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重禮
持空間!過災年!團寵福寶是醫學天才 作者:牛奶撞青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解決一場無妄之災,林家人都以為是一次粘包賴的倒黴事,沒人想到背後有人攛掇做局。
連魏縣令也沒察覺到不對勁,當天留在林家用膳,順便將一封從京都寄過來的信交到祥雲手上。
笑著說道:“信是昨日下午收到的,跟著一起寄過來的還有兩箱物件,已經讓他們搬到院子裏,點名是送給阿寶的。”
祥雲正專心致誌往嘴裏扒著牛肉羹湯,陡然聽到小忘給她寄了禮物,足足有兩箱之多,飯也顧不上吃了,隨意扒拉兩口敷衍了事。
家裏的小子們也對飯菜沒了興趣,更關心遠道而來的好東西。
紛紛拋下碗筷,顧不上大人們在身後叫喊,跟幾道風一般嗖地消失在眼前。
兩個箱籠十分精致,材質是祥雲從前沒見過的墨色木質,靠近隱隱散發著清香。
箱子上有兩把大鎖,鑰匙席間魏大人已經交到她手上。
隻聽“啪嗒”一聲,箱籠被打開,四五個小腦袋湊在一起,齊齊往裏探去。
“哇~”
“天啦~”
一連幾聲過於誇張的驚呼聲響起,這下連餐桌上吃飯的大人們也好奇起來,到底裝了什麽好東西,讓小子們如此激動。
紛紛撂下筷子,也上前湊熱鬧。
隻見,箱子被掀開的刹那,首先入眼的是大摞顏色明豔的布料,和陽光下反射著光芒的首飾和頭麵。
不知道的乍一看,還以為是誰家姑娘出嫁,娘家給準備的嫁妝禮。
光釵子和手鐲,從鑲金的到帶玉的,從飛鳥魚蟲到花卉草植,隻有林家人想不到的款式。
張氏近日在學針線,對布料有了不淺的研究,摸著箱子裏一匹浮動金光的雲錦,眼裏都在發光:“這匹布料真漂亮,波光粼粼跟月光下的湖麵似的。”
魏大人解釋道:“這是浮光錦,傳聞用它做成的衣料,即便在夜晚也清晰可見,尤其是月光之下,微風吹過,躍動的弧度跟湖水一般,因此又得名湖光春色錦。”
張氏恍然大悟點點頭:“一聽就是好東西,得不少錢吧?”
魏大人搖了搖手中的折扇,晃晃腦袋:“有市無價,是外邦進貢的,每年數量極少,哪怕是宮裏的娘娘們也未必能有,小世子這是把平陽王府的庫房給翻過來,送來的都是好東西。”
林家人一聽一匹布料貴成這樣,連碰都不敢碰了,生怕手心的老繭劃破上頭的絲線,那才是哭都沒得哭。
唯有祥雲愛不釋手,嚷嚷著要拿來做裙衫。
另一個箱子裏的東西,種類更多,給小子們的筆墨紙硯,新奇小玩意兒,給林老三的鋒利佩劍,給鄭氏一套精貴的廚房刀具,給林老太的純金搗藥罐子……
沒拿出來一樣東西,大夥兒立馬知道要送的人是誰,可見這些東西沒有假手於人,是小世子一件件仔細思考過後,精挑細選的。
收到禮物的眾人,高興壞了。
這種好心情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一晃多日過去,林家藥鋪逐漸在鎮上站穩腳跟。
幾乎每個六合鎮的百姓都知道,如今鎮上有兩個醫館名聲最好。
一個是百年老字號的保和堂,坐鎮的小王大夫深得王老大夫真傳,為人勤勤懇懇,對待病人和善可親,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大夫。
另一個是新起之秀,僅僅月餘功夫,街知巷聞的祥雲客棧,單靠名聲赫赫的瓊玉膏,已然奠定了它的地位,遠遠將其他藥鋪摔在腦後。
原本以為王林兩家同行,會因為搶占市場份額,雙方較量比試,即便不爭得頭破血流,好歹暗中鬥勁才不枉費同行對家的身份。
沒想到百姓們喜聞樂見的熱鬧沒上演,王林兩家的關係卻異常和諧,甚至經常看到兩家人相處出現在對方藥鋪中。
或是請教討論藥房,或是借藥材周轉,甚至相互介紹起病人。
和諧得很,不知道的以為兩家是同一個人開的。
時間一長大夥兒也懶得看熱鬧了。
時間很快到了秋末冬初,寒潮比往年來得更早些,林家一大家子過冬的衣服進入了加急趕製階段。
林老太擔心家裏男人小子多,鄭氏和張氏忙不過來,先去成衣鋪子給全家一人定製了一套新襖子。
又去布料店扯了幾批好料子,買了絲線和棉花,回來自己縫製一套換洗的。
林家後宅裏,鄭氏將店裏的活兒交給手下幾個辦事得力的廚娘,跑回家給大夥兒縫製衣服。
往年都是她和林老太趕製,今年加上手藝上佳的碧雲,還有針腳已經學得像模像樣的張氏,速度一下子提高不少。
俗話說得好,誰的男人誰心疼,林老三的襖子自然落在鄭氏手上。
原本林老大的襖子也是需要鄭氏做個底的,誰知道他聽到消息,頭一個不答應,當年晚上纏著媳婦好說歹說要她親手做。
張氏很無奈解釋:“我手藝不行的。”
林老大根本不在乎,滿心滿眼都想要個媳婦親手做的衣衫。
“事先說好,到時候胳膊一長一短,別怨我?”
“當然不會,我隻會舍不得穿,恨不得找個架子掛在床頭,這樣每天早上醒來睜開眼,第一眼就能看到媳婦對我的心意,一整天的心情都美得不能再美了”
這下,張氏是徹底忙活起來了,每日跟妯娌討教無數次,針線拆了縫,縫了拆,到最後連她都煩了:“我真是中了林延春的毒,你們說這小小繡花針怎麽比斧子鐮刀還難把控,動不動戳手指頭!”
大夥兒紛紛笑出聲,調侃她不是縫針做飯的料,應該生在武將世家,當個衝鋒陷陣的女將軍。
張氏知道大夥兒拿她開玩笑,用胳膊肘杵了杵鄭氏:“我這輩子當女將軍無望了,三弟卻大有指望,聽說近來邊境異動,官家要征兵入伍呢,你家三郎不想去試試?”
鄭氏在飯館跟三教九流人接觸,收到消息是最及時的,長歎一口氣:“聽說皇榜過兩日就會張貼,到時候老三肯定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我也管不住他,他現在心野了,捕頭都滿足不了懲惡揚善的理想,非得上陣殺敵才算得償所願。”
連魏縣令也沒察覺到不對勁,當天留在林家用膳,順便將一封從京都寄過來的信交到祥雲手上。
笑著說道:“信是昨日下午收到的,跟著一起寄過來的還有兩箱物件,已經讓他們搬到院子裏,點名是送給阿寶的。”
祥雲正專心致誌往嘴裏扒著牛肉羹湯,陡然聽到小忘給她寄了禮物,足足有兩箱之多,飯也顧不上吃了,隨意扒拉兩口敷衍了事。
家裏的小子們也對飯菜沒了興趣,更關心遠道而來的好東西。
紛紛拋下碗筷,顧不上大人們在身後叫喊,跟幾道風一般嗖地消失在眼前。
兩個箱籠十分精致,材質是祥雲從前沒見過的墨色木質,靠近隱隱散發著清香。
箱子上有兩把大鎖,鑰匙席間魏大人已經交到她手上。
隻聽“啪嗒”一聲,箱籠被打開,四五個小腦袋湊在一起,齊齊往裏探去。
“哇~”
“天啦~”
一連幾聲過於誇張的驚呼聲響起,這下連餐桌上吃飯的大人們也好奇起來,到底裝了什麽好東西,讓小子們如此激動。
紛紛撂下筷子,也上前湊熱鬧。
隻見,箱子被掀開的刹那,首先入眼的是大摞顏色明豔的布料,和陽光下反射著光芒的首飾和頭麵。
不知道的乍一看,還以為是誰家姑娘出嫁,娘家給準備的嫁妝禮。
光釵子和手鐲,從鑲金的到帶玉的,從飛鳥魚蟲到花卉草植,隻有林家人想不到的款式。
張氏近日在學針線,對布料有了不淺的研究,摸著箱子裏一匹浮動金光的雲錦,眼裏都在發光:“這匹布料真漂亮,波光粼粼跟月光下的湖麵似的。”
魏大人解釋道:“這是浮光錦,傳聞用它做成的衣料,即便在夜晚也清晰可見,尤其是月光之下,微風吹過,躍動的弧度跟湖水一般,因此又得名湖光春色錦。”
張氏恍然大悟點點頭:“一聽就是好東西,得不少錢吧?”
魏大人搖了搖手中的折扇,晃晃腦袋:“有市無價,是外邦進貢的,每年數量極少,哪怕是宮裏的娘娘們也未必能有,小世子這是把平陽王府的庫房給翻過來,送來的都是好東西。”
林家人一聽一匹布料貴成這樣,連碰都不敢碰了,生怕手心的老繭劃破上頭的絲線,那才是哭都沒得哭。
唯有祥雲愛不釋手,嚷嚷著要拿來做裙衫。
另一個箱子裏的東西,種類更多,給小子們的筆墨紙硯,新奇小玩意兒,給林老三的鋒利佩劍,給鄭氏一套精貴的廚房刀具,給林老太的純金搗藥罐子……
沒拿出來一樣東西,大夥兒立馬知道要送的人是誰,可見這些東西沒有假手於人,是小世子一件件仔細思考過後,精挑細選的。
收到禮物的眾人,高興壞了。
這種好心情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一晃多日過去,林家藥鋪逐漸在鎮上站穩腳跟。
幾乎每個六合鎮的百姓都知道,如今鎮上有兩個醫館名聲最好。
一個是百年老字號的保和堂,坐鎮的小王大夫深得王老大夫真傳,為人勤勤懇懇,對待病人和善可親,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大夫。
另一個是新起之秀,僅僅月餘功夫,街知巷聞的祥雲客棧,單靠名聲赫赫的瓊玉膏,已然奠定了它的地位,遠遠將其他藥鋪摔在腦後。
原本以為王林兩家同行,會因為搶占市場份額,雙方較量比試,即便不爭得頭破血流,好歹暗中鬥勁才不枉費同行對家的身份。
沒想到百姓們喜聞樂見的熱鬧沒上演,王林兩家的關係卻異常和諧,甚至經常看到兩家人相處出現在對方藥鋪中。
或是請教討論藥房,或是借藥材周轉,甚至相互介紹起病人。
和諧得很,不知道的以為兩家是同一個人開的。
時間一長大夥兒也懶得看熱鬧了。
時間很快到了秋末冬初,寒潮比往年來得更早些,林家一大家子過冬的衣服進入了加急趕製階段。
林老太擔心家裏男人小子多,鄭氏和張氏忙不過來,先去成衣鋪子給全家一人定製了一套新襖子。
又去布料店扯了幾批好料子,買了絲線和棉花,回來自己縫製一套換洗的。
林家後宅裏,鄭氏將店裏的活兒交給手下幾個辦事得力的廚娘,跑回家給大夥兒縫製衣服。
往年都是她和林老太趕製,今年加上手藝上佳的碧雲,還有針腳已經學得像模像樣的張氏,速度一下子提高不少。
俗話說得好,誰的男人誰心疼,林老三的襖子自然落在鄭氏手上。
原本林老大的襖子也是需要鄭氏做個底的,誰知道他聽到消息,頭一個不答應,當年晚上纏著媳婦好說歹說要她親手做。
張氏很無奈解釋:“我手藝不行的。”
林老大根本不在乎,滿心滿眼都想要個媳婦親手做的衣衫。
“事先說好,到時候胳膊一長一短,別怨我?”
“當然不會,我隻會舍不得穿,恨不得找個架子掛在床頭,這樣每天早上醒來睜開眼,第一眼就能看到媳婦對我的心意,一整天的心情都美得不能再美了”
這下,張氏是徹底忙活起來了,每日跟妯娌討教無數次,針線拆了縫,縫了拆,到最後連她都煩了:“我真是中了林延春的毒,你們說這小小繡花針怎麽比斧子鐮刀還難把控,動不動戳手指頭!”
大夥兒紛紛笑出聲,調侃她不是縫針做飯的料,應該生在武將世家,當個衝鋒陷陣的女將軍。
張氏知道大夥兒拿她開玩笑,用胳膊肘杵了杵鄭氏:“我這輩子當女將軍無望了,三弟卻大有指望,聽說近來邊境異動,官家要征兵入伍呢,你家三郎不想去試試?”
鄭氏在飯館跟三教九流人接觸,收到消息是最及時的,長歎一口氣:“聽說皇榜過兩日就會張貼,到時候老三肯定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我也管不住他,他現在心野了,捕頭都滿足不了懲惡揚善的理想,非得上陣殺敵才算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