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當場石化。


    袁耀還在自言自語道:“現在為兄治下,隻有南昌、鄱陽、南城、廬陵四個一等縣,讓你兄長去哪個縣當縣令呢?”


    “南昌縣令是我最近才任命的,不便更換。”


    “鄱陽縣倒是不錯的去處,隻是當地強宗大族勢力盤根錯節,我還尚未厘清,你兄長去了怕是有些麻煩。”


    “南城縣倒比較泰平,隻是有些偏遠,也不是郡治,升遷的機會少一些。”


    “廬陵縣估計不行,你叔父還在那當縣令呢。”


    “算了算了,幹脆讓你兄長來了後自己選吧,他想去哪個縣當縣令都成。不想當縣令,三個郡的郡丞隨他挑!”


    “為兄如此安排,不知賢弟意下如何?”


    一向高高在上的袁耀,此時完全一副舔狗的嘴臉。


    諸葛亮身材高挑瘦削,皮膚白淨細嫩,麵容清秀端正,眉眼深邃,額寬鼻高,唇紅齒白。此時他一臉冷漠之色,反倒活像一個“冰山美人”。


    好你個袁耀!


    在這跟我裝舉賢不避親是吧!


    在這兒裝你任人唯賢是吧?


    我就不信,我試不出來你的底線!


    咬了咬嘴唇,諸葛亮再次開了口。


    “《左傳》有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我叔父之前與袁兄您多有不睦,但其就任廬陵縣令後,上尊號令,下寬黎庶,已然悔過自新矣!”


    “不知袁兄您可否高抬貴手,再給我叔父一次報答袁氏提舉之恩的機會!”


    諸葛亮這次是真的發了狠。


    既然拿不準袁耀內心到底是一個舉賢避親還是任人唯賢的人,那就直接從他厭惡的人和事情上下手。


    你袁耀越討厭哪個人,我就越要為他說好話!


    而對於袁耀而言,諸葛玄一定是他最為嫌惡的對象。


    在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後,諸葛玄理應為袁術效力盡忠,也應該靠攏袁耀這一方。


    為舉主盡忠,是漢末乃至魏晉時期的社會準則。


    而諸葛玄卻選擇背棄袁家父子,直接倒向了昔日的上級荊州牧劉表。


    諸葛玄的行為,往輕了說是牆頭草兩邊倒,往重了說是忘恩負義。


    這種情況下就算袁耀直接斬了諸葛玄,世人也說不出什麽。


    但袁耀隻是選擇了罷免和貶斥諸葛玄。


    這倒不是袁耀心存仁厚,在大多數人看來,袁耀此舉不過是為了顧及到一些情麵。


    畢竟是老爹任命的秩兩千石地方大員,就這麽殺了也有些打自己爹的臉。


    可以先把諸葛玄貶斥到外地,過一段時間再隨便找個罪名然後殺了,也不會有多少人注意。


    雖然諸葛亮並不認為袁耀會是那般狠辣之人,但他為人謹慎持重,凡事都深思熟慮,會考慮任何最壞的情況。


    因此他不得不防,袁耀有對自己叔父下手的心思。


    索性借今天的以進為退之計,試探袁耀到底如何想的。


    諸葛亮說了一大通,袁耀直到最後一句才聽明白。


    什麽叫“再給叔父一次報答袁氏提舉之恩的機會”?


    意思就是讓我再提舉你叔父一次,再給他一次知恩圖報的機會!


    原來還是給自己的近親求官呐!


    這算什麽?


    袁耀盯著諸葛亮,沉默了片刻。


    諸葛亮同樣也緊盯著袁耀,捕捉著袁耀眼中任何一絲可能出現的變化。


    快啊!


    快暴露你的本性!


    憤怒起來!


    怒斥我!重責我!


    不要因為我是一朵鮮花而憐惜我!


    良久之後,袁耀的眼神果然變了。


    變得柔和了起來。


    像是一個大哥哥在看著懂事的弟弟一樣。


    “好孩子啊!”


    袁耀將雙手輕輕放在了諸葛亮肩頭,哽咽道:“真是個知孝悌的好孩子啊!”


    “你兄長,還有你叔父如果知道你這麽為他們考慮……”


    諸葛亮瞪大了眼睛,很是不敢置信。


    “袁兄,可能我說的不夠清楚,我並不是隻讓你召回我叔父……我是想讓他官複原職,繼續當太守!”


    “聽聞廬陵太守一職空缺,不如由我叔父就地充任!”


    袁耀滿不在乎地點了點頭,一把將諸葛亮摟到了懷裏:“嗯嗯啊啊!”


    “我知道你的心意,我明白。”


    “不光想著家裏人,還為我考慮,難為你了!”


    啥?


    諸葛亮趴在袁耀肩頭,滿臉驚疑之色。


    我啥時候為你考慮了?


    袁耀深情道:“知道我最近頭疼這幾個郡守和縣令的人選,特地給我推薦。”


    “你的功勞我記下了!”


    諸葛亮一把推開袁耀,滿臉透漏著驚恐之色:“不,不是這樣的,我沒有!”


    “這不是我,我不是想這樣的!”


    袁耀已經進入了自己的狀態,根本不管諸葛亮如何辯解,隻是將其摟住。


    “不用裝了,為兄都懂!”


    “你這光為他人著想的性格,以後出社會了容易吃虧的!”


    袁耀已經真把諸葛亮當弟弟了。


    當然,他也無比希望和諸葛亮建立某種超友誼關係。


    諸葛亮徹底淩亂了。


    雖然這個結果是美好的,既給諸葛瑾求下了官職,又使得諸葛玄重新當上了太守。


    但和我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啊!


    你應該指責我,批評我,為親長求官的行為是不對的!


    現在這算什麽?


    真讓我兄長和我叔父都給你效力?


    這完全違背了我琅琊諸葛氏的祖訓呐!


    想我琅琊諸葛氏,也是上古氏族的裔傳。


    諸葛氏的先祖,是商朝伯益的後裔葛伯,當時被封為諸侯。葛國滅亡後,有一支遷居諸城。


    秦末農民起義時,陳勝部將葛嬰在農民起義中屢立戰功,卻因讒言所害,遭殺身之禍,而漢武帝為其不平,遂賜其子孫為諸縣侯,由此,後人取“諸”及“葛”字,合姓“諸葛”。


    後來諸縣侯國國除,一支諸葛氏又遷居陽都;在西漢時還出過司隸校尉諸葛豐這樣的公卿,這便是諸葛亮這一脈的由來。


    據傳,諸葛家先祖們為了諸葛氏能長久流傳,經千百年形成了一條祖訓。


    清平一心為國,亂世分而事之;不分嫡庶宗支,祖業方為長久。


    從諸葛豐開始,琅琊諸葛氏就一直秘密按照這個代代口口相傳的祖訓行事。


    這就是為什麽諸葛珪、諸葛玄兩堂兄弟雖然嫡庶有分,但互相照應養護老小的原因,諸葛玄更是待諸葛亮視如己出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麽,成年的諸葛瑾沒有選擇與諸葛玄和幾個弟弟同來豫章,反而獨自遊曆江淮吳中的原因。


    這也是為什麽,在三國鼎立的局麵出現後,諸葛氏卻在魏蜀吳三國皆有傳係的原因。


    清平一心為國,亂世分而事之!


    我諸葛亮絕對不能違背祖訓!


    使出全身的力氣,諸葛亮再次從袁耀的懷中掙脫了出來。


    “少將軍,誰說我隻會為他人著想?”


    “我也要為我自己著想!”


    袁耀抹去自己眼角自我感動的淚水,問道:“為你自己著想?”


    “怎麽個著想法?”


    諸葛亮挺著胸膛,鼓著腮幫子,腦筋飛速運轉。


    這次一樣要想一個袁耀百分百拒絕的事情!


    而且是很過分的那種事情!


    必須逾越禮法和常規的事情!


    ……


    就算他袁耀最終還是答應了,也會被世人所不解和嘲笑的那種事情!


    ……


    我想到了!


    我想到了一個袁耀絕不會答應,很過分,很逾越,會被招來世人不解和嘲笑的事情!


    那就是——讓袁耀聘請我當首席謀士!唯一的謀主!


    另外再加一道保險!


    光是偷偷摸摸任命我當他的幕僚也不行,還必須得讓他將此事對天下廣而告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仲氏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砂風中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砂風中轉並收藏三國之仲氏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