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大師製小罐茶
重回八零,我破了命案九千宗 作者:釣月耕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送走了袁慶生之後。
僅僅過了幾天的時間,來自首都的專家就已經到了雲海州這邊。
這一次是童老帶隊的。
來的都是對熱帶經濟作物,很有研究的專家。
來這邊是來幫雲海州診脈的。
搞經濟作物生產和搞工業不能相提並論。
陳青峰這段時間也多少了解了一些。
如果想要在雲海縣推廣咖啡種植。
從種下去到成熟期,起碼得要三四年的時間。
好在雲海這邊本身就有茶葉產業。
山裏有不少茶農。
但問題是,這些茶葉品質參差不齊。
都是在本地小規模交易。
真要想做成產業,就得建一個茶葉交易中心。
把農民的茶葉按質量好壞等級分類,然後經過精心的包裝推廣到全國市場。
陳青峰比較看好咖啡市場。
因為這東西可以賣到國外,能夠賺取外匯。
茶葉當然也可以。但是國內的茶葉市場哪怕就算等到幾十年之後和印度這種地方也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其實不是茶葉的質量不好。
隻是外國人的口味已經習慣了印度茶的那種粗糙感。
以前陳青峰曾經機緣巧合,得到過一盒英國那邊的紅茶。
怎麽說呢?喝完之後他真有一種英國人在喝馬尿的感覺。
那些茶葉完全沒有什麽香氣,什麽口感方麵的感覺?
取而代之的就是茶葉的苦,還有澀。
這種茶在國內絕對是妥妥的下腳料。
可問題是英國人喝茶的時候還要添加其他的東西,比如奶什麽的。
所以在國外,印度茶反而比國內的茶賣得更好。
當然還有斯裏蘭卡的茶葉。
所以想要搞好茶葉產業,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國內市場上想辦法。
要想賣出去就得打響名氣。
而打響名氣陳青峰唯一能想到的就隻有小罐茶了。
好在現在不是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時代。
所以陳青峰打算請自己的堂兄在這邊投資一個茶葉罐裝廠。
把本地出產的茶葉處理一下,然後封膜包裝做成鐵罐茶,再想辦法推向全國。這樣一來,本地的茶葉就可以賣上更好的價格了。
當然除了種茶之外,這裏還能種甘蔗。
甘蔗這東西長得快。
但是想要開個製糖廠,隻靠雲海一個縣種甘蔗是不行的,原料供應不足。
除此之外還可以種橡膠。
當然其實隻要搞定那麽一兩個產業,雲海這種人口十萬人左右的小縣就足以發展起來了。但問題是除了雲海,還要帶動周圍,甚至國境線那邊的地區。
……
童老也不是第一次來雲省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陳青峰專門讓縣委食堂的廚師拿出了看家本領。做了幾道地方風味的小菜。
童老年紀大了,不喜歡吃肉。不過對雲海這邊的菌類,卻是讚不絕口。
吃完飯之後,陳青峰帶著童老在縣裏麵四處考察。很快就來到了邊境地區。
看著國門之外那些烏壓壓的帳篷。童老好奇的問道:
“那邊是緬甸這邊的一個鎮嗎?”
“不是,現在那邊在打仗,所以老百姓都往這邊跑,畢竟那些軍閥再不開眼,也不敢把炮彈往中國這邊扔!”
“小陳啊,我帶著這些學生來這邊,也不知道能不能幫上你的忙!”
“能啊!就是想請專家看看,你看,國境線那邊,農民的田裏基本上種的都是煙!要是能把這些農作物鏟除了,哪怕再有軍閥,我想以後也不用怕了,因為沒有原料,還能生產什麽!”
“你這個想法很有道理啊!”
“關鍵是還得把那邊老百姓的經濟利益和我們這邊拴在一起。比如我想在這邊開個茶葉加工廠,不隻收國內的茶,還要收他們那邊的茶,這樣一來,他們想要把茶葉賣到這邊就不敢再跟那些販毒集團有來往,要不然我就不收他的茶!”
“關鍵是這麽一大片區域,我們現在隻有十萬人口,但加上周圍的海城縣,還有雲城縣,還有國境那邊的老百姓,那光是靠著茶葉就不行了,所以我才想著甘蔗橡膠還有其他類型的經濟作物一起上……”
童老有些驚訝的看著陳青峰。
以前在京城接觸的時候。童老隻覺得這孩子是一個比較有正義感,做事情很認真的人。
但是現在他卻沒有看出來,原來陳青峰心裏還有這樣龐大的計劃。
……
“小陳,你這個計劃真是太偉大了。我會讓我的學生全力幫你的,另外,我還有個想法,每年我要在大學那邊選一批學生過來給你們做技術指導……”
“那就太謝謝您了!”
“什麽話,比起你外公當初對我的那些幫助,我這點忙算得了什麽!”
……
陳青峰回去探親的時候,跟小董見了一麵。
也許是小董真的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上。又或者是省廳,還有省裏麵真的對陳青峰的計劃動了心。
總之,就在童老他們還在這邊考察的時候。
經貿部也派出了考察組,來雲海縣這邊參觀指導。
這下小小的縣城更熱鬧了。
不過曾誌剛告訴他,過一段時間部裏麵也要派考察組過來,一來是調查李文峰的案子,二來也是看看這邊禁毒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看看能不能在其他地方推廣下去。
……
就這樣,陳青峰回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第三波客人到了。
這一次是小董帶著人一起過來的。
別看在京城的時候,小董看起來不太靠譜。可是人家畢竟是部裏的幹部,大小級別也在那擺著呢。
來到地方上之後,也很是有一套。
“歡迎董處長帶隊考察!”
“客氣啥,哥,你說的,我把我們部裏關於農產品出口方麵的同誌帶來了,你就說吧,想怎麽安排?”
“我們縣出口的這些茶,主要是受西北地區的歡迎!每年春天的時候采摘。現在我們想搞茶葉罐裝,然後想推廣到更多的地方去……”
“哎呀,這就有點難辦了,你說國內的十大名茶,你們勉強的靠一靠也靠不上,畢竟產地離得遠。”
“所以我就有個新想法,能不能在製茶工藝上下下手。比如,別人取茶葉的時候都是取茶頂葉上的三片葉子,那我們隻要最嫩的那個茶尖尖,名圖我都想好了,大師製小罐茶……”
僅僅過了幾天的時間,來自首都的專家就已經到了雲海州這邊。
這一次是童老帶隊的。
來的都是對熱帶經濟作物,很有研究的專家。
來這邊是來幫雲海州診脈的。
搞經濟作物生產和搞工業不能相提並論。
陳青峰這段時間也多少了解了一些。
如果想要在雲海縣推廣咖啡種植。
從種下去到成熟期,起碼得要三四年的時間。
好在雲海這邊本身就有茶葉產業。
山裏有不少茶農。
但問題是,這些茶葉品質參差不齊。
都是在本地小規模交易。
真要想做成產業,就得建一個茶葉交易中心。
把農民的茶葉按質量好壞等級分類,然後經過精心的包裝推廣到全國市場。
陳青峰比較看好咖啡市場。
因為這東西可以賣到國外,能夠賺取外匯。
茶葉當然也可以。但是國內的茶葉市場哪怕就算等到幾十年之後和印度這種地方也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其實不是茶葉的質量不好。
隻是外國人的口味已經習慣了印度茶的那種粗糙感。
以前陳青峰曾經機緣巧合,得到過一盒英國那邊的紅茶。
怎麽說呢?喝完之後他真有一種英國人在喝馬尿的感覺。
那些茶葉完全沒有什麽香氣,什麽口感方麵的感覺?
取而代之的就是茶葉的苦,還有澀。
這種茶在國內絕對是妥妥的下腳料。
可問題是英國人喝茶的時候還要添加其他的東西,比如奶什麽的。
所以在國外,印度茶反而比國內的茶賣得更好。
當然還有斯裏蘭卡的茶葉。
所以想要搞好茶葉產業,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國內市場上想辦法。
要想賣出去就得打響名氣。
而打響名氣陳青峰唯一能想到的就隻有小罐茶了。
好在現在不是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時代。
所以陳青峰打算請自己的堂兄在這邊投資一個茶葉罐裝廠。
把本地出產的茶葉處理一下,然後封膜包裝做成鐵罐茶,再想辦法推向全國。這樣一來,本地的茶葉就可以賣上更好的價格了。
當然除了種茶之外,這裏還能種甘蔗。
甘蔗這東西長得快。
但是想要開個製糖廠,隻靠雲海一個縣種甘蔗是不行的,原料供應不足。
除此之外還可以種橡膠。
當然其實隻要搞定那麽一兩個產業,雲海這種人口十萬人左右的小縣就足以發展起來了。但問題是除了雲海,還要帶動周圍,甚至國境線那邊的地區。
……
童老也不是第一次來雲省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陳青峰專門讓縣委食堂的廚師拿出了看家本領。做了幾道地方風味的小菜。
童老年紀大了,不喜歡吃肉。不過對雲海這邊的菌類,卻是讚不絕口。
吃完飯之後,陳青峰帶著童老在縣裏麵四處考察。很快就來到了邊境地區。
看著國門之外那些烏壓壓的帳篷。童老好奇的問道:
“那邊是緬甸這邊的一個鎮嗎?”
“不是,現在那邊在打仗,所以老百姓都往這邊跑,畢竟那些軍閥再不開眼,也不敢把炮彈往中國這邊扔!”
“小陳啊,我帶著這些學生來這邊,也不知道能不能幫上你的忙!”
“能啊!就是想請專家看看,你看,國境線那邊,農民的田裏基本上種的都是煙!要是能把這些農作物鏟除了,哪怕再有軍閥,我想以後也不用怕了,因為沒有原料,還能生產什麽!”
“你這個想法很有道理啊!”
“關鍵是還得把那邊老百姓的經濟利益和我們這邊拴在一起。比如我想在這邊開個茶葉加工廠,不隻收國內的茶,還要收他們那邊的茶,這樣一來,他們想要把茶葉賣到這邊就不敢再跟那些販毒集團有來往,要不然我就不收他的茶!”
“關鍵是這麽一大片區域,我們現在隻有十萬人口,但加上周圍的海城縣,還有雲城縣,還有國境那邊的老百姓,那光是靠著茶葉就不行了,所以我才想著甘蔗橡膠還有其他類型的經濟作物一起上……”
童老有些驚訝的看著陳青峰。
以前在京城接觸的時候。童老隻覺得這孩子是一個比較有正義感,做事情很認真的人。
但是現在他卻沒有看出來,原來陳青峰心裏還有這樣龐大的計劃。
……
“小陳,你這個計劃真是太偉大了。我會讓我的學生全力幫你的,另外,我還有個想法,每年我要在大學那邊選一批學生過來給你們做技術指導……”
“那就太謝謝您了!”
“什麽話,比起你外公當初對我的那些幫助,我這點忙算得了什麽!”
……
陳青峰回去探親的時候,跟小董見了一麵。
也許是小董真的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上。又或者是省廳,還有省裏麵真的對陳青峰的計劃動了心。
總之,就在童老他們還在這邊考察的時候。
經貿部也派出了考察組,來雲海縣這邊參觀指導。
這下小小的縣城更熱鬧了。
不過曾誌剛告訴他,過一段時間部裏麵也要派考察組過來,一來是調查李文峰的案子,二來也是看看這邊禁毒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看看能不能在其他地方推廣下去。
……
就這樣,陳青峰回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第三波客人到了。
這一次是小董帶著人一起過來的。
別看在京城的時候,小董看起來不太靠譜。可是人家畢竟是部裏的幹部,大小級別也在那擺著呢。
來到地方上之後,也很是有一套。
“歡迎董處長帶隊考察!”
“客氣啥,哥,你說的,我把我們部裏關於農產品出口方麵的同誌帶來了,你就說吧,想怎麽安排?”
“我們縣出口的這些茶,主要是受西北地區的歡迎!每年春天的時候采摘。現在我們想搞茶葉罐裝,然後想推廣到更多的地方去……”
“哎呀,這就有點難辦了,你說國內的十大名茶,你們勉強的靠一靠也靠不上,畢竟產地離得遠。”
“所以我就有個新想法,能不能在製茶工藝上下下手。比如,別人取茶葉的時候都是取茶頂葉上的三片葉子,那我們隻要最嫩的那個茶尖尖,名圖我都想好了,大師製小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