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月公主同皇後娘娘一向相處融洽。
今日思月公主奉命前來陪她,皇後娘娘根本懶得多問,便笑嗬嗬地拉著思月公主的手,到坤寧宮簡單改造的小廚房外麵,指點著流雲做馬蹄糕。
流雲從前可是楊元心身邊專司廚藝的大丫鬟。
在皇宮之中,想要吃一口香甜燙口的新鮮糕點也不是容易的。尤其是流雲的廚藝很不錯,做馬蹄糕很有一些獨特的竅門,味道同那禦廚房出來,很不一樣。
思月公主也很喜歡這樣家常相處的情景。
“我今兒去了一家茶樓,聽說了許多人在議論各家的秀女……”思月公主嘴角流露出一點輕笑,譏諷地道:“還有那輕狂的,指著家中出的那國色天香的進來,好一舉奪了皇兄的寵愛,而後懷上龍裔,一飛衝天什麽什麽的呢,啊呸呸,真是不自量力。”
若真有那出身顯貴先生下皇子的,想要一飛衝天,怎麽也不算是不自量力。
皇後娘娘並不在意,隻是嗔笑道:“你啊,怎麽如此說話呢。讓你皇兄聽到了,來責怪我慣壞了你倒也罷了,萬一不時不讓你出宮門,到時候有你哭的。”
當年,亦是皇後娘娘說,就算是身為公主,也要走出宮門到市井之間見識一番,方能明辨是非心眼通達的求肯,才讓應慶帝答應了思月公主偶爾出宮的請求。
從那以後,思月公主就同皇後親昵起來。
出去見到了什麽新鮮的景色人物,總愛到坤寧宮找皇後說上一說。
思月公主聽到皇後這樣說,吐了吐舌頭,低聲嘀咕道:“皇兄才不會那麽狠心。”
說過之後,思月公主挨近皇後娘娘,小聲問道:“皇兄要選秀了,皇嫂您是不是很傷心啊?”
“哪能呢?”皇後娘娘笑容溫婉,道:“你皇兄能給我這幾年的體麵安靜,我已經很知足了。再有奢求,就是自己同自己過不去啊。”
思月公主不肯相信,小聲嘀咕道:“皇嫂肯定還是傷心的。”
皇後娘娘這一次笑了一笑,並未再出言否認。
思月公主便以為自己猜中了皇後娘娘的心思,笑容有了幾分得意和狡黠。
馬蹄糕出鍋,姑嫂二人回到殿上坐下,邊品糕點,邊說起閑話來。
糕點用了一小半之後,思月突然一拍腦門,對皇後娘娘道:“對了,皇嫂。我還給從宮外給你帶來了禮物……一打岔差點兒忘記了。”
她給桂兒使了一個眼色,桂兒福一福身,退了出去。
沒多一會兒,她手捧著一本素白薄娟包裹的書籍走了進來,躬身呈在了二人麵前。
“是什麽?”皇後娘娘一邊用清水淨了淨手,一邊問道。
思月公主笑容燦爛地道:“上次我不是見皇嫂書房之中有許多遊記麽?今兒出宮路過書局,順便進去一瞧,幸運地遇到了才出來的新的遊記,而且還是皇嫂十分推崇的那個什麽行風的,我就替皇嫂買了一本回來了。”
皇後娘娘撩水的動作頓了一頓。
她漫不經心地擦了水,才麵容平靜地揭開那素白薄娟,取了書翻了翻,對思月公主笑吟吟地道:“果然是我沒看過的新冊子。思月有心了……我這裏有些什麽你都知道,思月說說想要些什麽?”
“皇嫂說的好像思月很貪心似的。”思月不依地嬌聲嘀咕幾句,而後真的開心地盤算著從要皇後這裏要些什麽來了……
皇後好整以暇地笑著看她。
當皇上走進來時,看到的便是二女和諧相處的情況。
應慶帝眼神閃爍一下,而後便不動聲色地走了進來。
他們的親娘死的早,思月一直缺少來自長輩女性的關愛。而長嫂如母……
“你們在說什麽?”應慶帝開口問道。
皇後娘娘起身,端莊地行了禮,淡笑不言。
思月公主積極回答道:“在同皇嫂交換禮物呢。我隻不過是花了一兩銀子買了本書回來,皇嫂就要用那價值千金的珠寶稀罕物同我交換呢。皇兄,您說我這買賣做得劃不劃算?”
應慶帝拍了一下思月公主的腦袋,道:“你皇嫂疼你,也不是讓你總賴她東西的。”
皇後娘娘淡淡笑道:“臣妾有的,還不都是皇上您賞賜的。給了思月,又值得什麽。”
思月公主聞言嘻嘻笑的狡黠得意。
應慶帝瞪了思月公主一眼,拿起桌上的書翻了翻,而後才又重新看封麵,挑眉問道:“皇後可知道這行風是何人?遊記寫的真不錯,像是就在眼前似的。”
“這些文人,隻當這種遊記文章不是正經文章,一個個的隻肯用別號發表,若不去查探一番,誰知道出自誰手呢?”皇後娘娘不在意地道:“皇上若是覺得好,臣妾這裏還有一些此人所出的其他遊記小本,可借您一觀。”
應慶帝不置可否,含笑重新翻看那本外表普通的小冊子。
思月公主並不是愛讀書的,自然從未看過此類書籍。此時,她見應慶帝看的認真,也心生好奇,挨在應慶帝身邊看了起來。
行風的言語生動平實,行文並不艱深華麗,且幾乎少有生僻字,多是常見字……這讓思月公主看起來毫不費力,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她看完了一篇,不禁讚歎道:“原來,一個大湖上的浪,竟然能打出幾十丈高……真的會有魚蝦從天上掉下來……”
“世間奇妙,豈是能輕易猜度的?”應慶帝看完一篇後合上不再觀看,對皇後娘娘道:“此人見識廣博,似乎對於方位十分敏感……瞧其插畫,似乎應該是擅於繪製地圖的……皇後真的不知此人是誰麽?”
這個年代,一張精細完整的地圖何其重要。
應慶帝這麽說,流出出來的,就是愛其才幹的心思。
皇後娘娘依舊搖頭:“臣妾一介婦人,不如皇上想的多,因而並未刻意關注。”
思月公主眼珠一轉,笑道:“隻要皇兄您下旨,讓這位行風前來麵君……他隻要還活著,難道還能敢不來麽?到時候皇兄不就能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真才實學了?”
“這個法子好。”應慶帝看著皇後娘娘說道。
皇後垂下了眼瞼,沒有說話。
皇上晚上就便就留在了坤寧宮過了夜。
次日,皇後娘娘起床梳洗,坐在梳妝鏡前,照例看向那桌麵時,卻發現哪裏仿佛是少了什麽。
皇後娘娘一怔,看到身邊之人都是一副喜不自禁的神色,恍惚問道:“今日的藥粥呢?”
“回娘娘,今兒沒有藥粥。”流雲欠下身,嘴角的笑容忍都忍不住,低聲道:“娘娘大喜。”
沒有了麽?
皇後娘娘怔愣地坐在那裏,望著那空空的桃心妝台,久久沒能回神。
這就沒有了,嗬。
皇後娘娘心中說不上來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仿佛是遺憾,仿佛有失落,仿佛還有一絲輕鬆,甚至還有那麽一絲兒難以察覺的欣喜……她擺手對正要替她梳妝的流雲道:“本宮有些累,想要再歇一會兒。回頭再梳妝吧。”
“恩,娘娘多睡會更好。”流雲笑道。
皇後娘娘擺擺手躺回床上,讓人放下了帷幔,睜著眼睛看著高高的明黃色的帳頂,隻覺得自己失去了所有的力氣,無法動彈一下了。
此時,前麵朝堂之上,將要散朝之時,應慶帝提起了行風:“……朕觀他筆下山水生動民生詳實,便想召他來跟朕說一說民間盛景。朕坐在這金鑾殿上,說是俯覽宇內,到底不如他看的清晰。就從禮部下個告示,著次人盡快前來麵聖吧。”
他並不征求眾臣的意見,直接定了旨意。
他登基幾年,早就明白了,有時候他根本不能去征求大臣的意見。比如想要見一個非正統文人這種小事,若是去征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定然能夠從各個方麵論證,最後得出一個“不行”的結論來。
反倒是若他直接下旨,做出一番不容斑駁的態度,朝臣們便都不會再多話了,會乖乖地執行他的旨意。
果然,眾大臣愣了一下之後,心中覺得這並非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都沒有出聲。
禮部尚書,也就是新上任的林世卿,出來領聖旨的時候,回話道:“回稟陛下,臣知道行風者何人,並不需要特意下告示。”。
“哦,愛卿知道?”應慶帝感興趣地道:“可是哪家的少年英才?”
“當不得皇上盛讚,行風正是臣那不成器的四弟。”林世卿恭謹地道:“臣那四弟自幼跟隨在家父身邊遊曆,不甚知道規矩……”他並不想林世飛麵聖。
“原來是家學淵源。”應慶帝笑嗬嗬地揮手打斷了林世卿的話,越發好奇地道:“你那四弟此時可在京?若在,愛卿也別藏著掖著,早日帶他來給朕瞧瞧。”
眾大臣知道不知道行風是林世飛的,此時心中都放鬆下來——林世飛出身世家名門,自然知道麵聖的時候,什麽當說什麽不當說;若是不知道哪裏的愣頭青,自詡了解民間疾苦,想要趁著機會替百姓伸冤請命的,一不小心就能捅出什麽大簍子來,那才麻煩。(未完待續)
今日思月公主奉命前來陪她,皇後娘娘根本懶得多問,便笑嗬嗬地拉著思月公主的手,到坤寧宮簡單改造的小廚房外麵,指點著流雲做馬蹄糕。
流雲從前可是楊元心身邊專司廚藝的大丫鬟。
在皇宮之中,想要吃一口香甜燙口的新鮮糕點也不是容易的。尤其是流雲的廚藝很不錯,做馬蹄糕很有一些獨特的竅門,味道同那禦廚房出來,很不一樣。
思月公主也很喜歡這樣家常相處的情景。
“我今兒去了一家茶樓,聽說了許多人在議論各家的秀女……”思月公主嘴角流露出一點輕笑,譏諷地道:“還有那輕狂的,指著家中出的那國色天香的進來,好一舉奪了皇兄的寵愛,而後懷上龍裔,一飛衝天什麽什麽的呢,啊呸呸,真是不自量力。”
若真有那出身顯貴先生下皇子的,想要一飛衝天,怎麽也不算是不自量力。
皇後娘娘並不在意,隻是嗔笑道:“你啊,怎麽如此說話呢。讓你皇兄聽到了,來責怪我慣壞了你倒也罷了,萬一不時不讓你出宮門,到時候有你哭的。”
當年,亦是皇後娘娘說,就算是身為公主,也要走出宮門到市井之間見識一番,方能明辨是非心眼通達的求肯,才讓應慶帝答應了思月公主偶爾出宮的請求。
從那以後,思月公主就同皇後親昵起來。
出去見到了什麽新鮮的景色人物,總愛到坤寧宮找皇後說上一說。
思月公主聽到皇後這樣說,吐了吐舌頭,低聲嘀咕道:“皇兄才不會那麽狠心。”
說過之後,思月公主挨近皇後娘娘,小聲問道:“皇兄要選秀了,皇嫂您是不是很傷心啊?”
“哪能呢?”皇後娘娘笑容溫婉,道:“你皇兄能給我這幾年的體麵安靜,我已經很知足了。再有奢求,就是自己同自己過不去啊。”
思月公主不肯相信,小聲嘀咕道:“皇嫂肯定還是傷心的。”
皇後娘娘這一次笑了一笑,並未再出言否認。
思月公主便以為自己猜中了皇後娘娘的心思,笑容有了幾分得意和狡黠。
馬蹄糕出鍋,姑嫂二人回到殿上坐下,邊品糕點,邊說起閑話來。
糕點用了一小半之後,思月突然一拍腦門,對皇後娘娘道:“對了,皇嫂。我還給從宮外給你帶來了禮物……一打岔差點兒忘記了。”
她給桂兒使了一個眼色,桂兒福一福身,退了出去。
沒多一會兒,她手捧著一本素白薄娟包裹的書籍走了進來,躬身呈在了二人麵前。
“是什麽?”皇後娘娘一邊用清水淨了淨手,一邊問道。
思月公主笑容燦爛地道:“上次我不是見皇嫂書房之中有許多遊記麽?今兒出宮路過書局,順便進去一瞧,幸運地遇到了才出來的新的遊記,而且還是皇嫂十分推崇的那個什麽行風的,我就替皇嫂買了一本回來了。”
皇後娘娘撩水的動作頓了一頓。
她漫不經心地擦了水,才麵容平靜地揭開那素白薄娟,取了書翻了翻,對思月公主笑吟吟地道:“果然是我沒看過的新冊子。思月有心了……我這裏有些什麽你都知道,思月說說想要些什麽?”
“皇嫂說的好像思月很貪心似的。”思月不依地嬌聲嘀咕幾句,而後真的開心地盤算著從要皇後這裏要些什麽來了……
皇後好整以暇地笑著看她。
當皇上走進來時,看到的便是二女和諧相處的情況。
應慶帝眼神閃爍一下,而後便不動聲色地走了進來。
他們的親娘死的早,思月一直缺少來自長輩女性的關愛。而長嫂如母……
“你們在說什麽?”應慶帝開口問道。
皇後娘娘起身,端莊地行了禮,淡笑不言。
思月公主積極回答道:“在同皇嫂交換禮物呢。我隻不過是花了一兩銀子買了本書回來,皇嫂就要用那價值千金的珠寶稀罕物同我交換呢。皇兄,您說我這買賣做得劃不劃算?”
應慶帝拍了一下思月公主的腦袋,道:“你皇嫂疼你,也不是讓你總賴她東西的。”
皇後娘娘淡淡笑道:“臣妾有的,還不都是皇上您賞賜的。給了思月,又值得什麽。”
思月公主聞言嘻嘻笑的狡黠得意。
應慶帝瞪了思月公主一眼,拿起桌上的書翻了翻,而後才又重新看封麵,挑眉問道:“皇後可知道這行風是何人?遊記寫的真不錯,像是就在眼前似的。”
“這些文人,隻當這種遊記文章不是正經文章,一個個的隻肯用別號發表,若不去查探一番,誰知道出自誰手呢?”皇後娘娘不在意地道:“皇上若是覺得好,臣妾這裏還有一些此人所出的其他遊記小本,可借您一觀。”
應慶帝不置可否,含笑重新翻看那本外表普通的小冊子。
思月公主並不是愛讀書的,自然從未看過此類書籍。此時,她見應慶帝看的認真,也心生好奇,挨在應慶帝身邊看了起來。
行風的言語生動平實,行文並不艱深華麗,且幾乎少有生僻字,多是常見字……這讓思月公主看起來毫不費力,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她看完了一篇,不禁讚歎道:“原來,一個大湖上的浪,竟然能打出幾十丈高……真的會有魚蝦從天上掉下來……”
“世間奇妙,豈是能輕易猜度的?”應慶帝看完一篇後合上不再觀看,對皇後娘娘道:“此人見識廣博,似乎對於方位十分敏感……瞧其插畫,似乎應該是擅於繪製地圖的……皇後真的不知此人是誰麽?”
這個年代,一張精細完整的地圖何其重要。
應慶帝這麽說,流出出來的,就是愛其才幹的心思。
皇後娘娘依舊搖頭:“臣妾一介婦人,不如皇上想的多,因而並未刻意關注。”
思月公主眼珠一轉,笑道:“隻要皇兄您下旨,讓這位行風前來麵君……他隻要還活著,難道還能敢不來麽?到時候皇兄不就能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真才實學了?”
“這個法子好。”應慶帝看著皇後娘娘說道。
皇後垂下了眼瞼,沒有說話。
皇上晚上就便就留在了坤寧宮過了夜。
次日,皇後娘娘起床梳洗,坐在梳妝鏡前,照例看向那桌麵時,卻發現哪裏仿佛是少了什麽。
皇後娘娘一怔,看到身邊之人都是一副喜不自禁的神色,恍惚問道:“今日的藥粥呢?”
“回娘娘,今兒沒有藥粥。”流雲欠下身,嘴角的笑容忍都忍不住,低聲道:“娘娘大喜。”
沒有了麽?
皇後娘娘怔愣地坐在那裏,望著那空空的桃心妝台,久久沒能回神。
這就沒有了,嗬。
皇後娘娘心中說不上來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仿佛是遺憾,仿佛有失落,仿佛還有一絲輕鬆,甚至還有那麽一絲兒難以察覺的欣喜……她擺手對正要替她梳妝的流雲道:“本宮有些累,想要再歇一會兒。回頭再梳妝吧。”
“恩,娘娘多睡會更好。”流雲笑道。
皇後娘娘擺擺手躺回床上,讓人放下了帷幔,睜著眼睛看著高高的明黃色的帳頂,隻覺得自己失去了所有的力氣,無法動彈一下了。
此時,前麵朝堂之上,將要散朝之時,應慶帝提起了行風:“……朕觀他筆下山水生動民生詳實,便想召他來跟朕說一說民間盛景。朕坐在這金鑾殿上,說是俯覽宇內,到底不如他看的清晰。就從禮部下個告示,著次人盡快前來麵聖吧。”
他並不征求眾臣的意見,直接定了旨意。
他登基幾年,早就明白了,有時候他根本不能去征求大臣的意見。比如想要見一個非正統文人這種小事,若是去征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定然能夠從各個方麵論證,最後得出一個“不行”的結論來。
反倒是若他直接下旨,做出一番不容斑駁的態度,朝臣們便都不會再多話了,會乖乖地執行他的旨意。
果然,眾大臣愣了一下之後,心中覺得這並非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都沒有出聲。
禮部尚書,也就是新上任的林世卿,出來領聖旨的時候,回話道:“回稟陛下,臣知道行風者何人,並不需要特意下告示。”。
“哦,愛卿知道?”應慶帝感興趣地道:“可是哪家的少年英才?”
“當不得皇上盛讚,行風正是臣那不成器的四弟。”林世卿恭謹地道:“臣那四弟自幼跟隨在家父身邊遊曆,不甚知道規矩……”他並不想林世飛麵聖。
“原來是家學淵源。”應慶帝笑嗬嗬地揮手打斷了林世卿的話,越發好奇地道:“你那四弟此時可在京?若在,愛卿也別藏著掖著,早日帶他來給朕瞧瞧。”
眾大臣知道不知道行風是林世飛的,此時心中都放鬆下來——林世飛出身世家名門,自然知道麵聖的時候,什麽當說什麽不當說;若是不知道哪裏的愣頭青,自詡了解民間疾苦,想要趁著機會替百姓伸冤請命的,一不小心就能捅出什麽大簍子來,那才麻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