到辦法規避……”
“您說得很對,”約瑟夫點頭,沉聲道,“所以,我們的目標將瞄準包稅人總會!”
包稅人總會就是法國所有包稅人的自治機構。
眼下,法國的稅收製度大致是這樣的:每年年初由包稅人總會代表與財政大臣進行談判,製定出一年或多年的包稅金額,並由此簽定協議。
之後各地的包稅人按照協議上的數字,將一筆包稅金直接交給法國政府,然後他們就能在某個地區進行征稅了,所收上來的稅全部歸包稅人所有。
也就是說,法國政府隻管頒布稅務法令,但根本不參與實際收稅。
包稅人則是豢養征稅隊,各種巧取豪奪,重複征收的事情層出不窮,民間怨聲載道,對包稅人恨之入骨。而收上來的稅金雖然多,但法國政府卻隻能拿一份固定的包稅金,財政捉襟見肘。
米拉波聞言眼中閃過驚喜,但馬上便又謹慎道:“殿下,我們的財政情況……恐怕難以承受由此帶來的衝擊。”
他說的也是客觀事實。
目前,法國的財政收入大頭就是包稅金。這錢是每年的年初從包稅人那兒收上來的,有時候甚至一次收兩三年的。
如果改變包稅人製度,那麽年初法國政府就將會麵臨國庫清零的局麵。
雖說政府隨後可以收上來稅款,但那至少也是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這期間的財政支出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