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海瑞平複心情坐下後,朱翊鈞拋出一個問題。
“東南為何富足?”
趙貞吉、徐渭和海瑞麵麵相覷,最後徐渭說道:“世子,我原籍浙江紹興,東南人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他跟在朱翊鈞身邊大半年時間了,已經跟得上這位的思路,很清楚世子所想,以及想要的答案。
“東南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糧食不僅自產自足,還能出運它地。還盛產絲綢、棉布、茶葉等物,暢銷海內外,獲利頗豐。故而有天下錢糧近半在東南之說。”
朱翊鈞撫掌稱讚:“文長先生說得對。東南有糧,不需要另外掏錢外購糧食。
還能往外賣絲綢棉布等物,收獲大量的錢財。所以富人願意營造園林府邸,四處購買。北方的皮草,海外的香料,西北的藥材,西南的木材,無所不買。”
海瑞冷哼了一聲:“奢靡浪費,勞民傷財。”
“不,剛峰先生。東南這樣的繁華才是真正的繁華,他有出有進。百姓們手裏有錢,願意四下采辦,是好事。”
海瑞搖頭道:“怎麽是好事?這些錢用來救濟窮苦百姓,多好啊。”
“救濟窮苦百姓是一方麵,那是做善事。哪有讓人掙到錢就要他拿出來做善事的?如此這般,誰願意掙錢?還不如大家躺平擺爛算了。
再說了營造園林、采辦貨品,也是有益百姓之舉!”
“如何有益?”
“營造園林,不需要雇請工匠和雜工了嗎?他們得了錢財,就能買糧食,添衣服,養活一家老小。
采辦各地貨品,比如采辦銅器,西南銅礦礦工,成都銅匠,運銅器順江到東南的船夫,都賺到了錢,能夠養活一家老小。
如果如剛峰先生所言,不營造園林,不采辦貨品,那些工匠、雜工、礦工、銅匠和船夫,如何養活家小?”
海瑞剛想說可以種地,可是轉念一想,人家家裏有地,何至於去做這些事?
看到海瑞被自己問住,朱翊鈞繼續說道:“錢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起來,像大江大河一樣流動起來,這樣就可以搭載許多的船隻,搭乘無數的百姓。
比如一百文錢,絲綢商收絲繭給到繭戶,繭戶買米給到米商,米商付工錢給船夫,船夫買棉布給布商,布商付工錢給紗工,紗工買酒給酒鋪,酒鋪付稅給到官府。
一百文,一天之裏轉了多少圈,促進了多少交易,養活了多少人口?
相反,這一百文錢被藏在地窖或收在府庫裏,放一年,一百文還是一百文,有促進交易,養活了多少人口嗎?
這一百文跟此前的一百文,都是一百文,差異在哪裏?”
趙貞吉和徐渭跟朱翊鈞待久了,日常討論和交流中經曆類似知識的熏陶,多少能想得明白。
海瑞卻是把腦子轉冒煙了。
聖賢書裏沒講過這玩意啊!
怎麽理解啊!
朱翊鈞又補充了一句:“剛才一百文錢,轉了七次手,等於七個人用一百文錢買到了各自所需要的東西。
那這一百文錢算下來,是不是一百文錢當成七百文錢用?”
海瑞的腦子已經冒煙了。
一百文錢轉七次,當成七百文錢花。
這樣算,對不對?
小小的一百文錢,還有這麽大的學問?
海瑞搜刮了腦子裏所有的知識,好像在《鹽鐵論》、《史記.貨殖傳》裏有提到過類似的字眼,但是意思和跟世子提到的說法,相差甚遠。
世子是從哪裏聽到的這些學問?
趙貞吉?
徐文長?
看他們也是一臉震驚的樣子,好像也不是他們傳授的。
張叔大、李狀元還是潘時良?
又或者是世子天資聰慧,自己悟出來的?
那就真是不得了啊!
海瑞還在這裏腦補,徐渭開口道:“殿下,如此說來,你說的京師繁華,是畸形繁華,非常不正常,我倒是理解了。
隻進不出,百萬軍民所花的錢糧,都是從南邊運過來的,不是像東南那樣,財富是自產以及貿易換回來的。”
“對!”朱翊鈞高興地說道。
不愧是一代奇才徐文長,很快就領悟到自己的意思。
徐渭也很高興,認為世子這些話,給他推開一扇新的窗戶,讓他看到完全不同的知識體係。
趙貞吉也很高興,他是做過地方官和戶部侍郎的人,對大明的財稅民生有切身的體會,把朱翊鈞的話與此前實際遇到的問題一對比,馬上在心裏碰撞出波瀾來。
趙貞吉問道:“殿下,那你覺得京畿該如何發展正常?”
朱翊鈞毫不遲疑地答道:“發展工業!”
回答之快,讓海瑞三人心裏一驚。
世子殿下早就胸有成竹了!
“殿下,如何發展工業?在哪裏發展?”
“煤礦、煉鋼、製造和造船四大件,就在永平府開平衛、灤州,那裏有豐富的煤,也有豐富的鐵礦,還靠近京師和海邊。”
後世有句話,世界鋼產量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而唐山就在開平中屯衛。
“利用永平府豐富的煤鐵資源,大力發展冶鐵煉鋼,以鋼鐵為基礎,發展製造。
那裏有灤河等豐富的水力資源,以水力、畜力為動力,鍛造、切削,以工業化模式製造農具、兵器、紡紗機、織布機、紗錠以及火器,運往各地。
在灤河入海口建立造船廠,依托遼東豐富的木材資源,修建新型海船,裝配上永平府鑄造的火炮,揚帆南下...”
趙貞吉、徐渭和海瑞三人心裏掀起驚濤駭浪。
相比還在迷糊和思索中的海瑞,趙貞吉和徐渭更清楚這些話裏蘊藏的澎湃力量。
鋼鐵啊!
除了百姓日常所需的農具、炊具、刀具以及紗廠、織布廠所需的機器之外,它還能打造成冷兵器和熱兵器。
還有世子所說的裝載火炮的新式海船,這些都是國之重器。
這就是世子曾經提及過的重工業!
永平府就在京師附近,發展成大明重工業中心,一是發展得到了平衡,有進有出,不再像現在這般畸形。
二是中央權勢得到了加強。兵器、海船都在京師附近,捏在皇上手裏,還有數十萬產業工人...
自此改變了從前頭重腳輕的局麵。
東南要是還敢瞎逼逼,依靠強大的工業基礎,皇上一根手指頭就能按死它。
趙貞吉和徐渭見識過東南紗廠和織布廠的威力,數百人的廠子,能產出數萬人穿的棉布來,產出嚇死個人。
要是按照世子此前的描述,在什麽大工業模式下,鋼鐵、機器和火器也像這樣源源不斷地產出,足以碾壓一切。
相比趙貞吉和徐渭的驚喜和震撼,海瑞還在迷糊中尋找方向。
這樣的描述,聽上去很美好,可是算不算勞民傷財,與民爭利呢?
這一切又跟自己接受的農耕女織的思想,截然不同,聽上去有違聖人之言。
可是聖人的書裏沒說什麽大煉鋼鐵和大工業啊。
海瑞好容易從水裏遊出來,勉強找到了方向,開口問道:“世子,農乃天下之本。修建這麽工廠,需要大量的青壯勞力,這有違治國根本啊!”
來了,還是來了!
趙貞吉和徐渭臉色微微一變,不約而同地看向朱翊鈞。
“東南為何富足?”
趙貞吉、徐渭和海瑞麵麵相覷,最後徐渭說道:“世子,我原籍浙江紹興,東南人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他跟在朱翊鈞身邊大半年時間了,已經跟得上這位的思路,很清楚世子所想,以及想要的答案。
“東南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糧食不僅自產自足,還能出運它地。還盛產絲綢、棉布、茶葉等物,暢銷海內外,獲利頗豐。故而有天下錢糧近半在東南之說。”
朱翊鈞撫掌稱讚:“文長先生說得對。東南有糧,不需要另外掏錢外購糧食。
還能往外賣絲綢棉布等物,收獲大量的錢財。所以富人願意營造園林府邸,四處購買。北方的皮草,海外的香料,西北的藥材,西南的木材,無所不買。”
海瑞冷哼了一聲:“奢靡浪費,勞民傷財。”
“不,剛峰先生。東南這樣的繁華才是真正的繁華,他有出有進。百姓們手裏有錢,願意四下采辦,是好事。”
海瑞搖頭道:“怎麽是好事?這些錢用來救濟窮苦百姓,多好啊。”
“救濟窮苦百姓是一方麵,那是做善事。哪有讓人掙到錢就要他拿出來做善事的?如此這般,誰願意掙錢?還不如大家躺平擺爛算了。
再說了營造園林、采辦貨品,也是有益百姓之舉!”
“如何有益?”
“營造園林,不需要雇請工匠和雜工了嗎?他們得了錢財,就能買糧食,添衣服,養活一家老小。
采辦各地貨品,比如采辦銅器,西南銅礦礦工,成都銅匠,運銅器順江到東南的船夫,都賺到了錢,能夠養活一家老小。
如果如剛峰先生所言,不營造園林,不采辦貨品,那些工匠、雜工、礦工、銅匠和船夫,如何養活家小?”
海瑞剛想說可以種地,可是轉念一想,人家家裏有地,何至於去做這些事?
看到海瑞被自己問住,朱翊鈞繼續說道:“錢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用起來,像大江大河一樣流動起來,這樣就可以搭載許多的船隻,搭乘無數的百姓。
比如一百文錢,絲綢商收絲繭給到繭戶,繭戶買米給到米商,米商付工錢給船夫,船夫買棉布給布商,布商付工錢給紗工,紗工買酒給酒鋪,酒鋪付稅給到官府。
一百文,一天之裏轉了多少圈,促進了多少交易,養活了多少人口?
相反,這一百文錢被藏在地窖或收在府庫裏,放一年,一百文還是一百文,有促進交易,養活了多少人口嗎?
這一百文跟此前的一百文,都是一百文,差異在哪裏?”
趙貞吉和徐渭跟朱翊鈞待久了,日常討論和交流中經曆類似知識的熏陶,多少能想得明白。
海瑞卻是把腦子轉冒煙了。
聖賢書裏沒講過這玩意啊!
怎麽理解啊!
朱翊鈞又補充了一句:“剛才一百文錢,轉了七次手,等於七個人用一百文錢買到了各自所需要的東西。
那這一百文錢算下來,是不是一百文錢當成七百文錢用?”
海瑞的腦子已經冒煙了。
一百文錢轉七次,當成七百文錢花。
這樣算,對不對?
小小的一百文錢,還有這麽大的學問?
海瑞搜刮了腦子裏所有的知識,好像在《鹽鐵論》、《史記.貨殖傳》裏有提到過類似的字眼,但是意思和跟世子提到的說法,相差甚遠。
世子是從哪裏聽到的這些學問?
趙貞吉?
徐文長?
看他們也是一臉震驚的樣子,好像也不是他們傳授的。
張叔大、李狀元還是潘時良?
又或者是世子天資聰慧,自己悟出來的?
那就真是不得了啊!
海瑞還在這裏腦補,徐渭開口道:“殿下,如此說來,你說的京師繁華,是畸形繁華,非常不正常,我倒是理解了。
隻進不出,百萬軍民所花的錢糧,都是從南邊運過來的,不是像東南那樣,財富是自產以及貿易換回來的。”
“對!”朱翊鈞高興地說道。
不愧是一代奇才徐文長,很快就領悟到自己的意思。
徐渭也很高興,認為世子這些話,給他推開一扇新的窗戶,讓他看到完全不同的知識體係。
趙貞吉也很高興,他是做過地方官和戶部侍郎的人,對大明的財稅民生有切身的體會,把朱翊鈞的話與此前實際遇到的問題一對比,馬上在心裏碰撞出波瀾來。
趙貞吉問道:“殿下,那你覺得京畿該如何發展正常?”
朱翊鈞毫不遲疑地答道:“發展工業!”
回答之快,讓海瑞三人心裏一驚。
世子殿下早就胸有成竹了!
“殿下,如何發展工業?在哪裏發展?”
“煤礦、煉鋼、製造和造船四大件,就在永平府開平衛、灤州,那裏有豐富的煤,也有豐富的鐵礦,還靠近京師和海邊。”
後世有句話,世界鋼產量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而唐山就在開平中屯衛。
“利用永平府豐富的煤鐵資源,大力發展冶鐵煉鋼,以鋼鐵為基礎,發展製造。
那裏有灤河等豐富的水力資源,以水力、畜力為動力,鍛造、切削,以工業化模式製造農具、兵器、紡紗機、織布機、紗錠以及火器,運往各地。
在灤河入海口建立造船廠,依托遼東豐富的木材資源,修建新型海船,裝配上永平府鑄造的火炮,揚帆南下...”
趙貞吉、徐渭和海瑞三人心裏掀起驚濤駭浪。
相比還在迷糊和思索中的海瑞,趙貞吉和徐渭更清楚這些話裏蘊藏的澎湃力量。
鋼鐵啊!
除了百姓日常所需的農具、炊具、刀具以及紗廠、織布廠所需的機器之外,它還能打造成冷兵器和熱兵器。
還有世子所說的裝載火炮的新式海船,這些都是國之重器。
這就是世子曾經提及過的重工業!
永平府就在京師附近,發展成大明重工業中心,一是發展得到了平衡,有進有出,不再像現在這般畸形。
二是中央權勢得到了加強。兵器、海船都在京師附近,捏在皇上手裏,還有數十萬產業工人...
自此改變了從前頭重腳輕的局麵。
東南要是還敢瞎逼逼,依靠強大的工業基礎,皇上一根手指頭就能按死它。
趙貞吉和徐渭見識過東南紗廠和織布廠的威力,數百人的廠子,能產出數萬人穿的棉布來,產出嚇死個人。
要是按照世子此前的描述,在什麽大工業模式下,鋼鐵、機器和火器也像這樣源源不斷地產出,足以碾壓一切。
相比趙貞吉和徐渭的驚喜和震撼,海瑞還在迷糊中尋找方向。
這樣的描述,聽上去很美好,可是算不算勞民傷財,與民爭利呢?
這一切又跟自己接受的農耕女織的思想,截然不同,聽上去有違聖人之言。
可是聖人的書裏沒說什麽大煉鋼鐵和大工業啊。
海瑞好容易從水裏遊出來,勉強找到了方向,開口問道:“世子,農乃天下之本。修建這麽工廠,需要大量的青壯勞力,這有違治國根本啊!”
來了,還是來了!
趙貞吉和徐渭臉色微微一變,不約而同地看向朱翊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