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事業,往往起源於偶然。


    45年嘉禾貿易公司成立時,隻是一家規模中等的,旨在為婆羅洲建立糧食儲備,於國際市場進行糧食貿易的小公司。


    但是相比於這個時代的其它糧食企業,它所擁有的卻是近乎於無盡的資源!


    “南美的牛肉、小麥以及東南亞的大米。都是歐洲各國市場所急需的,我們可以像俄國人一樣,不一定需要硬通貨,換取機器就好……”


    又一次,在辦公室中,麵對著嘉禾貿易公司的幾名高管們,李毅安強調著交易的方式——易貨貿易。


    戰後的歐洲各國的手裏都沒什麽硬通貨。沒有美元或者黃金,自然就不能從國際市場購買所需要的物資了,這也是為什麽戰後各農業國商品滯銷,而歐洲市場物資短缺的原因。


    這也就是所謂的“美元荒”,以硬通貨短缺為標誌的“美元荒”一直持續到60年代,伴隨著“馬歇爾計劃”以及後來的歐洲複興才慢慢的緩解。


    而嘉禾貿易公司,是李毅安特意成立的一家專門從事國際糧油貿易的公司,它所依托的並不僅僅是婆羅洲的商船隊,還有他手裏的外匯儲備——畢竟,在美國的黑市貿易確實是掙了不少,足足十幾個小目標呢!


    這些錢就是公司從事國際糧油貿易的底氣所在。用美元從南美和東南亞購買糧食、肉類,再運往歐洲換取婆羅洲建設所需要的機器,可謂是一舉雙得,不僅可以獲得很大的利潤,而且還能加快婆羅洲的建設。


    “可是,李長官,眼下歐洲各國很多工廠都正在恢複中,而且俄國人也在出口糧食購買機器,咱們這麽搶,很有可能會抬高機器價格,而且,就眼下來說,婆羅洲還不需要那麽多的機器,僅僅隻是在突尼斯,就積壓了超過三萬台機器設備,在意大利,還有大約十萬台設備等待折運,在德國搜索隊的貨場上,也積壓了超過五萬部各種機器設備,現在相比於機器,我們需要的是工廠的廠房和技術工人。”


    作為嘉禾貿易公司經理的李潔白很果斷的道出了現實,指出老板建議中最大的問題——婆羅洲不缺機器。


    眼下並不缺機器。


    “呃……”


    聞言,李毅安愣了愣,確實,他忘記這茬了,但是眼前的大好良機,又怎麽可能錯過的。


    “現在歐洲各國貨幣幣值不穩定,它們是會貶值的,如果不換成實物的話,咱們是會吃虧的。”


    李毅安之所以會提到易貨貿易,是因為通過向歐洲出口緬甸大米,才讓他想起來曾看過的資料,戰後最初的兩年裏,西歐各國從俄國進口了大量的糧食,進口總額甚至超過美國。


    因為進口俄國糧食、肉類,不需要外匯和硬通貨。俄國出口糧食是為了換取機器,以進行戰後重建。即使是俄國本身糧食供應很緊張,他們仍然在千方百計的出口糧食——甚至不惜加大對烏克蘭糧食的征收,這邊剛解放,那邊就要求在烏克蘭征收4億普特的糧食,相當於65.52億公斤糧食,即便是導致饑荒也在所不惜。


    重要的是機器,是重建工業所需要的機器。


    雖然婆羅洲眼下還沒有大片的水稻田,但李毅安的手裏有充足的硬通貨和船,隻在東南亞收購廉價的大米運到歐洲,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歐洲各國沒有硬通貨也沒關係,和俄國人一樣,婆羅洲也需要機器進行工業化。


    但是和俄國不一樣的是,婆羅洲錢是不缺機器的,相比於機器更缺人,即便是買了一堆機器,也是放在那裏生鏽,因為沒有足夠的工人。


    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有必要在歐洲和俄國人搶購機器,哄抬物價了。


    在成濟德的提醒下,李毅安認識到,婆羅洲並沒有那麽迫切的需求。而且哄抬機器價格,對婆羅洲也不是件好事啊!


    沉思片刻,李毅安說道。


    “那麽……記賬呢?”


    “記帳?怎麽說?”


    李潔白等人詫異道。


    “基本上就是我們指定一家銀行,授信給某個國家,這個授信額度可以是一億美元,也可以是兩億美元,他們不需要現在交付易貨物資給我們,而是采用記賬的方式,約定一個交貨期,可以是一年後,也可以是兩年後,當然,賬期是要計算利息的……”


    隨後李毅安便解釋著戰前德國的貿易政策,戰前的德國與現在的歐洲各國一樣,都是嚴重缺乏的黃金外匯之類的硬通貨,這對德國的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也正因如此,在希特勒上台後,其便推行“去黃金化”的易貨貿易。


    就是德國和一個國家進行的貿易時要求簽訂一個《易貨貿易協定》,規定雙方的相互進出口數量要平衡,然後雙方建立一個易貨賬戶,德國從這個國家進口一筆原材料或者農副產品,那麽對方就要進口德國同樣價值的工業產品,在賬戶上形成一個對衝,最終的目的是,讓賬戶處於平衡狀態,誰也不欠誰錢。通過這種易貨貿易,德國既獲得了廉價的農產品和原材料這個所謂易貨貿易體係,又搶占了英美產品的市場,加速了自己的經濟複蘇速度,也壓製了英美法的經濟。


    但這隻是20世紀的“易貨貿易”,到了二十一世紀,又有了新的進化,而推動這個進化的是成為世界工廠後的中國,由於中國資源稀缺,所以需要大量農副產品和工業原料,同時出口工業製成品。但是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手中卻沒有充足的外匯。


    於是,中國便通過銀行向第三世界國家提供貸款,但是這些貸款指定隻能用於購買中國商品,那些國家如何償還貸款呢?當然是用農產品和原材料了。暫時付不出來也沒有關係,計算利息,按年償還就行了。


    這一套方式,在另一個世界,被歐美指責為什麽“債務陷阱啦”、“新殖民主義啦”。


    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毅安可借鑒一下它的模式——向西歐各國提供貸款,當然不是直接給他們錢,而是自己用錢在世界範圍內收購相對廉價的糧食以及肉類,運到歐洲後,以信用貸款的方式,提供給歐洲各國,當然價格是歐洲大陸的價格。


    “目前南美的牛肉、小麥、咖啡等物資與歐洲大陸的價差,可以達到三倍,這意味著我們用一億美元的物資,可以撬動3億美元的資金,這筆資金是以記賬的形式,存入指定的銀行,等到未來兩三年後,歐洲國家央行再以本國貨幣償還,我們再用其向他們國內企業發出機械設備的訂單,當然,也可以利用這些資金收購各國的優質資產。”


    而且歐洲各國也會非常歡迎這種貿易方式,畢竟對於缺乏硬通貨的他們來說,他們需要來自國外的糧食和肉類去填飽人們的肚子。


    與此同時,這種貿易方式可以帶來的幾倍的回報,無疑於為婆羅洲的發展裝了一台強勁的發動機——歐洲的機械設備技術,將會大大加快婆羅洲的建設。即便是將來不需要進口歐洲機器,也不會有任何影響,那些錢可以收購歐洲的優質資產。


    而通過貿易記賬,還可以讓歐亞發展銀行把手伸進歐洲,悄無聲息的插手歐洲的金融命脈。


    等到那個時候,即便是歐洲人,他們自己都不會意識到在這個貿易過程之中。他們不經意間已經把自己的大門完全敞開了,甚至把金融命脈的一部分交給了歐亞發展銀行,畢竟在債務上可以做很多文章,隻要願意的話,那些債務可以化為歐洲的優質資產,而伴隨著歐洲的複興,那些優質資產將會獲得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


    想到這,李毅安發現自己的格局好像又小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過去做財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魚的命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魚的命運並收藏回到過去做財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