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鼓槌給朕!”多爾袞翻身下馬,走到了擂鼓台的旁邊,下麵的士兵立刻將自己手中的鼓槌遞上去,他登上擂鼓台,深吸了一口氣,咚咚咚敲響了戰鼓,給大清勇士們助威。清軍被興華軍壓製的士氣又太深了一些,畢竟皇帝正和他們並肩作戰,還親自擂鼓助威,這對將士們的激勵作用很大。
“進攻!”多爾袞對身邊的掌旗兵吼道,等待已經沒有意義,這一刻終究要到來,就讓自己開啟戰爭的大門吧。
“前軍!進攻!”看到掌旗兵揮舞的令旗,前軍炮灰部隊的首領吳應熊、鮑承先、那拉愛鬆古、薩爾圖等人大吼著,發動了進攻的指令。
嗚!低沉的海螺號響起,炮灰大陣開始向前湧動,這是三十多萬炮灰,三十多萬人密密麻麻鋪在平原上,到處都是湧動的人頭。但這一次,清軍也學聰明了,他們也知道興華軍的火炮厲害,還有那種比百虎齊奔還要恐怖幾百倍的火箭,簡直就是究極大殺器。
所以這一次,雖然從正麵看起來炮灰部隊的大陣依然是密密麻麻,但實際上,各隊之間都留下了不少空隙,如果從空中俯瞰,就能看出來,這些士兵排成了很多橫排,而橫排和橫排之間隔了二三十步的距離。
這樣的好處就是,如果是實心彈從正麵打進來,那麽所能造成的直線殺傷就會大大減弱,畢竟一條直線上,前後士兵相隔二三十步,那麽一顆炮彈所能殺傷的人命就很有限。如果是開花彈,也是一樣的道理,破片傷害也是有範圍的,隻要士兵們隔開一段距離,破片的殺傷就會大大降低。
當然,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壞處,甚至說壞處是顯而易見的,橫排之間間隔這麽大,炮灰部隊的大陣縱深就非常長,這樣一來,衝擊力就會大大減弱。如果非要比喻一下的話,就像是拳頭和巴掌的區別,幾十萬人擰在一起,密集衝擊,前赴後繼,那就是拳頭,能產生強大的衝擊力,如果這樣相互間隔,那就是波次衝擊,如此一來,一個橫排一個橫排地送人頭,衝擊力自然比不上拳頭。
但不管如何,在如此海量人數的加持下,炮灰的氣勢還是非常駭人,如果是一般的軍隊碰見了,估計早就崩潰了,這些炮灰部隊犬牙交錯、歪歪扭扭,如同在平原上橫向翻滾的蛆蟲一般,朝著興華軍的大陣逼近。
不過興華軍戰士們不吃這一套,比如郭俊良的部隊,核心老兵都是從銅礦上下來的超級戰士,這些人的信念可不是一般強大,跟著郭俊良打完銅礦阻擊戰的老兵,活著回來的,全部升官,成為了雲南駐防軍的基層骨幹軍官力量,也是一支部隊的軍魂,有這樣的軍官在,雲南駐防軍從上到下的官兵臉上都看不出一絲表情,他們是這世上最精銳的部隊,難道還能怕了建虜不成。
但是,興華軍表示淡定,也不是所有人都淡定。比如高衡身邊的鄭成功和一眾鄭家軍的將領都是倒吸一口涼氣。此次出戰,鄭成功執意要帶兵跟高衡並肩作戰,但是鄭家軍的戰鬥力高衡明白,雖然說將士們的一腔熱血沒有問題,但是真的跟清軍精銳硬碰硬,鄭家軍明顯不是對手,而且鄭成功現在兵力不多,除去水師之外,後方還要留守兵馬,所以隻能帶三千人助戰。
當然,這三千人在鄭成功看來已經是非常精銳的兵馬了,但是在高衡看來,還是比較一般。不過他當然不能打擊鄭成功和麾下官兵的積極性,所以高衡特意將鄭成功安排在自己身邊,三千士兵也一樣,形成拱衛指揮中樞的衛隊,如果非要對標明軍的編製的話,鄭成功的三千人就相當於督標營。
鄭成功、劉國軒、施琅等人都瞪大了眼睛,他們也是第一次看見如此龐大的軍隊開始進攻,當日南京之戰,多爾袞帶領的也不過就是八萬人馬,當時鄭成功的軍隊有五六萬,還有水師助戰,雙方的兵力並沒有什麽實質上的差距,可是這一次不一樣,這一次多爾袞可是足足六十萬大軍,當然,如果鄭成功參加過桂林之戰,看見對方七十萬人馬恐怕就不會如此驚訝了。
但他們並沒有參與,所以很難在腦海中想象六十萬人發起進攻是什麽樣的場麵,知道親身體驗了之後,鄭成功的臉頰才不由自主抽動了一下,清軍控製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可以明確,如果自己僅僅是困守台島的話,不出二十年,就算是消耗也被清軍給消耗完了。他們的人口就那麽多,清軍可是能直接掌握億萬人口,這其中隻要很少一部分被利用起來加入軍隊,就能把鄭家軍給堆死。
鄭成功下意識看了看高衡。就像是海浪中的礁石一般,雖然清軍開始了總共,但是包括高衡在內的興華軍將領們,臉上依舊是麵無表情,高衡端起千裏鏡冷冷注視著這一切。鄭成功有心開口詢問,但想了想還是閉上了嘴巴。
高衡看了一會,放下了千裏鏡,扭頭對身邊的將領們交代了什麽,眾人紛紛抱拳,回到了自己的本陣之中。此次作戰,按照原定計劃,興華軍還是擺出了標準的平推陣型。所有的步兵軍頂在最前麵,炮兵軍集中在步兵軍的後方,輔助部隊跟炮兵一起行動。而土司軍留下作為總預備隊,也就是由他們來組成高衡的本陣。
話說回來,十幾萬興華軍精銳全部投入一處陣地作戰,也是頭一回。高衡也是第一次指揮這麽多人馬作戰,不管是昆侖關還是桂林,興華軍都是兵分數路搶占各個陣地,高衡也充分發揮手下將領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指揮部隊作戰,自己扼守中路。但是這一次,明顯不一樣,高衡要指揮大戰場,投入全部兵力作戰。
而且此次,吳榮的炮兵軍是第一次整建製投入,可以想象,待會打起來,一個炮兵軍將會打出多麽恐怖的火力投射。不僅如此,在桂林戰役結束之後的這幾個月時間內,製造總局加班加點,拚命生產火箭,在下龍灣艦隊出發的時候,隨船又攜帶了一萬枚火箭,這一萬枚火箭可是殺手鐧,高衡並不打算將他們用在饑兵的身上。
桂林一戰,火箭都扔給了炮灰,還真沒讓八旗兵感受一下火箭的威力,所以這一次高衡決定把火箭先收起來,讓滿蒙八旗好好領教一下火箭的威力。
“前進!”咚咚咚,激烈的鼓點聲響起,這是進攻的信號,興華軍將士們踩著鼓點開始一線平推。這種陣型看起來很簡單,如果是放在冷兵器軍隊當中確實沒什麽稀奇的,但是如果是全火器化的熱兵器軍隊,這種陣型的威力就相當恐怖了。可以說是直接把十九世紀初拿破侖的老禁衛軍給直接平移到了十七世紀中葉的戰場上,這對任何一個軍事集團都是代差打擊。
火銃兵一線平推,進可攻退可守,既可以攻擊前進,也可以就地轉入防禦,這麽厚的火銃陣型,對方要想打進來,要不就用人命去填他們的火力網。要不就用火炮想辦法轟開步兵大陣,但問題是,用人命填,清軍準備好全軍覆沒了嗎?用火炮轟,難道他們當後麵的炮兵軍是擺設嗎?
哢哢哢,整齊的腳步聲響起,扛著火銃的興華軍穩步推進,那邊清軍的炮灰部隊也開始逐漸加速,兩軍距離在飛速縮短。
“皇上,他們會不會還用那種火箭來打擊我們的步兵?”清軍本陣,遏必隆問多爾袞道。說實話,上次的火箭攻勢著實讓所有人開了眼,興華軍竟然能搞出這麽強大的火器。
多爾袞道:“朕倒是覺得,他們的火箭應該用完了。你想想,上次桂林一戰,他們打了一波火箭之後就再也沒有使用了,包括我們後續的滿蒙騎兵殺上去,他們也沒有使用,這麽好的殺傷有生力量的機會高衡為什麽要錯過?他不是一天到晚將殺傷有生力量掛在嘴邊嗎?所以朕估計,這種火器應當是用完了,畢竟這玩意放飛就是一瞬間的事情,製作起來應該不會那麽簡單吧?”
遏必隆點點頭,“桂林一戰,奴才觀對方的火箭,少說上萬顆,這估計是他們多年的存貨,如果想要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再造出上萬顆,恐怕確實不太可能,也許是奴才多慮了。”
多爾袞擺擺手道:“多慮不多慮,打起來就知道,我們這麽多炮灰,就是來消耗他們火力的,且看高衡這家夥如何應對吧。”
興華軍這邊,高衡抬起了右手,當敵軍進入四裏的時候,就是興華軍炮兵的最佳射程。事實上,吳榮等人已經從千裏鏡中看出了一些端倪,他們的炮兵這次好像隱藏的更深了。按照以往的套路,清軍的炮兵往往會跟在炮灰後麵發動進攻,目的很簡單,就是用炮灰掩護自己進入射程,然後跟興華軍的火炮對轟,但是這一次,炮灰部隊的後麵好像沒有跟著炮兵,這倒是有些奇怪。
原來,這次清軍也改變了戰法,戰爭永遠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多爾袞也要改變戰術,淮河被封堵之後,清軍幹脆就地取材,砍伐樹木打造了大量的盾車。隻不過,這些盾車沒有用在炮灰之中,而是全部應用在了火炮部隊之中。六十萬清軍,除掉被興華軍摧毀的還有丟棄的、損壞的火炮,各式火炮還有上千門,當然,這不包括北洋新軍的神武大炮。
但即便如此,上千門製式火炮也是非常恐怖的力量了。多爾袞不指望這些火炮和炮手能活著下戰場,但是不管怎麽樣,哪怕是自己被打爆了,也要想辦法幹掉一個敵軍,最好是能抵近射擊,換取跟興華軍炮兵極限一換一的機會。
所以此次,清軍也分梯次出擊,並且因為是決戰,連馱馬和部分戰馬也都可以抽調出來另做他用。多爾袞的戰術很刁鑽,想讓三十幾萬炮灰衝上去,吸引興華軍火力。炮兵在後方待命,等前麵打起來了,炮兵在盾車的掩護下立刻出擊,並且火炮由戰馬和馱馬牽引,以達到提速的目的。
如此一來,清軍的戰術就變成了,當興華軍火力被炮灰全部吸引之後,清軍炮兵再通過馬力拉動,迅速出動,在短時間內展開隊形,布置陣地,並且借助盾車的掩護,可以大大提高火炮的生存幾率。而且清軍當中也不是沒有火器高手,在曹振彥的指導下,多爾袞也開始使用超越射擊的概念,當然,曹振彥並不知道這種方法叫做超越射擊,但畢竟是這個時代的火器大師,在很多事情上,屬於一點就通。
曹振彥的策略是,清軍抓緊時間修建了幾座木製高台,實際上就是砍了幾棵參天大樹,然後在樹頂設立一個平台,上麵可以容納一到兩名士兵。平日裏高台平放在地上,這樣站在興華軍的視角,他們看不見,等到作戰的時候,將高台臨時豎起,形成瞭望哨。然後挑選幾個北洋新軍的炮兵高手在上麵進行觀測。
前方的製式火炮以盾車作為掩護,盾車就相當於是山峰,火炮躲在後麵,以仰角進行拋射,炮兵不參與直瞄,而是由瞭望台上的北洋新軍炮手來指揮。這就形成了跟興華軍在桂林一戰使用超越射擊的方法。
這個計策的刁鑽之處在於,反正多爾袞也不珍惜這些火炮和炮手,哪怕是二裏的距離內,遭受興華軍猛烈的炮火覆蓋,也在所不惜,哪怕是一千門火炮連同幾百個盾車全完了,隻要能換掉興華軍幾百門火炮,那也是物超所值。要知道,興華軍火炮也隻有一千多門,要是被幹掉幾百門,炮兵軍的威力將會大打折扣。
“進攻!”多爾袞對身邊的掌旗兵吼道,等待已經沒有意義,這一刻終究要到來,就讓自己開啟戰爭的大門吧。
“前軍!進攻!”看到掌旗兵揮舞的令旗,前軍炮灰部隊的首領吳應熊、鮑承先、那拉愛鬆古、薩爾圖等人大吼著,發動了進攻的指令。
嗚!低沉的海螺號響起,炮灰大陣開始向前湧動,這是三十多萬炮灰,三十多萬人密密麻麻鋪在平原上,到處都是湧動的人頭。但這一次,清軍也學聰明了,他們也知道興華軍的火炮厲害,還有那種比百虎齊奔還要恐怖幾百倍的火箭,簡直就是究極大殺器。
所以這一次,雖然從正麵看起來炮灰部隊的大陣依然是密密麻麻,但實際上,各隊之間都留下了不少空隙,如果從空中俯瞰,就能看出來,這些士兵排成了很多橫排,而橫排和橫排之間隔了二三十步的距離。
這樣的好處就是,如果是實心彈從正麵打進來,那麽所能造成的直線殺傷就會大大減弱,畢竟一條直線上,前後士兵相隔二三十步,那麽一顆炮彈所能殺傷的人命就很有限。如果是開花彈,也是一樣的道理,破片傷害也是有範圍的,隻要士兵們隔開一段距離,破片的殺傷就會大大降低。
當然,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壞處,甚至說壞處是顯而易見的,橫排之間間隔這麽大,炮灰部隊的大陣縱深就非常長,這樣一來,衝擊力就會大大減弱。如果非要比喻一下的話,就像是拳頭和巴掌的區別,幾十萬人擰在一起,密集衝擊,前赴後繼,那就是拳頭,能產生強大的衝擊力,如果這樣相互間隔,那就是波次衝擊,如此一來,一個橫排一個橫排地送人頭,衝擊力自然比不上拳頭。
但不管如何,在如此海量人數的加持下,炮灰的氣勢還是非常駭人,如果是一般的軍隊碰見了,估計早就崩潰了,這些炮灰部隊犬牙交錯、歪歪扭扭,如同在平原上橫向翻滾的蛆蟲一般,朝著興華軍的大陣逼近。
不過興華軍戰士們不吃這一套,比如郭俊良的部隊,核心老兵都是從銅礦上下來的超級戰士,這些人的信念可不是一般強大,跟著郭俊良打完銅礦阻擊戰的老兵,活著回來的,全部升官,成為了雲南駐防軍的基層骨幹軍官力量,也是一支部隊的軍魂,有這樣的軍官在,雲南駐防軍從上到下的官兵臉上都看不出一絲表情,他們是這世上最精銳的部隊,難道還能怕了建虜不成。
但是,興華軍表示淡定,也不是所有人都淡定。比如高衡身邊的鄭成功和一眾鄭家軍的將領都是倒吸一口涼氣。此次出戰,鄭成功執意要帶兵跟高衡並肩作戰,但是鄭家軍的戰鬥力高衡明白,雖然說將士們的一腔熱血沒有問題,但是真的跟清軍精銳硬碰硬,鄭家軍明顯不是對手,而且鄭成功現在兵力不多,除去水師之外,後方還要留守兵馬,所以隻能帶三千人助戰。
當然,這三千人在鄭成功看來已經是非常精銳的兵馬了,但是在高衡看來,還是比較一般。不過他當然不能打擊鄭成功和麾下官兵的積極性,所以高衡特意將鄭成功安排在自己身邊,三千士兵也一樣,形成拱衛指揮中樞的衛隊,如果非要對標明軍的編製的話,鄭成功的三千人就相當於督標營。
鄭成功、劉國軒、施琅等人都瞪大了眼睛,他們也是第一次看見如此龐大的軍隊開始進攻,當日南京之戰,多爾袞帶領的也不過就是八萬人馬,當時鄭成功的軍隊有五六萬,還有水師助戰,雙方的兵力並沒有什麽實質上的差距,可是這一次不一樣,這一次多爾袞可是足足六十萬大軍,當然,如果鄭成功參加過桂林之戰,看見對方七十萬人馬恐怕就不會如此驚訝了。
但他們並沒有參與,所以很難在腦海中想象六十萬人發起進攻是什麽樣的場麵,知道親身體驗了之後,鄭成功的臉頰才不由自主抽動了一下,清軍控製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可以明確,如果自己僅僅是困守台島的話,不出二十年,就算是消耗也被清軍給消耗完了。他們的人口就那麽多,清軍可是能直接掌握億萬人口,這其中隻要很少一部分被利用起來加入軍隊,就能把鄭家軍給堆死。
鄭成功下意識看了看高衡。就像是海浪中的礁石一般,雖然清軍開始了總共,但是包括高衡在內的興華軍將領們,臉上依舊是麵無表情,高衡端起千裏鏡冷冷注視著這一切。鄭成功有心開口詢問,但想了想還是閉上了嘴巴。
高衡看了一會,放下了千裏鏡,扭頭對身邊的將領們交代了什麽,眾人紛紛抱拳,回到了自己的本陣之中。此次作戰,按照原定計劃,興華軍還是擺出了標準的平推陣型。所有的步兵軍頂在最前麵,炮兵軍集中在步兵軍的後方,輔助部隊跟炮兵一起行動。而土司軍留下作為總預備隊,也就是由他們來組成高衡的本陣。
話說回來,十幾萬興華軍精銳全部投入一處陣地作戰,也是頭一回。高衡也是第一次指揮這麽多人馬作戰,不管是昆侖關還是桂林,興華軍都是兵分數路搶占各個陣地,高衡也充分發揮手下將領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指揮部隊作戰,自己扼守中路。但是這一次,明顯不一樣,高衡要指揮大戰場,投入全部兵力作戰。
而且此次,吳榮的炮兵軍是第一次整建製投入,可以想象,待會打起來,一個炮兵軍將會打出多麽恐怖的火力投射。不僅如此,在桂林戰役結束之後的這幾個月時間內,製造總局加班加點,拚命生產火箭,在下龍灣艦隊出發的時候,隨船又攜帶了一萬枚火箭,這一萬枚火箭可是殺手鐧,高衡並不打算將他們用在饑兵的身上。
桂林一戰,火箭都扔給了炮灰,還真沒讓八旗兵感受一下火箭的威力,所以這一次高衡決定把火箭先收起來,讓滿蒙八旗好好領教一下火箭的威力。
“前進!”咚咚咚,激烈的鼓點聲響起,這是進攻的信號,興華軍將士們踩著鼓點開始一線平推。這種陣型看起來很簡單,如果是放在冷兵器軍隊當中確實沒什麽稀奇的,但是如果是全火器化的熱兵器軍隊,這種陣型的威力就相當恐怖了。可以說是直接把十九世紀初拿破侖的老禁衛軍給直接平移到了十七世紀中葉的戰場上,這對任何一個軍事集團都是代差打擊。
火銃兵一線平推,進可攻退可守,既可以攻擊前進,也可以就地轉入防禦,這麽厚的火銃陣型,對方要想打進來,要不就用人命去填他們的火力網。要不就用火炮想辦法轟開步兵大陣,但問題是,用人命填,清軍準備好全軍覆沒了嗎?用火炮轟,難道他們當後麵的炮兵軍是擺設嗎?
哢哢哢,整齊的腳步聲響起,扛著火銃的興華軍穩步推進,那邊清軍的炮灰部隊也開始逐漸加速,兩軍距離在飛速縮短。
“皇上,他們會不會還用那種火箭來打擊我們的步兵?”清軍本陣,遏必隆問多爾袞道。說實話,上次的火箭攻勢著實讓所有人開了眼,興華軍竟然能搞出這麽強大的火器。
多爾袞道:“朕倒是覺得,他們的火箭應該用完了。你想想,上次桂林一戰,他們打了一波火箭之後就再也沒有使用了,包括我們後續的滿蒙騎兵殺上去,他們也沒有使用,這麽好的殺傷有生力量的機會高衡為什麽要錯過?他不是一天到晚將殺傷有生力量掛在嘴邊嗎?所以朕估計,這種火器應當是用完了,畢竟這玩意放飛就是一瞬間的事情,製作起來應該不會那麽簡單吧?”
遏必隆點點頭,“桂林一戰,奴才觀對方的火箭,少說上萬顆,這估計是他們多年的存貨,如果想要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再造出上萬顆,恐怕確實不太可能,也許是奴才多慮了。”
多爾袞擺擺手道:“多慮不多慮,打起來就知道,我們這麽多炮灰,就是來消耗他們火力的,且看高衡這家夥如何應對吧。”
興華軍這邊,高衡抬起了右手,當敵軍進入四裏的時候,就是興華軍炮兵的最佳射程。事實上,吳榮等人已經從千裏鏡中看出了一些端倪,他們的炮兵這次好像隱藏的更深了。按照以往的套路,清軍的炮兵往往會跟在炮灰後麵發動進攻,目的很簡單,就是用炮灰掩護自己進入射程,然後跟興華軍的火炮對轟,但是這一次,炮灰部隊的後麵好像沒有跟著炮兵,這倒是有些奇怪。
原來,這次清軍也改變了戰法,戰爭永遠不可能一成不變。所以多爾袞也要改變戰術,淮河被封堵之後,清軍幹脆就地取材,砍伐樹木打造了大量的盾車。隻不過,這些盾車沒有用在炮灰之中,而是全部應用在了火炮部隊之中。六十萬清軍,除掉被興華軍摧毀的還有丟棄的、損壞的火炮,各式火炮還有上千門,當然,這不包括北洋新軍的神武大炮。
但即便如此,上千門製式火炮也是非常恐怖的力量了。多爾袞不指望這些火炮和炮手能活著下戰場,但是不管怎麽樣,哪怕是自己被打爆了,也要想辦法幹掉一個敵軍,最好是能抵近射擊,換取跟興華軍炮兵極限一換一的機會。
所以此次,清軍也分梯次出擊,並且因為是決戰,連馱馬和部分戰馬也都可以抽調出來另做他用。多爾袞的戰術很刁鑽,想讓三十幾萬炮灰衝上去,吸引興華軍火力。炮兵在後方待命,等前麵打起來了,炮兵在盾車的掩護下立刻出擊,並且火炮由戰馬和馱馬牽引,以達到提速的目的。
如此一來,清軍的戰術就變成了,當興華軍火力被炮灰全部吸引之後,清軍炮兵再通過馬力拉動,迅速出動,在短時間內展開隊形,布置陣地,並且借助盾車的掩護,可以大大提高火炮的生存幾率。而且清軍當中也不是沒有火器高手,在曹振彥的指導下,多爾袞也開始使用超越射擊的概念,當然,曹振彥並不知道這種方法叫做超越射擊,但畢竟是這個時代的火器大師,在很多事情上,屬於一點就通。
曹振彥的策略是,清軍抓緊時間修建了幾座木製高台,實際上就是砍了幾棵參天大樹,然後在樹頂設立一個平台,上麵可以容納一到兩名士兵。平日裏高台平放在地上,這樣站在興華軍的視角,他們看不見,等到作戰的時候,將高台臨時豎起,形成瞭望哨。然後挑選幾個北洋新軍的炮兵高手在上麵進行觀測。
前方的製式火炮以盾車作為掩護,盾車就相當於是山峰,火炮躲在後麵,以仰角進行拋射,炮兵不參與直瞄,而是由瞭望台上的北洋新軍炮手來指揮。這就形成了跟興華軍在桂林一戰使用超越射擊的方法。
這個計策的刁鑽之處在於,反正多爾袞也不珍惜這些火炮和炮手,哪怕是二裏的距離內,遭受興華軍猛烈的炮火覆蓋,也在所不惜,哪怕是一千門火炮連同幾百個盾車全完了,隻要能換掉興華軍幾百門火炮,那也是物超所值。要知道,興華軍火炮也隻有一千多門,要是被幹掉幾百門,炮兵軍的威力將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