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準我去丹陽郡,我必為明府君拿下此城!”


    “小小丹陽縣,何須公瑾勞力費神?”


    孫策先是哈哈大笑,接著又湊到周瑜跟前,“公瑾莫非是想去報奪妻之仇乎?”


    周瑜表情一僵,眼神複雜地看向孫策。


    “看來確有此事!”


    孫策一副了然於胸的表情,輕輕拍了拍周瑜肩膀,“大丈夫當患功名不立,何患無妻?”


    周瑜深吸一口氣,雙拳緊握道:“我與袁家小兒之間,並非隻有奪妻之仇!”


    “我要讓他為輕視廬江周氏和三番四次羞辱我而付出代價!”


    看著周瑜雙眼迸發出的恨意,孫策輕歎一聲道:“我又何嚐不恨袁家小兒呢?”


    “我母親和幾個弟弟至今音信全無,我每夜因此輾轉難眠,尤覺愧對先父!”


    “隻是眼下袁術勢大,即使袁耀小兒再怎麽仗勢欺人,我們也隻能暫且忍耐,等待時勢轉變那一天。”


    周瑜恨恨道:“隻可惜曹操兵疲糧盡,不能大破袁術於汝南,否則我等又何須忍耐?”


    孫策卻是搖了搖頭:“公瑾可知,我為何選擇長居於會稽?”


    周瑜一怔,反問道:“難道明府君不是為了降服會稽諸縣邑,就近威懾嚴白虎、許昭之流麽?”


    孫策眼光驀然望向遠方的會稽山:“不止如此!”


    周瑜何等聰明,幾乎立刻就猜出了孫策的深意。


    “會稽乃春秋越國之舊都,明府君居於會稽,莫非是想效仿‘臥薪嚐膽’故事?”


    孫策重重點了點頭:“昔日勾踐被圍於會稽山上,猶能暫時放下國恨、拋棄氣節向夫差乞和,我雖與袁氏有家仇父恨,但又怎麽能與勾踐相比?”


    “汝南袁氏百年人望,如今盡歸二袁所有。”


    “袁紹袁術的氣數,絕不像劉繇許貢王朗之流,遭受一兩場失利就能窮盡的。”


    “我現在每天早晚眺望會稽山,就是提醒我自己,若要繼承先父遺誌、報母弟被擄之仇,就一定要效仿勾踐臥薪嚐膽之事!”


    “養精蓄銳,徐徐圖之,待天下之變,袁氏不備之機。”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須致袁術袁耀父子於萬劫不複之境地!”


    注視著孫策負劍挺立的身形,周瑜心情無比複雜。


    直到此時,他才知道自己和孫策哪裏不同,知道自己與孫策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這個差距並不是兩人才能上的差距,而是一種眼界高度的差距!


    才能決定了一個人能否成事,而眼界則決定了一個人能成多大的事!


    深吸一口氣,周瑜躬身拱手道:“明府君既效仿勾踐臥薪嚐膽事,周瑜願像範蠡一樣為明府君治理軍事、厲兵秣馬,此生甘為前驅!”


    孫策看著周瑜一臉赤誠,反手將寶劍橫在兩人身前。


    “周瑜接劍!”


    周瑜當即雙膝跪地,恭謹無比。


    “臣下接劍!”


    “吾今日拜汝為中護軍,參掌諸軍之事!”


    孫策鄭重其事地將寶劍遞給周瑜。


    周瑜身軀一震,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孫策。


    所謂中護軍,即居中盡護諸將之意。


    說白了,就是授予周瑜監管諸將的權力,以及在軍中僅次於三軍統帥孫策一人之下的地位!


    “怎麽?汝不是說要為吾之範蠡麽?”


    孫策笑問。


    “卑將接劍!”


    周瑜雙手畢恭畢敬接下寶劍。


    卻見寶劍一側鐫刻著幾個隸書大字:江東孫堅!


    周瑜大驚失色:“這不是先尊父……”


    “沒錯,這正是先父生前佩劍!”


    “如此寶劍,對明府君意義深重,吾怎可領受此劍?”


    孫策擺了擺手:“吾賜此劍於汝,有兩層意思!”


    “汝執吾父之劍,一來可以時刻提醒吾不忘先父遺誌!”


    “二來,這也是汝身為中護軍的憑信,汝可執此劍督護諸將,斬殺不從者!”


    周瑜俊美無比的眉宇間,哪裏還能看到先前對袁耀怨恨的神情。


    取而代之的,滿是對孫策為人的欽佩不已和受到知遇之恩後的感激涕零。


    “周瑜必不負將軍恩情!”


    周瑜捧著寶劍,重重叩首道:“卑將正好有一寶劍送予將軍!”


    孫策隻當周瑜是受禮後過意不去,便無所謂地擺了擺手:“吳越之地盛於冶鐵煉銅,吾意在天下,缺的是公瑾你這樣的治軍之將,怎麽會缺寶劍呢?”


    “將軍有所不知,卑將之劍,非同一般!”


    周瑜連忙解釋道:“且將軍效仿勾踐,有臥薪嚐膽之誌向,那麽此劍佩將軍再好不過了!”


    ……


    片刻後,周瑜便離開郡府去取劍了。


    孫策站在原地,喃喃道:“沒想到聞名於世的越五劍,吾此生竟然能得一把?!”


    “少府君!”


    一名文士忽然從堂內走了出來。


    “張長史!”


    孫策回過神來,轉過身朝著來人行了一禮。


    “我還以為你躲在門後麵不會出來了!”


    張昭作揖道:“少府君不久前才拜周公瑾為建威中郎將,且授予兵馬部眾,何故還要加封其為中護軍呢?”


    “此子為江淮之傑,文武籌略,是萬人中絕無僅有的英豪!少府君就不怕其不久為人臣乎?”


    孫策輕笑一聲:“長史之慮,吾亦顧之!”


    “然用人為下,歸心為上!”


    張昭一怔,皺眉道:“難道說,少府君此舉乃使其歸心之舉?”


    孫策傲然點頭:“公瑾英雋異才,天生王佐之資,然非縱橫之人。”


    “但他出身貴重,能視人而不能視己,所以隻能由我來助他勘破這一點。”


    張昭恍然大悟,俯首讚道:“少府君英明神武,在下歎服!”


    “也恭喜少府君,收得一王佐之才!”


    孫策扶起張昭,深情道:“子布不必多禮!”


    “如若說公瑾為吾之範蠡,那麽子布就是吾之文種!”


    “江東百般政事,今後還要靠子布傾力襄助!”


    張昭動容道:“卿必效法文種事奉越王之事,襄助明君成就大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仲氏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砂風中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砂風中轉並收藏三國之仲氏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