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內容開始-->這日,路南城等人一路就來到了淞江縣,話說這淞江縣向來是容易發洪水的地界,每年戶部都要撥銀子下來,這不今年年初的時候朝廷還撥了不少銀子,如今進了這邊自然是要好好的探查一下那防洪堤壩修建的如何。


    幾人穿過街道,很快就看到了那邊正在堤壩上忙忙碌碌的青壯漢子們,那揮汗如雨的勞作著的場景,讓昭華帝接連幾日的不愉也去了一些。


    今日天氣尚好,沒了纏綿的細雨,日頭也不那麽熱烈,倒是個幹活的好日子。


    沈媛站在那來回張望著,很快就在那邊發現了一些不太對勁的情況,連忙招呼路南城,“老爺,您看那邊。”


    路南城的視線隨著青蔥玉指的地方望去,原來除了一些個忙碌的青壯漢子,那邊還有不少來回奔走的瘦弱的孩童,那年輕的臉龐不見笑容,費力的馱著沙袋,有些甚至是體力不支的倒地。


    再細細看去,不僅是瘦弱的孩童,還有不少頭發花白的老人家在那裏忙忙碌碌的來回搬著東西。


    按理來說,這鞏固堤壩的工人是由老百姓自行報上名字自願參與的,可這樣看來這現場可是又不少人明明體力不支了還在費勁的來回搬運著、忙碌著,這種反常定然是存在著問題的,不過也不能就這樣貿然的上前去問,身邊那個禦前護衛建議可以去茶館坐坐那裏人多口雜,會有不少的消息透出來的。


    幾人就進了就近的茶樓,也不要包間,就坐在那大堂裏聽著那些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著談著。


    護衛則去了後外邊人多一些的茶棚那邊,他們這些個明麵上的隱衛雖說是頂著禦前護衛的名頭,但也是有很多打探消息的經驗的,此刻坐在那裏,不過三言兩語的就跟那些人打成了一片,沈媛也不甘落後,將碧衣派了去街角那邊看看有什麽消息。


    “誒,大叔,我們是外地來的,這淞江縣都有些什麽好物事啊。”


    “哎呀,外地的啊,小夥子那你可要好好嚐一嚐咱們這的長江三鮮呐!”坐在那喝著大碗茶乘涼的大爺很快的就搭起了話。


    “哦?三鮮?那大爺您可得好好跟我說道說道。”


    “哎呀,說起這三鮮呐,就是那個春潮迷霧出刀魚、還有那個蘆芽正短現出來的河豚、以及那個鰣魚,這三種做成那個菜啊,那叫一個鮮,一個美啊!”說著話,一旁的還有人笑他說那鰣魚和河豚哪是一般人吃的起的,他都沒吃過,怎麽在這裏跟人瞎說。


    老大爺不高興的反駁,說自己年輕的事你們不知道的多了去了,護衛就這樣和幾人多來回聊了聊再不經意的將話題扯到那個這邊的洪水天災,幾人聊得也是熱火朝天的,氣氛好的不得了。


    那邊,碧衣拐去了街角,借著問路同坐在那圍成一圈納鞋底的幾個大娘聊了起來,先是問了問那最近的胭脂水粉的鋪子,又被幾人打趣說長得水靈,不知怎麽就扯到了那家中爺們的勞作上麵,借機就打聽了不少消息。


    不一會,這兩人就趕著午膳前轉回了茶樓,這下可就不能再坐在這大堂裏頭了,幾人就換到了那邊的一個酒樓,找了個雅間,又點了幾個菜,這才聽起大家打聽到的情況來。


    “聽那邊的大嬸說,這淞江縣修那個堤壩是要求每戶至少要出一個勞動力的,她家裏的漢子就被征了去,還有那些家中隻有老弱的,就被逼著老人還有孩子去修補堤壩。”碧衣一板一眼的回稟著。


    “難怪有那麽些個老人家在那裏明明都幹不了活還在搬東西。”沈媛發出了深深的歎息。


    “他們何止是要求必須每家出一個勞動力,當地的官府還克扣了要發給這些來應征做了勞力的百姓的錢。”那護衛接著碧衣的話往下說著。


    “哦?克扣了多少?”路南城發問,雖然已經想到會有這麽一出,但到底還是要問上一問的。


    “據說當時那個官府發出的征人的榜上寫的是每人每日有半兩銀子,可發到手裏的時候還不到三百文。”


    “這淞江縣的官府還真是,做的出這種事來!那些百姓沒有提出來鬧一鬧?”沈媛聽了也有些憤慨,這明目張膽的克扣著百姓的辛苦錢,這會讓她想到過勞染病致死的母親。


    “唉,夫人,這些當地的百姓都已經早就習慣了,這官府啊明裏一套暗裏一套的,當地的百姓說早年也不是沒有人鬧過,隻是官府硬說那錢說的是給那些個幹活能達到一定量的,說那些個老人和孩子都達不到幹活的量,怎麽可能給那麽多的錢。”碧衣附和著。


    “是啊,這些當地的官府真是過分,克扣百姓的錢,不過我還聽那個大爺說,其實這堤壩年年修,年年補的最可怕的是沒什麽效果。”護衛繼續說著。


    “不見效果?戶部可是每年都撥了銀子下來的,何謂不見效果?”聽到這,路南城的表情凝重了起來,直直的看向他。


    “說是與當地的負責采辦的商人相互勾結,采來修堤壩的那些個材料都達不到鞏固堤壩的作用,官府和商人再中飽私囊,等洪水過了那隨意材料弄好的堤壩自然是又壞了,就繼續上報朝廷撥銀子下來。”


    路南城一聽,將手中的茶盞狠狠的放在了桌案上,“好一個中飽私囊!看來這江南郡真是有不少的齷齪啊。”


    沈媛聽了,心中也是極為不舒服的,想這官府從中克扣一些也就罷了,若是用那些個不能抵擋洪水的材料來修補了這堤壩,到時候受苦的還不是這些個老百姓啊,一想到會有不少人因此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心裏就止不住的苦笑。


    “這才走了幾個地方,不是官官相護,就是官商勾結,還有欺壓百姓,我堂堂玄赤國怎麽就出了這樣一些個地方官,父母官,父母官說的是為民做主,他們倒好,就差生吃了這當地的百姓!”


    昭華帝連連冷笑不止,吩咐繼續按定好的路線前往蘇州。


    都說這蘇州啊,是“回眸難忘錦繡園,淺笑又憶煙雨巷。”這動人的小橋流水人家,那掩不住柔婉的絲竹吳音,在耳畔輕輕吟哦,是說不盡的萬千風情。


    既然是入了這蘇州的地界,自然是要一邊暗訪一邊感受那小橋流水、絲竹吳音的,幾番轉下來發現,這蘇州還是不錯的,街頭巷尾間依稀可見叫賣的貨郎、跑鬧著的孩童、或是閑晃著的老人家。


    到了這裏,幾人也不那麽急切了,仿佛身心都放鬆了許多,昭華帝頭一次來到這姑蘇,沈媛畢竟是曾在蘇杭待過那麽幾年的,雖然日子過的不太好,但也還是可以充當一下向導的,二人就如同一對民間的尋常夫婦一般,在這邊賞起景兒來。


    既然是扮作了尋常的商人,也就同那些來江南進絲織品的商人住到了一起,這蘇州的客棧都是以園子的形勢或者普通的客棧住房來攬客的,於是,幾人就這樣住進了客商群聚的芭蕉園。


    入園便是一副詩作,上書:雨驚詩夢來蕉葉,下書則是:風載書聲出藕花。這般書生詩意的園子一向是受那些個商人歡喜的,隻因這樣仿佛就沾染上了些許書卷氣息,這士農工商,可是規規矩矩層次分明的。


    進去後,這一個大園子又分了四個小園,也不是沒有些個有錢客商包下一個大園,但畢竟幾人現在是以明察暗訪為主,過多的張揚總是不太好的,於是就徑直選了與人同用一個大園。


    這芭蕉園裏倒也是應景的種著些芭蕉,風格也是和這邊的大多數的園子很是相似,隻不過都看那古人遊記,這蘇州可是有著千般的不重樣兒的園子的。


    這大園裏有著大的院落,可以供客商待客或者相互交往的廳房,還有供客商賞玩的一些個花草怪石,四個小園又是有著自己風格的院落、房間,不可不讚歎這姑蘇真的是處處錦繡園。


    昭華帝等人住進了這芭蕉園其中的蕉葉園,這園子分東、中、西、臥房四個部分,東部分布著鬆林草坪、竹屋曲水,中部主要是用來待客的,這一部分的景色也是極妙的,環水而建的亭堂,可謂是池廣樹茂,又多假山怪石,再看那西邊,可是回廊起伏,那水波間的倒影綽綽,多湖石、多樓台,可供賞聽絲竹吳語,臥房部分裝飾的也是極為舒適的。


    整個蕉葉園雖不大,但期中該有的絕不少,該精致的絕不粗糙,真是麻雀雖小卻五髒俱全呐,也不怪那些個富商會熱衷於在這邊租個園子住下了。


    花了幾天,那護衛明察暗訪也沒發現些什麽,想來這蘇州的縣令倒是個不錯的,治下沒有那些個破事。


    這日,沈媛同那幾個小園子裏的家眷在大院中共同賞玩那塊怪石。


    那風載園的夫人家裏邊老爺是個好奇山怪石的,所以對這些還頗有賞玩的方法,大家聚在一塊,也算是相互之間可以互相的交流交流,賞玩幾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閑庭花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寶寶愛吃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寶寶愛吃糖並收藏閑庭花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