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迢迢》
作者:特德·薑
進退維穀間…
這是一個警告。請仔細
至此,你應已見過了預測器;讀到此文時,它的銷量該是數以百萬計。為尚未有幸目睹者介紹兩句:它是個小小的裝置,同開車門的遙控器差不多。外形上說,它隻有一個按鈕和一個碩大的綠色發光二級管。你撳按鈕,綠燈就閃亮。唯一特出之處是燈會在你撳按鈕前一秒鍾亮起。
多數人說剛上手時就好像在玩什麽奇怪的遊戲,遊戲目的是在看見閃光之後撳按鈕,容易得很。但當你起意想打破規則時,卻會發現無法做到。如果你打算在看見閃光前撳按鈕,閃光立刻就會出現,無論你動作多快,也無法在亮光過後一秒鍾內撳按鈕。如果你想等待閃光,意圖避免事後撳按鈕,那麽閃光便永遠不會出現。無論你做什麽,閃光總是先於撳按鈕。你無法愚弄預測器。
預測器的核心是一個負延時電路——它向過去發送信號。等負延時大於一秒鍾以後,這項技術的深層內涵會變得更加清楚。近在眼前的問題是預測器正在展示根本不存在自由意誌這玩意兒。
說明自由意誌隻是幻覺的論證早已有之,有些基於嚴密的物理學,餘者僅是純然邏輯推理。多數人雖覺得這些證明無法反駁,但卻也無法真正接受其中結論。享有自由意誌的經驗不是非是幾句話可以否定的。真能起作用的是實證,而這恰是預測器所提供的。
一般來說,玩家會著魔般地鼓搗預測器好幾天,拿給朋友們看,絞盡腦汁瞞騙裝置。人們或可假裝對它失去興趣,但無人會忘記個中涵義——接下來的幾周中,關於“未來無法改變”的意念深入腦海。有些人意識到他們的抉擇毫無意義,從此拒絕再做任何決定。他們仿佛整個軍團的錄事巴特比[1],紛紛停止進行任何自發性活動。到頭來,三分之一的預測器玩家必須入院治療,因為他們已經無法自行進食。終極狀態是運動不能性緘默[2],醒狀昏迷的一種。他們的眼球能追蹤動作,他們偶爾改變姿勢,但僅是這些了。運動能力依然存在,但動因卻已消失。
人們玩預測器之前,運動不能性緘默非常罕見,它是大腦前扣帶區域受損所致。現在它正仿佛一場精神性瘟疫般蔓延。人們曾經設想過能夠毀滅思考者的念頭——無法言諭的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或是某個哥德爾[3]命題令人類的邏輯係統崩潰。結果讓人們喪失能力的念頭卻是我們都已經遭遇過的:關於自由意誌並不存在的想法。你相信,它才能夠傷人。
醫生試著在患者對說話尚存反應時與之辯論。我們都曾過著幸福、有活力的生活,他們勸道,那時候我們也沒有自由意誌。所以有什麽不同嗎?“上個月你的行動不比今天你的行動更自由,”醫生如是說。“現在你還是可以那樣過日子啊。”患者總是回答道,“但現在我知道了。”有些人就此再不開口。
有人爭論說,預測器在行為方麵導致的改變恰能說明我們的確擁有自由意誌。機器人無法灰心喪氣,隻有能夠自由思考的實體才行。有人墜入運動不能性緘默有人沒有,這正說明了做出選擇的重要性。
不幸的是,決定論適用於各種形態的應激行為,這樣的推理卻有誤失。一個動態係統可能落入吸引域[4]並收束於不動點,而另一個則可能有不確定的混沌表現,但兩者本身卻都是確定的。
我正在你的未來一年後向你發送這個警告:它是兆秒級負延時電路首次應用於建立通訊設備後收到的第一個長信息。關於其他問題的消息將接踵而至。我給你的信息是這樣的:假裝你擁有自由意誌。重點是你必須扮出你的決定能起作用的樣子,即便你知道事實絕非如此。現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麽,而相信謊言是唯一避免醒態昏迷的方法。人類文明如今維係於自我欺騙上。也許一向如此。
然而我卻明明知道,既然自由意誌是個幻覺,那麽誰將墜入運動不能性緘默誰將不墜入是已注定的。對此誰都無能為力——你無法選擇預測器對你起何種作用。有人將倒下,有人將不,而我送出這個警告也無法改變兩者比例。那麽,我為什麽還要送出呢?
因為我並無選擇。
=====================================================
《人類科學之演變》
作者:特德·薑
自從一份具有原創性的研究報告最終提交給我們編輯部發表至今,已有二十五個春秋了。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重新審視當年曾引起廣泛爭論的這個問題了:處在一個科學探索的前沿已超越人類理解力的時代,人類科學家究竟擔當一個什麽樣的角色。
毫無疑問,我們的許多讀者都讀過這樣的論文:第一個獲得文章所描述的研究結果的人正是作者本人。但是當超人開始主宰實驗性研究領域以後,他們的許多研究成果隻有通過dnt(數字化神經傳送)手段才能獲得。這種情形愈演愈烈,最後,學術刊物隻能發表翻譯成人類語言的二手文章。如果不借助dnt,人類就不能真正徹底領會最重要的研究成就,也不能有效地利用新工具來從事研究。另一方麵,超人還在繼續改進dnt,更加依賴它。人類閱讀的刊物非但已經淪為普及讀物,而且是非常低劣的普及讀物,就連最傑出的人類精英也發現這些最新研究成果的譯本不知所雲。
無人否認超人科學帶來的諸多益處,但科學研究者所付出的代價之一是:他們也許再也不能對科學做出原創性的貢獻了。有些人幹脆離開了研究領域,即使留下的也把注意力從獨創性研究轉移到詮釋學:詮釋超人的科研成果。
首先,文本詮釋學流行起來,因為已經有了兆兆億字節的超人類出版物。雖然這些出版物的譯文意義晦澀難懂,不過大抵並非完全不確切。誠然,破譯這些文本與傳統古文字學家所做的工作迥然不同,但這方麵的工作在不斷取得進步:最近的試驗證明,漢弗萊對麵世已有十年之久的組織親和性遺傳理論的破譯是正確的。
由於有了基於超人科學的嶄新手段,從而催生出有關超人成果的詮釋學。科學家開始嚐試“逆向處理”這些成果,其目標不是批量製造可以同超人成果相競爭的產品,隻是為了理解超人工作背後的物理原理。最通常的技術是對毫微器物的晶體學分析,這種分析經常為我們理解機械提供嶄新的視覺。
最新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深思熟慮的科學探索模式是超人研究裝置的遠程感應。最近的研究對象是新近安裝在戈壁沙漠下麵的超級碰撞器,它的令人困惑的中微子信號是眾多爭議的主題(便攜式中子探測儀當然是另一個超人裝置,它的操作原理仍然難以捉摸)。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研究項目值得科學家去從事嗎?有些人認為這純粹是浪費時間,把它比作當可以在市場上輕而易舉獲得歐洲製造的鋼鐵器具時,美洲印第安人卻把研究的精力耗費在青銅熔煉上。如果人類是在同超人競爭,這個比喻就恰如其分了,但現在經濟繁榮,物資充裕,並不存在這種競爭的跡象。事實上,重要的是認識到.與早期眾多低科技文化麵對一種高科技文化的衝擊時的情況不同,人類既無被同化也無被滅絕的危險。
目前仍然無法增大人腦,以植入超人的大腦。為了使大腦適應dnt,蘇吉莫托基因理療法必須在胚胎神經開始形成之前進行。由於這種療法缺乏同化機製,這就意味著超人孩子的人類父母麵臨一個艱難的選擇:要麽允許他們的孩子浸潤於超人文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變得對父母完全隔膜,要麽在孩子成長時期限製他們使用dnt,而這對於超人來說是一種無情的折磨,剝奪了他們應有的權利,就像把孩子隔絕於世人一樣。難怪近年來父母們選擇蘇吉莫托基因理療法的人數幾乎降至零。
結果是,人類文明可能會繼續存在下去,這一文明傳統將把科學當作其關鍵部分。詮釋學是科學探索的正當方法,並且像原創性研究一樣,能夠增進人類知識。此外,人類研究者可以洞悉被超人們所忽略的種種用途。超人由於擁有優勢,因而容易忽視我們所關注的問題。比如,設想一下,是否可以研究出一種不同的智力提高法,允許人們逐步把自己的智力提高到堪與超人比肩。這種療法將提供一座橋梁,架通我們人類這一物種曆史上最大的文化鴻溝。這方麵的問題,超人可能連想都不曾想過去探索它。僅僅這一可能性便足以說明人類繼續科學研究事業的合理性。
我們不必對超人的科學成就而感到驚恐。我們應該始終銘記:使超人成為可能的科學技術正是人類創造的,他們並不比我們更聰明。
作者:特德·薑
進退維穀間…
這是一個警告。請仔細
至此,你應已見過了預測器;讀到此文時,它的銷量該是數以百萬計。為尚未有幸目睹者介紹兩句:它是個小小的裝置,同開車門的遙控器差不多。外形上說,它隻有一個按鈕和一個碩大的綠色發光二級管。你撳按鈕,綠燈就閃亮。唯一特出之處是燈會在你撳按鈕前一秒鍾亮起。
多數人說剛上手時就好像在玩什麽奇怪的遊戲,遊戲目的是在看見閃光之後撳按鈕,容易得很。但當你起意想打破規則時,卻會發現無法做到。如果你打算在看見閃光前撳按鈕,閃光立刻就會出現,無論你動作多快,也無法在亮光過後一秒鍾內撳按鈕。如果你想等待閃光,意圖避免事後撳按鈕,那麽閃光便永遠不會出現。無論你做什麽,閃光總是先於撳按鈕。你無法愚弄預測器。
預測器的核心是一個負延時電路——它向過去發送信號。等負延時大於一秒鍾以後,這項技術的深層內涵會變得更加清楚。近在眼前的問題是預測器正在展示根本不存在自由意誌這玩意兒。
說明自由意誌隻是幻覺的論證早已有之,有些基於嚴密的物理學,餘者僅是純然邏輯推理。多數人雖覺得這些證明無法反駁,但卻也無法真正接受其中結論。享有自由意誌的經驗不是非是幾句話可以否定的。真能起作用的是實證,而這恰是預測器所提供的。
一般來說,玩家會著魔般地鼓搗預測器好幾天,拿給朋友們看,絞盡腦汁瞞騙裝置。人們或可假裝對它失去興趣,但無人會忘記個中涵義——接下來的幾周中,關於“未來無法改變”的意念深入腦海。有些人意識到他們的抉擇毫無意義,從此拒絕再做任何決定。他們仿佛整個軍團的錄事巴特比[1],紛紛停止進行任何自發性活動。到頭來,三分之一的預測器玩家必須入院治療,因為他們已經無法自行進食。終極狀態是運動不能性緘默[2],醒狀昏迷的一種。他們的眼球能追蹤動作,他們偶爾改變姿勢,但僅是這些了。運動能力依然存在,但動因卻已消失。
人們玩預測器之前,運動不能性緘默非常罕見,它是大腦前扣帶區域受損所致。現在它正仿佛一場精神性瘟疫般蔓延。人們曾經設想過能夠毀滅思考者的念頭——無法言諭的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或是某個哥德爾[3]命題令人類的邏輯係統崩潰。結果讓人們喪失能力的念頭卻是我們都已經遭遇過的:關於自由意誌並不存在的想法。你相信,它才能夠傷人。
醫生試著在患者對說話尚存反應時與之辯論。我們都曾過著幸福、有活力的生活,他們勸道,那時候我們也沒有自由意誌。所以有什麽不同嗎?“上個月你的行動不比今天你的行動更自由,”醫生如是說。“現在你還是可以那樣過日子啊。”患者總是回答道,“但現在我知道了。”有些人就此再不開口。
有人爭論說,預測器在行為方麵導致的改變恰能說明我們的確擁有自由意誌。機器人無法灰心喪氣,隻有能夠自由思考的實體才行。有人墜入運動不能性緘默有人沒有,這正說明了做出選擇的重要性。
不幸的是,決定論適用於各種形態的應激行為,這樣的推理卻有誤失。一個動態係統可能落入吸引域[4]並收束於不動點,而另一個則可能有不確定的混沌表現,但兩者本身卻都是確定的。
我正在你的未來一年後向你發送這個警告:它是兆秒級負延時電路首次應用於建立通訊設備後收到的第一個長信息。關於其他問題的消息將接踵而至。我給你的信息是這樣的:假裝你擁有自由意誌。重點是你必須扮出你的決定能起作用的樣子,即便你知道事實絕非如此。現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麽,而相信謊言是唯一避免醒態昏迷的方法。人類文明如今維係於自我欺騙上。也許一向如此。
然而我卻明明知道,既然自由意誌是個幻覺,那麽誰將墜入運動不能性緘默誰將不墜入是已注定的。對此誰都無能為力——你無法選擇預測器對你起何種作用。有人將倒下,有人將不,而我送出這個警告也無法改變兩者比例。那麽,我為什麽還要送出呢?
因為我並無選擇。
=====================================================
《人類科學之演變》
作者:特德·薑
自從一份具有原創性的研究報告最終提交給我們編輯部發表至今,已有二十五個春秋了。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重新審視當年曾引起廣泛爭論的這個問題了:處在一個科學探索的前沿已超越人類理解力的時代,人類科學家究竟擔當一個什麽樣的角色。
毫無疑問,我們的許多讀者都讀過這樣的論文:第一個獲得文章所描述的研究結果的人正是作者本人。但是當超人開始主宰實驗性研究領域以後,他們的許多研究成果隻有通過dnt(數字化神經傳送)手段才能獲得。這種情形愈演愈烈,最後,學術刊物隻能發表翻譯成人類語言的二手文章。如果不借助dnt,人類就不能真正徹底領會最重要的研究成就,也不能有效地利用新工具來從事研究。另一方麵,超人還在繼續改進dnt,更加依賴它。人類閱讀的刊物非但已經淪為普及讀物,而且是非常低劣的普及讀物,就連最傑出的人類精英也發現這些最新研究成果的譯本不知所雲。
無人否認超人科學帶來的諸多益處,但科學研究者所付出的代價之一是:他們也許再也不能對科學做出原創性的貢獻了。有些人幹脆離開了研究領域,即使留下的也把注意力從獨創性研究轉移到詮釋學:詮釋超人的科研成果。
首先,文本詮釋學流行起來,因為已經有了兆兆億字節的超人類出版物。雖然這些出版物的譯文意義晦澀難懂,不過大抵並非完全不確切。誠然,破譯這些文本與傳統古文字學家所做的工作迥然不同,但這方麵的工作在不斷取得進步:最近的試驗證明,漢弗萊對麵世已有十年之久的組織親和性遺傳理論的破譯是正確的。
由於有了基於超人科學的嶄新手段,從而催生出有關超人成果的詮釋學。科學家開始嚐試“逆向處理”這些成果,其目標不是批量製造可以同超人成果相競爭的產品,隻是為了理解超人工作背後的物理原理。最通常的技術是對毫微器物的晶體學分析,這種分析經常為我們理解機械提供嶄新的視覺。
最新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深思熟慮的科學探索模式是超人研究裝置的遠程感應。最近的研究對象是新近安裝在戈壁沙漠下麵的超級碰撞器,它的令人困惑的中微子信號是眾多爭議的主題(便攜式中子探測儀當然是另一個超人裝置,它的操作原理仍然難以捉摸)。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研究項目值得科學家去從事嗎?有些人認為這純粹是浪費時間,把它比作當可以在市場上輕而易舉獲得歐洲製造的鋼鐵器具時,美洲印第安人卻把研究的精力耗費在青銅熔煉上。如果人類是在同超人競爭,這個比喻就恰如其分了,但現在經濟繁榮,物資充裕,並不存在這種競爭的跡象。事實上,重要的是認識到.與早期眾多低科技文化麵對一種高科技文化的衝擊時的情況不同,人類既無被同化也無被滅絕的危險。
目前仍然無法增大人腦,以植入超人的大腦。為了使大腦適應dnt,蘇吉莫托基因理療法必須在胚胎神經開始形成之前進行。由於這種療法缺乏同化機製,這就意味著超人孩子的人類父母麵臨一個艱難的選擇:要麽允許他們的孩子浸潤於超人文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變得對父母完全隔膜,要麽在孩子成長時期限製他們使用dnt,而這對於超人來說是一種無情的折磨,剝奪了他們應有的權利,就像把孩子隔絕於世人一樣。難怪近年來父母們選擇蘇吉莫托基因理療法的人數幾乎降至零。
結果是,人類文明可能會繼續存在下去,這一文明傳統將把科學當作其關鍵部分。詮釋學是科學探索的正當方法,並且像原創性研究一樣,能夠增進人類知識。此外,人類研究者可以洞悉被超人們所忽略的種種用途。超人由於擁有優勢,因而容易忽視我們所關注的問題。比如,設想一下,是否可以研究出一種不同的智力提高法,允許人們逐步把自己的智力提高到堪與超人比肩。這種療法將提供一座橋梁,架通我們人類這一物種曆史上最大的文化鴻溝。這方麵的問題,超人可能連想都不曾想過去探索它。僅僅這一可能性便足以說明人類繼續科學研究事業的合理性。
我們不必對超人的科學成就而感到驚恐。我們應該始終銘記:使超人成為可能的科學技術正是人類創造的,他們並不比我們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