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茜這時候興奮勁已經過了,嘟囔道,“哪是什麽大獎啊,小風這才是大獎呢。”


    劉小麗白了她一眼,“你和小陳比個什麽勁,自不量力了不是,能有突破媽媽就很開心了。”


    劉茜茜不開心了,“媽媽你也小看我,我怎麽就配不上,啊,不對,我怎麽就比不上小風了。”


    “好好好,你誰都能比。”知道強頭狀態下的女兒不宜多說,劉小麗轉頭恭喜陳麟風。


    “小陳你當上最佳男演員了,恭喜你呀。”


    “可別,茜茜該不高興了。”


    一邊的劉茜茜皺皺鼻子,“又說我壞話,小心我下回得獎還不感謝你。”


    “你這破孩子,我都沒說你呢,還想有下回。”劉小麗嗔怪道,她還滿是歉意的給陳麟風道歉。


    “茜茜剛才在台上肯定是不小心忘了,沒有別的意思,我替她給你道歉。”


    陳麟風連忙擺手,“我倆在開玩笑呢,阿姨你千萬別當真。”


    “是呀,我說著玩的,而且剛才一下台,我就立馬跟小風道歉了,媽媽你別在意這個事了。”劉茜茜眼看自己母親當真了,心裏就是一慌。


    陳麟風也有些慌,未來丈母娘給自己道歉,倒反天罡了不是。


    劉小麗可不知道自己女兒和小陳的親密關係,她隻知道女兒和人家關係好是好,這種容易引發誤會的事,她還是要盡量不要留下什麽磕絆。


    她還不知道陳麟風帶著自己女兒,在某台長麵前打了個照麵呢,否則肯定對這兩人的親近關係,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在小陳導演正忙著,和未來長輩提前培養關係的時候。


    內地娛樂圈已經開始大肆報道今晚金鷹獎的盛況了。


    首先值得表揚的是,此次金鷹獎的官方,少有的沒有特別明顯的分餃子,而是真的咬牙把幾個大獎都給到了《大唐帝國》。


    不管怎麽說,這都是一種讓人信服的結果。


    從金鷹節本身來說,是有助於含金量的提升的。


    不管是大眾輿論,還是媒體報道,都認可了這一點。


    前世,就是從今年開始,超女參與舞台的表演環節,金鷹女神等操作,代表著金鷹獎開始走向年輕化和大眾娛樂化。


    而如今敢於把獎重點給到優秀作品這一點,得到了大眾和專業口碑,不知道會不會給主辦方帶來一點新的啟發。


    其次,史上最年輕的視帝誕生,同時也是最年輕的金鷹獎最佳編劇。


    這也是少有的,內地媒體將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稱為視帝。


    當然後者,大眾並沒有在意,媒體也是隨意那麽一提,畢竟奧斯卡最佳編劇都拿了,同樣也是史上最年輕,金鷹多少有點比不上。


    至於視帝,媒體實際上是有很明確的考量的。


    這是內地娛樂圈爭奪話語權的一步,先押後再說。


    從最佳演員的考量上。


    金鷹獎早期,準確的說是在1999年及之前,那時是能很簡單明確最佳男女演員的。


    當初的通行做法是,設優秀演員獎,男女各三人,然後從這三人中進行現場觀眾投票,分別選出一位最佳男女主獎。


    當年選出的男主是唐果強(《雍正王朝》),女主是趙燕子(《還珠格格》),他們這種就是貨真價實的最佳男女演員,放在後世就是毋庸置疑的視帝、視後。


    而在此之後,優秀演員獎變成了觀眾喜愛的演員獎,同樣各三人。


    原本的最佳男女主獎,則改為了最受觀眾喜愛的演員獎(也就是陳麟風拿到的那種)。


    得到這個獎的被視為最佳,觀喜獎則隻被視為金鷹獎獲得者。


    03年之後,又有改製,最喜獎改為了最具人氣男/女演員獎,又增加了最佳表演藝術男/女演員獎。


    這個時候最具人氣獎含金量下降,於是再想被稱為最佳(視帝),就要有至少另外一個演員獎作為輔助。


    像是今年陳麟風,拿到最具人氣獎之外,還拿到了觀喜獎,所以可以算是最佳。


    但從另一方麵來說,李幼彬在最佳表演藝術獎之外,也拿到了觀喜獎,同樣算不上低於陳麟風。


    從這個角度來說,今晚的金鷹獎一共產生了3位最佳男演員和2位最佳女演員。


    有的媒體就是這麽報道的。


    但更多的媒體都把聚光燈投向了陳麟風,不僅是因為他人氣、話題度最高,容易引人關注。


    年齡也是個重要因素,“最年輕”“曆史第一個”等字眼,總是更能吸引眼球。


    其實還有一個有些更隱晦的因素,就是剛才提到的“視帝”了。


    在此之前,港台的明星總是能獲得更大的聲量,說起名號來,不是天王、就是影帝什麽的。


    在大眾眼中,都會顯得更高端,就連那邊的媒體、娛記都要高人一等。


    內地的媒體早就不滿了,很想在這上麵做出點改變。


    然而內地的演員,這時候一直有點撐不起來。


    不是說他們能力不行,而是從資源上,港台就幾乎不會用內地的男演員來擔任一號位,要麽不選,選上了也會是抬咖的。


    長此以往,一說起男演員,就是那邊的,這一點在電影圈體現的尤為明顯。


    女演員稍好一些。


    因為上麵的硬性規定,合拍片必須有內地的演員,所以往往上那邊的男演員,配這邊的女演員。


    還有章紫怡這種因為《臥虎藏龍》意外衝出國際的,也就顯的不那麽難看。


    當然金雞獎現在狀態比較慘,年年分餃子,含金量一直上不來,得金雞獎的演員,根本說不上影帝這個稱呼。


    沒有電影圈打頭的情況下,電視圈一般也老老實實的叫最佳電視演員,不想著別的名頭。


    而現在情況就不同了,有一個陳麟風可以正經拿出來吹。


    並且一點不顯得低檔,甚至因為奧斯卡,以及其國際知名作家、編劇的身份,逼格隱隱高出天際。


    就是破局的關鍵要素了。


    以往娛樂圈媒體,每逢小陳搞出什麽大事之後,總是會積極捧場,經常是好話不停,除了他確實沒啥黑點,做出的事也值得吹之外。


    與那邊的暗中對比情緒,也是重要的一環。


    劉茜茜其實也是這種敘事下的受益者,她如今也是少數能壓著那邊女明星打的新生代演員。


    尤其她還總是與小陳一起出鏡,搭配著就一起誇了。


    既然享受了鮮花和掌聲,現在,哥們要進步,那就需要小陳站出來抗一抗了。


    第二天一早,很多前天沒有看電視直播,或者沒關注相關信息的民眾,起來一看,好多報紙都在報道陳麟風新晉視帝的事。


    《史上最年輕的視帝誕生,一舉將記錄提升了10歲》


    《他打破了古天楽創造的記錄,成為最年輕的視帝》


    《18歲成為視帝,內地新生代掌控娛樂圈的未來》


    《……》


    好家夥,小陳又搞出什麽大動靜了。


    這各路媒體不僅有強調今年金鷹視帝特殊性的。


    也有科普金鷹獎評獎規則以及往年得獎演員的,隱隱有借這些人給陳麟風拉含金量的意思。


    此外還有順帶著講昨晚金鷹獎各種細節的,劉茜茜得獎的事,也在其中。


    提及本次最大贏家《大唐帝國》,誇獎金鷹獎有魄力的,也不少。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科普陳麟風這個“視帝”名頭的。


    反正這些媒體不約而同的,都這麽來稱呼。


    港島的媒體直接炸鍋了。


    北邊同行這麽明顯的拉踩,是個人都能看的到。


    你拿獎就拿獎,跟我們古仔比什麽?


    還一下子把年齡拉下來10歲,拿小陳對比,是不是有點不當人?


    港媒不好拿陳麟風開刀,畢竟人家主業是作家和編劇,逼格太高。


    最關鍵的是,你金鷹獎有什麽可牛的,敢稱視帝?


    這個說法是我們港島說的,你們摻和什麽勁?


    立馬發報道打回去。


    《金鷹獎的含金量存疑,是否能稱得上視帝、視後,還需要商榷》


    《某些媒體還是不要拾人牙慧,視帝不是那麽好叫的》


    也有不服陳麟風的,


    《小陳隻不過拍了4部電視劇,想要和古天楽比,還差的有點遠》


    這就有點貽笑大方了,馬上被內地媒體揪住反駁。


    “小陳確實不過就這4部電視劇,但這4部劇,每部的收視率都超過10%,以大陸的體量,這代表著數千萬的觀看人群,不是一般的劇能比的。


    古天楽確實是個優秀的演員,但要說小陳以《大唐帝國》的成績,都不能與之相比的話,不知道古天楽自己敢不敢這麽說,這麽認?”


    很快,回應就來了。


    “最後的質問很無恥,小陳要是沒有作家和編劇的身份,有什麽不敢認的,古仔在我們港島地位也很高的。”


    至於別的,就什麽都不說了,跟小陳打擂台,有點難辦。


    要是李鞍導演這樣的,那好說,演員實在有點不好去做對比,恐怕圈內的人自己也這麽覺得。


    他們於是還是集中在,金鷹獎是否有資格評視帝,這一個點上。


    不得不說,港媒確實看到了重點。


    “視帝”這個說法,內地確實是不怎麽用的,早年基本沒有這麽叫的。


    但自從港圈北上以後,媒體們就發現了,視帝和金鷹獎最佳演員,聽起來是真不一樣啊。


    除了業內人士和少數對影視圈了解比較多的人,大多數觀眾明顯是覺,得前者檔次更高一點。


    這在宣傳上,就能很明顯的體現出來。


    明明內地的最佳演員這種演技也不差,但就是在榜單對比,和一些地位評判上,被港台的那些“視帝”給壓製著。


    輿論上也是如此。


    除了唐果強、李學建這種遠不是一個電視獎能概括的演員,大多數演員都會吃虧。


    久而久之,無論是業內,還是內地媒體,就都有改變的想法。


    如果沒有陳麟風,可能這種叫法,會再過些年才開始流行,畢竟如果整體輿論環境逆風的話,第一個這麽叫的人,很容易受攻擊。


    但小陳不是一般人,媒體們都相信他能扛得住。


    於是就不約而同的這麽開始報道。


    也就有了兩邊的論戰。


    娛樂圈媒體大戰,自然而然很容易波及到演員明星。


    但很少有明星給出正麵回應,哪怕有少數回應的,也是在說金鷹獎的問題,拿它是個大眾獎項說事,質疑其專業性。


    提到陳麟風的,那是少之又少,當初奧斯卡他與李鞍有理念衝突,然後港圈有人串聯的事,後續可是傳開了。


    他們都見識了小陳導演的地位:至少是能跟李鞍導演有來有回的,沒事招惹他幹嘛。


    畢竟要恰飯的嘛。


    少數有幾個跳梁小醜博眼球,也被港圈自己的導演、大佬給噴回去了。


    也不看看你的身份,導演們的事,是你能多嘴的嗎?


    陳麟風全程不吭聲,反正獎我拿到了,大勢不可阻擋,我為什麽要費心費力的說話,以後我的視帝名頭又不會跑了。


    而且這背後,一看就有金鷹獎背後一群相關大佬的支持,否則內地媒體口徑怎麽會這麽統一。


    這是要給金鷹獎抬架子啊,以後金鷹獎得主就是“帝”“後”了,什麽意思,代表的就是最高榮譽。


    前世可沒有這回事,轉口稱視帝、視後,都是港台圈沒落之後,自然而然的行為。


    具體時間應該是10年之後了。


    而現在提早這麽多,如果還能硬頂著論戰,最終成功上位,對金鷹獎肯定裨益極大。


    陳麟風敏銳察覺到這背後的意涵,肯定不會拖後腿,這時候亂說話,一不小心就自絕己方陣營了。


    漸漸的,在這種業內人士大多不摻和的情況下。


    單單是媒體論戰,時間久了,他們就有點維持不住了。


    沒有明星參與,銷量會有點頂不住啊。


    兩邊沒有實質意義上的輸贏,那就代表著內地稱呼視帝,並沒有被真正的阻礙。


    於是這個名頭也就慢慢傳開,至少陳麟風的“視帝”名頭,是實實在在的戴到了頭上。


    港媒那邊見實在沒法阻止,索性不否認小陳的視帝稱號,但是抵製其他演員這麽稱呼。


    但這種事情,有一就有二,至少同屆像是李幼彬、馬悅這種,就開始有說法了。


    特別是馬悅,和小陳拿的完全是一樣的獎,總不能一個是視帝,另一個就不算吧。


    所以漸漸地,馬悅、蔣琴琴開始在報道中加上“視帝”“視後”字眼。


    這樣就又來了個問題,以往的那些得獎演員,他們中如唐果強這種,在金鷹獎獎項上,拿到的最佳演員獎比小陳還實在,總不能名頭上差了。


    於是也逐漸多了個“視帝”名頭。


    大壩就這樣慢慢的潰堤。


    這裏麵不少相關的人,都在心裏暗暗感謝小陳。


    好人啊,有事他真能頂上。


    今天總字數8k,算是加更一章(月票達到50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兵法36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兵法36計並收藏華娛之重生成了武打童星的弟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