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兩兄弟相互畫餅,入京後鄭和立誓
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 作者:兩廣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軒當初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人心難測啊!
雖說當初朱老四態度明確,當著朱高煦的麵告訴他以後的皇位是老大朱高熾的。
並說明二人奪嫡隻是做給朝臣們看的。
但,這麽多年下來,朱高煦的心態怎麽可能和以前一樣,沒有變化。
每次朱老四用到他的時候,就一個勁兒的誇,用完了就撇到一邊。
多次下來,朱高煦的心態有所變化也是正常的。
畢竟當初的那句‘老大身體不好,你要多努力’,朱高煦永遠也忘不了。
靖難之役自己拚了命,結果到頭來,太子之位沒自己的事兒了。
以他的性格,怎麽可能接受得了這個結果。
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以後。
他知道,自己鬥不過老頭子。
可自己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年輕。
一旁的小老三聽完二哥的話後,沉默不語。
隻是在心裏感慨:老二魔怔了!
“老三,我問你,以後我跟老大鬥起來,你幫我還是幫老大?”這時,朱高煦看著小老三,問道。
“二哥,你瞧你,滿朝文武誰不知道,我是漢王黨,弟弟肯定是站在你這邊的。”小老三趕忙道。
“嗯。”
“你放心,二哥不會虧待你的。”
朱高煦拍著小老三的肩膀,承諾道。
“嗯,二哥,我相信你。”
……
另一邊。
楊軒來到了朱棣這裏。
看著他和鄭和相談甚歡,也沒有打擾。
就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在旁邊慢慢品起來,順便聽聽他們的談話。
鄭和此番出海,最遠到達了古裏,也是最終目的地。
古裏位於印.度半島的西南端,洪武朝的時候,老朱就曾派人來過這裏。
而鄭和來這裏,也是有這任務的。
出海,不僅僅是為了開拓航路,同樣肩負著一項外交使命。
古裏的統治者曾多次派遣使臣來大明朝貢,所以在永樂四年,朱棣給古裏統治者發放詔書,正式封其為國王。
並賜予印誥等物。
隻是,古裏和大明相隔萬裏,詔書怎麽送過去?
這不,鄭和要出海開拓航路,那就把詔書一起送過去吧。
於是,鄭和就這樣一邊做生意,一邊向著古裏前進。
曆時一年有餘,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然後代表大明皇帝,順利封古裏統治者為國王。
之後鄭和想起自己這一路的經曆,心有所感,便在當地立起了一塊代表和平與友好的碑。
碑文曰:其國去中/國十餘萬裏,民物鹹若,熙同風,刻石於茲,永昭萬世。
然而,誰也想不到,幾十年後,一群強盜組成的船隊來到了古裏,在得知此地有巨量財富之後,便在這裏豎起了一塊標柱。
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這塊標柱,象征著葡萄牙的主權。
諷刺,實在是諷刺!
……
楊軒等了許久,兩人終於結束。
鄭和終於有空和楊軒聊了。
“侯爺,圖冊上所畫之物,鄭和並沒有找到,但是一路上,鄭和也搜集到不少種子,還請侯爺能辨認一番。”
鄭和說道。
“可以。”楊軒點點頭。
聽到鄭和沒有找到土豆玉米這些東西,楊軒心中並沒有多少失望。
世界這麽大,怎麽可能一次就找到。
反正這些東西也跑不出地球,急什麽,慢慢來就是了。
隨後,鄭和讓人帶來了他收集到的種子。
楊軒仔細看了看,發現自己竟然不認識。
這就有些蛋..疼了。
不過他又不是農學專家,不認識也正常。
“這些東西是什麽,咱們帶回京城,種出來就知道了。”
“能不能吃,到時候也知道了。”
楊軒笑著對鄭和和朱棣說道。
兩人想想,也是,隻是朱棣吩咐楊軒,這件事就交給他了。
楊軒領命。
在港口待了幾天,待夏原吉統計的差不多了,朱棣等人也啟程回京。
所有的金銀,貨物加起來價值超過了六百萬兩。
作為戶部尚書的夏原吉是最高興的。
隻是,他高興地有些早了。
這些錢,在回京的路上,朱棣就已經想好要怎麽花了。
可憐的夏尚書,錢還沒到手裏呢,就已經沒了。
眾人乘船沿江而上,數日之後,終於回到了京城。
隨行的各國使臣,以及國王被安排在了會同館。
這些事是由禮部負責的。
他們行走在大明的街道上,看著繁華的京城,眼中是不可遏止的向往。
想想自己的國家,連大明的鄉下都不如啊!
朱棣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便是下旨宴請出海的有功人員。
著相關部門進行準備。
隨後,便帶著鄭和回到了皇宮。
至於楊軒,則帶著從鄭和那裏得到的種子,回了家。
他讓人在後院開了一塊地,準備試種。
…
與此同時,皇宮之中。
朱棣和鄭和一前一後。
“你出海的這兩年,皇後和太子可沒少念叨你。”
“現在回來了,得趕緊去見見。”
作為燕王府中的老人,鄭和和朱老四一家人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
“微臣不過一階奴婢,怎擔得起皇後娘娘與太子殿下掛念。”
鄭和心中很是感動。
“你十幾歲便入了燕王府,照顧世子,從未出錯。”
“後來又隨我上戰場,四處征戰。”
“這麽些年下來,你早已是燕王府不可分割的一份子了。”
“以後這些話可不許說了。”
朱棣拉著鄭和的手,認真說道。
“陛下!”鄭和眼睛紅了,於是當即跪下。
“臣鄭和再次指天立誓,此生隻為陛下效忠,萬死不悔。”
“哎~你這是做什麽,快起來!”朱棣佯裝不滿,把鄭和從地上拉了起來。
“陛下,臣妾聽說三寶回來了,在哪兒呢?”徐妙雲出現在不遠處,正快速走來。
“微臣鄭和參見皇後娘娘。”鄭和趕緊行禮。
“免禮。”徐妙雲道。
“謝娘娘。”鄭和起身。
“我已命人準備好了接風宴,犒勞我們大明的大功臣。”
徐妙雲道。
“皇後還是一如既往的周到。”聞言,朱棣笑道。
“陛下娘娘如此待微臣,微臣惶恐!”
……
人心難測啊!
雖說當初朱老四態度明確,當著朱高煦的麵告訴他以後的皇位是老大朱高熾的。
並說明二人奪嫡隻是做給朝臣們看的。
但,這麽多年下來,朱高煦的心態怎麽可能和以前一樣,沒有變化。
每次朱老四用到他的時候,就一個勁兒的誇,用完了就撇到一邊。
多次下來,朱高煦的心態有所變化也是正常的。
畢竟當初的那句‘老大身體不好,你要多努力’,朱高煦永遠也忘不了。
靖難之役自己拚了命,結果到頭來,太子之位沒自己的事兒了。
以他的性格,怎麽可能接受得了這個結果。
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以後。
他知道,自己鬥不過老頭子。
可自己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年輕。
一旁的小老三聽完二哥的話後,沉默不語。
隻是在心裏感慨:老二魔怔了!
“老三,我問你,以後我跟老大鬥起來,你幫我還是幫老大?”這時,朱高煦看著小老三,問道。
“二哥,你瞧你,滿朝文武誰不知道,我是漢王黨,弟弟肯定是站在你這邊的。”小老三趕忙道。
“嗯。”
“你放心,二哥不會虧待你的。”
朱高煦拍著小老三的肩膀,承諾道。
“嗯,二哥,我相信你。”
……
另一邊。
楊軒來到了朱棣這裏。
看著他和鄭和相談甚歡,也沒有打擾。
就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在旁邊慢慢品起來,順便聽聽他們的談話。
鄭和此番出海,最遠到達了古裏,也是最終目的地。
古裏位於印.度半島的西南端,洪武朝的時候,老朱就曾派人來過這裏。
而鄭和來這裏,也是有這任務的。
出海,不僅僅是為了開拓航路,同樣肩負著一項外交使命。
古裏的統治者曾多次派遣使臣來大明朝貢,所以在永樂四年,朱棣給古裏統治者發放詔書,正式封其為國王。
並賜予印誥等物。
隻是,古裏和大明相隔萬裏,詔書怎麽送過去?
這不,鄭和要出海開拓航路,那就把詔書一起送過去吧。
於是,鄭和就這樣一邊做生意,一邊向著古裏前進。
曆時一年有餘,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然後代表大明皇帝,順利封古裏統治者為國王。
之後鄭和想起自己這一路的經曆,心有所感,便在當地立起了一塊代表和平與友好的碑。
碑文曰:其國去中/國十餘萬裏,民物鹹若,熙同風,刻石於茲,永昭萬世。
然而,誰也想不到,幾十年後,一群強盜組成的船隊來到了古裏,在得知此地有巨量財富之後,便在這裏豎起了一塊標柱。
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這塊標柱,象征著葡萄牙的主權。
諷刺,實在是諷刺!
……
楊軒等了許久,兩人終於結束。
鄭和終於有空和楊軒聊了。
“侯爺,圖冊上所畫之物,鄭和並沒有找到,但是一路上,鄭和也搜集到不少種子,還請侯爺能辨認一番。”
鄭和說道。
“可以。”楊軒點點頭。
聽到鄭和沒有找到土豆玉米這些東西,楊軒心中並沒有多少失望。
世界這麽大,怎麽可能一次就找到。
反正這些東西也跑不出地球,急什麽,慢慢來就是了。
隨後,鄭和讓人帶來了他收集到的種子。
楊軒仔細看了看,發現自己竟然不認識。
這就有些蛋..疼了。
不過他又不是農學專家,不認識也正常。
“這些東西是什麽,咱們帶回京城,種出來就知道了。”
“能不能吃,到時候也知道了。”
楊軒笑著對鄭和和朱棣說道。
兩人想想,也是,隻是朱棣吩咐楊軒,這件事就交給他了。
楊軒領命。
在港口待了幾天,待夏原吉統計的差不多了,朱棣等人也啟程回京。
所有的金銀,貨物加起來價值超過了六百萬兩。
作為戶部尚書的夏原吉是最高興的。
隻是,他高興地有些早了。
這些錢,在回京的路上,朱棣就已經想好要怎麽花了。
可憐的夏尚書,錢還沒到手裏呢,就已經沒了。
眾人乘船沿江而上,數日之後,終於回到了京城。
隨行的各國使臣,以及國王被安排在了會同館。
這些事是由禮部負責的。
他們行走在大明的街道上,看著繁華的京城,眼中是不可遏止的向往。
想想自己的國家,連大明的鄉下都不如啊!
朱棣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便是下旨宴請出海的有功人員。
著相關部門進行準備。
隨後,便帶著鄭和回到了皇宮。
至於楊軒,則帶著從鄭和那裏得到的種子,回了家。
他讓人在後院開了一塊地,準備試種。
…
與此同時,皇宮之中。
朱棣和鄭和一前一後。
“你出海的這兩年,皇後和太子可沒少念叨你。”
“現在回來了,得趕緊去見見。”
作為燕王府中的老人,鄭和和朱老四一家人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
“微臣不過一階奴婢,怎擔得起皇後娘娘與太子殿下掛念。”
鄭和心中很是感動。
“你十幾歲便入了燕王府,照顧世子,從未出錯。”
“後來又隨我上戰場,四處征戰。”
“這麽些年下來,你早已是燕王府不可分割的一份子了。”
“以後這些話可不許說了。”
朱棣拉著鄭和的手,認真說道。
“陛下!”鄭和眼睛紅了,於是當即跪下。
“臣鄭和再次指天立誓,此生隻為陛下效忠,萬死不悔。”
“哎~你這是做什麽,快起來!”朱棣佯裝不滿,把鄭和從地上拉了起來。
“陛下,臣妾聽說三寶回來了,在哪兒呢?”徐妙雲出現在不遠處,正快速走來。
“微臣鄭和參見皇後娘娘。”鄭和趕緊行禮。
“免禮。”徐妙雲道。
“謝娘娘。”鄭和起身。
“我已命人準備好了接風宴,犒勞我們大明的大功臣。”
徐妙雲道。
“皇後還是一如既往的周到。”聞言,朱棣笑道。
“陛下娘娘如此待微臣,微臣惶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