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各方反應
60年代:我有一個商店 作者:影子狸花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麽大的事,怎麽現在才跟我匯報?”
不出意外,鄭科長也被噴了。
“創匯”兩個字,讓他們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鋼鐵廠也想搞出口,為國家賺外匯呀!
“益民呢?快去找他回來。”
然後,丁主任趕緊去跟胡廠長匯報情況。
當胡廠長得知消息後,先是驚訝,隨即震驚,接著難以置信,最後噴出幾乎一模一樣的話。
他立即打電話去打探消息,先確認事情的真假。
作為第一鋼鐵廠的廠長,人脈自然是很廣的,打聽點消息不在話下。
沒多久,他就得到了確切消息。
震撼得無以複加。
麵條都有可能出口,而且國外賣得很火。這找誰說理去?
問題是,周益民是他們鋼鐵廠的員工呀!便宜其他廠了,想想就不甘心。當然,他們也清楚,鋼鐵廠生產麵條是有點滑稽、搞笑。
但是“外匯”呀!真能賺外匯,鋼鐵廠搞個小廠生產麵條,有何不可?被笑話幾句,又有何妨?
“廠長,周益民同誌發明太陽灶的獎勵,什麽時候發?”丁主任詢問。
雖然給了一個崗位名額,但感覺不夠吧?
這次給麵條廠出主意,甚至傳授工藝,會不會就是對太陽灶的獎勵不滿意?丁主任他早就在會議上提議過,要追加周益民的獎勵。
廠裏雖然同意,但具體怎麽獎勵,還沒有一個說法。
作為周益民的領導,他必須為手下的人爭取足夠的福利才行。
“等一下開會,好好討論、討論。”胡廠長跟丁主任想到一塊去了。
或許,真的是因為對發明太陽灶的獎勵不滿意,所以才去找麵條廠的。
要是周益民知道他們的想法,肯定直呼冤枉。
你們腦洞也太大了。
方便麵真的不適合在鋼鐵廠生產呀!
話說,趙振國離開鋼鐵廠後,來到周益民住的四合院,不出意外,還是撲了個空。
羅大鵬接過趙振國遞來的香煙,告訴他:“益民肯定還在周家莊,他這段時間經常回去看他爺爺奶奶。”
“你認識路嗎?”
“認識,我去過兩三次了。”得知這人是李主任的兒子,周益民的“表哥”,羅大鵬才跟他說那麽多。
“兄弟,能帶我去一趟不?”
羅大鵬為難:“我沒自行車,周家莊有點遠呀!”
“我去街道辦借一輛,走,現在就出發。”趙振國等不及了。想到廠裏還有個領導,他哪敢讓人家等?
很快,他給趙振國借來一輛自行車,兩人快馬加鞭,朝周家莊去。
他們倆前腳剛走,王股長就來了。
一大媽驚訝,今天怎麽那麽多人找益民?
鋼鐵廠的人找也就算了,麵條廠的人找上門,就有點不正常。
益民跟麵條廠八竿子打不著的吧?
王股長得知周益民在鄉下老家,二話不說就找周大忠,讓他回去一趟,將周益民請回來。
周大忠不敢遲疑,踩著三輪車就往周家莊趕。
此時,周益民還在河提上閑走,看到河床上的蔬菜已經有一根手指那麽高。
“長得挺快呀!”周益民說道。
都還沒有多少天,按照這生長速度,有些蔬菜再過二三十天就能采收。到時候,村裏會增加一筆收入。
他已經跟王股長談過,這裏的蔬菜,由鋼鐵廠獨家采購,價格比供銷社略高一些。對於這麽個結果,老支書他們相當滿意。
“天天伺候,能不快嗎?”老支書笑道。
不是開玩笑。
因為河床這些作物,都是歸村裏的,不用上交,所以大家都特別用心、賣力。關心程度,甚至比耕地上的莊稼還要高。
當然,能長這麽快,也有泥土肥沃的緣故。
周益民暗道可惜,沒有塑料薄膜,否則搞大棚種植,速度更快,甚至冬天都能種植。
現在這個時代不是沒有塑料膜,而是產量低。要知道,塑料膜那玩意是聚乙烯,聚乙烯是石油練出來的。
而我國目前是貧油國,隻要是石油提煉的副產品,都比較稀缺。
好在去年發現了大慶油田。
等大慶油田大規模開采,我國才算真正甩掉貧油國的帽子。
大慶油田的發現和開采,對我國工業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那邊的是豆橛子,可能就要久一點。”老支書指著前麵說道。
豆橛子就是豆角,北方人這麽叫。
說到豆角,周益民想到了後世關於豆角的一些搞笑事。
傳言,那是山東人一生都擺脫不了的陰影,甚至因為吃豆角食物中毒。當時,周益民聽到這種話,真的被雷到了。
豆角中毒?
真的好新奇,為什麽會中毒呀?他作為一個南方人,也沒少吃豆角,從沒聽過豆角有毒的說法。
然而,山東人說得有板有眼,貌似真有那麽回事。
“旁邊那塊地,種的是西紅柿。”老支書繼續給周益民指。
還好,他們這裏也叫西紅柿,而不是像東北的一些地方,叫番茄為柿子。
周益民有點疑問,西紅柿在東北一些地方叫柿子,那他們的柿子叫什麽?
不止是番茄,還有紅薯,在中國很多地方,有不同的稱呼,什麽地瓜、番薯之類的都能理解,竟然還有叫芋頭的。
紅薯叫芋頭,那麽芋頭又叫什麽?
“還好,你搞出了壓水井。不然,這些作物根本就沒機會生長。”老支書在旁邊感歎。
他們村真的算很幸運。
先用上壓水井不說,還多出來那麽大的一塊地(河床)。最重要的是,這塊地不需要上交什麽,種出什麽都是村裏的。
就在這時,有人向老支書告狀,周大福幾個人又不見了。
老支書又不是傻子,能不知道什麽原因?
別以為他們做得很隱秘,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不過,進山打獵太冒險,現在村裏有活路,大家都很默契沒有拆穿而已。
心動的,也可以進山,但後果自負。
至於進山有什麽收獲,他們也不眼紅。
“行了,他們不要工分,由他們去。”老支書也不想阻攔,他們家長都不阻止,他阻攔什麽?
當然,除了這一點,還有別的原因。之前那頭鹿,就是周大福他們打的,現在村民能吃到土豆,有周大福他們的功勞。
不出意外,鄭科長也被噴了。
“創匯”兩個字,讓他們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鋼鐵廠也想搞出口,為國家賺外匯呀!
“益民呢?快去找他回來。”
然後,丁主任趕緊去跟胡廠長匯報情況。
當胡廠長得知消息後,先是驚訝,隨即震驚,接著難以置信,最後噴出幾乎一模一樣的話。
他立即打電話去打探消息,先確認事情的真假。
作為第一鋼鐵廠的廠長,人脈自然是很廣的,打聽點消息不在話下。
沒多久,他就得到了確切消息。
震撼得無以複加。
麵條都有可能出口,而且國外賣得很火。這找誰說理去?
問題是,周益民是他們鋼鐵廠的員工呀!便宜其他廠了,想想就不甘心。當然,他們也清楚,鋼鐵廠生產麵條是有點滑稽、搞笑。
但是“外匯”呀!真能賺外匯,鋼鐵廠搞個小廠生產麵條,有何不可?被笑話幾句,又有何妨?
“廠長,周益民同誌發明太陽灶的獎勵,什麽時候發?”丁主任詢問。
雖然給了一個崗位名額,但感覺不夠吧?
這次給麵條廠出主意,甚至傳授工藝,會不會就是對太陽灶的獎勵不滿意?丁主任他早就在會議上提議過,要追加周益民的獎勵。
廠裏雖然同意,但具體怎麽獎勵,還沒有一個說法。
作為周益民的領導,他必須為手下的人爭取足夠的福利才行。
“等一下開會,好好討論、討論。”胡廠長跟丁主任想到一塊去了。
或許,真的是因為對發明太陽灶的獎勵不滿意,所以才去找麵條廠的。
要是周益民知道他們的想法,肯定直呼冤枉。
你們腦洞也太大了。
方便麵真的不適合在鋼鐵廠生產呀!
話說,趙振國離開鋼鐵廠後,來到周益民住的四合院,不出意外,還是撲了個空。
羅大鵬接過趙振國遞來的香煙,告訴他:“益民肯定還在周家莊,他這段時間經常回去看他爺爺奶奶。”
“你認識路嗎?”
“認識,我去過兩三次了。”得知這人是李主任的兒子,周益民的“表哥”,羅大鵬才跟他說那麽多。
“兄弟,能帶我去一趟不?”
羅大鵬為難:“我沒自行車,周家莊有點遠呀!”
“我去街道辦借一輛,走,現在就出發。”趙振國等不及了。想到廠裏還有個領導,他哪敢讓人家等?
很快,他給趙振國借來一輛自行車,兩人快馬加鞭,朝周家莊去。
他們倆前腳剛走,王股長就來了。
一大媽驚訝,今天怎麽那麽多人找益民?
鋼鐵廠的人找也就算了,麵條廠的人找上門,就有點不正常。
益民跟麵條廠八竿子打不著的吧?
王股長得知周益民在鄉下老家,二話不說就找周大忠,讓他回去一趟,將周益民請回來。
周大忠不敢遲疑,踩著三輪車就往周家莊趕。
此時,周益民還在河提上閑走,看到河床上的蔬菜已經有一根手指那麽高。
“長得挺快呀!”周益民說道。
都還沒有多少天,按照這生長速度,有些蔬菜再過二三十天就能采收。到時候,村裏會增加一筆收入。
他已經跟王股長談過,這裏的蔬菜,由鋼鐵廠獨家采購,價格比供銷社略高一些。對於這麽個結果,老支書他們相當滿意。
“天天伺候,能不快嗎?”老支書笑道。
不是開玩笑。
因為河床這些作物,都是歸村裏的,不用上交,所以大家都特別用心、賣力。關心程度,甚至比耕地上的莊稼還要高。
當然,能長這麽快,也有泥土肥沃的緣故。
周益民暗道可惜,沒有塑料薄膜,否則搞大棚種植,速度更快,甚至冬天都能種植。
現在這個時代不是沒有塑料膜,而是產量低。要知道,塑料膜那玩意是聚乙烯,聚乙烯是石油練出來的。
而我國目前是貧油國,隻要是石油提煉的副產品,都比較稀缺。
好在去年發現了大慶油田。
等大慶油田大規模開采,我國才算真正甩掉貧油國的帽子。
大慶油田的發現和開采,對我國工業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那邊的是豆橛子,可能就要久一點。”老支書指著前麵說道。
豆橛子就是豆角,北方人這麽叫。
說到豆角,周益民想到了後世關於豆角的一些搞笑事。
傳言,那是山東人一生都擺脫不了的陰影,甚至因為吃豆角食物中毒。當時,周益民聽到這種話,真的被雷到了。
豆角中毒?
真的好新奇,為什麽會中毒呀?他作為一個南方人,也沒少吃豆角,從沒聽過豆角有毒的說法。
然而,山東人說得有板有眼,貌似真有那麽回事。
“旁邊那塊地,種的是西紅柿。”老支書繼續給周益民指。
還好,他們這裏也叫西紅柿,而不是像東北的一些地方,叫番茄為柿子。
周益民有點疑問,西紅柿在東北一些地方叫柿子,那他們的柿子叫什麽?
不止是番茄,還有紅薯,在中國很多地方,有不同的稱呼,什麽地瓜、番薯之類的都能理解,竟然還有叫芋頭的。
紅薯叫芋頭,那麽芋頭又叫什麽?
“還好,你搞出了壓水井。不然,這些作物根本就沒機會生長。”老支書在旁邊感歎。
他們村真的算很幸運。
先用上壓水井不說,還多出來那麽大的一塊地(河床)。最重要的是,這塊地不需要上交什麽,種出什麽都是村裏的。
就在這時,有人向老支書告狀,周大福幾個人又不見了。
老支書又不是傻子,能不知道什麽原因?
別以為他們做得很隱秘,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不過,進山打獵太冒險,現在村裏有活路,大家都很默契沒有拆穿而已。
心動的,也可以進山,但後果自負。
至於進山有什麽收獲,他們也不眼紅。
“行了,他們不要工分,由他們去。”老支書也不想阻攔,他們家長都不阻止,他阻攔什麽?
當然,除了這一點,還有別的原因。之前那頭鹿,就是周大福他們打的,現在村民能吃到土豆,有周大福他們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