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艘吳淞大帆船斜著風,緩緩地向大沽港口行駛著。
胡宗憲、潘應龍等人站在船頭,心情激蕩。
京師,我們又回來了。
遠遠地看到岸邊旌旗招展,隱隱地聽到鑼鼓宣天,喧嚷鼎沸,熱鬧非凡。
怎麽回事?
朝廷循例迎接不是在通州嗎?怎麽移到大沽了?
這實在太隆重了。
潘應龍等幕僚看著胡宗憲的背影,滿目崇拜,又心生激蕩。
跟著胡公走,喝湯又吃肉!
幕僚中間還有一位二十來歲的男子,一身生員衣裝,相貌清秀,目光在胡宗憲和潘應龍身上打轉,透出的崇拜之火最為灼熱。
他就是馮保夫人欒鳳兒的親弟弟欒永芳。
胡宗憲接到馮保的私信,立即叫人在兩廣官衙翻找架閣庫文檔,很快找到嘉靖朝被流放到兩廣的罪官家眷目錄,一一排查,找到了欒永芳。
胡宗憲移文廣東按察司,尋了個借口征辟欒永芳入幕,然後把他交給潘應龍,這次回京也帶了回來。
胡宗憲放下望遠鏡,嗬嗬一笑:“我們都會錯意了。今日大沽歡送東征將士,我們趕上了。”
“歡送東征將士?”欒永芳是新丁,好奇地問道。
“自太子秉政,大明海陸將士們出征,都會組織熱鬧的歡送大會。當年胡公帶我們南征時,殿下親送出朝陽門。
督理處督理戎政送至通州。兵部曹公送至大沽。也是如此鑼鼓喧天,旌旗漫天。”
潘應龍接過胡宗憲遞過來的望遠鏡,隨口解釋道。
以前的大明也有歡送和凱旋迎接儀式,隻不過一味地遵循故禮,古板虛浮,沒有這樣接地氣。
按照朱翊鈞的說法,大俗即大雅。
等幕僚們看清楚後,胡宗憲語重深長地說道:“《隆慶三年國朝官製條例》正式頌布,即日遵行。
自此無論京官外臣,無論官階幾品,都不得私聘幕友護衛。幕友入官製,護衛用翊衛。諸位這些年,跟隨老夫東南、山西和南海,勞苦功高。
老夫已經把諸位功績細敘,保舉上去。西苑批紅,交吏部優敘,按功授勳,以能任職。回京後,我們不再是主友關係,而是同僚了。”
潘應龍等人連忙拱手道:“吾等謝過胡公舉薦之恩。”
這無疑是公開宣稱,大家一定會牢記胡宗憲提攜舉薦之恩,以後他是大家的恩主,大家是他的故吏。
胡宗憲乘坐的大船緩緩靠岸,看到一艘艘吳淞大帆船停靠在碼頭泊位上。
遠處還有十幾艘世子帆船,看噸位和形狀,應該是護衛艦和巡航艦。
這兩年,葫蘆港船廠和吳淞船廠,每年各造出上百艘大小世子帆船,其中武裝商船、護衛艦和巡航艦居多,國之重器的戰列艦每年總數還是保持在十二到十五艘之間。
岸上圍著數千人,在不停地歡呼。周圍插滿了旌旗,掛著不少橫幅。
“歡送大明東征將士!”
“除暴安良,永安藩屬!”
“靖清四海,天下太平!”
還有上百人興高采烈地敲鑼打鼓,嗯,沒有嗩呐,隻有時不時笛子伴奏幾聲。
一隊隊身穿新式軍服,頭戴圓簷帽,背著鐵盔、背包,扛著世子滑膛槍的官兵們,列隊站在碼頭空地上,然後聽從號令,一排排從挑板上登上運輸船。
“是神威軍火槍步兵團。”有幕友認出來了。
潘應龍笑著說道:“俺答汗臨時軟腿,他們在大同沒撈上硬仗,隻好去朝鮮一展身手了。”
有幕友很疑惑:“現在都九月份了,還出兵朝鮮?聽說朝鮮跟遼東一樣冷,一到冬天,凍得死人。”
“朝鮮、日本都在大明東邊,西北風最順。入秋西北風漸起,但是七、八月份北海颶風頻發,必須避開。所以九月啟動最會合適。”
欒永芳看著“老師”潘應龍,敬佩不已,“恩師真是博學多識,滿腹韜略。”
潘應龍哈哈大笑:“海軍最重天氣風向,稍有不慎遇到颶風,船毀人亡。所以此前海軍局跟欽天監成立氣象處,在各處設立氣象觀測站,延請熟諳天象和精通天算的人才,編製氣象,以備出海使用。
現在海軍局改為右軍府,氣象處也成了氣象局。”
“原來如此。”
胡宗憲在一旁補充道:“新任司農卿徐養正也看上氣象局,上疏懇請氣象局不拘於海軍獨用,希望廣設各地,觀測編繪各地時節氣象,助農利民。
農為國本,殿下肯定會答應的。”
另一位幕友還關心著朝鮮用兵,好奇地追問:“到入冬隻不過兩三個月時間,時間夠嗎?”
潘應龍和胡宗憲對視一眼,笑著答道。
“當然夠了。平遼總督魏督憲坐鎮遼陽,開原伯周國泰、清陽男魏建平、會寧男高策率兩萬肅慎軍東進,先複平壤,進據大同江一線,收複樂浪府。”
權知朝鮮國事李昖被冊封為朝鮮國王,第一件事就是上請罪書,說自己祖先豬油蒙心,挾上國寬宏,行小人之舉,盡竊大同江以北神州故土現在他幡然醒悟,泣請把這些竊據的土地,全部還給大明粑粑。
絕對是自願,十二萬分的誠心誠意,可以對天盟誓!
大明自然笑納,還明詔表彰了新任朝鮮國王李昖,表彰他克己盡忠、一心事宗。然後正式宣布,“盡起十萬水陸大軍”,東征朝鮮,蕩平亂寇,助朝鮮恢複朝綱。
大同江以北成了遼寧布政司治下的樂浪府,與遼東、遼西並列,治所就是平壤縣。
潘應龍繼續說道:“劉公領了北海宣慰使一職,總領朝鮮、日本宣慰綏靖事宜,將會進據江華島,以為根基,先複朝鮮王城漢陽,以為立足,再緩緩圖之。”
幫藩屬國平叛,他們出錢出糧,大明出兵而已,著什麽急,徐徐圖之。
擔心不給錢糧?
現在他們國庫能跑老鼠,確實給不出來。可現在給不出,不代表將來給不出。
十萬大明水陸大軍東征蕩寇,你要是敢不給,那你就是寇了。
大明太子說的!
帆船船體緩緩靠上碼頭上吊著的一排麥稈墩子,晃動幾下,隨著船首船尾纜繩被綁牢,船體慢慢穩住了。
船靠岸時岸邊緩衝物最好是橡膠,可惜李超和青龍水師,還沒回來。就算回來也不知道能不能帶回來橡膠樹。
於是就先因地製宜,用結結實實捆成一滾的麥稈墩子。這玩意緩衝力勉強夠用,不結實,但便宜,壞了繼續換,當消耗品用。
船錨放下,船體徹底穩住,挑板也被搭上,胡宗憲一馬當先地下來,遇到了熟人。
“汝貞公,老夫在這裏久候了。”
胡宗憲眼睛一亮:“帶川公,環洲先生,你們候在這裏?真是讓胡某慚愧,慚愧啊!”
站在最前麵的正是北海宣慰使劉燾,宣慰副使兼巡撫北海諸藩吳兌,身後是十幾位幕僚。
按照朱翊鈞的部署,東征朝鮮、威懾日本是北海宣慰使司的職責,劉燾負責主持全局,兼海軍指揮。
吳兌是副手,負責與朝鮮、日本兩國交涉。
周國泰是兵馬指揮使,負責陸路指揮。
平遼總督魏學曾負責後勤調度。
“哈哈,老夫接到滾單,知道汝貞公一行今日會到,所以特意停留了兩日,就是等你。汝貞公,我們有三年未見了吧。”
“是啊,三年未見。自你我被召入京,老夫時而山西宣大,時而南下南海,而帶川公一直忙於海軍。
這三年你我相隔最近時,就是老夫南下時在威海港外海麵。天高海平,兩船交錯,相對行禮。”
劉燾雙目噙著光,感歎道:“是啊,這些年我們東奔西走,沒有一刻停閑。可是看到大明蒸蒸日上,這顆心說不出的暢快啊!”
胡宗憲挽著劉燾的雙手,眼睛裏也有光,“是啊,心情暢快!”
劉燾使勁眨了眨眼睛,“我倆不能光在這裏敘舊,怠慢了這些賢達。吳君澤,你們認識的。”
胡宗憲和吳兌拱手對笑:“認識,我們在山西打過交道。”
“這位是北海宣慰司參謀軍事葉夢熊葉男兆。”
葉夢熊上前拱手道:“學生久仰汝貞公威名,今日得見,足慰平生。”
胡宗憲哈哈一笑:“男兆客氣了。”
“這三位是東征軍總兵官薛易薛不難,副將蕭如薰蕭季磬,守備王逢猛王虎臣。”
胡宗憲一聽就明白,這三人是帶著神威軍六個火槍步兵團來朝鮮實戰演練。
薛易熟悉,他和他父親薛麟是胡宗憲總督山西時提拔的。
打過招呼後,胡宗憲盯著蕭如薰這位少年將軍,心裏有些疑惑,他的名字好熟啊。
年紀大了,記憶有些懈怠了。
想起來了,胡宗憲驚喜地問道:“可是追敵十四晝夜,最後在昔令格河(色楞格河)畔斬下圖們汗首級,被封鎮朔男的少年英雄蕭如薰蕭季磬?”
“正是學生。”
胡宗憲挽著蕭如薰的手,對劉燾和吳兌大笑道:“帶川公,環洲先生啊,殿下真是把能臣名將都派給你們了,老夫嫉妒啊!”
哈哈,眾人大笑。
劉燾接著又介紹道:“這位是朝鮮常駐大明參拜使,鄭仁弘鄭德遠,朝鮮俊才。”
常駐大明參拜使,就是駐大明使節。
朝鮮君臣上下現在非常清楚,必須要抱緊大明粑粑的粗腿,一刻也不能鬆手。
“鄭使好。”胡宗憲淡淡地打了招呼。
鄭仁弘卻十分熱情,態度十分恭敬。
他在大明京師待了這麽久,非常了解大明朝野動向,知道這位是太子近臣,太子一黨中東南一係黨魁,十二分地賣力氣巴結。
寒噓一番後,大家坐上馬車,回衙門去。
胡宗憲和劉燾坐在一輛馬車上。
胡宗憲很好奇地問道:“蕭季磬身邊那位雄壯男子,叫王逢猛王虎臣的,氣度不凡,什麽來曆?”
“哈哈,他原名王大貴,是你麾下克升龍、滅莫氏首功的王小富的親兄長。”
“啊,哈哈,真是巧了!難怪王小富寫了一份陳情書,說要改回本名,王逢巨王鼇圖。老夫一時沒想到一塊。
上山逢猛虎,下海逢巨鼇,有意思,這對兄弟有意思。王小富在另一艘船上,待會安排他們兄弟見麵。”
“汝貞公,王虎臣還有一個身份你是萬萬想不到。”
“哦,什麽身份?”
“他是海剛峰海公的門生。”
“什麽?!”胡宗憲驚得差點把一綹胡須給扯下來。
海瑞收了這麽個雄武有力的門生,什麽意思,海門一派以後不動嘴,改動手了?
“想不到,真是萬萬想不到啊!”
胡宗憲、潘應龍等人站在船頭,心情激蕩。
京師,我們又回來了。
遠遠地看到岸邊旌旗招展,隱隱地聽到鑼鼓宣天,喧嚷鼎沸,熱鬧非凡。
怎麽回事?
朝廷循例迎接不是在通州嗎?怎麽移到大沽了?
這實在太隆重了。
潘應龍等幕僚看著胡宗憲的背影,滿目崇拜,又心生激蕩。
跟著胡公走,喝湯又吃肉!
幕僚中間還有一位二十來歲的男子,一身生員衣裝,相貌清秀,目光在胡宗憲和潘應龍身上打轉,透出的崇拜之火最為灼熱。
他就是馮保夫人欒鳳兒的親弟弟欒永芳。
胡宗憲接到馮保的私信,立即叫人在兩廣官衙翻找架閣庫文檔,很快找到嘉靖朝被流放到兩廣的罪官家眷目錄,一一排查,找到了欒永芳。
胡宗憲移文廣東按察司,尋了個借口征辟欒永芳入幕,然後把他交給潘應龍,這次回京也帶了回來。
胡宗憲放下望遠鏡,嗬嗬一笑:“我們都會錯意了。今日大沽歡送東征將士,我們趕上了。”
“歡送東征將士?”欒永芳是新丁,好奇地問道。
“自太子秉政,大明海陸將士們出征,都會組織熱鬧的歡送大會。當年胡公帶我們南征時,殿下親送出朝陽門。
督理處督理戎政送至通州。兵部曹公送至大沽。也是如此鑼鼓喧天,旌旗漫天。”
潘應龍接過胡宗憲遞過來的望遠鏡,隨口解釋道。
以前的大明也有歡送和凱旋迎接儀式,隻不過一味地遵循故禮,古板虛浮,沒有這樣接地氣。
按照朱翊鈞的說法,大俗即大雅。
等幕僚們看清楚後,胡宗憲語重深長地說道:“《隆慶三年國朝官製條例》正式頌布,即日遵行。
自此無論京官外臣,無論官階幾品,都不得私聘幕友護衛。幕友入官製,護衛用翊衛。諸位這些年,跟隨老夫東南、山西和南海,勞苦功高。
老夫已經把諸位功績細敘,保舉上去。西苑批紅,交吏部優敘,按功授勳,以能任職。回京後,我們不再是主友關係,而是同僚了。”
潘應龍等人連忙拱手道:“吾等謝過胡公舉薦之恩。”
這無疑是公開宣稱,大家一定會牢記胡宗憲提攜舉薦之恩,以後他是大家的恩主,大家是他的故吏。
胡宗憲乘坐的大船緩緩靠岸,看到一艘艘吳淞大帆船停靠在碼頭泊位上。
遠處還有十幾艘世子帆船,看噸位和形狀,應該是護衛艦和巡航艦。
這兩年,葫蘆港船廠和吳淞船廠,每年各造出上百艘大小世子帆船,其中武裝商船、護衛艦和巡航艦居多,國之重器的戰列艦每年總數還是保持在十二到十五艘之間。
岸上圍著數千人,在不停地歡呼。周圍插滿了旌旗,掛著不少橫幅。
“歡送大明東征將士!”
“除暴安良,永安藩屬!”
“靖清四海,天下太平!”
還有上百人興高采烈地敲鑼打鼓,嗯,沒有嗩呐,隻有時不時笛子伴奏幾聲。
一隊隊身穿新式軍服,頭戴圓簷帽,背著鐵盔、背包,扛著世子滑膛槍的官兵們,列隊站在碼頭空地上,然後聽從號令,一排排從挑板上登上運輸船。
“是神威軍火槍步兵團。”有幕友認出來了。
潘應龍笑著說道:“俺答汗臨時軟腿,他們在大同沒撈上硬仗,隻好去朝鮮一展身手了。”
有幕友很疑惑:“現在都九月份了,還出兵朝鮮?聽說朝鮮跟遼東一樣冷,一到冬天,凍得死人。”
“朝鮮、日本都在大明東邊,西北風最順。入秋西北風漸起,但是七、八月份北海颶風頻發,必須避開。所以九月啟動最會合適。”
欒永芳看著“老師”潘應龍,敬佩不已,“恩師真是博學多識,滿腹韜略。”
潘應龍哈哈大笑:“海軍最重天氣風向,稍有不慎遇到颶風,船毀人亡。所以此前海軍局跟欽天監成立氣象處,在各處設立氣象觀測站,延請熟諳天象和精通天算的人才,編製氣象,以備出海使用。
現在海軍局改為右軍府,氣象處也成了氣象局。”
“原來如此。”
胡宗憲在一旁補充道:“新任司農卿徐養正也看上氣象局,上疏懇請氣象局不拘於海軍獨用,希望廣設各地,觀測編繪各地時節氣象,助農利民。
農為國本,殿下肯定會答應的。”
另一位幕友還關心著朝鮮用兵,好奇地追問:“到入冬隻不過兩三個月時間,時間夠嗎?”
潘應龍和胡宗憲對視一眼,笑著答道。
“當然夠了。平遼總督魏督憲坐鎮遼陽,開原伯周國泰、清陽男魏建平、會寧男高策率兩萬肅慎軍東進,先複平壤,進據大同江一線,收複樂浪府。”
權知朝鮮國事李昖被冊封為朝鮮國王,第一件事就是上請罪書,說自己祖先豬油蒙心,挾上國寬宏,行小人之舉,盡竊大同江以北神州故土現在他幡然醒悟,泣請把這些竊據的土地,全部還給大明粑粑。
絕對是自願,十二萬分的誠心誠意,可以對天盟誓!
大明自然笑納,還明詔表彰了新任朝鮮國王李昖,表彰他克己盡忠、一心事宗。然後正式宣布,“盡起十萬水陸大軍”,東征朝鮮,蕩平亂寇,助朝鮮恢複朝綱。
大同江以北成了遼寧布政司治下的樂浪府,與遼東、遼西並列,治所就是平壤縣。
潘應龍繼續說道:“劉公領了北海宣慰使一職,總領朝鮮、日本宣慰綏靖事宜,將會進據江華島,以為根基,先複朝鮮王城漢陽,以為立足,再緩緩圖之。”
幫藩屬國平叛,他們出錢出糧,大明出兵而已,著什麽急,徐徐圖之。
擔心不給錢糧?
現在他們國庫能跑老鼠,確實給不出來。可現在給不出,不代表將來給不出。
十萬大明水陸大軍東征蕩寇,你要是敢不給,那你就是寇了。
大明太子說的!
帆船船體緩緩靠上碼頭上吊著的一排麥稈墩子,晃動幾下,隨著船首船尾纜繩被綁牢,船體慢慢穩住了。
船靠岸時岸邊緩衝物最好是橡膠,可惜李超和青龍水師,還沒回來。就算回來也不知道能不能帶回來橡膠樹。
於是就先因地製宜,用結結實實捆成一滾的麥稈墩子。這玩意緩衝力勉強夠用,不結實,但便宜,壞了繼續換,當消耗品用。
船錨放下,船體徹底穩住,挑板也被搭上,胡宗憲一馬當先地下來,遇到了熟人。
“汝貞公,老夫在這裏久候了。”
胡宗憲眼睛一亮:“帶川公,環洲先生,你們候在這裏?真是讓胡某慚愧,慚愧啊!”
站在最前麵的正是北海宣慰使劉燾,宣慰副使兼巡撫北海諸藩吳兌,身後是十幾位幕僚。
按照朱翊鈞的部署,東征朝鮮、威懾日本是北海宣慰使司的職責,劉燾負責主持全局,兼海軍指揮。
吳兌是副手,負責與朝鮮、日本兩國交涉。
周國泰是兵馬指揮使,負責陸路指揮。
平遼總督魏學曾負責後勤調度。
“哈哈,老夫接到滾單,知道汝貞公一行今日會到,所以特意停留了兩日,就是等你。汝貞公,我們有三年未見了吧。”
“是啊,三年未見。自你我被召入京,老夫時而山西宣大,時而南下南海,而帶川公一直忙於海軍。
這三年你我相隔最近時,就是老夫南下時在威海港外海麵。天高海平,兩船交錯,相對行禮。”
劉燾雙目噙著光,感歎道:“是啊,這些年我們東奔西走,沒有一刻停閑。可是看到大明蒸蒸日上,這顆心說不出的暢快啊!”
胡宗憲挽著劉燾的雙手,眼睛裏也有光,“是啊,心情暢快!”
劉燾使勁眨了眨眼睛,“我倆不能光在這裏敘舊,怠慢了這些賢達。吳君澤,你們認識的。”
胡宗憲和吳兌拱手對笑:“認識,我們在山西打過交道。”
“這位是北海宣慰司參謀軍事葉夢熊葉男兆。”
葉夢熊上前拱手道:“學生久仰汝貞公威名,今日得見,足慰平生。”
胡宗憲哈哈一笑:“男兆客氣了。”
“這三位是東征軍總兵官薛易薛不難,副將蕭如薰蕭季磬,守備王逢猛王虎臣。”
胡宗憲一聽就明白,這三人是帶著神威軍六個火槍步兵團來朝鮮實戰演練。
薛易熟悉,他和他父親薛麟是胡宗憲總督山西時提拔的。
打過招呼後,胡宗憲盯著蕭如薰這位少年將軍,心裏有些疑惑,他的名字好熟啊。
年紀大了,記憶有些懈怠了。
想起來了,胡宗憲驚喜地問道:“可是追敵十四晝夜,最後在昔令格河(色楞格河)畔斬下圖們汗首級,被封鎮朔男的少年英雄蕭如薰蕭季磬?”
“正是學生。”
胡宗憲挽著蕭如薰的手,對劉燾和吳兌大笑道:“帶川公,環洲先生啊,殿下真是把能臣名將都派給你們了,老夫嫉妒啊!”
哈哈,眾人大笑。
劉燾接著又介紹道:“這位是朝鮮常駐大明參拜使,鄭仁弘鄭德遠,朝鮮俊才。”
常駐大明參拜使,就是駐大明使節。
朝鮮君臣上下現在非常清楚,必須要抱緊大明粑粑的粗腿,一刻也不能鬆手。
“鄭使好。”胡宗憲淡淡地打了招呼。
鄭仁弘卻十分熱情,態度十分恭敬。
他在大明京師待了這麽久,非常了解大明朝野動向,知道這位是太子近臣,太子一黨中東南一係黨魁,十二分地賣力氣巴結。
寒噓一番後,大家坐上馬車,回衙門去。
胡宗憲和劉燾坐在一輛馬車上。
胡宗憲很好奇地問道:“蕭季磬身邊那位雄壯男子,叫王逢猛王虎臣的,氣度不凡,什麽來曆?”
“哈哈,他原名王大貴,是你麾下克升龍、滅莫氏首功的王小富的親兄長。”
“啊,哈哈,真是巧了!難怪王小富寫了一份陳情書,說要改回本名,王逢巨王鼇圖。老夫一時沒想到一塊。
上山逢猛虎,下海逢巨鼇,有意思,這對兄弟有意思。王小富在另一艘船上,待會安排他們兄弟見麵。”
“汝貞公,王虎臣還有一個身份你是萬萬想不到。”
“哦,什麽身份?”
“他是海剛峰海公的門生。”
“什麽?!”胡宗憲驚得差點把一綹胡須給扯下來。
海瑞收了這麽個雄武有力的門生,什麽意思,海門一派以後不動嘴,改動手了?
“想不到,真是萬萬想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