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插班生,關係戶
儒道至上?我在異界背唐詩! 作者:張亦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過易先生。”詞宋對著麵容平淡似水的易先生行禮道。
易先生微微點頭,看著手中拿著白色儒袍的詞宋,緩緩開口道:“你先將衣物收起來,待到課後,你再將其換上。”
“是。”詞宋聽從了易先生的安排,將衣物收入了自己的玉佩之中。
在場的眾位學童有好多人都對詞宋的身份充滿了好奇,同時也為他詞宋將東西收入玉佩時的動作感到驚奇,考上書院的,並非全都是見多識廣之人。
“我的課堂講的東西,都是你目前不太熟悉的,你要好好聽講,莫要因為自己身份特殊貪玩,明白?”易先生語氣很平和,並沒有上次見麵那般咄咄逼人。
“好的易先生。”詞宋對著易先生躬身行禮,很快他便坐到了講台邊的座位上。
“今日我們來會帶大家重新理解一遍孔聖的《論語》,這將會是你們在顏聖書院學習一切的基礎。”
說著,易先生就開始給眾人講述起來,偌大的學堂內坐著上百位學生,易先生的聲音在詞宋聽起來,並不算大,但每個人都可以聽得清清楚楚。
不得不說,易先生對於《論語》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在講述其中的某些語句時,會拋出一個觀點,然後引導眾人去思考,去理解。
詞宋雖然對於易先生的印象不佳,但此時他也不得不豎起耳朵聆聽,隻能說,先生不愧是先生,講的確實更加具有說服力,雖然和自己老爹講述的核心內容差不多,但易先生卻能讓詞宋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詞宋漸漸的沉浸在了易先生的講述之中,他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五彩斑斕的哲學世界一般,那些平日裏難以理解透的道理,在易先生的口中娓娓道來時,變得清晰明了起來。
就這樣,一個時辰悄然過去,易先生今日要講的內容,已經講的差不多,詞宋的筆記也記了五張紙左右。
“孔聖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每個學子眾所周知的道理,我今日之所以將其放在最後來講,是想提醒一下大家。”
“你們雖然成為了顏聖書院的一員,在外人眼中,你們是天之驕子,文道未來,你們可以驕傲,但不要被這份驕傲遮蔽了雙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或許他的才華不如你,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莫要輕視他人。”
“不要因為自己某方麵比他人強,就高高在上,不屑一顧。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易先生的每一句話都如同刀割豆腐一般直指人心,可謂是一下子戳中了在場許多學童的內心,他們之中有將近半數人都低下了頭。
詞宋則在一旁認真的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很同意易先生的話。
“今日我的課程,就上到這裏。下午的時候,你們在這裏集合,會有人為你們講解關於‘文鬥’相關的知識。”
易先生將手中的書籍收入自己的玉佩之中,轉頭離開了此處。
“恭送先生。”在場的所有學子除詞宋外,都站起了身,對著易先生行禮告別,詞宋見狀,也補了一個。
望著易先生離去的背影,詞宋內心不禁感慨道:“我還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太狹隘了,人家怎麽說也是顏聖書院中德高望重的先生,怎麽可能會估忌報複我一個孩子呢?嘖嘖嘖,反省,必須反省。”
就在詞宋收起自己課堂上的幾張宣紙,準備離去時,一道聲音叫住了詞宋,“詞公子?你,你真的加入顏聖書院了?”
隻見一道身穿白色儒袍的身影一路小跑來到了他的身邊,詞宋抬眼望去,發現竟然是張書之。
“喲,張公子,一段時間不見,你又帥了。”詞宋跟張書之打了聲招呼。
隨著二人的走在一起,在場許多學生都將目光放在了他們二人身上,其中就有眼神中充滿怨氣的方仲永。
無他,因為在場將近百位學生中,隻有張書之身穿亮色絲綢所製的儒袍,這也就代表了他是新生中,唯一成為正式學子,而非學童的天才。
而這樣一位天才,竟然對著這個“插班生”點頭哈腰,甚至露出諂媚的表情,這不由得讓人好奇詞宋的身份究竟如何?
“詞公子,你叫我書之就好。”張書之給了詞宋一個友善的笑容,而後說道:“看來之前白榜榜首的詞宋,正是詞公子無疑了。”
“運氣好罷了,對了,你怎麽也在這裏,難道你的基礎也不好?”詞宋好奇的詢問道。
聞言,張書之這才解釋起來:“是這樣的,每個入學的新生,都要跟易先生重新學習‘四書’,‘五經’,這是我們第一學年的主要課程,我作為新生當然要學了。”
“哦,這樣啊,這麽說,在場的所有人都是新生了?”
“嗯,絕大部分都是新入學的,當然也有因為考核沒有通過,無法升為二年級學子。”張書之繼續解釋道。
“我還有些問題要問你,我們邊走邊談,我請你吃飯。”詞宋站起身,伸了個懶腰,就朝著門口的方向走去。
聞言,張書之立刻回應道:“這哪行啊,肯定是我請客。”
二人就這樣相伴走出了學堂之中。
在二人走後,學堂裏這才響起了討論之聲,“剛才那個詞公子是誰啊,竟然能讓正式學子張書之對他如此點頭哈腰?”
詞宋來之前,眾人已經進行過自我介紹,因此在場的眾人已經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名字,當然也包括張書之。
“不清楚,但看那個中途來的,身份應該不低,我懷疑他是學院的外戚,否則也不會被人特意送來。”
“唉,我們千辛萬苦好不容易考上書院,人家這倒好,直接就進來了。”
“人家有背景啊,我們普通人跟人家比什麽。”
“我倒要看看,這個外戚到底有什麽能耐,若是個一問三不知的庸才,他到時候還會不會留在學堂?”
。。。。。。
易先生微微點頭,看著手中拿著白色儒袍的詞宋,緩緩開口道:“你先將衣物收起來,待到課後,你再將其換上。”
“是。”詞宋聽從了易先生的安排,將衣物收入了自己的玉佩之中。
在場的眾位學童有好多人都對詞宋的身份充滿了好奇,同時也為他詞宋將東西收入玉佩時的動作感到驚奇,考上書院的,並非全都是見多識廣之人。
“我的課堂講的東西,都是你目前不太熟悉的,你要好好聽講,莫要因為自己身份特殊貪玩,明白?”易先生語氣很平和,並沒有上次見麵那般咄咄逼人。
“好的易先生。”詞宋對著易先生躬身行禮,很快他便坐到了講台邊的座位上。
“今日我們來會帶大家重新理解一遍孔聖的《論語》,這將會是你們在顏聖書院學習一切的基礎。”
說著,易先生就開始給眾人講述起來,偌大的學堂內坐著上百位學生,易先生的聲音在詞宋聽起來,並不算大,但每個人都可以聽得清清楚楚。
不得不說,易先生對於《論語》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在講述其中的某些語句時,會拋出一個觀點,然後引導眾人去思考,去理解。
詞宋雖然對於易先生的印象不佳,但此時他也不得不豎起耳朵聆聽,隻能說,先生不愧是先生,講的確實更加具有說服力,雖然和自己老爹講述的核心內容差不多,但易先生卻能讓詞宋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詞宋漸漸的沉浸在了易先生的講述之中,他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五彩斑斕的哲學世界一般,那些平日裏難以理解透的道理,在易先生的口中娓娓道來時,變得清晰明了起來。
就這樣,一個時辰悄然過去,易先生今日要講的內容,已經講的差不多,詞宋的筆記也記了五張紙左右。
“孔聖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每個學子眾所周知的道理,我今日之所以將其放在最後來講,是想提醒一下大家。”
“你們雖然成為了顏聖書院的一員,在外人眼中,你們是天之驕子,文道未來,你們可以驕傲,但不要被這份驕傲遮蔽了雙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或許他的才華不如你,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莫要輕視他人。”
“不要因為自己某方麵比他人強,就高高在上,不屑一顧。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易先生的每一句話都如同刀割豆腐一般直指人心,可謂是一下子戳中了在場許多學童的內心,他們之中有將近半數人都低下了頭。
詞宋則在一旁認真的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很同意易先生的話。
“今日我的課程,就上到這裏。下午的時候,你們在這裏集合,會有人為你們講解關於‘文鬥’相關的知識。”
易先生將手中的書籍收入自己的玉佩之中,轉頭離開了此處。
“恭送先生。”在場的所有學子除詞宋外,都站起了身,對著易先生行禮告別,詞宋見狀,也補了一個。
望著易先生離去的背影,詞宋內心不禁感慨道:“我還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太狹隘了,人家怎麽說也是顏聖書院中德高望重的先生,怎麽可能會估忌報複我一個孩子呢?嘖嘖嘖,反省,必須反省。”
就在詞宋收起自己課堂上的幾張宣紙,準備離去時,一道聲音叫住了詞宋,“詞公子?你,你真的加入顏聖書院了?”
隻見一道身穿白色儒袍的身影一路小跑來到了他的身邊,詞宋抬眼望去,發現竟然是張書之。
“喲,張公子,一段時間不見,你又帥了。”詞宋跟張書之打了聲招呼。
隨著二人的走在一起,在場許多學生都將目光放在了他們二人身上,其中就有眼神中充滿怨氣的方仲永。
無他,因為在場將近百位學生中,隻有張書之身穿亮色絲綢所製的儒袍,這也就代表了他是新生中,唯一成為正式學子,而非學童的天才。
而這樣一位天才,竟然對著這個“插班生”點頭哈腰,甚至露出諂媚的表情,這不由得讓人好奇詞宋的身份究竟如何?
“詞公子,你叫我書之就好。”張書之給了詞宋一個友善的笑容,而後說道:“看來之前白榜榜首的詞宋,正是詞公子無疑了。”
“運氣好罷了,對了,你怎麽也在這裏,難道你的基礎也不好?”詞宋好奇的詢問道。
聞言,張書之這才解釋起來:“是這樣的,每個入學的新生,都要跟易先生重新學習‘四書’,‘五經’,這是我們第一學年的主要課程,我作為新生當然要學了。”
“哦,這樣啊,這麽說,在場的所有人都是新生了?”
“嗯,絕大部分都是新入學的,當然也有因為考核沒有通過,無法升為二年級學子。”張書之繼續解釋道。
“我還有些問題要問你,我們邊走邊談,我請你吃飯。”詞宋站起身,伸了個懶腰,就朝著門口的方向走去。
聞言,張書之立刻回應道:“這哪行啊,肯定是我請客。”
二人就這樣相伴走出了學堂之中。
在二人走後,學堂裏這才響起了討論之聲,“剛才那個詞公子是誰啊,竟然能讓正式學子張書之對他如此點頭哈腰?”
詞宋來之前,眾人已經進行過自我介紹,因此在場的眾人已經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名字,當然也包括張書之。
“不清楚,但看那個中途來的,身份應該不低,我懷疑他是學院的外戚,否則也不會被人特意送來。”
“唉,我們千辛萬苦好不容易考上書院,人家這倒好,直接就進來了。”
“人家有背景啊,我們普通人跟人家比什麽。”
“我倒要看看,這個外戚到底有什麽能耐,若是個一問三不知的庸才,他到時候還會不會留在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