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一家來,每家拍一張。”周益民看到越來越多人湧過來,便立下規則。


    對此,大家沒有意見。


    能免費蹭一張全家福,還想怎樣?滿足了呀!


    拍照的背景,就是學校那麵畫了畫的牆,是小蘭老師畫的。還別說,小蘭老師是有點繪畫天賦在身上的。


    周益民過來,原本是想給學校的師生拍幾張照片的。


    沒想到,消息傳得那麽快,而且越來越離譜。


    既然村民來都來了,周益民也不好意思掃興,讓人家失望而歸。但每個人都拍一張,太多了。


    “快,回去讓你奶奶也過來。”有人喊道。


    先湊齊一家人的,就先拍。


    “益民,我家的人都到了。”有人還特意洗了把臉,換了件沒有破洞的衣服。畢竟第一次拍照嘛!肯定得收拾好一點。


    “行,那就先拍你們,站那邊去,你們兩夫婦站最後麵,孩子和老人在前麵坐著。”周益民指揮道。


    那一家子聽從指揮,來到學校背景牆前,兩夫婦站後麵,老人和孩子坐著,保持笑容。


    “好,看這邊。聽我倒數三二一,我數到一的時候,你們就不要動,動了的話,拍出來的照片就會模糊,明白了嗎?”周益民叮囑道。


    “明白了。”


    那家人立即應道。


    其他人目不轉睛地看著周益民給那家人拍照,準備吸取點經驗,等輪到自己的時候,不會那麽被動,不知所措。


    “好,你小子的手放下去,不要遮住你妹妹。”周益民又說。


    男人一巴掌拍在自己兒子頭上,用眼神警告他,不要搞三搞四,拍照就好好拍照,再亂搞小動作,就把他踢出去。


    小家夥這才安定下來。


    周益民捉好機會,開始倒數:“好了,不要動,三二一。”


    “嚓”的一聲,完成拍照。


    “好了,下一個。”周益民喊道。


    那村民問:“益民,什麽時候能拿照片?”


    “一個星期左右吧!”


    如果是自己洗,不用那麽長時間的,一個晚上就能搞定。交給別人弄,肯定就需要時間,要排隊呢!


    當然,除非你塞了好處。


    這麽長時間,換做是後世,你基本上可以關門倒閉了。


    “放鬆點,不用這麽嚴肅。”


    ……


    一家一家地來,隻是拍張全家福,用的時間倒也不是很多。拍完照的人,立即被大隊長和老支書趕去幹活。


    最後,周益民又給每一班的師生拍了幾張。


    次日,周益民回到城裏,先去郵局,將照片和兩封信寄出去。


    其中一封是他寫的,主要是讓姑奶奶放心,有他在,會讓爺爺奶奶吃好、穿好之類,也希望姑奶奶在那邊保重身體等等。


    首次交流,周益民沒有談別的。雖然,他有點其他想法,但也得一步步來,著急不了。再說了,有些話,姑奶奶那邊也不一定相信,不一定會按照他的劇本去走。


    另一封,自然就是爺爺的,塗塗改改。


    將信和照片寄出去後,周益民又去了照相館。


    “同誌,幫我衝洗這些照片。”周益民將膠卷遞過去的同時,還順帶給了兩包煙。


    那人看到那兩包煙,立即露出笑容:“沒問題!這兩天我親自擠出時間幫你弄,過兩天來拿。”


    “如此,多謝了。”


    “客氣!”


    周益民回到四合院,路過老徐家,他走進去,告訴徐老太太:“徐奶奶,晚上我送東西過來。”


    老太太當然知道,周益民口中的“東西”就是糧食。


    大喜!


    “好好,益民,這次真的太感謝你了。”老太太誠懇地感謝。


    周益民笑道:“徐奶奶,各取所需罷了。隻是,這次要的糧食有點多,我得小心點。”


    “嗯!應該的,應該的。”


    幾百斤的糧食,多小心、謹慎都不為過呀!畢竟這年頭,農村十幾斤糧食就可能娶到一個老婆。


    他們有預感,接下來會更加困難,糧食可能更難獲取。


    等周益民走後,馬寡婦跟自己弟弟說道:“大牛,家裏不是也有一件傳家寶的?你送糧食回去,就把它拿過來。”


    讓公公將傳家寶都賣了,補貼她娘家,她心裏過意不去。


    再說,那傳家寶,以後還不是傳給她兒子?相當於是她兒子的東西,作為一位母親,當然得為自己孩子考慮。


    於情於理,都要把娘家的那件傳家寶要過來,彌補自己家的損失。


    “好!我回去就跟爹說。”


    大牛點頭。


    他相信,以自己爹娘的性格,也會這麽做。


    隻要能讓他們一家撐過最艱難的時刻,傳家寶沒了就沒了。傳家寶的作用,不就是給後代應急的嗎?


    徐老太太和徐老頭“責備”幾句兒媳婦。


    最後“勉為其難”地接受了兒媳婦的做法。


    夜晚,四合院幾乎大家都睡了,老徐家的燈光還亮著,一家人都等著呢!


    周益民、羅大鵬、李友德、周大忠,以及周大秋,每人扛著一袋玉米來到老徐家。此外,周益民手裏還提著一桶菜籽油。


    篤篤篤……


    聽到敲門聲,徐老頭立即開門。


    看到那幾袋糧食,徐老頭一家都喜出望外,心中感歎:還得是益民呀!這麽多糧食,也就隻有他有本事弄到。


    “快進來,快進來。”他連忙讓大家進屋,然後心虛地看了幾眼院子其他戶人家,關上門。


    周益民等人將糧食放下。


    “徐奶奶,這些都是玉米。對了,還有這桶菜籽油。”那桶菜籽油,5升左右,10斤裝的。


    “哦喲!怎麽還有菜籽油?這也給太多了。”老太太說道。


    本來,老頭子是打算要300斤糧食的。但人家益民仁義,直接多給200斤。這還不算,如今更是給了10斤菜籽油。


    誰家傳家寶能換那麽多東西呀?


    京城,家裏有“古董”的人不在少數,尤其是那些遺老遺少們,經常典當“古董”來維持他們的生活。


    所以,關於“古董”的行情,大家也是有所了解的,幾塊錢都能買一件,好些的十來塊錢。


    再寶貝的東西,它也換不到500斤玉米和10斤菜籽油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60年代:我有一個商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影子狸花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影子狸花貓並收藏60年代:我有一個商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