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國這個副主任雖隻是掛職,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在離開老貓辦公室後,李愛國還是到物資處走了一趟。


    工廠裏的物資處負責物資調度,倉庫裏裝滿了各種零配件和各種生產物資,氣象站的物資處裏麵卻擺放了各種各樣的武器和間諜設備。


    觀鳥儀、微型照相機、瓦爾特ppk7.65mm自動手槍、“肚皮炸彈”手搖式竊聽鑽孔機.


    李愛國有些驚訝的拿起那個竊聽鑽孔機。


    “舒主任,這東西是哪個軍工廠生產出來的?”


    “咱們目前還沒有這種技術,是從抓捕的迪特身上搜來的。目前二組正在仿製,不過進展不大。”


    物資處主任舒若綺是個五十多歲的女同誌,留著短發頭,鼻梁上的黑框眼鏡讓她顯得很古板,為人卻很熱情。


    李愛國剛報導,她就幫著介紹了氣象站物資處的情況。


    氣象站物資處的工作主要分為三個組。


    一組為氣象員們提供常規的彈藥武器,並且負責武器的保養和清點工作。由軍工廠出身的楚執擔任組長。


    二組則負責仿製迪特裝備,或者是修理那些損壞的裝備,二組由俞誌學負責。他手下有一幫子能工巧匠。


    三組則負責提供其它物資支持,比如糧票,糧食,服裝,車輛等等。


    剩餘其它的雜項,全歸主任和副主任管了,遇到無法仿製的設備,需要他們向有關部門申請。


    氣象站物資處跟行動處有很大差別,他們不參與到氣象工作中,擁有正規的編製和身份。


    物資處內的幹部都有軍銜,像舒若綺是種校,幾個組長是大尉,組員們則是中尉。


    李愛國跟物資處的同誌開了一個簡單的見麵會。


    部隊的體製足以決定這裏不會像工廠、單位那樣勾心鬥角。


    在這裏決定地位的條件隻有兩個。


    一個是軍銜。


    李愛國是種校軍銜,足以領導他們。


    第二個是功勞。


    李愛國曾經數次解決過大麻煩,這些人即使沒有認識李愛國,也聽說過李愛國的大名。


    “李主任,您放心,我們以後肯定會好好配合您的工作。”幾個組長和組員紛紛做了保證。


    李愛國喝口茶笑道:“客氣了,我這個副主任,隻是個兼職罷了。隻要大家夥齊心合力,在舒主任的領導下,完成自己的工作,別的事情都好說。”


    李愛國的意思很明顯,他對於物資處的權力沒有什麽興趣,但是誰也別擋著他辦事兒。


    舒主任雖沒有這些心思,也領會到了李愛國的意思,她微微頷首道:“李主任,我們已經接到了總後勤軍需生產部的通知,京城化工廠已經接了訂單,不過他們需要我們的人前去指導研究工作。您看我怎麽回他們?”


    “明天吧,告訴總後勤軍需生產部,我們明天過去。”


    李愛國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馬上要散會了,李愛國突然想打了一個人。


    他將舒主任請到了僻靜的地方,問道:“舒主任,我是老氣象員,但是在咱們物資處卻是個新兵,有很多規矩不清楚。還得請教一下您這個大主任。”


    舒主任古板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笑容:“咱們都是一個部門的,都是為了把事兒辦好,李司機,您也別繞彎子了。”


    “我發現咱們物資處裏並沒有精通化工的專家,比如製造顯形藥水之類的,全都是外包給了化工廠。


    每次要提前申請訂單,一來二去既容易走漏風聲,又容易耽誤事兒。


    正好,我認識一個老化學家”


    李愛國把王慶典的情況講了一遍。


    當然了,李愛國並不寄希望王慶典能到氣象站工作。


    畢竟氣象站裏的規矩嚴格,特別是物資處這種絕對機密部門,李愛國擔任氣象員好幾年,才能自己前來領取任務裝備。


    隻是希望這次前往京城化工廠,王慶典可以作為幫手出麵。


    舒主任點頭:“王慶典以前是新華試劑所的所長,對京城化工十分熟悉,要是他願意幫忙的話,咱們可以事半功倍。李主任,您的想法很不錯。”


    “這麽著吧,咱們氣象站有外聘專家的管理,王慶典可以作為外聘專家參與進來。


    不過,這一切都得等到王慶典通過了審核才能決定。”


    “多謝了。”


    王慶典是高先生的徒弟,解放後一直從事化工試劑工作,並且還有一間四合院實驗室,檔案肯定沒有問題。


    事情正如李愛國預料的一樣。


    舒主任親自去檔案室跑了一趟,請那些檔案員們從化工部調取了王慶典的檔案,沒有發現任何有瑕疵的地方。


    做完這些事情,已經將近晚上八點鍾了。


    李愛國為了趕時間,也顧不得回家休息,直接騎上自行車來到了銅鑼巷南巷口的爆炸大院內。


    今天王慶典的運氣很不錯,亦或者說他的試劑用完了,一整天都沒有搞出爆炸事件。


    李愛國來到爆炸大院的時候,他正在酒精燈上用鋼絲穿著饃片,烤饃片吃。


    “行啊,王教授,您學會中飽私囊了。”李愛國嬉笑著遞出一根煙。


    王慶典接過煙,將饃片遞給了李愛國:“你誤會了,我這是研究澱粉在高溫作用下的化學反應,你可別小看這試驗。


    要是能把試驗中所發生的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搞明白,至少能得個諾貝爾獎啥的。”


    王慶典這話倒是沒說錯。


    自從第一個原始人拿起大棒子夯暈老虎的腦袋、第一個原始人眺望星空開始,人類已經產生了智慧,展開了對宇宙的探索。


    但是,宇宙神秘無比,即使花費了4萬年,人們對宇宙的認識還很淺薄。


    就拿後世的飛機來說,隻要擁有小學畢業證的人,都知道飛機能飛上天的是因為伯努利原理。


    到了大學,則會發出“臥槽,所以飛機到底為啥能飛”的驚歎。


    碩士研究生:“也許飛機是因為能飛才能飛。”


    博士研究生:“管它為啥能飛,直接進行計算機模擬,上風洞。”


    也就是說,至今人類隻知道飛機能飛,也知道如何讓飛機起飛,卻不知道飛機為什麽能飛。


    就拿小溪裏麵隨處可見的激流來說,裏麵蘊含的湍流,即使用最先進的大型計算機也沒辦法完全模擬。


    這塊饃片不是饃片,而是蘊含了無數物理、化學、生物知識的知識寶庫。


    隻是這知識寶庫給李愛國唯一的感覺就是有點燒焦了。


    “烤得很好,下次別烤了。”本著不浪費糧食的宗旨,李愛國捏著鼻子將饃片吞金肚子裏。


    他從兜裏摸出一張聘書遞了過去。


    “王慶典同誌,你願意成為我們石景山氣象站的特聘專家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裏的火車司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條腿的小白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條腿的小白兔並收藏四合院裏的火車司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