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的萬戶角,有一種別樣的美感,徐徐海風從海上吹來,大海、沙灘、椰林和晚霞一起構成一副絕美的畫麵。
而在這副畫麵之中,最為顯眼的還是那個巨大的發射塔,這隻是其中一座,伴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現在的萬戶角已擁有了四個發射場,四個大小不一發射架沿著海岸線一字排開,好不壯觀。
在通往發射場的沿海公路上,停著一輛電動交通車——這種使用密封鉛酸電池的電動車在南洋很常見,雖然續航裏程有限,但是用作場內交通車,倒也很合適。
坐在交通車裏的張遠鵬,先給朋友遞了一根煙,然後就這樣坐在那裏,默默的抽著煙,偶爾的他會把目光投向遠處的二號發射架,那裏一枚萬戶5型火箭聳立著,幾個小時後,它就會把三枚人造衛星送上太空。
繼美國、蘇聯之後,南洋將會是第三個實現“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
不過,注視著那枚火箭時,張遠鵬思索的問題卻是“和平衛士”洲際導彈,這款導彈是南洋剛剛研製成功的洲際導彈,它的射程達12000公裏,在研製這款導彈的時候,為了提高精度,他采用高性能計算機——由多塊集成電路構成的計算機,其反應時間和係統性能得到了質的提升,遠遠優於當時美國和蘇聯洲際導彈係統。
作為參與這款導彈研製的工程師,張遠鵬盯著遠處火箭自言自語道:
“這樣的技術,不用在導彈上,實在是可惜啊!”
“什麽?”
而坐在一旁的王平安疑惑道:
“什麽技術?”
“一箭多星啊。”
用手指著遠處的火箭,張鵬遠說道:
“咱們的“和平衛士”雖然隻有12000公裏的射程,但是你知道的,因為赤道的關係,它的載荷超過一噸,這樣的導彈,僅僅隻用發射一枚核彈頭,實在是太可惜了。
現在核彈的小型化很順利,要是用一箭多星的技術的話,至少可以把四枚核彈發射到敵國。同時攻擊四個目標,甚至十個目標!”
對於所有參與“和平衛士”的工程師來說,們雖然非常清楚和平衛士的性能是非常先進的,但是,如果能夠進一步提高其性能,自然不會有任何人會加以拒絕。
“到時候我們的一枚導彈就相當於幾枚導彈,隻需要有限的一些洲際導彈就可以摧毀一個國家。”
在提到“摧毀一個國家時”,張鵬遠語氣顯得非常平靜,就像是在提一件一提的事情似的。
正是核戰爭時代的特點,戰爭不再是以戰爭的勝負為目的,而是以摧毀敵國,以毀滅作為手段。
正是在這種核武器的威懾之下,世界才真正進入到和平時代,畢竟在此之前戰爭的目的是基於勝利,
現在,在核武器的時代,戰爭的目的卻變味兒了,變成了毀滅,是以毀滅作為戰爭的最終目的。
所以,對於張鵬遠來說,他在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和平衛士”洲際導彈的威力,讓他能夠更容易完成他的設計使命——將敵國從地球上抹去。
“你的這個想法很正常,從美國人去年用“thor-able”運載火箭的末級,將3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咱們就在研究這個了,美國人高調宣傳這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就是為了告訴蘇聯人,他們可以一次發射好幾枚核彈。”
這就是冷戰最真實的一麵,所謂的“太空探索”其核心還是為了戰爭服務,隻不過大家都披上了“為了和平”、“為了全人類”的外衣,說白了,就是為了聽起來好聽而已,可骨子裏為的都是想要摧毀他們!
當然了,好聽的話總是需要說的,但那說的都是給外人聽的。
王平安說道。
“可是你別忘了,精度,“一箭多星”說白了,就是集束式多彈頭技術,隻要把彈頭在目標區域像撒鹽一樣撒下去就可以了,可問題是精度怎麽辦?”
扭頭看著張鵬遠,王平安說道:
“別忘了,在研製“和平衛士”的時候,咱們就發現將導彈的打擊精度提高一倍意味著摧毀同樣的目標,需要彈頭的當量可以降為原來的1/4。
在命中精度不變的情況下,彈頭威力提高1倍,摧毀能力將增加大約0.6倍,如果彈頭威力不變,命中精度提高1倍,則摧毀能力增加大約3倍。
總之,提高打擊精度比提高彈頭威力的效果要好的多。所以,咱們才會花費那麽多精力去解決它的精度問題。”
王平安的話音剛落,張鵬遠就反問道。
“精度問題是怎麽解決的?”
“計算機啊!提高打擊精度,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彈載計算機和陀螺儀的性能。”
“對,就是計算機,實際上,沒有性能強大的彈載計算機,也就不可能實現分導式多彈頭。”
張鵬遠一邊說,一邊解釋道:
“就目前來說,我們的計算機和製導係統是無法滿足分導式彈頭的需要。主要是它的性能難以滿足彈道快速解算的要求,等cpu解算出彈道後,彈頭已經錯過窗口了。”
“這也是為什麽,他們要在地麵上完成計算,然後,再依次釋放衛星了,衛星可以這麽發射,但是導彈卻不行,我們在研製“和平衛士”的時候,一個技術指標,就是製導係統不依賴於導彈外部的任何信息,這樣一來,才能在核戰的條件下,實施真正的核反擊。”
其實,萬戶5型火箭,從來都不是合格的戰略導彈,因為它不僅依賴於對恒星或陸地位置的觀測,而且還依賴於無線電或雷達信號,這意味著如果指揮中心或者測控船被摧毀,它就會變成瞎子。
但是“和平衛士”的慣性製導係統卻不依賴這些外部信息,從而真正實現了發射後不管。
“也就是說,沒有強大的計算機,一箭多彈,實際上就是一個集束炸彈而已,抵達目標上空,釋放彈頭,至於效果和一個的區別也不大。”
聽著王平安的分析,張鵬遠抿了一下嘴唇,說道:
“那我們就研製更強大的計算機唄,隻要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麽剩下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在張鵬遠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的眼睛盯著那枚萬戶五型火箭,雙眼中充斥著某種渴望,他所思所想的隻有一個問題——如何盡可能的保護南洋的安全!
一個小時後,迎著夕陽的餘暉,萬戶五型火箭又一次成功的發射了,又一次成功的將衛星送上了太空。
盡管在過去的幾年中,南洋發射的火箭次數最少,甚至直到去年歲末才發射了第一個月球探測器,但是南洋一直在穩紮穩打的一步步的推進著自己的火箭計劃,並且一點點的朝著一個遠景目標發展著。
月球!
錢複康的辦公室中,就懸掛著一副月球照片,那是“玉兔一號”拍下的月球照片,這張照片代表著某種願景——登月。
隻不過,目前在錢複康的工作之中,研製登月火箭反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導彈。
“固體發動機!”
指著繪圖板上圖紙,錢複康說道:
“軍方的要求非常簡單,他們要求潛射導彈必須使用固體發動機。”
其實,在南洋,沒有誰比錢複康更了解潛射導彈,南洋初代艇載彈道導彈的的方案是把陸上使用液體推進的“萬戶四型”中程導彈稍加改動後裝備到艦艇上,形成艦載武器係統。
當時剛來南洋的錢複康就操刀對“萬戶四型”導彈經折衷改動,由原來的長29米、直徑2.41米變為長17.7米、直徑2.67米。不過與“萬戶四型”存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把液體推進劑的導彈作為一種戰略導彈係統進行部署,在後勤、安全、發射以及作戰方麵都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
另外,艦載“萬戶四型”導彈隻能在發射前臨時加注液體推進劑,時間長且十分複雜;導彈在潛艇上發射時,導彈起飛時加速度較低,可能會引起嚴重問題和後果。因此改型導彈不能滿足海軍所期望的簡單、可靠、發射迅速及時的要求。
不過即使是如此,海軍技術部門仍然用它進行了大量的試驗,並且最終成功的實現了水下發射,但是這並沒有解決其發射複雜的問題。
於是研製新型潛射導彈,就成為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海軍把彈道導彈核潛艇已經列入計劃的前提下。
“可是用固體發動機的話,射程恐怕很難滿足海軍對射程的需求,固體發動機的推力小,即使是美國的北極星,發射重量也就隻有12噸,射程也隻有2000多公裏。”
作為南洋最權威的火箭工程師,尤金.格桑對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性能優劣是非常清楚的,前者可以很容易做大做強,可是後者卻不可能。
“一步步的來吧,按照海軍要求,彈長不能超過10米,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想要增加射程,隻能在彈徑和彈體材料上做文章,第一是盡量降低彈體重量,這個我已經有了方案,就是第二級火箭的殼體由玻璃纖維製成,第二就是適當增加彈寬……”
在一一介紹著自己的想法之後,錢複康把目光投向尤金,說道:
“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固體火箭發動機,”
麵對錢複康投來的視線,尤金思索了一會兒,回答道。
“現在我們的15t級固體火箭在研製之中,基本上已經解決了技術問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大概可以在年中拿出樣品。”
尤金的回答讓錢複康陷入了思索之中,他默默的拿出根香煙抽了一會,然後說道:
“15噸還是有些太小啊,這個射程最多隻有3000km,距離海軍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可以再想想辦法嗎?哪怕就是幾百公斤也是好的,畢竟,對於導彈來說,哪怕是遠上個一兩百公裏,那是非常重要的。”
對這個要求,尤金無奈的聳了聳肩膀,說道:
“這個是真沒有辦法了,至少在高性能推進劑研製成功之前,是沒有任何辦法的,就目前來說,你隻能在導彈上麵去做文章了。”
在導彈上做文章,做什麽樣的文章?
當然是進一步優化導彈的彈體設計了,還有就是采用新型材料。當然,還可以設計重量更小的自導係統。
雖然辦法有很多,但是沒有一個辦法是容易解決的。所以,對於錢複康來說,接下來有很多問題是需要去解決。
“是最好的辦法還是增加導彈的長度……”
盡管嘴上這麽說著,但是錢複康知道這是並不可能的,畢竟,現在彈道導彈核潛艇正在製造之中,牽一發動全身,導彈尺寸是受到潛艇大小限製的。
“真的有點可惜啊……”
而在這副畫麵之中,最為顯眼的還是那個巨大的發射塔,這隻是其中一座,伴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現在的萬戶角已擁有了四個發射場,四個大小不一發射架沿著海岸線一字排開,好不壯觀。
在通往發射場的沿海公路上,停著一輛電動交通車——這種使用密封鉛酸電池的電動車在南洋很常見,雖然續航裏程有限,但是用作場內交通車,倒也很合適。
坐在交通車裏的張遠鵬,先給朋友遞了一根煙,然後就這樣坐在那裏,默默的抽著煙,偶爾的他會把目光投向遠處的二號發射架,那裏一枚萬戶5型火箭聳立著,幾個小時後,它就會把三枚人造衛星送上太空。
繼美國、蘇聯之後,南洋將會是第三個實現“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
不過,注視著那枚火箭時,張遠鵬思索的問題卻是“和平衛士”洲際導彈,這款導彈是南洋剛剛研製成功的洲際導彈,它的射程達12000公裏,在研製這款導彈的時候,為了提高精度,他采用高性能計算機——由多塊集成電路構成的計算機,其反應時間和係統性能得到了質的提升,遠遠優於當時美國和蘇聯洲際導彈係統。
作為參與這款導彈研製的工程師,張遠鵬盯著遠處火箭自言自語道:
“這樣的技術,不用在導彈上,實在是可惜啊!”
“什麽?”
而坐在一旁的王平安疑惑道:
“什麽技術?”
“一箭多星啊。”
用手指著遠處的火箭,張鵬遠說道:
“咱們的“和平衛士”雖然隻有12000公裏的射程,但是你知道的,因為赤道的關係,它的載荷超過一噸,這樣的導彈,僅僅隻用發射一枚核彈頭,實在是太可惜了。
現在核彈的小型化很順利,要是用一箭多星的技術的話,至少可以把四枚核彈發射到敵國。同時攻擊四個目標,甚至十個目標!”
對於所有參與“和平衛士”的工程師來說,們雖然非常清楚和平衛士的性能是非常先進的,但是,如果能夠進一步提高其性能,自然不會有任何人會加以拒絕。
“到時候我們的一枚導彈就相當於幾枚導彈,隻需要有限的一些洲際導彈就可以摧毀一個國家。”
在提到“摧毀一個國家時”,張鵬遠語氣顯得非常平靜,就像是在提一件一提的事情似的。
正是核戰爭時代的特點,戰爭不再是以戰爭的勝負為目的,而是以摧毀敵國,以毀滅作為手段。
正是在這種核武器的威懾之下,世界才真正進入到和平時代,畢竟在此之前戰爭的目的是基於勝利,
現在,在核武器的時代,戰爭的目的卻變味兒了,變成了毀滅,是以毀滅作為戰爭的最終目的。
所以,對於張鵬遠來說,他在所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和平衛士”洲際導彈的威力,讓他能夠更容易完成他的設計使命——將敵國從地球上抹去。
“你的這個想法很正常,從美國人去年用“thor-able”運載火箭的末級,將3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咱們就在研究這個了,美國人高調宣傳這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就是為了告訴蘇聯人,他們可以一次發射好幾枚核彈。”
這就是冷戰最真實的一麵,所謂的“太空探索”其核心還是為了戰爭服務,隻不過大家都披上了“為了和平”、“為了全人類”的外衣,說白了,就是為了聽起來好聽而已,可骨子裏為的都是想要摧毀他們!
當然了,好聽的話總是需要說的,但那說的都是給外人聽的。
王平安說道。
“可是你別忘了,精度,“一箭多星”說白了,就是集束式多彈頭技術,隻要把彈頭在目標區域像撒鹽一樣撒下去就可以了,可問題是精度怎麽辦?”
扭頭看著張鵬遠,王平安說道:
“別忘了,在研製“和平衛士”的時候,咱們就發現將導彈的打擊精度提高一倍意味著摧毀同樣的目標,需要彈頭的當量可以降為原來的1/4。
在命中精度不變的情況下,彈頭威力提高1倍,摧毀能力將增加大約0.6倍,如果彈頭威力不變,命中精度提高1倍,則摧毀能力增加大約3倍。
總之,提高打擊精度比提高彈頭威力的效果要好的多。所以,咱們才會花費那麽多精力去解決它的精度問題。”
王平安的話音剛落,張鵬遠就反問道。
“精度問題是怎麽解決的?”
“計算機啊!提高打擊精度,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彈載計算機和陀螺儀的性能。”
“對,就是計算機,實際上,沒有性能強大的彈載計算機,也就不可能實現分導式多彈頭。”
張鵬遠一邊說,一邊解釋道:
“就目前來說,我們的計算機和製導係統是無法滿足分導式彈頭的需要。主要是它的性能難以滿足彈道快速解算的要求,等cpu解算出彈道後,彈頭已經錯過窗口了。”
“這也是為什麽,他們要在地麵上完成計算,然後,再依次釋放衛星了,衛星可以這麽發射,但是導彈卻不行,我們在研製“和平衛士”的時候,一個技術指標,就是製導係統不依賴於導彈外部的任何信息,這樣一來,才能在核戰的條件下,實施真正的核反擊。”
其實,萬戶5型火箭,從來都不是合格的戰略導彈,因為它不僅依賴於對恒星或陸地位置的觀測,而且還依賴於無線電或雷達信號,這意味著如果指揮中心或者測控船被摧毀,它就會變成瞎子。
但是“和平衛士”的慣性製導係統卻不依賴這些外部信息,從而真正實現了發射後不管。
“也就是說,沒有強大的計算機,一箭多彈,實際上就是一個集束炸彈而已,抵達目標上空,釋放彈頭,至於效果和一個的區別也不大。”
聽著王平安的分析,張鵬遠抿了一下嘴唇,說道:
“那我們就研製更強大的計算機唄,隻要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麽剩下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在張鵬遠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的眼睛盯著那枚萬戶五型火箭,雙眼中充斥著某種渴望,他所思所想的隻有一個問題——如何盡可能的保護南洋的安全!
一個小時後,迎著夕陽的餘暉,萬戶五型火箭又一次成功的發射了,又一次成功的將衛星送上了太空。
盡管在過去的幾年中,南洋發射的火箭次數最少,甚至直到去年歲末才發射了第一個月球探測器,但是南洋一直在穩紮穩打的一步步的推進著自己的火箭計劃,並且一點點的朝著一個遠景目標發展著。
月球!
錢複康的辦公室中,就懸掛著一副月球照片,那是“玉兔一號”拍下的月球照片,這張照片代表著某種願景——登月。
隻不過,目前在錢複康的工作之中,研製登月火箭反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導彈。
“固體發動機!”
指著繪圖板上圖紙,錢複康說道:
“軍方的要求非常簡單,他們要求潛射導彈必須使用固體發動機。”
其實,在南洋,沒有誰比錢複康更了解潛射導彈,南洋初代艇載彈道導彈的的方案是把陸上使用液體推進的“萬戶四型”中程導彈稍加改動後裝備到艦艇上,形成艦載武器係統。
當時剛來南洋的錢複康就操刀對“萬戶四型”導彈經折衷改動,由原來的長29米、直徑2.41米變為長17.7米、直徑2.67米。不過與“萬戶四型”存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把液體推進劑的導彈作為一種戰略導彈係統進行部署,在後勤、安全、發射以及作戰方麵都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
另外,艦載“萬戶四型”導彈隻能在發射前臨時加注液體推進劑,時間長且十分複雜;導彈在潛艇上發射時,導彈起飛時加速度較低,可能會引起嚴重問題和後果。因此改型導彈不能滿足海軍所期望的簡單、可靠、發射迅速及時的要求。
不過即使是如此,海軍技術部門仍然用它進行了大量的試驗,並且最終成功的實現了水下發射,但是這並沒有解決其發射複雜的問題。
於是研製新型潛射導彈,就成為了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海軍把彈道導彈核潛艇已經列入計劃的前提下。
“可是用固體發動機的話,射程恐怕很難滿足海軍對射程的需求,固體發動機的推力小,即使是美國的北極星,發射重量也就隻有12噸,射程也隻有2000多公裏。”
作為南洋最權威的火箭工程師,尤金.格桑對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性能優劣是非常清楚的,前者可以很容易做大做強,可是後者卻不可能。
“一步步的來吧,按照海軍要求,彈長不能超過10米,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想要增加射程,隻能在彈徑和彈體材料上做文章,第一是盡量降低彈體重量,這個我已經有了方案,就是第二級火箭的殼體由玻璃纖維製成,第二就是適當增加彈寬……”
在一一介紹著自己的想法之後,錢複康把目光投向尤金,說道:
“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固體火箭發動機,”
麵對錢複康投來的視線,尤金思索了一會兒,回答道。
“現在我們的15t級固體火箭在研製之中,基本上已經解決了技術問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大概可以在年中拿出樣品。”
尤金的回答讓錢複康陷入了思索之中,他默默的拿出根香煙抽了一會,然後說道:
“15噸還是有些太小啊,這個射程最多隻有3000km,距離海軍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可以再想想辦法嗎?哪怕就是幾百公斤也是好的,畢竟,對於導彈來說,哪怕是遠上個一兩百公裏,那是非常重要的。”
對這個要求,尤金無奈的聳了聳肩膀,說道:
“這個是真沒有辦法了,至少在高性能推進劑研製成功之前,是沒有任何辦法的,就目前來說,你隻能在導彈上麵去做文章了。”
在導彈上做文章,做什麽樣的文章?
當然是進一步優化導彈的彈體設計了,還有就是采用新型材料。當然,還可以設計重量更小的自導係統。
雖然辦法有很多,但是沒有一個辦法是容易解決的。所以,對於錢複康來說,接下來有很多問題是需要去解決。
“是最好的辦法還是增加導彈的長度……”
盡管嘴上這麽說著,但是錢複康知道這是並不可能的,畢竟,現在彈道導彈核潛艇正在製造之中,牽一發動全身,導彈尺寸是受到潛艇大小限製的。
“真的有點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