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書聽到周益民要給自己奶奶過60大壽,看他的樣子,似乎還要好好操辦一番,心裏要說不羨慕是假的。


    對比自己的孫子,那完全就是一灘爛泥嘛!


    連他的生辰都不記得,還指望他們幫自己操辦?


    今晚早點睡吧!說不定能夢到。


    “嗯!怎麽慶祝?”老支書問道。


    既然益民跟他說這件事,就說明有他出力的地方。


    “其實,就是請村裏德高望重的人,以及年過60的老人家過來吃兩頓。到時候,可能要找點人幫忙。”周益民說道。


    對老支書來說,那不是小事一樁嗎?


    “行,我幫你確定名單,到時候再去通知他們。對了,誌成的嶽父嶽母應該也符合年紀,要叫上他們嗎?”老支書問。


    那種屬於特殊情況的。


    嚴格來說,不算他們周家莊的人,但人家以後也確實在周家莊定居養老。


    “叫上吧!也不差那麽兩位。”


    “行,你要誰幫忙,直接喊就是了。”應該也沒有人拒絕。


    隨後,大家將雞蛋抬到孵化房。


    在大家好奇、懷疑的目光下,周益民把雞蛋逐一擺在孵化房的架子上,全部擺得板正,跟站軍姿似的。


    “這就行了?”


    周益民搖頭:“當然還不行,外麵的灶可以燒火了,白天不用燒太大,晚上氣溫低,就得稍微猛一點。”


    他讓人燒火,然後自己取出一支溫度計,放在孵化房中。


    告訴大家,溫度要保持在多少度,低於那個刻度,就得燒大點火。


    “懂了嗎?”


    溫度計大家都見過,醫生就有。


    “嗯!十六叔,我們懂了。”


    具體原理不懂,但操作很簡單,並不難。


    這樣孵小雞,無非就是費點木柴罷了。時刻派一個人盯著那溫度,看到溫度不足,就加把火。


    老支書指派了三個人,輪班看守。


    養雞是他們村發家致富的重要一環,不容有失,也不能馬虎。


    而後,周益民又跟周誌宏去那座山看了看圍山和搭建棚子的進度。可惜,現在塑料薄膜不太好弄,不然就方便很多。


    倒也不是說沒有,就連很多穿越者引以為傲的溫室種植,國家在幾年前就開始嚐試了。


    四年前,也就是1956年,農業部成立了研究小組,對我國傳統的陽畦、改良溫室的結構性能和蔬菜栽培技術進行了調查研究、總結,並在北方大中城市推廣陽畦、溫室設施和栽培技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冬春季節的蔬菜供應。


    “陽畦”大家可能沒聽過。


    說白了,就是洞坑,是由風障畦發展而來的。它是利用太陽的光能來保持畦內的溫度,沒有人工加溫設施,所以又稱冷床,有搶陽畦和槽子陽畦兩大類型。


    由於陽畦建造方便,成本低,技術易於掌握,所以即便是在後世,仍是瓜類蔬菜早春育苗,特別是在蔬菜保護設施不很發達地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兩年前,也就是1958年,我國自行生產的農用聚乙烯薄膜開始用於小棚覆蓋,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


    周益民心想,有機會的話,得弄一批農用聚乙烯薄膜回來才行。


    “益民,蘑菇怎麽種?”周誌宏終於還是忍不住將心中的疑問問出來。


    在大家認知中,蘑菇那玩意就是天生天養的,想吃就去野外采摘。都未曾想到,原來蘑菇都能種植。


    問題是,蘑菇好像也沒有種子呀!


    “第一步,就是菇房準備,也就是你們現在幹的工作。注意,不能漏風,最好就是可以保溫保濕。


    其次,養料堆製,通俗點就是施肥。養料的主要成分是家畜糞便、麥草、麩皮、稻草、玉米杆等。


    所以說,養雞是很重要的一環,以後能提供糞便。


    接著就是接種了。”周益民說道。


    香菇的話,又稍微有點不一樣。


    種植前,需要準備菌袋,菌袋不難弄,選油脂性的木材,例如鬆樹,柏樹等,用木屑機粉碎,加水,石膏,麩皮等攪拌均勻,裝袋。


    然後將菌袋進行接種發菌,並控製好溫度和濕度,同時每天噴水,保持良好通風情況,香菇自然而然就會長出來。


    周誌宏:“蘑菇怎麽接種?也沒看到它們的種子呀!”


    “蘑菇確實沒有種子,靠孢子繁殖的,孢子就是蘑菇表麵的一些東西,肉眼通常不好發現。”


    孢子在成熟蘑菇的菌皺下麵,把蘑菇放在一張白紙上然後輕輕拍幾下就能看到撣落在紙上的褐色孢子。


    周誌宏見周益民說得頭頭是道,也就不再疑問和擔心。


    他就怕周益民大張旗鼓地搞,到時候種不出蘑菇,讓人笑話。


    觀察了一圈,周益民又提出幾個要求,便回家了。


    杏花村,周旭強兩口子吃過午飯後,就打算回村,沒打算過夜。


    “不住一晚?”黃蘭的老娘有點不舍閨女。


    “娘!家裏的事也挺多,下次再來吧!”主要是得回去帶孩子,走不開太長時間。今天回娘家,她已經心滿意足。


    “行,那伱們下次得空了再過來。”


    說完,她給閨女塞了點錢。


    玉米、罐頭和臘鴨雖然都是女婿的侄子送的,沒說要錢,但他們還是禮儀式地回一點,不能讓女婿和女兒難做。


    萬一人家讓女婿他們帶過來充充麵子的呢?這全收了,回去不好交代。


    “娘,你這是幹什麽?拿回去。”


    “拿著吧!能花錢買糧食,都很難得了。”


    這話不假,現在物資匱乏,尤其是糧食,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得到。別說他們農村的,聽說城裏人的定量也一降再降。


    “好了,早點回去吧!我們就不留你們兩口子了。”周旭強的老丈人也開口。


    看著妹夫騎著自行車走,周旭強的兩個大舅子羨慕不已。


    “小妹一家以後不用愁了。”


    傍上了那麽厲害的一個侄子。


    “娘,過幾年等偉兵長大了,能不能托小妹跟她侄子說說情,讓偉兵也……”


    還沒等兒媳婦說完,一家之主老黃就撇眼睛:“想什麽呢?工作名額是那麽容易得到的嗎?人家能給來福和來才,是因為來福和來才是他的弟弟。”


    雖然不是親的,但並不影響。


    而他們家,有什麽關係?隔著一層。


    感謝書友190331123718038兄弟的500打賞,萬事如意1兄弟的100打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60年代:我有一個商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影子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影子狸花貓並收藏60年代:我有一個商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