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的年輕人或許都聽說過一個名字,那就是“雷電法王楊永杏”!


    尤其是臨沂地區喜歡玩網遊的朋友,當年應該沒少聽過這個名字。


    這位雷電法王早期隻是臨沂市的一位精神病醫師,並沒有什麽太多過人之處。


    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卻讓這位“虐人成癮“的精神病醫生看到了商機。


    於是2006年1月,楊永杏便成立了由他擔任主任的“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但收效寥寥,並沒有賺太多錢。


    故此他又托人找到了一位底線靈活的記者,花大價錢幫自己做了一次“廣告營銷”。


    話說這位劉記者的還不是什麽三流小報的狗仔。


    相比於大專畢業的楊永杏而言,劉某畢業於臨沂師範學院漢語言專業,同年考取山東師範大學中文係碩士研究生,1996年考取北京大學中文係博士,在2008年那會兒已經混成了央視記者。


    不得不說,專業的就是專業的。


    2008年隨著劉某製作的7集電視紀錄片《戰網魔》在央視播出,雷電法王終於證道成功——他開始成為一些家長心目中的救世主!


    當然,救世主什麽的都是次要,關鍵是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發財夢。


    而劉大記者見反響這麽好也沒閑著,轉手就又寫了一本記錄文學《戰網魔》。


    全書中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對此包庇、窩藏刑事犯罪人員的行為以及其他非法拘禁、違規使用電擊治療等虐待行為大加讚揚。


    簡單來說,就是充分的展示了他那靈活的底線。


    不過這兩位是賺得盆滿缽滿,但那些被當成精神病的年輕人可就倒大黴了!


    就像寧皓在《你好,瘋子》中寫的那樣,一群正常人被當做瘋子對待。


    電影中的荒誕情節,就這樣在現實中發生了。


    朱雅文演完後曾感歎,那是一種讓人想要發瘋的絕望!


    但是相比於現實的那些年輕人,他的感覺卻又隻能算是輕描淡寫了。


    因為楊永杏手下的“病人”幾乎全部都是被親生父母給送來、騙來的。


    那種被最信任的人推進火坑的絕望、紮心,估計是絕大部分人都無法想象。


    並且楊永杏完全就是用傳統的“屈打成招”方式,讓孩子們承認自己有網癮,不聽話就用電擊“治療”,而所有的封閉式灌輸的行為,則是徹頭徹尾的精神洗腦。


    究其根本,就是摧毀孩子的抵抗心和自信心,讓其產生恐懼感,從而屈服。


    從這個角度來說,楊永杏的手法和傳銷團夥、邪教組織並沒有什麽區別。


    因為楊永杏的臨沂網戒中心,所使用的實際上就是一套結合了電擊、捆綁、限製人身自由、個人崇拜和洗腦等方法的“療法”。


    但可笑的是後兩者被喊打喊殺,楊永杏卻成為了萬千家長的“座上賓”“救世主”。


    並且最離譜的是,楊永杏不僅洗腦中心裏的“病人”,甚至連他們的父母都被洗腦了。


    被大量虛假宣傳、廣告軟文,以及治療中心“感恩聚會”包圍的他們,簡直堪稱是楊永杏的信徒,將他的言論奉為金科玉律,甚至幫著他折磨自己的親生子女。


    發展到最後,到底是在“治網癮”還是在“治不聽話”其實已經很難分辨了。


    因為無論是楊永杏還是他的信徒,都已經沉浸在封建家長式的權威中無法自拔了!


    所以現實遠比電影更荒誕,更讓人難以置信!——


    “……”


    聽完寧皓的話,現場頓時一片沉默。


    倒不是被震驚了,而是江哲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本來他還以一種上帝視角去看待《你好,瘋子!》裏麵人物,心中多少有點優越感。


    就像《楚門的世界》中現實中人看待楚門時,總會下意識的輕視。


    但此刻江哲卻忽然有種被故事中的人打了一拳的感覺,隻覺得無比尷尬!


    所以說有時候人還真不能隨便聯想,因為聯想真不是什麽好玩意兒!


    而見他們是這個反應,寧皓當即哈哈一笑道:


    “行了,別糾結了。這種鬧劇哪都有,也不是光咱們丟臉!”


    別的不說,當年美國那邊鬧得可是比楊永杏還離譜。


    話說世界上第一種精神科外科手術,其實名為“額葉腦白質切斷術”。


    它由醫生莫尼茲發明,並因此項手術獲得了諾貝爾獎,算是楊永杏的同行。


    當這個手術出現後,當時的美國人都將額葉切除術看作精神病人的救命稻草。


    因為那個時候美國的精神病院更像是一個酷刑廠,電擊和鐵鏈都是必不可少的裝備,普通家庭還真承擔不起這種治療費用。


    但是“額葉切除術”被發明、改良之後別說正規醫院的醫生可以做這種手術,街邊小診所也完全可以勝任,於是很快便在美國流行起來。


    而改良後的“額葉切除術”冰錐療法十分簡單粗暴,隻需要用冰錐穿透病人的上眼窩進入大腦,通過左右滑動來破壞額葉就行。


    幾分鍾便可搞定,而且無需專業手術室,隨時隨地都能做,最關鍵的是收費僅需25美元。


    於是在短短十幾年時間裏,就是幾萬名美國人做了額葉切除術。


    當時恰逢二戰爆發,讓許多國家的民眾陷入惶恐與焦慮中,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都在增加,於是很多從戰場上下來的士兵,也因為創傷應激反應被大批大批的實施免費手術。


    最盛時上至美國總統的妹妹,下至幾周歲哭鬧的小孩,都曾是這個手術的受害者。


    甚至有繼母因為孩子不按時上床睡覺,而對其進行額葉切除


    直到1970年美國才開始陸續禁止額葉切除手術,采用藥物治療。


    但那個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很多做過手術的人都沒了自己原本的性格和喜好,猶如行屍走肉一般,真正麻木不仁地活著,沒有情緒的波動。孤僻、遲鈍、麻木、神經呆滯,行為退縮……就好像沒有味覺的人吃什麽都無所謂一樣。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額葉切除術後來也被人們戲稱為“靈魂抽取術”!


    而如果將楊永杏鬧劇與這場額葉切除風波放在一起,不難發現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


    隻能說人類總是在重複的犯著過去的錯誤!


    ……


    “所以相比美國佬咱們已經算是不錯了,至少沒有直接沒有批量生產白癡!”


    隻見寧皓不無調侃的說道:


    “對了,這兩個案例可以放在劇本後麵當做參考資料,應該有助於理解劇本。”


    聞聽此言,江哲當即佩服的向寧皓比了個大拇指表示佩服。


    還真別說,有這兩個現實案例襯托《你好,瘋子?》的劇本都變得正常了。


    而正當劇組收拾好東西準備撤退的時候,寧皓回想起剛才的拍攝忽然有些好奇的問道:


    “你這回到底收了海底撈多少廣告費?”


    朱雅文雖然沒察覺,但是身為讚助困難戶的寧皓一眼就看出了這段劇情中的植入廣告。


    即便江哲把植入廣告融入到了劇情中,看起來十分絲滑,但寧皓才不信他會那麽好心。


    事實也正是如此。


    隻見江哲笑嗬嗬的豎起一根手指道:“一千萬!”


    “算上其他零零碎碎的廣告費,差不多有五千五百萬吧!”


    畢竟《超時空同居》本身就是一部現代都市片,而且是以繁華的滬上為背景的軟科幻電影,能植入的廣告實在是太多了,衣食住行幾乎應有盡有。


    再加上江哲電影本身就是一個金字招牌,故此想要讚助的廣告商簡直不要太多。


    然而聽完江哲的話,寧皓差點當場自閉……人和人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呢?


    要知道《超時空同居》的拍攝成本也不過才三千萬,即便算是宣發成本也最多五千萬。


    也就是說江哲一分錢沒花,就用廣告讚助商的錢拍了一部電影。


    對了,如果算是滬上這邊的福利補貼,江哲這回電影還沒拍就已經賺錢了。


    就這,廣告商們還都搶著讚助,尤其是海底撈,看過劇本後那叫一個滿意。


    他們相信電影上映之後,觀眾絕對能記住“海底撈”這個名字。


    與這個廣告效果相比,一千萬買個角色背景實在是太值了!


    不過海底撈這廣告費其實還不算貴,這回江哲最大的廣告金主實際上是老廟黃金。


    因為女主角穀小焦本身的職業是一個奢侈品專櫃的櫃姐,在電影中萬倩和上司陶虹可有不少戲份。


    於是老廟黃金最後果斷的豪擲兩千萬擊敗了諸多對手,成功拿下命名權。


    畢竟電影就是在滬上拍攝的,身為地頭蛇的老廟黃金就算是為了麵子也不可能認輸!


    不過從江哲以往的戰績來看,這群廣告商是虧是賺還真不好說。


    除非“班尼路慘案”再現,否則電影的廣告效果大概率要比單純的電視廣告更有性價比。


    若非如此,江哲的電影也不會每年都有那麽多廣告商搶著送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娛樂圈的吃瓜影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貧道非常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貧道非常帥並收藏娛樂圈的吃瓜影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