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堂哥
帶著霸總去逃荒,我造反稱王了! 作者:謫仙七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秋兒的手腫了整整三天。
這三天時間,她睡不好,吃不香,最重要的是,還不被允許出門。
她剛到手那麽多銀子,竟然一個銅板都沒花出去,簡直是慘絕人寰!
手消了腫,估摸著小嬸氣已經消了,於秋兒揣上小包袱去了潘盈盈和於朝生住的院子。
花團錦簇的院子裏,霸天正趴在秋千上思考虎生。
於秋兒快步跑過去,掰開胖虎的嘴,從挎包裏抓出一根肉幹往它嘴裏一塞,“霸天乖。”
薅了兩把虎頭,於秋兒蹦蹦跳跳去了屋裏。
霸天歪著腦袋,嚼巴嚼巴,把肉幹吞進腹中,繼續思考虎生。
霸天:阿爹阿娘已經五天沒帶它出去玩了,憂愁……
潘盈盈坐在鏡子前,正在由於朝生笨手笨腳給她編麻花辮。
從鏡子裏見到小姑娘在紗簾後探頭探腦,笑著回身衝她招了招手。
“哎呀,你別動!別動!”
她一動,長長的青絲從於朝生手裏滑落,急得他直喊。
潘盈盈翻了個白眼,也不知道這小子哪根筋搭錯了,最近非要學著給她梳頭,說是新書卡文,需要找靈感。
找個屁的靈感,他就是嫉妒自己的頭發養得比他好!
“嘿嘿,小嬸。”於秋兒上前。
於朝生側頭看她,“咋?看不見你小叔這麽一個大活人?”
小姑娘腦袋一歪,從鼻子裏發出一道輕哼。
她還記著仇呢!
之前小嬸明明說隻打五下,他非加到十下,還親自把她的手打成了豬蹄。
“嘿!我說你這小丫頭……”於朝生一句話沒說完,就被於秋兒打斷。
小姑娘獻寶似的捧著小包袱湊到潘盈盈跟前,“親愛的小嬸,這是我們姐妹仨出去浪了一趟給您帶回來的禮物,請您笑納。”
潘盈盈訝異挑眉,接過小包袱打開。
裏麵是一根金鐲子、一根水頭極好的玉簪子,還有一副金耳墜。
於秋兒嘻嘻笑著,一一給她解釋,“這金鐲子是我得來的,簪子是我姐姐的,耳墜是雪兒表姐的。”
隨著她這麽一說,潘盈盈想起城郊院子裏那老婆子的慘狀。
潘盈盈:……
好家夥,敢情你們就可著人家一個人薅?
介紹完,於秋兒又從挎包裏抽出三張銀票,非常大手筆往梳妝台上一拍,“這是我和兩個姐姐的生活費!”
潘盈盈額角一跳,扭頭一看,三百兩。
“真交生活費?不後悔?”她拿起銀票,看向麵前的小姑娘。
於秋兒“啊”了一聲,“咱桃源人說話,一口唾沫一個釘!”頓了頓她理不直氣也壯的加了一句,“隻交這個月啊。”
潘盈盈被她逗得“噗呲”一聲笑出來,“那行,晚點讓十叔出去買頭豬回來,讓大家也沾沾你的光,這次找人大家都出了不少力。”說著她手指彈了彈三張銀票,“咱們小秋出息啦!”
於秋兒“嘿嘿嘿”的笑了幾聲,又反應過來自己過來的原因,便試探著開口,“那,小嬸,我們可以出門了嗎?”潘盈盈擺手,“出去玩吧。”
末了她嚴肅了臉色,“但是要記得這次的教訓,早點回來。”
於秋兒趕緊點頭如小雞啄米。
她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啦。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還有小叔的板子。
興高采烈回到三姐妹住的院子,於秋兒大喊一聲,“姐妹們,出發!”
於春兒和王雪兒早就挎著包蹬著了,聽到她這聲喊,各自快步出了屋子。
那天於秋兒在老婆子懷裏共摸了一千兩銀票出來,給兩個姐姐一人分了一百兩,又交了三百兩做生活費,她自己手裏還剩五百兩。
沒把銀票換成銀錠子,這心裏就總跟貓抓似的。
她們這次學乖了,沒有單獨出門,而是帶上了更靠譜的龍二和龍三七,至於梁叔叔,還是算了吧,她們實在是怕了他的眼淚。
大男人家家的,咋就那麽能哭呢?
為了安撫淚流成河的梁叔叔,於秋兒還偷摸著塞了一片從那白胖子鞋子上割下來的翡翠小葉子給他。
這次她是萬萬不敢跟梁叔叔一起了,她的小葉子還要留著回去給阿娘鑲簪子呢。
龍二和龍三七肯和她們一起出門,也是因為於秋兒許下豪言壯語,說是要請二人吃香喝辣,不然她們寧願窩在院子裏教丫鬟小廝們劍法。
坐上馬車,直奔最繁華的東市。
五個姑娘人手一根糖葫蘆,一家鋪子一家鋪子逛過去,見快到中午,便就近找了家酒樓吃飯。
她們坐的二樓,靠著後巷那一麵,菜剛上來,樓下就傳來吵鬧聲。
於秋兒好奇的探頭一看,不由小小驚呼一聲,“大堂哥!”
她這聲音不大,樓下的人沒聽到,坐在她身邊的於春兒卻是聽了個清清楚楚。
跟著探出頭往樓下一看,十七八歲的男子一身寶藍色綢緞衣裳,被兩名家丁模樣的人牢牢按著,任由一名嬤嬤扇巴掌。
旁邊還有一弱柳扶風的白衣女子正在被兩名丫鬟廝打。
龍三七仔細辨認,跟龍二耳語道:“是兵部黃家旁支庶出的姑娘。”
她自來消息靈通,加之到了京城後“桃源齋”的消息都匯集過來,就更加能確定樓下之人的身份。
去年的時候黃家就鬧出了事,旁支一名庶出的姑娘,和來投奔的一戶遠親裏的小子鬧出了事。
看來應當就是底下這兩人了。
龍二給龍三七遞了個眼色,兩人多年來在後宮中培養出來的默契已經讓她們明白了彼此的想法。
於春兒抿唇,看著被按在地上的男子,眉頭微微擰起。
記憶裏全家的希望已經不複當年意氣風發的模樣,看起來失魂落魄。
雖說穿著綢緞衣裳,也遮掩不住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疲態。
當年阿奶拿走家中所有銀錢跟大伯進城,她從來沒有怨過,因為阿奶一直說,大堂哥要讀書考舉人,是整個於家的希望,她當然也盼著家裏好。
哪怕背地裏大堂姐每次回家都拿她和妹妹當丫鬟使喚,她都沒覺得怎麽樣。
可是阿奶心心念念的大兒子和大孫子在最緊要的關頭把她給拋下了。
她最終也沒享上做官家老夫人的福。
這三天時間,她睡不好,吃不香,最重要的是,還不被允許出門。
她剛到手那麽多銀子,竟然一個銅板都沒花出去,簡直是慘絕人寰!
手消了腫,估摸著小嬸氣已經消了,於秋兒揣上小包袱去了潘盈盈和於朝生住的院子。
花團錦簇的院子裏,霸天正趴在秋千上思考虎生。
於秋兒快步跑過去,掰開胖虎的嘴,從挎包裏抓出一根肉幹往它嘴裏一塞,“霸天乖。”
薅了兩把虎頭,於秋兒蹦蹦跳跳去了屋裏。
霸天歪著腦袋,嚼巴嚼巴,把肉幹吞進腹中,繼續思考虎生。
霸天:阿爹阿娘已經五天沒帶它出去玩了,憂愁……
潘盈盈坐在鏡子前,正在由於朝生笨手笨腳給她編麻花辮。
從鏡子裏見到小姑娘在紗簾後探頭探腦,笑著回身衝她招了招手。
“哎呀,你別動!別動!”
她一動,長長的青絲從於朝生手裏滑落,急得他直喊。
潘盈盈翻了個白眼,也不知道這小子哪根筋搭錯了,最近非要學著給她梳頭,說是新書卡文,需要找靈感。
找個屁的靈感,他就是嫉妒自己的頭發養得比他好!
“嘿嘿,小嬸。”於秋兒上前。
於朝生側頭看她,“咋?看不見你小叔這麽一個大活人?”
小姑娘腦袋一歪,從鼻子裏發出一道輕哼。
她還記著仇呢!
之前小嬸明明說隻打五下,他非加到十下,還親自把她的手打成了豬蹄。
“嘿!我說你這小丫頭……”於朝生一句話沒說完,就被於秋兒打斷。
小姑娘獻寶似的捧著小包袱湊到潘盈盈跟前,“親愛的小嬸,這是我們姐妹仨出去浪了一趟給您帶回來的禮物,請您笑納。”
潘盈盈訝異挑眉,接過小包袱打開。
裏麵是一根金鐲子、一根水頭極好的玉簪子,還有一副金耳墜。
於秋兒嘻嘻笑著,一一給她解釋,“這金鐲子是我得來的,簪子是我姐姐的,耳墜是雪兒表姐的。”
隨著她這麽一說,潘盈盈想起城郊院子裏那老婆子的慘狀。
潘盈盈:……
好家夥,敢情你們就可著人家一個人薅?
介紹完,於秋兒又從挎包裏抽出三張銀票,非常大手筆往梳妝台上一拍,“這是我和兩個姐姐的生活費!”
潘盈盈額角一跳,扭頭一看,三百兩。
“真交生活費?不後悔?”她拿起銀票,看向麵前的小姑娘。
於秋兒“啊”了一聲,“咱桃源人說話,一口唾沫一個釘!”頓了頓她理不直氣也壯的加了一句,“隻交這個月啊。”
潘盈盈被她逗得“噗呲”一聲笑出來,“那行,晚點讓十叔出去買頭豬回來,讓大家也沾沾你的光,這次找人大家都出了不少力。”說著她手指彈了彈三張銀票,“咱們小秋出息啦!”
於秋兒“嘿嘿嘿”的笑了幾聲,又反應過來自己過來的原因,便試探著開口,“那,小嬸,我們可以出門了嗎?”潘盈盈擺手,“出去玩吧。”
末了她嚴肅了臉色,“但是要記得這次的教訓,早點回來。”
於秋兒趕緊點頭如小雞啄米。
她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啦。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還有小叔的板子。
興高采烈回到三姐妹住的院子,於秋兒大喊一聲,“姐妹們,出發!”
於春兒和王雪兒早就挎著包蹬著了,聽到她這聲喊,各自快步出了屋子。
那天於秋兒在老婆子懷裏共摸了一千兩銀票出來,給兩個姐姐一人分了一百兩,又交了三百兩做生活費,她自己手裏還剩五百兩。
沒把銀票換成銀錠子,這心裏就總跟貓抓似的。
她們這次學乖了,沒有單獨出門,而是帶上了更靠譜的龍二和龍三七,至於梁叔叔,還是算了吧,她們實在是怕了他的眼淚。
大男人家家的,咋就那麽能哭呢?
為了安撫淚流成河的梁叔叔,於秋兒還偷摸著塞了一片從那白胖子鞋子上割下來的翡翠小葉子給他。
這次她是萬萬不敢跟梁叔叔一起了,她的小葉子還要留著回去給阿娘鑲簪子呢。
龍二和龍三七肯和她們一起出門,也是因為於秋兒許下豪言壯語,說是要請二人吃香喝辣,不然她們寧願窩在院子裏教丫鬟小廝們劍法。
坐上馬車,直奔最繁華的東市。
五個姑娘人手一根糖葫蘆,一家鋪子一家鋪子逛過去,見快到中午,便就近找了家酒樓吃飯。
她們坐的二樓,靠著後巷那一麵,菜剛上來,樓下就傳來吵鬧聲。
於秋兒好奇的探頭一看,不由小小驚呼一聲,“大堂哥!”
她這聲音不大,樓下的人沒聽到,坐在她身邊的於春兒卻是聽了個清清楚楚。
跟著探出頭往樓下一看,十七八歲的男子一身寶藍色綢緞衣裳,被兩名家丁模樣的人牢牢按著,任由一名嬤嬤扇巴掌。
旁邊還有一弱柳扶風的白衣女子正在被兩名丫鬟廝打。
龍三七仔細辨認,跟龍二耳語道:“是兵部黃家旁支庶出的姑娘。”
她自來消息靈通,加之到了京城後“桃源齋”的消息都匯集過來,就更加能確定樓下之人的身份。
去年的時候黃家就鬧出了事,旁支一名庶出的姑娘,和來投奔的一戶遠親裏的小子鬧出了事。
看來應當就是底下這兩人了。
龍二給龍三七遞了個眼色,兩人多年來在後宮中培養出來的默契已經讓她們明白了彼此的想法。
於春兒抿唇,看著被按在地上的男子,眉頭微微擰起。
記憶裏全家的希望已經不複當年意氣風發的模樣,看起來失魂落魄。
雖說穿著綢緞衣裳,也遮掩不住從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疲態。
當年阿奶拿走家中所有銀錢跟大伯進城,她從來沒有怨過,因為阿奶一直說,大堂哥要讀書考舉人,是整個於家的希望,她當然也盼著家裏好。
哪怕背地裏大堂姐每次回家都拿她和妹妹當丫鬟使喚,她都沒覺得怎麽樣。
可是阿奶心心念念的大兒子和大孫子在最緊要的關頭把她給拋下了。
她最終也沒享上做官家老夫人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