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征兵隊”甚至會跑去美國抓水手——他們聲稱那些水手是從英國移民過去的,仍有義務在皇家海軍服役,並將他們帶走塞進英國軍艦。
曆史上在拿破侖戰爭時期,英國海軍的“豹號”戰列艦就直接在波士頓港口攔住美國海軍“切薩皮克號”,要上船抓壯丁。
結果美國人直接拉響了戰鬥警報,雙方交火之後,“切薩皮克號”投降,英國人將船上的部分水手帶走……
這就是當時著名的“切薩皮克號事件”,成為了第二次美英戰爭的重要導火索。
至於法國為什麽不學英國的做法。
原因之一是法國人不像英國老百姓那麽老實,他們的血管裏流淌著“抗議”基因。如果法國海軍敢像英國征兵隊那樣抓壯丁,就等著港口城市的市民暴動吧。
此外,法國水手數量也遠沒有全國靠海吃飯的英國多,屬於相對稀缺的資源,法國海軍也不願把水手群體得罪得太狠。
所以法國目前采取的獎勵模式——水手登記製度。
任何水手隻要在政府登記處報名,就能獲得每年30法郎的補助,但在海軍有需要的時候,注冊水手必須履行服役義務。
甚至海軍還會給注冊水手從家鄉趕來軍營的路費,戰爭中獲得戰利品翻倍等權益。
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法國水手依舊不願登記。
例如眼下海軍的水手登記表上隻有1萬來人。而戰時的水手缺口高達四五萬以上。
這就導致法國海軍不得不征召很多沒有航海經驗的人登艦,甚至從陸軍臨時借人——這些人以前可能連船都沒坐過。
就法國這樣的水手素質,別說戰艦原本就比英國弱一截,就算給英法同樣的兩支艦隊,法國人依舊會被打得找不到北。
拿破侖時代著名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就是這樣。法、西聯合艦隊的戰艦並不比英國差多少,但結局仍是被英國人打爆。這裏麵就是英國的高素質水手起到了關鍵作用。
約瑟夫聽了卡斯特裏侯爵的話之後,立刻就想到可以學習陸軍模式。
“或許,我們可以建一所海軍軍校。”他看向海軍大臣道,“為海軍大量培養合格的水兵。”
卡斯特利侯爵卻顯得並不積極,委婉道:“殿下,這或許會有些幫助,但很難徹底解決問題。”
“哦?這是為什麽?”
“我們需要很多船員,例如七年戰爭時期,我們征召了4萬到5萬名水手。”
“5萬?”約瑟夫皺了皺眉,這數量確實有點兒多,但仍是咬牙道,“那我們就培訓5萬學員。”
為了海軍的發展,他寧願投入大筆經費。
卡斯特利侯爵立刻擺手道:“殿下,我們可用不了這麽多人。”
約瑟夫向後趔了趔:“您到底是需要5萬水手還是不需要?”
卡斯特利侯爵忙解釋道:“殿下,海軍平時隻需要6千多人就夠了。直到戰爭爆發,才需要數萬水手。這意味著我們不用養這麽多船員……”
他又詳細說了好一陣,約瑟夫才終於搞明白。原來海軍平時有近70%的戰艦都是停靠在港口的——沒辦法,這些吞金巨獸一旦出動,花經費的速度比流水還快。
這也是戰爭期間海軍花費巨大的原因。
並且在戰爭時期,戰艦上的戰鬥崗位也要大幅增加。
例如一艘三等戰列艦,平時隻需要搭載40名陸戰隊員,而在戰時則需要滿編150人。
這裏的陸戰隊員和後世的海軍陸戰隊不同,更多是起到監督船員,幫助船長維持“統治”的作用。當然,戰鬥激烈的時候他們也能朝對麵的敵艦開槍湊個熱鬧。
同時戰艦上的水手數量在戰時也會增加。比如炮手肯定要齊編滿員,這在平時就不是必須的。其他崗位的水手也要額外帶一些,作為戰鬥減員時的補充。
這就導致了在戰爭爆發之後,海軍需要的船員數量會大幅激增。
這方麵英國海軍更甚,他們的船員規模在戰時能增加到平時的十倍!
而水兵的薪水又比步兵要高出不少。對於永遠處於經費緊張狀態的海軍來說,和平時期絕對不願一直養這麽多白吃飯的人。
更重要的是,海軍寧願讓這些水手平時去跟商船出海,而不是閑在陸地上。因為這樣才能讓他們的航海技能不斷提高。
這個時代的商船和軍艦的運行模式幾乎是相同的,甚至連口令都一樣。
商船的水手拉上軍艦,直接就能進行戰鬥。
約瑟夫與眾人在餐桌旁坐下,思忖道:“所以說,我們缺少的並不是水兵,而是普通水手。”
卡斯特利侯爵立刻點頭:“確實如此,殿下,不止是海軍,我們的商船也長期找不到足夠的水手。商人們經常不得不去繞去意大利招人,然後再出海遠航。”
“那人們為什麽不願做水手呢?”
“這……”海軍大臣顯得有點尷尬,聲音都低了不少,“我們在擁有北美以及遠東殖民地的時候,這個情況並不算太嚴重……”
約瑟夫也是沉默了。
是啊,法國在七年戰爭中把海外殖民地都丟了,沒有巨量的海外貿易作為支撐,都跑去當水手不得餓死?
而英國光是一條英印航線,就能輕鬆養活上萬水手。
他長籲了一口氣,道:“海軍軍校還是要建的。盡量用職業士兵支撐起海軍的框架。這樣還能在艦隊中推行統一的作戰、航行標準。”
這個時代戰艦上的所有崗位都可以算是高級人才,尤其是軍官、舵手、導航員、炮手、醫生等職位,如果僅靠民間培養,效率必然不會太高。
但如果有軍校專門教這些,速度就會快很多,人才的質量也能有所提高。
而曆史上法國直到近半個世紀之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興建了第一所海軍軍校。當然,目前歐洲除了葡萄牙有一所半軍校性質的航海學院之外,其他國家也都沒海軍軍校。
“此外,我們要盡可能地增加海上貿易量。”
曆史上在拿破侖戰爭時期,英國海軍的“豹號”戰列艦就直接在波士頓港口攔住美國海軍“切薩皮克號”,要上船抓壯丁。
結果美國人直接拉響了戰鬥警報,雙方交火之後,“切薩皮克號”投降,英國人將船上的部分水手帶走……
這就是當時著名的“切薩皮克號事件”,成為了第二次美英戰爭的重要導火索。
至於法國為什麽不學英國的做法。
原因之一是法國人不像英國老百姓那麽老實,他們的血管裏流淌著“抗議”基因。如果法國海軍敢像英國征兵隊那樣抓壯丁,就等著港口城市的市民暴動吧。
此外,法國水手數量也遠沒有全國靠海吃飯的英國多,屬於相對稀缺的資源,法國海軍也不願把水手群體得罪得太狠。
所以法國目前采取的獎勵模式——水手登記製度。
任何水手隻要在政府登記處報名,就能獲得每年30法郎的補助,但在海軍有需要的時候,注冊水手必須履行服役義務。
甚至海軍還會給注冊水手從家鄉趕來軍營的路費,戰爭中獲得戰利品翻倍等權益。
但即便如此,“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法國水手依舊不願登記。
例如眼下海軍的水手登記表上隻有1萬來人。而戰時的水手缺口高達四五萬以上。
這就導致法國海軍不得不征召很多沒有航海經驗的人登艦,甚至從陸軍臨時借人——這些人以前可能連船都沒坐過。
就法國這樣的水手素質,別說戰艦原本就比英國弱一截,就算給英法同樣的兩支艦隊,法國人依舊會被打得找不到北。
拿破侖時代著名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就是這樣。法、西聯合艦隊的戰艦並不比英國差多少,但結局仍是被英國人打爆。這裏麵就是英國的高素質水手起到了關鍵作用。
約瑟夫聽了卡斯特裏侯爵的話之後,立刻就想到可以學習陸軍模式。
“或許,我們可以建一所海軍軍校。”他看向海軍大臣道,“為海軍大量培養合格的水兵。”
卡斯特利侯爵卻顯得並不積極,委婉道:“殿下,這或許會有些幫助,但很難徹底解決問題。”
“哦?這是為什麽?”
“我們需要很多船員,例如七年戰爭時期,我們征召了4萬到5萬名水手。”
“5萬?”約瑟夫皺了皺眉,這數量確實有點兒多,但仍是咬牙道,“那我們就培訓5萬學員。”
為了海軍的發展,他寧願投入大筆經費。
卡斯特利侯爵立刻擺手道:“殿下,我們可用不了這麽多人。”
約瑟夫向後趔了趔:“您到底是需要5萬水手還是不需要?”
卡斯特利侯爵忙解釋道:“殿下,海軍平時隻需要6千多人就夠了。直到戰爭爆發,才需要數萬水手。這意味著我們不用養這麽多船員……”
他又詳細說了好一陣,約瑟夫才終於搞明白。原來海軍平時有近70%的戰艦都是停靠在港口的——沒辦法,這些吞金巨獸一旦出動,花經費的速度比流水還快。
這也是戰爭期間海軍花費巨大的原因。
並且在戰爭時期,戰艦上的戰鬥崗位也要大幅增加。
例如一艘三等戰列艦,平時隻需要搭載40名陸戰隊員,而在戰時則需要滿編150人。
這裏的陸戰隊員和後世的海軍陸戰隊不同,更多是起到監督船員,幫助船長維持“統治”的作用。當然,戰鬥激烈的時候他們也能朝對麵的敵艦開槍湊個熱鬧。
同時戰艦上的水手數量在戰時也會增加。比如炮手肯定要齊編滿員,這在平時就不是必須的。其他崗位的水手也要額外帶一些,作為戰鬥減員時的補充。
這就導致了在戰爭爆發之後,海軍需要的船員數量會大幅激增。
這方麵英國海軍更甚,他們的船員規模在戰時能增加到平時的十倍!
而水兵的薪水又比步兵要高出不少。對於永遠處於經費緊張狀態的海軍來說,和平時期絕對不願一直養這麽多白吃飯的人。
更重要的是,海軍寧願讓這些水手平時去跟商船出海,而不是閑在陸地上。因為這樣才能讓他們的航海技能不斷提高。
這個時代的商船和軍艦的運行模式幾乎是相同的,甚至連口令都一樣。
商船的水手拉上軍艦,直接就能進行戰鬥。
約瑟夫與眾人在餐桌旁坐下,思忖道:“所以說,我們缺少的並不是水兵,而是普通水手。”
卡斯特利侯爵立刻點頭:“確實如此,殿下,不止是海軍,我們的商船也長期找不到足夠的水手。商人們經常不得不去繞去意大利招人,然後再出海遠航。”
“那人們為什麽不願做水手呢?”
“這……”海軍大臣顯得有點尷尬,聲音都低了不少,“我們在擁有北美以及遠東殖民地的時候,這個情況並不算太嚴重……”
約瑟夫也是沉默了。
是啊,法國在七年戰爭中把海外殖民地都丟了,沒有巨量的海外貿易作為支撐,都跑去當水手不得餓死?
而英國光是一條英印航線,就能輕鬆養活上萬水手。
他長籲了一口氣,道:“海軍軍校還是要建的。盡量用職業士兵支撐起海軍的框架。這樣還能在艦隊中推行統一的作戰、航行標準。”
這個時代戰艦上的所有崗位都可以算是高級人才,尤其是軍官、舵手、導航員、炮手、醫生等職位,如果僅靠民間培養,效率必然不會太高。
但如果有軍校專門教這些,速度就會快很多,人才的質量也能有所提高。
而曆史上法國直到近半個世紀之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興建了第一所海軍軍校。當然,目前歐洲除了葡萄牙有一所半軍校性質的航海學院之外,其他國家也都沒海軍軍校。
“此外,我們要盡可能地增加海上貿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