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相看
持空間!過災年!團寵福寶是醫學天才 作者:牛奶撞青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花府。
花夫人再次詢問門房:“派出去的人,有消息嗎?”
“還沒有!”
門房搖搖頭。
花夫人急得在廳內來回踱步:“回城的路就一條,怎麽就沒消息?不行!我親自去找!”
“好了!你消停一下,轉得我頭疼。”
花掌院坐在椅子上,因為擔心已經連喝了幾壺茶:“再派些人手出去找。”
經曆過一次女兒失蹤三天未歸恐懼的花夫人,哪裏坐得住。
“都怪你!非讓她去什麽馬球會,現在好了,找不到人了。我告訴你,女兒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我也不活了!”
花掌院頭更疼了:“我那不是為了她的終身大事著想。”
花夫人:“呸,我看你就是怕人說有個嫁不出去的女兒,影兒就是一輩子不嫁人又怎麽樣,我們家養得起!”
花掌院氣得捂住胸口:“你你你……說的什麽話,哪有女兒家不嫁人的,傳出去笑死人了!”
“笑笑笑,你就擔心你的名聲,什麽時候為女兒想過,外頭那些長舌婦對她的議論還不夠多嗎?那些自詡清貴的文人,都跟你一個德行,沒準背地裏怎麽嫌棄我的影兒。”
說著說著,她捂住臉抽泣起來。
花掌院氣得直拍腿:“婦人之見!婦人之見!你我現在身子健朗,女兒在家住著自然無妨,可若是哪天我倆閉了眼,你想過女兒獨身一人的處境嗎?”
一個有錢又沒夫家的女人,這樣的世道怎麽活得下去。
聽到妹妹不見蹤影消息,匆匆忙忙趕回家的花家大郎和二郎,人沒進屋聲音先飄進來。
“父親說的什麽話,您二老百年後,自然有我這個當大哥的照顧妹妹,誰敢欺負了她去!”
花家二郎:“還有我!不嫁人又怎麽了!以後我娶了媳婦,直接把妹妹接過來跟我住,誰敢嚼舌根,我拔了他的舌頭!”
花掌院重重歎了口氣。
罷了,隻要閨女能平安,能不能嫁人他不強求了。
好在兩個兒子心疼妹妹,大郎媳婦是個懂禮知節的,不會容不下小姑子。
二郎還未成婚,日後找人家他多掌掌眼,選個心善能容人的。
閨女這輩子也不會過得太糟心。
這時,門房傳來消息。
“老爺夫人,小姐回來了。”
花夫人立馬抹了眼淚,出去迎人。
花掌院見女兒全須全尾回來,終於鬆了口氣。
大郎二郎拉著妹妹好一番打量,看得花弄影渾身不自在。
“爹娘,大哥二哥,讓你們擔心了,路上雨大我們找了間道觀避雨,所以耽誤了。”
花夫人眼角紅暈還未散開,哽咽道:“沒事就好,沒事就好,你可把娘嚇死了。春日夜裏寒,沒凍著吧?”
花弄影搖搖頭。
花大郎吩咐下人:“給小姐煮驅寒茶,再備些熱水洗漱,還有吃食……小妹想吃什麽,告訴廚房備著。”
道觀的點心配花茶,味道極好,她胃口不錯吃了不少,這會兒一點也吃不下。
“大哥,我路上吃過了,不用麻煩。”
花夫人雖疑惑,還是讓女兒先去洗個熱水澡驅驅寒,等人進了屋,才喊來閨女身邊的婢女細問。
得知林家善舉,還有林四郎在球場上的一番話,心裏對這個沒打過交道的林家,已經有了好感。
一聽林四郎在翰林院當差,立馬去問丈夫對方人品家勢才幹。
花掌院對林四郎印象不深,隻記得對方是個容貌不錯的少年郎,九品編修,平日裏做些編撰史書的活兒。
花夫人不高興了:“你手底下的人,你竟一問三不知?”
“翰林院那麽多人,我能個個關注到?除了每年的前三甲,其他人的工作分派不歸我管。唉?對了,今日新科狀元郎也去了球場,我去問問影兒對他印象如何!”
花掌院剛邁出去的步子,立馬被攔下。
花夫人仔仔細細將今日球場和道觀聽來的話,跟丈夫一說。
花掌院一邊大罵蘇狀元郎眼瞎,一邊又高興終於有兒郎能入閨女的眼。
翌日,天剛擦亮,人已經出現在翰林院。
花掌院直接去了書藝局,來得早,裏麵一片寂靜。
排列整齊的案牘上,放著各年代待整理的書冊,他隨意翻了幾本整理好的來看。
翰林院編修有十幾個,是院中官職最小的一幫人,留在這裏的都是進士出身,要麽是入院的新人,要麽是能力有限,幾次考核未通過停滯原地不得寸進的老人。
否則,但凡有能力,都會在三年內找到晉升的機會。
一連看了幾冊,花掌院的神色都無太大變化,直到看到一張字跡規整,筆鋒強勁的冊子,他的情緒終於有了一絲變動。
冊上的內容不偏不倚,針砭時事,每個批注的注解詳盡,沒有故意賣弄文筆,反倒是很接地氣。
這對於史冊記錄者來說,是極其罕見的。
花掌院瞧了眼落款處,笑容更甚。
剛好這時,門口進來一人,迎著晨光,身子筆挺,見到他的瞬間動作一頓。
很快上前行禮。
林四郎沒想到今日一來就能撞見掌院,這還是他進翰林院後第二次見到他。
此時距離點卯還有半個時辰功夫,其他編修一個沒來。
花掌院問他為何來得這般早。
林四郎實話實說:“剛入翰林院,很多規矩和流程還不熟悉,不想給同僚添麻煩,就想著笨鳥先飛。”
花掌院不置可否,舉起手中的冊子問:“編修的工作是如實記錄曆史,為何你冊中內容白話居多,注釋也比其他人多出不少內容?”
林四郎以為是自己活沒幹好,惹得掌院親自來批評他。
心裏惴惴不安,還是將想法說出口:“屬下聽學士說,今年編纂的史書是拓印成冊公開在書院擺售的。既是為百姓謀福利的好事,從前注釋的規矩就不那麽適用了。百姓讀過書的少,更遑論明白史書上繁雜晦澀的注解,但他們能聽得懂簡單樸實的文字,這也更有益於,官家讓百姓以史為鑒知興替的初衷。”
花掌院:“你很有想法,還是年輕人好,敢於打破規則。”
花夫人再次詢問門房:“派出去的人,有消息嗎?”
“還沒有!”
門房搖搖頭。
花夫人急得在廳內來回踱步:“回城的路就一條,怎麽就沒消息?不行!我親自去找!”
“好了!你消停一下,轉得我頭疼。”
花掌院坐在椅子上,因為擔心已經連喝了幾壺茶:“再派些人手出去找。”
經曆過一次女兒失蹤三天未歸恐懼的花夫人,哪裏坐得住。
“都怪你!非讓她去什麽馬球會,現在好了,找不到人了。我告訴你,女兒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我也不活了!”
花掌院頭更疼了:“我那不是為了她的終身大事著想。”
花夫人:“呸,我看你就是怕人說有個嫁不出去的女兒,影兒就是一輩子不嫁人又怎麽樣,我們家養得起!”
花掌院氣得捂住胸口:“你你你……說的什麽話,哪有女兒家不嫁人的,傳出去笑死人了!”
“笑笑笑,你就擔心你的名聲,什麽時候為女兒想過,外頭那些長舌婦對她的議論還不夠多嗎?那些自詡清貴的文人,都跟你一個德行,沒準背地裏怎麽嫌棄我的影兒。”
說著說著,她捂住臉抽泣起來。
花掌院氣得直拍腿:“婦人之見!婦人之見!你我現在身子健朗,女兒在家住著自然無妨,可若是哪天我倆閉了眼,你想過女兒獨身一人的處境嗎?”
一個有錢又沒夫家的女人,這樣的世道怎麽活得下去。
聽到妹妹不見蹤影消息,匆匆忙忙趕回家的花家大郎和二郎,人沒進屋聲音先飄進來。
“父親說的什麽話,您二老百年後,自然有我這個當大哥的照顧妹妹,誰敢欺負了她去!”
花家二郎:“還有我!不嫁人又怎麽了!以後我娶了媳婦,直接把妹妹接過來跟我住,誰敢嚼舌根,我拔了他的舌頭!”
花掌院重重歎了口氣。
罷了,隻要閨女能平安,能不能嫁人他不強求了。
好在兩個兒子心疼妹妹,大郎媳婦是個懂禮知節的,不會容不下小姑子。
二郎還未成婚,日後找人家他多掌掌眼,選個心善能容人的。
閨女這輩子也不會過得太糟心。
這時,門房傳來消息。
“老爺夫人,小姐回來了。”
花夫人立馬抹了眼淚,出去迎人。
花掌院見女兒全須全尾回來,終於鬆了口氣。
大郎二郎拉著妹妹好一番打量,看得花弄影渾身不自在。
“爹娘,大哥二哥,讓你們擔心了,路上雨大我們找了間道觀避雨,所以耽誤了。”
花夫人眼角紅暈還未散開,哽咽道:“沒事就好,沒事就好,你可把娘嚇死了。春日夜裏寒,沒凍著吧?”
花弄影搖搖頭。
花大郎吩咐下人:“給小姐煮驅寒茶,再備些熱水洗漱,還有吃食……小妹想吃什麽,告訴廚房備著。”
道觀的點心配花茶,味道極好,她胃口不錯吃了不少,這會兒一點也吃不下。
“大哥,我路上吃過了,不用麻煩。”
花夫人雖疑惑,還是讓女兒先去洗個熱水澡驅驅寒,等人進了屋,才喊來閨女身邊的婢女細問。
得知林家善舉,還有林四郎在球場上的一番話,心裏對這個沒打過交道的林家,已經有了好感。
一聽林四郎在翰林院當差,立馬去問丈夫對方人品家勢才幹。
花掌院對林四郎印象不深,隻記得對方是個容貌不錯的少年郎,九品編修,平日裏做些編撰史書的活兒。
花夫人不高興了:“你手底下的人,你竟一問三不知?”
“翰林院那麽多人,我能個個關注到?除了每年的前三甲,其他人的工作分派不歸我管。唉?對了,今日新科狀元郎也去了球場,我去問問影兒對他印象如何!”
花掌院剛邁出去的步子,立馬被攔下。
花夫人仔仔細細將今日球場和道觀聽來的話,跟丈夫一說。
花掌院一邊大罵蘇狀元郎眼瞎,一邊又高興終於有兒郎能入閨女的眼。
翌日,天剛擦亮,人已經出現在翰林院。
花掌院直接去了書藝局,來得早,裏麵一片寂靜。
排列整齊的案牘上,放著各年代待整理的書冊,他隨意翻了幾本整理好的來看。
翰林院編修有十幾個,是院中官職最小的一幫人,留在這裏的都是進士出身,要麽是入院的新人,要麽是能力有限,幾次考核未通過停滯原地不得寸進的老人。
否則,但凡有能力,都會在三年內找到晉升的機會。
一連看了幾冊,花掌院的神色都無太大變化,直到看到一張字跡規整,筆鋒強勁的冊子,他的情緒終於有了一絲變動。
冊上的內容不偏不倚,針砭時事,每個批注的注解詳盡,沒有故意賣弄文筆,反倒是很接地氣。
這對於史冊記錄者來說,是極其罕見的。
花掌院瞧了眼落款處,笑容更甚。
剛好這時,門口進來一人,迎著晨光,身子筆挺,見到他的瞬間動作一頓。
很快上前行禮。
林四郎沒想到今日一來就能撞見掌院,這還是他進翰林院後第二次見到他。
此時距離點卯還有半個時辰功夫,其他編修一個沒來。
花掌院問他為何來得這般早。
林四郎實話實說:“剛入翰林院,很多規矩和流程還不熟悉,不想給同僚添麻煩,就想著笨鳥先飛。”
花掌院不置可否,舉起手中的冊子問:“編修的工作是如實記錄曆史,為何你冊中內容白話居多,注釋也比其他人多出不少內容?”
林四郎以為是自己活沒幹好,惹得掌院親自來批評他。
心裏惴惴不安,還是將想法說出口:“屬下聽學士說,今年編纂的史書是拓印成冊公開在書院擺售的。既是為百姓謀福利的好事,從前注釋的規矩就不那麽適用了。百姓讀過書的少,更遑論明白史書上繁雜晦澀的注解,但他們能聽得懂簡單樸實的文字,這也更有益於,官家讓百姓以史為鑒知興替的初衷。”
花掌院:“你很有想法,還是年輕人好,敢於打破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