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國公朱希忠、英國公張溶等人退出督理處,專職戎政府五軍都督軍職後,督理處隻剩下鎮遠侯顧寰、兵部尚書曹邦輔和劉燾、兵部侍郎徐渭,以及蘭溪伯馬芳。


    稱呼從協理戎政改成平章軍事。


    為了防備俺答汗有可能犯邊,馬芳被調去大同,現在督理處平章軍事隻剩下顧寰、曹邦輔、劉燾和徐渭四人。


    有好事者稱他們為右相,以區別內閣的那幾位“左相”。


    四人平日都在西苑南華門裏的督理處值房裏辦公,很快就趕到了勤政堂。


    “諸公,山西和陝西的塘報,你們都看過了吧。”


    鎮遠侯顧寰在督理處身份最為尊貴,但他的主職是管著京營以及京畿衛戍。分管全局的是兵部尚書曹邦輔,督理處也隱隱以他為首。


    “回殿下的話,臣等都看過。”


    “俺答汗正在聚集兵馬,準備在大同以北跟我大明叫板。怎麽應對?俺答汗不是圖們汗,他雄才偉略,蒙古右翼實力又遠勝左翼,很難對付。


    山西也不是遼東。孤能一時舍棄遼東,山西山河卻是一寸也不敢有失。”


    朱翊鈞雙手籠在袖子裏,在堂裏來回地踱步。


    分坐在座椅上的四人也在冥思苦想。


    “殿下,臣覺得俺答汗應該不會真的與我大明開戰。”曹邦輔答道,“但是局勢變化不定,臣擔心的是形勢步步變化,最後俺答汗騎虎難下,不得不與我大明開戰,最後兩敗俱傷。”


    “有此可能。俺答汗身為蒙古右翼三萬戶諸部大汗,需要顧慮很多,權衡利弊之下,有時候他身不由己,不得不做出違心之舉。


    國戰,有時候就是這麽打起來的。大明和蒙古,終有一戰,這一點我們知,俺答汗等人也知。”


    朱翊鈞的讓四人默然一會,劉燾開口道:“殿下,既然如此,為何不給局勢降降火,來個釜底抽薪?”


    朱翊鈞不動聲色地問道:“你說交出切盡等人?”


    “殿下,不可!”顧寰和徐渭異口同聲地說道。


    徐渭做了個手勢,請顧寰先說。


    “殿下,交出切盡等人,有損我大明威嚴,失信與漠南諸部。”


    顧寰的話讓朱翊鈞讚許地點了點頭,目光轉向徐渭。


    “殿下,俺答汗在靖邊以北的白城子擊敗切盡所部。當時他擁有兩三萬重兵,一舉攻破靖邊城,還是有機會抓回切盡。


    但是他不敢。


    臣猜測,一是綏延一帶貧瘠多山壑,騎兵很容易陷於其中。其次是他率王帳精銳離開大板升,一旦事變,我大明大同重兵可揮師北上,端了他的老巢。


    到那時他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威嚴掃地。”


    徐渭看了一眼朱翊鈞的神情,繼續說道:“臣猜測他當機立斷,發金牌召集諸部兵馬於雲豐一帶,虎視大同山西,就是想讓我大明威信掃地。”


    曹邦輔三人眉頭微皺,但是都沒有出聲,靜靜地聽著。


    “殿下,臣覺得切盡在鄂爾多斯雖有威望,是俺答汗收攏鄂爾多斯部的隱患之一,卻不是心腹大患。”


    朱翊鈞點點頭,“大明的心腹大患是蒙古,蒙古的心腹大患是大明。俺答汗願意與我大明議和,不是他願意與我們大明和平相處。


    而是他深知,現在的蒙古四分五裂,實力大不如從前。跟我大明對戰數十年,也被封鎖了數十年,打不動了。且議和後開邊互市帶來的好處,遠大於與我大明對峙開戰。”


    他轉頭看了看徐渭,“文長先生,請繼續。”


    “殿下英明。殿下剛才所言,淵謀神斷。


    俺答汗心中也深知這些,他權衡利弊,意欲陳兵大同關外,逼迫我大明交出切盡等人。進而讓我大明威信掃地。自此漠南諸部,很難再會信任我大明。”


    是啊,俺答汗陳兵一逼迫,大明就交人,那我們還怎麽敢偏向你大明。


    偏向大明,肯定會得罪俺答汗。甘冒風險給你們做走狗,最後你們連底都兜不住,連我們家小性命都保不住,誰敢跟你們混?


    漠南諸部大小首領心裏都會有杆秤。


    蒙古六翼諸部為何滑跪得這麽幹淨利索?


    就是圖們汗縱容兄弟親族如黑石炭等人,對各部巧取豪奪。


    各部大小首領覺得自己身家和性命都保不住,對圖們汗離心離德,等到他在遼東吃了大敗仗,大家馬上調頭,換個靠山來保住自己的身家和性命。


    切盡等人投奔大明,你被迫交人,不能保住人家性命,以後誰敢再歸降投奔你?


    俺答汗就是要用這樣的手段,狠狠地打大明的臉,讓大明的威信在漠南掃地,進而穩住局勢,從容收拾右翼三萬戶。


    朱翊鈞緩緩說道:“文長先生所言極是。但問題在於,俺答汗陳兵大同以北,威脅我大明,誰也說不清對峙到最後,會不會騎虎難下,假戲真做?”


    曹邦輔捋著胡須點頭說道:“是啊,俺答汗此時發難,卻選在我們最困難的時期。甘寧、陝西、山西諸邊騎兵,悉數抽調去了東線。現在雲集在海西、黑山東西兩翼以及臚駒河,遠水解不了近渴。


    一旦俺答汗大兵南下,我們隻能固守城池,坐視北虜騎兵馳騁山西等地,抄掠地方,危害百姓。”


    劉燾歎了口氣附和道:“對,對付騎兵最好的就是騎兵。現在大同等邊鎮,守城有餘,機動不足。麵對飄忽不定的北虜騎兵,束手無措。


    屆時山西糜爛,百姓受苦。”


    徐渭補充道:“俺答汗善於用兵,山西大同千裏邊關,總會被他尋到間隙,破邊入關。屆時他會攻我們所必救,來回調動,再伺機伏擊我們的步軍。


    大同邊軍主力一旦有損,太原等城難保,後果不堪設想。”


    顧寰看了朱翊鈞一眼,說道:“誰能想到,局勢發展得如此迅速,如此出乎人意料。此前還跟我們誠心議和的俺答汗,轉眼就冷眼相對,說翻臉就要翻臉。”


    大家默然不做聲。


    這消息傳出去,那些最會抓把柄、尋過錯的文官清流們肯定會嚷嚷,你們督理處是怎麽襄理戎政的,怎麽把騎兵抽調一空,不管不顧,露出這麽大的空擋?


    現在好了,被俺答汗抓住弱點,釀成大錯,看你們怎麽收場。


    你們要是還有一點羞恥心,趕緊請辭回鄉,把戎政大事交給內閣,交給諸位達賢廷議商定吧!


    眾人忍不住在心裏暗自揣測,要是釀成大錯,需要人擔責,誰會是倒黴蛋呢?


    徐渭開口辯解道:“西和東攻,此軍略再英明不過。且這幾年步步為營,先後克複了灤河、建州、海西等地。


    今年初春,圖們汗自作孽,察哈爾部主力損失殆盡,我軍能一舉蕩平蒙古左翼。天賜良機,我們當然要把握。


    抽調諸邊精銳騎兵支援遼東,去年調了一批,今年初春又調了一批,為了是徹底打垮察哈爾部和圖們汗,盡收蒙古左翼。


    依臣看,還是明軍積弊上百年,早就爛到根子上。殿下殫精竭力,又起用汝貞公、戚豐寧等能臣名將,革新除弊,勉強編練出三十多萬精銳之師。


    這三十多萬兵馬,要防守從甘肅到遼東這萬裏邊關,杯水車薪。其中大明與漠南交惡多年,青海等產馬地也落於虜手。


    大明軍馬稀缺,隻能東買一點,西買一點,勉強湊出兩三萬騎兵,卻羸弱不堪大用。


    好容易與俺答汗議和,太仆寺收得大量軍馬,編練騎兵。可惜才短短幾年,又能編練出多少騎兵來?捉襟見肘啊!所以督理處才行此險招.”


    朱翊鈞擺擺手,打斷徐渭的話,開口道:“軍略是孤定的,責任也在孤。歸根結底還是孤急於求成。一見到有機會,想畢其功於一役。


    我軍兵力不足,尤其是騎兵不盛是問題之一,但孤的犯險冒進也是大問題。孤一心隻想著用陰謀詭計纏住俺答汗的手腳,讓他在西線老實,卻低估了他的手段、眼光和魄力。


    孤會寫份自我批評的令旨,明發給督理處、戎政府、六部五寺兩院以及地方和九邊諸邊鎮。孤要引以為戒,你們以後也要勇於上諫,規勸孤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


    朱翊鈞的話讓眾人一驚。


    太子殿下這等於是下“罪己詔”啊。


    大家心裏不由感慨萬千,難怪先皇嘉靖帝時常說太子殿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要是嘉靖帝犯這樣的錯誤,他無論如何都不會主動承認的,隻會甩鍋給臣下。


    但太子殿下勇敢地承認。


    他這一承認,等於把最大的責任全扛過去,事後那些文官就算找茬,也沒法去攻訐和指責督理處、戎政府和陝西山西大同遼東等邊鎮。


    這才是一代明君的擔當啊。


    朱翊鈞神情堅毅,繼續說道:”不過現在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俺答汗的威脅,孤決定,神威軍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乙卯六個步兵團,全部調往大同,由大同鎮總兵馬芳指揮。”


    曹邦輔一愣,連忙說道:“殿下,神威軍六個步兵團一調走,京營兵馬就去掉了一半,京畿兵力空虛。”


    “督理處廷寄灤河,調戚繼光回駐密雲後衛(古北口),北眺灤河,南顧京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就是萬曆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朕就是萬曆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