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他在戰鬥中有立功表現的軍官和士兵,約瑟夫也毫不吝惜地給了他們相應的嘉獎。
在將文件都交給負責傳送機密信件的官員之後,約瑟夫又讓埃芒將《巴黎商報》的總經理德尼科叫來。
這次在塔米賴取得的大捷,除了穩住了突尼斯西北部的局勢,並讓他收獲了兩名能力超群的軍官之外,還具有非常重要的宣傳意義。
距離約瑟夫上次在凡爾賽宮號召貴族們“像勇士一樣去戰場上為國王陛下,為法蘭西戰鬥”僅過去了兩個來月,莫羅就帶領一千年輕貴族取得了出色的戰績,並獲得了優厚的封賞。這事必須要好好宣揚一下,從而吸引更多的貴族投身軍旅。
至於內伊那邊,他作為一個桶匠家庭出身的平民,能獲封領地,並且在擁有領地之後還會有相應的爵位,這同樣會讓平民受到巨大的鼓舞。
可以預見,往後法國動員兵源的能力將遠超其他歐洲大國,同時士氣方麵直接就能拉到非常高的水平。
當然,以法國目前的財政情況,頂多也就能養15萬左右的軍隊,而且這裏麵還有很多的舊式軍隊。
不過隨著印度的戰況朝有利於邁索爾的方向發展,突尼斯應該很快就能破局。
此外,南尼德蘭和盧森堡的煤鐵產業也將逐漸開始投產。
屆時,自己布局已久的突尼斯和低地地區的紅利才會真正體現出來,為法國財政帶來大量的收益。
同時,派駐北非和南尼德蘭的軍隊也可以返回國內,不再需要投入巨額軍費了。
開源節流之下,財政困境必將得到明顯的改善。用不了多少年,法國就能發展到招得來兵,打得起仗的“武德充沛”的狀態!
一個多小時後,身材微胖的德尼科在埃芒的帶領下進了杜伊勒裏宮的辦公室裏,一看到約瑟夫便連忙躬身行禮:
“尊貴的王太子殿下,有好久都沒蒙您召見了,我真是萬分激動!願天主保佑您。”
約瑟夫微笑還禮,示意他坐下之後,便將塔米賴的大捷向他講述了一遍,最後道:
“我需要您親自負責,在全國範圍內大力宣傳這件事。”
“這當然沒問題,殿下。”德尼科忙欠身示意,而後極為熟練道,“我看可以先派幾名記者,前往北非對莫羅長官,以及……”
“內伊,米歇爾·內伊。”
“對,對,以及內伊長官進行采訪。哦,還有他們手下的士兵。一周之內的報紙頭版都刊登相關的新聞。
“還可以搞一個‘我的北非英雄’征文,讓市民們投稿稱頌戰鬥中立功的勇士。並給寫得比較好的那些發一些獎金。”
“然後再找幾位知名的作家,讓他們將發生在塔米賴的戰鬥寫成連載。對了,殿下,不知道兩位指揮官大人有沒有妻子或者心上人?您知道的,人們就喜歡看那些愛來愛去的東西。”
約瑟夫有些驚訝地看著報社經理先生,以前自己搞宣傳的那一套竟然被他學得爛熟,完全沒什麽需要補充的了。
“他們好像還沒結婚……”
他說到這裏,突然想起曆史上莫羅娶的那個“坑貨”——米莉·奧洛。
這個女人野心極大,而且權力欲非常強,在和莫羅結婚之後,借著他的名望,一直和外國勢力眉來眼去,並參與了保王黨的政變。
政變失敗後,她跑去投靠了俄國沙皇——當時俄國已加入了反法聯盟——並且跟著名的法國二五仔貝爾納多特勾結,聯手將莫羅忽悠去了俄國,成為了拿皇的敵人。
莫羅就是受了這女人的牽連,一直未能得到拿皇的充分信任,最終不得不流亡美國,錯過了很多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機會。
約瑟夫回憶著莫羅的生平,他好像是30多歲才結婚的。也就是說,自己有充足的時間來改變他和那個坑貨女人走到一起的命運。例如,提前為他介紹一門好親事……
在安排好了宣傳戰鬥英雄的事情,送走德尼科之後,約瑟夫便準備去凡爾賽宮排練戲劇——答應老媽的事情,還是得兌現才行啊……
他剛要出門,便見貝爾蒂埃急匆匆地趕來,向他行了一禮,而後將那份嘉獎莫羅、內伊等人的文件拿了出來:
“殿下,關於您對北非軍團的嘉獎,晉升、授勳之類的都沒有問題,隻是這封地……您似乎是把地名寫錯了?”
“寫錯了?”約瑟夫拿起自己簽署的文件看了看,“沒錯啊。”
貝爾蒂埃有些尷尬道:“殿下,可的黎波裏並非法蘭西領土……”
約瑟夫翻開舍雷爾匯報突尼斯局勢的那一頁推到他麵前:
“的黎波裏已多次侵略突尼斯東南部省份,劫掠了6個部族,超過20個村鎮。
“上個月底,本吉烏爾的2千軍隊占領了泰塔溫南部的雷馬達鎮,導致那裏300多人死傷!據情報局的消息,他還在調集更多的軍隊,準備發起更大規模的襲擊。
“此外,的黎波裏海盜也開始劫掠我國的商船,我們的聯合艦隊不得不趕赴加貝斯灣一帶護航。”
他看向貝爾蒂埃,語氣冰冷道:
“受到這樣挑釁,我們將會向的黎波裏宣戰。而莫羅他們的封地,隻需要自己去打下來就是了。”
在北非實力最強的摩洛哥禁衛軍偷襲失敗之後,突尼斯的形勢已基本明朗。
舍雷爾的主力將負責突尼斯西北的防禦。
這支軍團雖是舊式軍隊,但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留1萬5千人加上突尼斯本地的5千軍隊,就足夠防備不到3萬人的摩洛哥和阿爾及爾聯軍了。尤其是在後者剛吃了敗仗,士氣低落的情況下。
而從舍雷爾軍團分出來的5千士兵,則跟著莫羅和內伊這股新生力量,前往東南方向對付的黎波裏。
現在隻等英國人中斷對阿爾及爾等國的支持,法國就能立刻對的黎波裏發動反擊。
在這之後,約瑟夫甚至準備教訓一下阿爾及爾。
而英國人這次為了緩解印度局勢,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在北非的“小弟”挨揍。
在將文件都交給負責傳送機密信件的官員之後,約瑟夫又讓埃芒將《巴黎商報》的總經理德尼科叫來。
這次在塔米賴取得的大捷,除了穩住了突尼斯西北部的局勢,並讓他收獲了兩名能力超群的軍官之外,還具有非常重要的宣傳意義。
距離約瑟夫上次在凡爾賽宮號召貴族們“像勇士一樣去戰場上為國王陛下,為法蘭西戰鬥”僅過去了兩個來月,莫羅就帶領一千年輕貴族取得了出色的戰績,並獲得了優厚的封賞。這事必須要好好宣揚一下,從而吸引更多的貴族投身軍旅。
至於內伊那邊,他作為一個桶匠家庭出身的平民,能獲封領地,並且在擁有領地之後還會有相應的爵位,這同樣會讓平民受到巨大的鼓舞。
可以預見,往後法國動員兵源的能力將遠超其他歐洲大國,同時士氣方麵直接就能拉到非常高的水平。
當然,以法國目前的財政情況,頂多也就能養15萬左右的軍隊,而且這裏麵還有很多的舊式軍隊。
不過隨著印度的戰況朝有利於邁索爾的方向發展,突尼斯應該很快就能破局。
此外,南尼德蘭和盧森堡的煤鐵產業也將逐漸開始投產。
屆時,自己布局已久的突尼斯和低地地區的紅利才會真正體現出來,為法國財政帶來大量的收益。
同時,派駐北非和南尼德蘭的軍隊也可以返回國內,不再需要投入巨額軍費了。
開源節流之下,財政困境必將得到明顯的改善。用不了多少年,法國就能發展到招得來兵,打得起仗的“武德充沛”的狀態!
一個多小時後,身材微胖的德尼科在埃芒的帶領下進了杜伊勒裏宮的辦公室裏,一看到約瑟夫便連忙躬身行禮:
“尊貴的王太子殿下,有好久都沒蒙您召見了,我真是萬分激動!願天主保佑您。”
約瑟夫微笑還禮,示意他坐下之後,便將塔米賴的大捷向他講述了一遍,最後道:
“我需要您親自負責,在全國範圍內大力宣傳這件事。”
“這當然沒問題,殿下。”德尼科忙欠身示意,而後極為熟練道,“我看可以先派幾名記者,前往北非對莫羅長官,以及……”
“內伊,米歇爾·內伊。”
“對,對,以及內伊長官進行采訪。哦,還有他們手下的士兵。一周之內的報紙頭版都刊登相關的新聞。
“還可以搞一個‘我的北非英雄’征文,讓市民們投稿稱頌戰鬥中立功的勇士。並給寫得比較好的那些發一些獎金。”
“然後再找幾位知名的作家,讓他們將發生在塔米賴的戰鬥寫成連載。對了,殿下,不知道兩位指揮官大人有沒有妻子或者心上人?您知道的,人們就喜歡看那些愛來愛去的東西。”
約瑟夫有些驚訝地看著報社經理先生,以前自己搞宣傳的那一套竟然被他學得爛熟,完全沒什麽需要補充的了。
“他們好像還沒結婚……”
他說到這裏,突然想起曆史上莫羅娶的那個“坑貨”——米莉·奧洛。
這個女人野心極大,而且權力欲非常強,在和莫羅結婚之後,借著他的名望,一直和外國勢力眉來眼去,並參與了保王黨的政變。
政變失敗後,她跑去投靠了俄國沙皇——當時俄國已加入了反法聯盟——並且跟著名的法國二五仔貝爾納多特勾結,聯手將莫羅忽悠去了俄國,成為了拿皇的敵人。
莫羅就是受了這女人的牽連,一直未能得到拿皇的充分信任,最終不得不流亡美國,錯過了很多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機會。
約瑟夫回憶著莫羅的生平,他好像是30多歲才結婚的。也就是說,自己有充足的時間來改變他和那個坑貨女人走到一起的命運。例如,提前為他介紹一門好親事……
在安排好了宣傳戰鬥英雄的事情,送走德尼科之後,約瑟夫便準備去凡爾賽宮排練戲劇——答應老媽的事情,還是得兌現才行啊……
他剛要出門,便見貝爾蒂埃急匆匆地趕來,向他行了一禮,而後將那份嘉獎莫羅、內伊等人的文件拿了出來:
“殿下,關於您對北非軍團的嘉獎,晉升、授勳之類的都沒有問題,隻是這封地……您似乎是把地名寫錯了?”
“寫錯了?”約瑟夫拿起自己簽署的文件看了看,“沒錯啊。”
貝爾蒂埃有些尷尬道:“殿下,可的黎波裏並非法蘭西領土……”
約瑟夫翻開舍雷爾匯報突尼斯局勢的那一頁推到他麵前:
“的黎波裏已多次侵略突尼斯東南部省份,劫掠了6個部族,超過20個村鎮。
“上個月底,本吉烏爾的2千軍隊占領了泰塔溫南部的雷馬達鎮,導致那裏300多人死傷!據情報局的消息,他還在調集更多的軍隊,準備發起更大規模的襲擊。
“此外,的黎波裏海盜也開始劫掠我國的商船,我們的聯合艦隊不得不趕赴加貝斯灣一帶護航。”
他看向貝爾蒂埃,語氣冰冷道:
“受到這樣挑釁,我們將會向的黎波裏宣戰。而莫羅他們的封地,隻需要自己去打下來就是了。”
在北非實力最強的摩洛哥禁衛軍偷襲失敗之後,突尼斯的形勢已基本明朗。
舍雷爾的主力將負責突尼斯西北的防禦。
這支軍團雖是舊式軍隊,但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留1萬5千人加上突尼斯本地的5千軍隊,就足夠防備不到3萬人的摩洛哥和阿爾及爾聯軍了。尤其是在後者剛吃了敗仗,士氣低落的情況下。
而從舍雷爾軍團分出來的5千士兵,則跟著莫羅和內伊這股新生力量,前往東南方向對付的黎波裏。
現在隻等英國人中斷對阿爾及爾等國的支持,法國就能立刻對的黎波裏發動反擊。
在這之後,約瑟夫甚至準備教訓一下阿爾及爾。
而英國人這次為了緩解印度局勢,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在北非的“小弟”挨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