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袁紹麾下的首席謀士,飽讀詩書,智計過人。他帶著袁紹的密信和豐厚的禮物,踏上了前往遼東的路途。
而太史慈,一介武夫,俠肝義膽,受劉辯所托前往遼東。
在某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兩人在一條山間小路上不期而遇。沮授騎著馬,身後跟著幾個隨從,他們穿著華貴的衣袍,舉止間透露著貴族的氣質。而太史慈則是一身布衣打扮,單人匹馬,為避免麻煩把雙戟藏在馬背的行李下麵,但眉宇間透出的英氣掩蓋不了他的氣勢,沮授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初次相見,兩人都不禁對對方的身份產生了疑惑。沮授心想:“這位人氣勢非凡,雖刻意隱瞞身份,弄騙過大多數人,豈能瞞得了我,就是這份刻意,反倒讓人懷疑,莫非是朝廷派來的使者?”而太史慈也在想:“這位先生氣度不凡,難道是袁紹的人?”
然而,兩人都沒有直接詢問對方的身份,而是選擇了一路同行,同時行路、同時住店,互相觀察。在行進的過程中,他們開始聊起了天下大勢和戰爭策略。沮授談到了袁紹的兵力部署和戰略意圖,而太史慈則談到了劉辯的英明神武和民心所向。雖然兩人立場不同,但他們對彼此的氣度都表示了讚賞。
經過幾天的同行,兩人逐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終於到了遼東,兩人相視一笑,互相道別,各自找到落腳處。
第二天在公孫度府邸門口,二人又碰見了,同樣相視一笑,各自給對方一個請的姿勢,同時讓門房通報。
“北海太史慈奉大漢皇帝陛下之命,求見公孫將軍。”
“冀州沮授奉大將軍袁紹之命,求見公孫將軍。”
今天二人才知道對方名姓。
公孫度坐在大殿內,聽著手下的稟報,陷入了沉思,兩家一起來、一起求見,讓他有些為難。
坐在旁邊的倫直見狀勸諫道:“將軍何愁之有,今兩方都有求於我,而非我遼東有求於人,即使他們同時而來,難在他們,何不一起請來,看他們如何說,將軍也不必立時答應誰,找些托辭打發回去,讓他們且等幾日,慢慢商議便是。”
公孫度聽罷,茅塞頓開,連聲說:“快快有請兩位使者。”
太史慈、沮授進殿見過公孫度。太史慈呈上劉辯寫給公孫度的詔書。隻見劉辯的詔書上寫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遼東侯、平州牧公孫升濟,君之忠勇譽滿天下,朕深知也,君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為我大漢開疆拓土,何其雄壯。君又設館開學,廣招流民,文治撫育境內,遼東晏然,皆君之功也。今袁紹奸賊,野心勃勃,欲圖天下,自領冀州,驕橫跋扈,魚肉百姓,視我皇權如無物,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朕已決意討伐此賊,以靖天下,保我百姓安居樂業。今欲與君共討此賊,此誠君救國安民,創不世之功業,傳英明於千古之時也,望君起兵,秘密襲擊袁紹之後方,斷其糧草,擾其軍心。朕盼將軍攻城拔寨,與朕共誅袁紹,以成此大業。
朕相信,在大漢列祖列宗保佑之下,將軍的智勇之中,袁紹之賊必無所遁形,終將伏誅。到時朕將與君把酒慶功。欽此。”
公孫度看罷,有些動心了,主要是朝廷承認了他遼東侯、平州牧的身份,雖然自己有不臣之心,但觀當今天下漢室沒有到完全不行的程度,再加上這幾年劉辯的所作所為,大漢眼見有中興之望,此時得到他的承認,畢竟比自己封自己要來的名正言順些。但他還是要聽聽袁紹怎麽說。
“不知沮先生此來所為何事。”
沮授微微一笑,拱手作揖道:“公孫將軍,袁冀州派我來此,並非為了挑起紛爭,而是希望我們能共同維護這亂世中的一絲安寧。今上劉辯,背棄先皇遺願,肆意妄為,殘害忠良,敗壞朝綱。其麾下奸佞,如狼似虎,魚肉百姓,無惡不作。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朝廷威信掃地,國家尊嚴盡失,而今遽興不義之師。我主袁紹出身名門望族,四世三公,英明仁德、英勇無畏、雄才大略,現在被朝廷逼迫,不得已出師反抗。希望將軍您能明辨是非,保持中立,以免卷入這場無謂的爭鬥。”
公孫度眉頭微皺,沉聲道:“沮授先生,你我都明白,這亂世之中,中立並非易事。我公孫度雖不才,但也想為這天下蒼生謀求一絲福祉。然而,若我保持中立,難保不會引火燒身。”
沮授點了點頭,繼續道:“公孫將軍所言極是。然而,中立並非意味著無所作為,而是要在紛爭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審時度勢,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今上與我主之爭,勝負難料,將軍您若卷入其中,無論勝敗,都難免損耗實力。而若您保持中立,則可坐觀成敗,待時機成熟時,再擇善而從,豈不是明智之舉?”
公孫度陷入了沉思,他明白沮授所言非虛。在這亂世之中,保持中立確實是一種策略,可以避免無謂的損耗,為未來的發展留下更多的餘地。然而,他也深知中立的難度和風險。現在朝廷承認了自己的地位,如不出兵,事後如果朝廷勝利難免不拿這事秋後算賬,但如果出兵,袁紹勝了,自己也是吃不了兜著走。
沮授見公孫度猶豫不決,不無威脅的說:“公孫將軍,袁紹對您的才能和威望一直抱有敬意。他希望您能在關鍵時刻保持中立,為天下的和平穩定作出貢獻。這不僅是對您的信任,更是對您的期待。”
“咳、咳..........”見公孫度為難,旁邊的倫直咳嗽了兩聲。
公孫度會意,說道:“二位遠道而來,鞍馬勞頓,且在館驛歇息,出兵事宜茲事體大,我需要善加籌謀。來人,送客。”
見狀一直沒有說話的太史慈喊道:“袁紹若是獲勝,以將軍之見,將軍能偏安在此嗎?”
公孫度一驚,大喊:“來人,送客!”
太史慈、沮授退下自是不提。
見二人退下,公孫度問倫直:“先生以為如何?”
“主公已有決斷,何必問直呢。”倫直說道。
“哈哈....”公孫度聽罷大笑:“大漢還是占著大義名分,袁本初怕不得善終。”
“那沮授如何處置?”倫直問道。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公孫度說:“沮授也是一代名士呀。可惜不得其主。”
公孫度出兵北平,圍而不打,靜觀其變.....................
而太史慈,一介武夫,俠肝義膽,受劉辯所托前往遼東。
在某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兩人在一條山間小路上不期而遇。沮授騎著馬,身後跟著幾個隨從,他們穿著華貴的衣袍,舉止間透露著貴族的氣質。而太史慈則是一身布衣打扮,單人匹馬,為避免麻煩把雙戟藏在馬背的行李下麵,但眉宇間透出的英氣掩蓋不了他的氣勢,沮授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初次相見,兩人都不禁對對方的身份產生了疑惑。沮授心想:“這位人氣勢非凡,雖刻意隱瞞身份,弄騙過大多數人,豈能瞞得了我,就是這份刻意,反倒讓人懷疑,莫非是朝廷派來的使者?”而太史慈也在想:“這位先生氣度不凡,難道是袁紹的人?”
然而,兩人都沒有直接詢問對方的身份,而是選擇了一路同行,同時行路、同時住店,互相觀察。在行進的過程中,他們開始聊起了天下大勢和戰爭策略。沮授談到了袁紹的兵力部署和戰略意圖,而太史慈則談到了劉辯的英明神武和民心所向。雖然兩人立場不同,但他們對彼此的氣度都表示了讚賞。
經過幾天的同行,兩人逐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終於到了遼東,兩人相視一笑,互相道別,各自找到落腳處。
第二天在公孫度府邸門口,二人又碰見了,同樣相視一笑,各自給對方一個請的姿勢,同時讓門房通報。
“北海太史慈奉大漢皇帝陛下之命,求見公孫將軍。”
“冀州沮授奉大將軍袁紹之命,求見公孫將軍。”
今天二人才知道對方名姓。
公孫度坐在大殿內,聽著手下的稟報,陷入了沉思,兩家一起來、一起求見,讓他有些為難。
坐在旁邊的倫直見狀勸諫道:“將軍何愁之有,今兩方都有求於我,而非我遼東有求於人,即使他們同時而來,難在他們,何不一起請來,看他們如何說,將軍也不必立時答應誰,找些托辭打發回去,讓他們且等幾日,慢慢商議便是。”
公孫度聽罷,茅塞頓開,連聲說:“快快有請兩位使者。”
太史慈、沮授進殿見過公孫度。太史慈呈上劉辯寫給公孫度的詔書。隻見劉辯的詔書上寫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遼東侯、平州牧公孫升濟,君之忠勇譽滿天下,朕深知也,君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為我大漢開疆拓土,何其雄壯。君又設館開學,廣招流民,文治撫育境內,遼東晏然,皆君之功也。今袁紹奸賊,野心勃勃,欲圖天下,自領冀州,驕橫跋扈,魚肉百姓,視我皇權如無物,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朕已決意討伐此賊,以靖天下,保我百姓安居樂業。今欲與君共討此賊,此誠君救國安民,創不世之功業,傳英明於千古之時也,望君起兵,秘密襲擊袁紹之後方,斷其糧草,擾其軍心。朕盼將軍攻城拔寨,與朕共誅袁紹,以成此大業。
朕相信,在大漢列祖列宗保佑之下,將軍的智勇之中,袁紹之賊必無所遁形,終將伏誅。到時朕將與君把酒慶功。欽此。”
公孫度看罷,有些動心了,主要是朝廷承認了他遼東侯、平州牧的身份,雖然自己有不臣之心,但觀當今天下漢室沒有到完全不行的程度,再加上這幾年劉辯的所作所為,大漢眼見有中興之望,此時得到他的承認,畢竟比自己封自己要來的名正言順些。但他還是要聽聽袁紹怎麽說。
“不知沮先生此來所為何事。”
沮授微微一笑,拱手作揖道:“公孫將軍,袁冀州派我來此,並非為了挑起紛爭,而是希望我們能共同維護這亂世中的一絲安寧。今上劉辯,背棄先皇遺願,肆意妄為,殘害忠良,敗壞朝綱。其麾下奸佞,如狼似虎,魚肉百姓,無惡不作。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朝廷威信掃地,國家尊嚴盡失,而今遽興不義之師。我主袁紹出身名門望族,四世三公,英明仁德、英勇無畏、雄才大略,現在被朝廷逼迫,不得已出師反抗。希望將軍您能明辨是非,保持中立,以免卷入這場無謂的爭鬥。”
公孫度眉頭微皺,沉聲道:“沮授先生,你我都明白,這亂世之中,中立並非易事。我公孫度雖不才,但也想為這天下蒼生謀求一絲福祉。然而,若我保持中立,難保不會引火燒身。”
沮授點了點頭,繼續道:“公孫將軍所言極是。然而,中立並非意味著無所作為,而是要在紛爭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審時度勢,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今上與我主之爭,勝負難料,將軍您若卷入其中,無論勝敗,都難免損耗實力。而若您保持中立,則可坐觀成敗,待時機成熟時,再擇善而從,豈不是明智之舉?”
公孫度陷入了沉思,他明白沮授所言非虛。在這亂世之中,保持中立確實是一種策略,可以避免無謂的損耗,為未來的發展留下更多的餘地。然而,他也深知中立的難度和風險。現在朝廷承認了自己的地位,如不出兵,事後如果朝廷勝利難免不拿這事秋後算賬,但如果出兵,袁紹勝了,自己也是吃不了兜著走。
沮授見公孫度猶豫不決,不無威脅的說:“公孫將軍,袁紹對您的才能和威望一直抱有敬意。他希望您能在關鍵時刻保持中立,為天下的和平穩定作出貢獻。這不僅是對您的信任,更是對您的期待。”
“咳、咳..........”見公孫度為難,旁邊的倫直咳嗽了兩聲。
公孫度會意,說道:“二位遠道而來,鞍馬勞頓,且在館驛歇息,出兵事宜茲事體大,我需要善加籌謀。來人,送客。”
見狀一直沒有說話的太史慈喊道:“袁紹若是獲勝,以將軍之見,將軍能偏安在此嗎?”
公孫度一驚,大喊:“來人,送客!”
太史慈、沮授退下自是不提。
見二人退下,公孫度問倫直:“先生以為如何?”
“主公已有決斷,何必問直呢。”倫直說道。
“哈哈....”公孫度聽罷大笑:“大漢還是占著大義名分,袁本初怕不得善終。”
“那沮授如何處置?”倫直問道。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公孫度說:“沮授也是一代名士呀。可惜不得其主。”
公孫度出兵北平,圍而不打,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