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畏還在全力抗敵,隻是劣勢明顯,祗族此次大舉進犯,再這樣下去,恐怕要破關。”
“可他們哪裏來的優勢?祗族進犯的人數比以往的要多出幾倍嗎?應該不能夠,祗族人口數就與國朝相差甚遠,或者他們出了個了不得的將領?可為何到如今才冒出來?我也不信。”
沈鸞眸子裏閃動著黑沉的光,“我相信單論帶兵打仗,秦戈不會輸給任何人,陰謀詭計他也一定不會輕易上當,隻有一種可能,便是算計他的陰謀,是他躲不掉的。”
之前平亂的時候就出現過同樣的情況,秦戈會遇難,裏麵定然有問題。
“你懷疑國朝裏出了叛黨?”
“是,我沒法兒不懷疑,秦戈對太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想要除掉他,為的就是動搖太子的地位。”
沈鸞抬起頭拉著沈文韶的衣袖,“哥,你務必要小心,我不想讓那人得逞,決不能!”
沈文韶心裏將她的話記下,輕輕點了點頭,“我知道了,我會多加注意,你好好休息,別多想。”
沈鸞做不到,她一閉上眼睛,眼前就會浮現出曾經持續不斷的夢境。
在夢裏,秦戈一次又一次被利劍穿心,渾身血泊地看著她,一直一直看著她。
沈鸞想要撲過去,卻始終摸不到秦戈的衣角。
但就算這樣,她依然逼著自己入睡,因為那樣就可以見到秦戈,她怕自己忘了秦戈的模樣。
“我會的……”
沈鸞低聲應下,緩緩鬆開拽著衣袖的手。
……
邊疆戰事吃緊,秦戈戰死,吳畏拚死抵禦,然而依舊沒有捷報傳回。
因此朝堂上又出現了議和的聲音。
“此前便是如此才平息了戰事,既然之前可以,為何現在不能?又何苦勞民傷財。”
“之前是慶王提出的求和,祗族使團來晏城都耀武揚威,若這次再求和,國朝的臉麵往哪兒放?”
“臉麵有什麽要緊的,邊關百姓的命就不要緊了嗎?若能將他們打出去又何至於此?這不是……打不過嘛……”
“可是求和必定得有條件,誰知道祗族狼子野心會提出什麽樣過分的要求來。”
“唉……秦將軍怎麽就戰死了呢……”
一道道軍情從邊關傳來,情況越發對國朝不利,皇上臉上許多天都不見一個笑。
“你說說看,若是你,你會如何抉擇?”
睿親王垂手而立,“臣惶恐。”
“不必說這些,朕隻是想聽聽你的意見,之前旱災一事你出的主意就甚好。”
皇上對睿親王很是看重,畢竟閱曆在身,看問題確實比年輕的沅淩要深刻透徹一些。
睿親王聞言沉思片刻,“臣愚見,若秦戈尚在,這場仗哪怕硬著頭皮也一定要打下去,求和隻會揚他人威風,秦戈的能耐臣有所耳聞,未必不能贏,可如今,他身為主帥卻戰死,軍隊士氣必然大減,如此強撐下去,恐怕……”
“所以你的意思,也是講和?”
“臣隻是聽聞邊關快要失守,到那時關城百姓性命堪憂,兩害相較取其輕,求和或許能夠避免他們喪命,當然這隻是臣的愚見。”
皇上麵容沉肅,睿親王也不再多言,他似乎從不會僭越,始終本本分分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一切都是皇上來定奪。
“朕要想想,好好想想……”
身為君王做出求和的決斷相當不易,這幾乎等於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可為了關城百姓,為了國朝的安寧,此時此刻又不得不委曲求全。
不過幾日的時間,皇上就好像老了幾歲,龍顏顯出頹喪衰敗來。
皇上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求和。
上一回事情是交給慶王沅申來安排,這次沅申不在晏城,皇上便將此事交給了沅淩。
秦戈戰死的消息傳回來之後,沅淩就一直有些消沉,但就算如此,他從來都不主張求和,在他看來,求和隻會讓國朝一次次喪失氣勢和威嚴,會讓周圍的外族更加對國朝虎視眈眈。
對此,皇上並沒有太多耐心聽他的意見。
“若不是沅申不在晏城,這事兒朕也不會讓你去做,既然交給了你,你就必須辦得妥妥帖帖,不得有半分差池。”
沅淩身邊這陣子出了不少事情,且一樁樁一件件都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就好像沒有了沅申在旁做比較,他周遭的不太平都一點點暴露出來了一樣。
他看著皇上微微不耐的神情,隻得應下,安排人去接觸祗族。
國朝在陰霾的籠罩下,迎來了年節,這一個年,比往年任何一個都要冷冷清清,人心惶惶。
晏城的街道都鮮少能看到喜慶的裝飾,路上的行人也行色匆匆,或三三兩兩聚在一塊兒,從表情就能看出,議論的明顯不是什麽好事兒。
紫煙從沈家的側門入府,將采買來的單子交給忠心能幹的小丫頭去核對入庫。
她則行色匆匆地進了沈鸞的院子,將身上的寒氣散盡,紫煙才撩開厚實的簾子進屋。
屋裏暖氣夾雜著淡淡花香,暖意融融,讓人不由自主地鬆懈下肩膀。
阿鸞坐在窗邊的軟塌上,腿上蓋了一條柔軟的羊毛薄毯,聽見了動靜抬起頭,見到時紫煙,放下手裏的針線順手給她倒了杯茶,“回來了,外麵天兒冷,過來喝口熱茶。”
紫煙目光微妙地掃了掃阿鸞手裏的繡筐,姑娘也沒瞞著她,她在繡的是護手,一雙遠遠大於她手的護手。
這已經是第三雙了。
紫煙什麽也沒說,走過去喝了茶,才輕聲說,“姑娘,方才我在外麵聽到有人說,太子殿下派出去的使團被人趕回來了,祗族好像不同意講和。”
沈鸞神色平靜,聲音仿佛一團沒有波紋的涼水,“是嗎。”
“說是祗族派人來放了話,他們隻相信慶王的人品,國朝若是想要講和,就讓慶王親自去跟他們說。”
“慶王的人品。”
沈鸞微不可查地輕笑了兩聲,隨即眼眸裏閃過一瞬間的銳利,快的讓紫煙以為是自己的錯覺。
“可他們哪裏來的優勢?祗族進犯的人數比以往的要多出幾倍嗎?應該不能夠,祗族人口數就與國朝相差甚遠,或者他們出了個了不得的將領?可為何到如今才冒出來?我也不信。”
沈鸞眸子裏閃動著黑沉的光,“我相信單論帶兵打仗,秦戈不會輸給任何人,陰謀詭計他也一定不會輕易上當,隻有一種可能,便是算計他的陰謀,是他躲不掉的。”
之前平亂的時候就出現過同樣的情況,秦戈會遇難,裏麵定然有問題。
“你懷疑國朝裏出了叛黨?”
“是,我沒法兒不懷疑,秦戈對太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想要除掉他,為的就是動搖太子的地位。”
沈鸞抬起頭拉著沈文韶的衣袖,“哥,你務必要小心,我不想讓那人得逞,決不能!”
沈文韶心裏將她的話記下,輕輕點了點頭,“我知道了,我會多加注意,你好好休息,別多想。”
沈鸞做不到,她一閉上眼睛,眼前就會浮現出曾經持續不斷的夢境。
在夢裏,秦戈一次又一次被利劍穿心,渾身血泊地看著她,一直一直看著她。
沈鸞想要撲過去,卻始終摸不到秦戈的衣角。
但就算這樣,她依然逼著自己入睡,因為那樣就可以見到秦戈,她怕自己忘了秦戈的模樣。
“我會的……”
沈鸞低聲應下,緩緩鬆開拽著衣袖的手。
……
邊疆戰事吃緊,秦戈戰死,吳畏拚死抵禦,然而依舊沒有捷報傳回。
因此朝堂上又出現了議和的聲音。
“此前便是如此才平息了戰事,既然之前可以,為何現在不能?又何苦勞民傷財。”
“之前是慶王提出的求和,祗族使團來晏城都耀武揚威,若這次再求和,國朝的臉麵往哪兒放?”
“臉麵有什麽要緊的,邊關百姓的命就不要緊了嗎?若能將他們打出去又何至於此?這不是……打不過嘛……”
“可是求和必定得有條件,誰知道祗族狼子野心會提出什麽樣過分的要求來。”
“唉……秦將軍怎麽就戰死了呢……”
一道道軍情從邊關傳來,情況越發對國朝不利,皇上臉上許多天都不見一個笑。
“你說說看,若是你,你會如何抉擇?”
睿親王垂手而立,“臣惶恐。”
“不必說這些,朕隻是想聽聽你的意見,之前旱災一事你出的主意就甚好。”
皇上對睿親王很是看重,畢竟閱曆在身,看問題確實比年輕的沅淩要深刻透徹一些。
睿親王聞言沉思片刻,“臣愚見,若秦戈尚在,這場仗哪怕硬著頭皮也一定要打下去,求和隻會揚他人威風,秦戈的能耐臣有所耳聞,未必不能贏,可如今,他身為主帥卻戰死,軍隊士氣必然大減,如此強撐下去,恐怕……”
“所以你的意思,也是講和?”
“臣隻是聽聞邊關快要失守,到那時關城百姓性命堪憂,兩害相較取其輕,求和或許能夠避免他們喪命,當然這隻是臣的愚見。”
皇上麵容沉肅,睿親王也不再多言,他似乎從不會僭越,始終本本分分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一切都是皇上來定奪。
“朕要想想,好好想想……”
身為君王做出求和的決斷相當不易,這幾乎等於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可為了關城百姓,為了國朝的安寧,此時此刻又不得不委曲求全。
不過幾日的時間,皇上就好像老了幾歲,龍顏顯出頹喪衰敗來。
皇上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求和。
上一回事情是交給慶王沅申來安排,這次沅申不在晏城,皇上便將此事交給了沅淩。
秦戈戰死的消息傳回來之後,沅淩就一直有些消沉,但就算如此,他從來都不主張求和,在他看來,求和隻會讓國朝一次次喪失氣勢和威嚴,會讓周圍的外族更加對國朝虎視眈眈。
對此,皇上並沒有太多耐心聽他的意見。
“若不是沅申不在晏城,這事兒朕也不會讓你去做,既然交給了你,你就必須辦得妥妥帖帖,不得有半分差池。”
沅淩身邊這陣子出了不少事情,且一樁樁一件件都與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就好像沒有了沅申在旁做比較,他周遭的不太平都一點點暴露出來了一樣。
他看著皇上微微不耐的神情,隻得應下,安排人去接觸祗族。
國朝在陰霾的籠罩下,迎來了年節,這一個年,比往年任何一個都要冷冷清清,人心惶惶。
晏城的街道都鮮少能看到喜慶的裝飾,路上的行人也行色匆匆,或三三兩兩聚在一塊兒,從表情就能看出,議論的明顯不是什麽好事兒。
紫煙從沈家的側門入府,將采買來的單子交給忠心能幹的小丫頭去核對入庫。
她則行色匆匆地進了沈鸞的院子,將身上的寒氣散盡,紫煙才撩開厚實的簾子進屋。
屋裏暖氣夾雜著淡淡花香,暖意融融,讓人不由自主地鬆懈下肩膀。
阿鸞坐在窗邊的軟塌上,腿上蓋了一條柔軟的羊毛薄毯,聽見了動靜抬起頭,見到時紫煙,放下手裏的針線順手給她倒了杯茶,“回來了,外麵天兒冷,過來喝口熱茶。”
紫煙目光微妙地掃了掃阿鸞手裏的繡筐,姑娘也沒瞞著她,她在繡的是護手,一雙遠遠大於她手的護手。
這已經是第三雙了。
紫煙什麽也沒說,走過去喝了茶,才輕聲說,“姑娘,方才我在外麵聽到有人說,太子殿下派出去的使團被人趕回來了,祗族好像不同意講和。”
沈鸞神色平靜,聲音仿佛一團沒有波紋的涼水,“是嗎。”
“說是祗族派人來放了話,他們隻相信慶王的人品,國朝若是想要講和,就讓慶王親自去跟他們說。”
“慶王的人品。”
沈鸞微不可查地輕笑了兩聲,隨即眼眸裏閃過一瞬間的銳利,快的讓紫煙以為是自己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