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和蒙恬領騎兵在下午出發,入夜經武都休息後,過河陰東,直抵秦直道北端終點,陰山腳下重鎮九原!
九原是長城軍團糧草武備的集散地,戰略意義重大。
自戰國時期趙國胡服騎射趕走匈奴開始,趙國沿烏拉山修築了長城。
在各個溝通山北的山口修築了屯軍和防禦用的城障,並在其中最大的山口修建了初期九原城的城郭。
在城中屯有重兵,使之成為趙國在其西北部的軍事重鎮,有效地保障了雲中郡北部地區的安全。
《史記-趙世家》:“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趙武靈王的戰略眼光較之六國攻秦與函穀關要長遠很多。
在始皇帝十一年,雲中被秦軍占領,九原城也被秦軍所控製。秦一統六國,設置九原郡,郡治在九原城,下劃34個縣,九原城像是一顆釘子,死死的釘在大秦帝國北疆,守衛者國家的安全。
扶蘇等人到達九原之後,城內外一片繁忙的情景,輜重車不斷進城,出城,物資經九原匯聚之後又散發到長城沿線,一行人在蒙恬帶領下並未受阻攔,直接向城內奔去。
到達郡府,九原太守正在忙碌的處理政事,見蒙恬和扶蘇走來,趕緊放下手中工作,疾跑過來,拱手道:“已聽聞公子和將軍要至九原,實在是政務繁忙,走不開,便未能出城相迎,還望見諒。”
蒙恬一笑,沒有在扶蘇之前說話,扶蘇便開口道:“太守不必在意,政事重要,我一會去武備輜重之處看一下,不必陪同,由蒙將軍跟隨便可。”
如果像後世官僚一般,說了不必陪同,地方官吏自然不敢真的不陪同。在秦這時卻不一樣,郡守直接歸屬於大秦皇帝管製,隻對皇帝負責,秦國法家思想,注重實踐與效率,太守果然應諾未在跟隨。
走之前蒙恬問道:“太守,王將軍沒在九原城內麽?”
太守答道:“王將軍今天一早已經出城趕赴陰山腳下指揮長城工事修建情況。估計今天不會回到九原。”
蒙恬點了點頭說:“好,公子與我今日在九原休息一夜,明早趕往長城腳下。”
太守一驚:“邊線匈奴偵查兵時常探查我軍情況,公子親赴前線,實在危險。”
扶蘇笑了笑,“太守不必擔心,我在長城內,並不出去,有大秦銳士保護,不會有恙,再則,匈奴也不知曉我是誰。”
太守見蒙恬也點頭,也知曉蒙恬的武藝與軍事才能,所以也便放下心來。
扶蘇與蒙恬到達了集放武器的倉庫,扶蘇看到滿倉最多的是箭矢,正有人在不斷整理著從帝國各地運來的兵器,扶蘇發現,雖然這些武器來源的兵械所不同,但是大小,規格竟完全相同。
這讓扶蘇思索道,現在秦國已經開始全國實行規格化了,武器上麵有製作人的名字,如果出現問題,便可以直接找到製作人,這讓偷工減料者,無縫可尋。這正是秦朝的“物勒工名”,四級軍工管理製度,從相邦、工師、丞,到一個個工匠,軍工製作嚴密而高效。
扶蘇拿起一把秦弩,抽出一支箭矢,腳踩弩頭,手拉弩弦上箭,然後對著一根木柱用弩機上的“望山”瞄準,輕扣弩扳機,噌~,箭矢強力飛出,插入木柱深處。
扶蘇重新打量了一下秦弩,發現弩機構造複雜,便問蒙恬:“蒙將軍,弩機如此複雜難造,不能簡化麽?”
蒙恬笑著解釋道:“公子剛才上弦時是否要大力才能掛在弩機上?”
見扶蘇點頭,蒙恬繼續說到:“那麽如此,弦的力量肯定極大無比,如果不能讓扳機輕盈易扣,那麽在對敵時,長時間瞄準,士兵必然勞累,敵人進入射程,如果有人未扣動扳機,一方麵可能會打亂我軍後排弩兵陣列,另一方麵也會減弱殺傷力。”
蒙恬那起一把秦弩,指著弩機說到:“公子看這裏,當手扣動扳機時,通過一係列靈巧的機械傳遞,讓勾牙在放箭瞬間下沉,扣動扳機變得異常輕巧,不必完全依靠手的力量,使勾牙下降。這也正是弩對弓的優勢。”
說著,蒙恬把秦弩垂下,開始上弦,說道:“公子看‘望山’這裏,當上弦時,它會把扳機自動調整到擊發位置,然後又可做對準參照來射殺敵人。”
扶蘇這是真的體會到古代工匠人的智慧,當今射擊訓練,如果呼吸調整不好,都會影響射擊精度,秦弩已經開始設計更利於操作的器械,並裝上了瞄準係統,怪不得秦弩是秦軍利器。
扶蘇歎道:“如此精細設計,匠人智慧不容小覷。”
秦軍武器係統及其複雜,戈,戟,弩,鈹,長矛等等。吸引扶蘇的是長約一米的青銅長劍。青銅劍普遍短而寬,著名的越王勾踐劍,也不過55.6厘米。
今日見到了眼前的長青銅劍,說明卻是如後世研究得出的,秦已經熟練掌握了銅錫配比,造出了獨特的青銅長劍。
扶蘇見到並未有鐵製兵器,便問道:“蒙將軍,如今已經使用鐵來製作農具,鐵礦也在帝國境內一座座發現,為何沒有鐵製兵器呢?”
蒙恬答道:“鐵器不能作為兵器製造原料,脆而易折,不利作戰。”
扶蘇明白了鐵剛剛出現,還未形成有效的鑄造技藝,還做不出鋼製武器,大一統的秦帝國還是青銅鑄就的。
扶蘇又去了另外一個堆放損壞兵器的倉庫,看著有人在整理拆換修補著各種武器,這時候標準化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每個部位因為規格基本一樣,便可以拆修互補,這極大節省了資源提高了效率。為帝國百萬雄獅提供兵器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也是秦想方設法提高效率保證武器供應的原因。
扶蘇走出軍械倉庫未再去看糧草那邊的情況,而是跟蒙恬說到明日一早去長城腳下的事宜。
扶蘇想親自看一看匈奴的情況,他想在帝國始皇帝去世之前,發動對匈奴的戰爭。
這樣解決後患帝國不混亂還好,一旦天下大亂,匈奴去而複返,必然造成兩線作戰的情況,這將是極大的不利。
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
九原是長城軍團糧草武備的集散地,戰略意義重大。
自戰國時期趙國胡服騎射趕走匈奴開始,趙國沿烏拉山修築了長城。
在各個溝通山北的山口修築了屯軍和防禦用的城障,並在其中最大的山口修建了初期九原城的城郭。
在城中屯有重兵,使之成為趙國在其西北部的軍事重鎮,有效地保障了雲中郡北部地區的安全。
《史記-趙世家》:“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趙武靈王的戰略眼光較之六國攻秦與函穀關要長遠很多。
在始皇帝十一年,雲中被秦軍占領,九原城也被秦軍所控製。秦一統六國,設置九原郡,郡治在九原城,下劃34個縣,九原城像是一顆釘子,死死的釘在大秦帝國北疆,守衛者國家的安全。
扶蘇等人到達九原之後,城內外一片繁忙的情景,輜重車不斷進城,出城,物資經九原匯聚之後又散發到長城沿線,一行人在蒙恬帶領下並未受阻攔,直接向城內奔去。
到達郡府,九原太守正在忙碌的處理政事,見蒙恬和扶蘇走來,趕緊放下手中工作,疾跑過來,拱手道:“已聽聞公子和將軍要至九原,實在是政務繁忙,走不開,便未能出城相迎,還望見諒。”
蒙恬一笑,沒有在扶蘇之前說話,扶蘇便開口道:“太守不必在意,政事重要,我一會去武備輜重之處看一下,不必陪同,由蒙將軍跟隨便可。”
如果像後世官僚一般,說了不必陪同,地方官吏自然不敢真的不陪同。在秦這時卻不一樣,郡守直接歸屬於大秦皇帝管製,隻對皇帝負責,秦國法家思想,注重實踐與效率,太守果然應諾未在跟隨。
走之前蒙恬問道:“太守,王將軍沒在九原城內麽?”
太守答道:“王將軍今天一早已經出城趕赴陰山腳下指揮長城工事修建情況。估計今天不會回到九原。”
蒙恬點了點頭說:“好,公子與我今日在九原休息一夜,明早趕往長城腳下。”
太守一驚:“邊線匈奴偵查兵時常探查我軍情況,公子親赴前線,實在危險。”
扶蘇笑了笑,“太守不必擔心,我在長城內,並不出去,有大秦銳士保護,不會有恙,再則,匈奴也不知曉我是誰。”
太守見蒙恬也點頭,也知曉蒙恬的武藝與軍事才能,所以也便放下心來。
扶蘇與蒙恬到達了集放武器的倉庫,扶蘇看到滿倉最多的是箭矢,正有人在不斷整理著從帝國各地運來的兵器,扶蘇發現,雖然這些武器來源的兵械所不同,但是大小,規格竟完全相同。
這讓扶蘇思索道,現在秦國已經開始全國實行規格化了,武器上麵有製作人的名字,如果出現問題,便可以直接找到製作人,這讓偷工減料者,無縫可尋。這正是秦朝的“物勒工名”,四級軍工管理製度,從相邦、工師、丞,到一個個工匠,軍工製作嚴密而高效。
扶蘇拿起一把秦弩,抽出一支箭矢,腳踩弩頭,手拉弩弦上箭,然後對著一根木柱用弩機上的“望山”瞄準,輕扣弩扳機,噌~,箭矢強力飛出,插入木柱深處。
扶蘇重新打量了一下秦弩,發現弩機構造複雜,便問蒙恬:“蒙將軍,弩機如此複雜難造,不能簡化麽?”
蒙恬笑著解釋道:“公子剛才上弦時是否要大力才能掛在弩機上?”
見扶蘇點頭,蒙恬繼續說到:“那麽如此,弦的力量肯定極大無比,如果不能讓扳機輕盈易扣,那麽在對敵時,長時間瞄準,士兵必然勞累,敵人進入射程,如果有人未扣動扳機,一方麵可能會打亂我軍後排弩兵陣列,另一方麵也會減弱殺傷力。”
蒙恬那起一把秦弩,指著弩機說到:“公子看這裏,當手扣動扳機時,通過一係列靈巧的機械傳遞,讓勾牙在放箭瞬間下沉,扣動扳機變得異常輕巧,不必完全依靠手的力量,使勾牙下降。這也正是弩對弓的優勢。”
說著,蒙恬把秦弩垂下,開始上弦,說道:“公子看‘望山’這裏,當上弦時,它會把扳機自動調整到擊發位置,然後又可做對準參照來射殺敵人。”
扶蘇這是真的體會到古代工匠人的智慧,當今射擊訓練,如果呼吸調整不好,都會影響射擊精度,秦弩已經開始設計更利於操作的器械,並裝上了瞄準係統,怪不得秦弩是秦軍利器。
扶蘇歎道:“如此精細設計,匠人智慧不容小覷。”
秦軍武器係統及其複雜,戈,戟,弩,鈹,長矛等等。吸引扶蘇的是長約一米的青銅長劍。青銅劍普遍短而寬,著名的越王勾踐劍,也不過55.6厘米。
今日見到了眼前的長青銅劍,說明卻是如後世研究得出的,秦已經熟練掌握了銅錫配比,造出了獨特的青銅長劍。
扶蘇見到並未有鐵製兵器,便問道:“蒙將軍,如今已經使用鐵來製作農具,鐵礦也在帝國境內一座座發現,為何沒有鐵製兵器呢?”
蒙恬答道:“鐵器不能作為兵器製造原料,脆而易折,不利作戰。”
扶蘇明白了鐵剛剛出現,還未形成有效的鑄造技藝,還做不出鋼製武器,大一統的秦帝國還是青銅鑄就的。
扶蘇又去了另外一個堆放損壞兵器的倉庫,看著有人在整理拆換修補著各種武器,這時候標準化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每個部位因為規格基本一樣,便可以拆修互補,這極大節省了資源提高了效率。為帝國百萬雄獅提供兵器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也是秦想方設法提高效率保證武器供應的原因。
扶蘇走出軍械倉庫未再去看糧草那邊的情況,而是跟蒙恬說到明日一早去長城腳下的事宜。
扶蘇想親自看一看匈奴的情況,他想在帝國始皇帝去世之前,發動對匈奴的戰爭。
這樣解決後患帝國不混亂還好,一旦天下大亂,匈奴去而複返,必然造成兩線作戰的情況,這將是極大的不利。
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