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燦馴精騎於蜀中,隱秘不為人知,雍軍崔、董部合攻壽春,石觀堅守不退,燦密令精騎潛行赴淮西,二十一日,雍軍猛攻疲敝,至午時,南楚精騎突出,大破雍軍於城下。雍軍以董山部斷後,崔玨部突圍而走,然折損十之四五。
董山,隴西天水人,少無父母,好勇鬥狠,為親族所惡,乃從軍行,初為齊王部將,隆盛五年,轉任徐州,為淮南節度使裴雲部將,隆盛七年,奉命入淮西,取鍾離,攻壽春,壽春大敗,董某自請斷後,為南楚軍所困。時,楚軍欲招降,為其言辭挑之,出陸雲、石玉錦與其死戰,陸、石陣斬董山,雍軍乃降。
——《資治通鑒-雍紀三》
十一月二十一日夜晚,京口瓜州,大霧垂江,陸燦立在樓船之上,望著滔滔江水,在他身後,九江大營的水軍已經做好準備,利用這個機會渡江偷襲,和雍軍對峙了二十餘日,陸燦雖然表麵平靜,但是心中卻是忐忑不安。
他並不擔心對岸的裴雲,對岸雍軍雖然將近十萬之眾,但是水軍卻隻有兩萬餘人,舟船不到千艘,這樣的兵力,想要渡江攻取京口殊不可能,當然,即使他有意奪回揚州,憑著五萬水軍也是很難成功,在瓜州渡口,兩軍都沒有必要的勝算,這也是這些日子兩軍都沒有主動挑戰的緣故。隻不過裴雲可以安之如素,自己卻是牽掛著數處戰局,淮西能否按照自己的計劃取得勝利,襄樊能否穩如泰山,葭萌關是否能夠安然無恙。而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淮西之戰,淮西若敗,從此淮南不屬南楚,雍軍便可從容截斷襄樊和江陵之間的聯係。這樣一來,荊襄孤立,在長江下遊,雍軍又可兵臨長江,除了長江之外,再無緩衝的餘地,到了那時,就是孫武再生,也不可能挽回大局了。
在得到雍軍的動向和各路的兵力布置之後,陸燦看得出來,對於淮西的重要,雍軍也是心中有數,蜀中和襄陽都以大將主攻,這是為了牽製兩地,不令他們分身,否則這兩地都是易守難攻的所在,且負責守備的南楚將領也不是凡品,雍軍若真心攻取一處,至少兵力要增加到一倍以上才行。淮東局勢糜爛,裴雲單刀直入,原本雍軍可以將此地當做突破口,可是想必雍帝也看出來淮東水網縱橫,更加有利南楚軍的攻防,所以雖然裴雲輕取淮東,卻仍然不曾妄進,甚至有意誘使自己陷入淮東爭奪的泥潭。所以對於雍軍來說,真正的目的還是淮西,雖然大張旗鼓,用三路大軍的攻勢掩蓋雍軍的真正目的,可是兵鋒所知隻能是壽春。
不過陸燦雖然看出了這一點,卻也是無可奈何,餘緬、容淵若是稍有鬆懈,雍軍趁勢大舉進攻也是極為可能的,而京口如不防範,裴雲也必會渡江取建業,一旦十萬雍軍步騎過了江,以建業禁軍的實力,隻恐昔年舊事重演。所以縱然以陸燦之能,也隻能看著雍軍取淮西,若是雍軍派出大將重兵攻略淮西,那麽陸燦也無能為力了,偏偏大雍朝野彌漫的輕敵之心讓李贄沒有派出大將督軍淮西,隻是由長孫冀和裴雲各自派軍組成聯軍攻壽春,這一來,陸燦就有了反敗為勝的機會。
為了取得淮西的勝利,陸燦可以說用盡了全部心力,淮西主將石觀,雖然不是什麽奇才,但是卻堅韌冷靜,足可信任,為了迷惑雍軍,不讓雍軍派出可獨當一麵的大將攻淮西,陸燦故意“疏忽”了壽春戰局,不曾派援軍救淮西。然後他不吝惜愛子性命,讓陸雲到壽春輔佐石觀,這實在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稍有不妥,即使淮西大捷,陸雲的性命也會葬送在壽春。可是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能穩定壽春軍民之心,也就不能將雍軍拖到精疲力盡的地步,更不可能憑著九千精騎大破雍軍。最後,陸燦調動了一直以來雪藏的飛騎營。
南楚並不重視騎兵,這是因為地勢所限,也是因為南楚自立國以來就缺乏北上的信心,所以在和大雍的戰爭中,南楚曆來處於弱勢,以至於屈居藩屬,這一情形的改變是在德親王趙玨主軍的時候。趙玨對於南楚軍事上的不利情況痛心疾首,在他堅持下,南楚終於擁有了自己的騎兵,*著不到兩萬人的騎兵,趙玨阻住大雍南下的鐵蹄,攻破了蜀中,齊王李顯兩次攻襄陽,都是這支騎兵配合城內守軍出擊,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可是在德親王薨逝之後,受到重擊和奇恥大辱的南楚君臣,不但沒有臥薪嚐膽,謀求報複,反而綏靖勢力抬頭,當時接替德親王主管軍務的鎮遠公陸信,卻又是水軍出身,對騎兵不甚重視,所以這支騎兵不但得不到擴充,反而漸漸被削弱。若非是德親王舊部力爭,隻怕也難以維持襄陽騎兵的編製。
在陸燦承襲大將軍位之後,他決定重新發展騎兵,可是在尚維鈞等人的阻撓下,江夏騎營剛剛有三千人,就再也得不得朝廷的支持,甚至有朝臣攻訐,指責陸燦耗費軍餉,籌措無用靡費的騎兵,甚至有人指責陸燦是借著訓練新軍有意培養自己的嫡係。當然陸燦尚不能和尚維鈞對抗,不得已放棄了籌建騎營的舉措。不過陸燦並未放棄,在他取得葭萌關大捷之後,便在蜀中秘密訓練騎營,餘緬對陸燦十分尊重,惟命是從,陸燦在南楚軍方的勢力也幾乎可以一手遮天,蜀中又多所以這支騎營的存在不僅大雍密諜一無所知,就是南楚朝廷也不清楚。
戰馬的獲得主要有三種來源:德親王建立的騎營被消減的時候,裁撤下來的軍馬便被陸燦秘密送到蜀中建立馬場;從海上偷運北漢戰馬,這一條路線並不理想,大雍在東海勢力極強,海運十分艱難,戰馬很難支撐,而且又要千裏迢迢運到蜀中,不過蜀中馬場的許多優秀的種馬都是從這條路線進入的,隻不過北漢滅亡之後,這條路線基本上用不到了;除此之外,陸燦甚至曾經派出親信到吐蕃買馬,其中艱險不問可知。在陸燦苦心經營下,終於有了今日的飛騎營九千騎兵。
騎兵的選拔是陸燦借著種種機會,從南楚軍中選拔出的勇士,訓練的將領有的是蜀中的降將,有的是德親王的舊部,蜀中的降將倒也罷了,德親王的舊部是如何到了蜀中的呢,這卻是因為襄陽主將容淵的緣故,容淵此人,才略出眾,隻是心胸不夠寬闊,在他接任襄陽將位之後,將一些素來不合的將領排擠出去,當時總督南楚軍務的陸信不願得罪他,便暗中將這些將領安置起來,這其中有不少騎兵將領,到了後來,這些人又被陸燦說服訓練騎營。
十年生聚,終於讓陸燦掌握了一支精銳的騎兵,且不為人知,而這支騎兵就成了南楚獲勝的關鍵。在淮西之戰開始之前,陸燦就已經密令這支騎兵潛行到江陵,蜀道雖然艱難,雍軍密諜雖然耳眼通天,可是從蜀中至江夏,陸氏經營多年,再利用江夏騎營的掩護,這支騎兵終於悄無聲息地到了江陵。淮西之戰白熱化之後,這支騎兵又趁著亂局到了壽春,趁著夜色,馬蹄包上厚布,人銜枚,馬摘鈴,悄然到了壽春城下,隱蔽起來等待出擊的機會。而雍軍疲敝之下,又擔心南楚軍襲營截殺,所以沒有在晚上派出斥候查探軍情。就這樣,飛騎營給了雍軍重重一擊,取得淮西大捷。
當然陸燦此刻尚未得到淮西軍報,自然不知道自己已經成功,隻是他早已下定決心,不論淮西之戰如何,都會在今日發起決戰,淮西若勝,自是最好,淮西若敗,那麽自己更是應該盡快在淮東取得一場勝利,奪回揚州,用以遮蔽京口、建業。至於如何接應淮西、淮東兩處戰場,他已經托付給楊秀,楊秀這次一直在江夏大營掌控大局。
大霧越來越濃,幾乎伸手不見五指,陸燦輕歎一聲,道:“出擊。”
隨著陸燦的一聲命令,南楚水軍向對岸襲去,隆盛七年大雍南征決定最終勝負的一戰掀開了序幕。
瓜州,雍軍旱寨之內,裴雲本已入睡,雖然今夜霧鎖寒江,但是多日來對岸南楚軍的消極防禦,讓他也不免有些懈怠,雖然令雍軍巡夜軍士仔細留心江上動靜,可是裴雲並沒有想到今日南楚軍會大舉進攻。
所以直到南楚水軍到了雍軍水寨邊緣,才被雍軍哨探發覺,一時之間,水寨旱寨金鼓齊鳴,雍軍也是訓練有素,紛紛出帳迎敵,大霧彌漫,岸上也是一片白茫茫的,隻聽見南楚軍的喊殺聲,以及被南楚軍用火箭點燃的營寨升起的熊熊火光。
火光驅散了部分霧氣,這時,已經披掛上陣的裴雲令所有雍軍都點燃火把,雖然火把的光亮成了南楚軍的最好箭靶,但是在雍軍的防範下還是很快穩住了陣腳,瓜州上下,火光通明,江岸上的大霧被驅散了六七成,可是江中依舊迷霧蒙蒙,雍軍可以說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裴雲隻得下令嚴守旱寨水寨,令三軍以弓箭還擊。半夜苦戰,到了天明時分,雍軍已經擊退數次南楚軍的搶攤,但是水寨之內一片狼藉,裴雲心中怒火熊熊。
天明之後,大霧漸漸散去,已經可以看清楚南楚軍的戰船了,這一看更是令裴雲心中一驚,隻見兩千多艘舟船擺開水陣,在江中往來如飛,似乎迷霧根本不能阻礙他們的前進。把心一橫,難得楚軍肯出戰,裴雲下令大雍水軍出寨迎敵,當然因為大雍水軍隻有千餘舟船,兩萬之眾,所以裴雲下令己方不能越過江心,最好將南楚水軍引到江邊來,讓岸上的雍軍用弓箭相助。
一時之間,江中舟船橫衝直撞,兩軍開始了激烈的水戰,這些年來,雍軍的水軍也在江淮鏖戰,精銳程度也是不減南楚水軍,可是畢竟南楚水軍勢大,而且熟悉水文,戰局很快就向南楚一方傾斜,裴雲見狀便下令己方水軍暫時退守水寨。果然,在岸上雍軍的威脅下,南楚水軍並未繼續進攻,而是返回南岸去了。
過了午時,吃飽喝足,休息之後恢複了精力的南楚水軍再次出擊,戰勢膠結,南楚水軍攻不上瓜州,大雍水軍也不能渡過江心。裴雲站在江邊,望著江心處迎風招展的陸燦大纛,心中越發不安。到了未時,水戰越來越凶狠,南楚軍放出許多小型戰船,那些戰船船頭包著精鐵,一撞之下,可以讓雍軍戰船受到重創,這些小戰船在南楚軍艨艟鬥艦的掩護下,如同狼群一般撕咬著雍軍的戰船,不時看到兩軍的戰船覆沒在江中,落水的將士幾乎沒有被拯救的可能,因為敵軍的箭矢會無情的射穿他們的身軀,江水皆被血染,戰船的殘骸順著江水東流而去。大雍的水軍已經放棄了戰勝的可能,隻是緊緊地防守著水寨,不讓南楚軍破寨而入。南楚軍在水寨之前有些無可奈何,雍軍的步騎雖然不能水戰,可是在旱寨裏麵射箭還是可以的。眼看戰局隻能這樣僵持下去,裴雲鬆了口氣,本就沒有勝過南楚水軍的打算,這樣的結果他並不覺得意外,隻要南楚水軍不能登上瓜州,那麽局勢就不會發生什麽變化。
到了申時末,殘陽如血,彤雲密布,寒風漸漸凜冽起來,南楚軍卻是越戰越勇,絲毫沒有退兵的打算,裴雲心中忐忑不安。就在這時,江心樓船之上,陸燦接到了一封軍報,合上軍報,陸燦眼中露出粲然的光芒,高聲道:“諸君,淮西大捷,我軍大破雍軍,斬首近三萬,俘虜雍軍四千人,陣斬敵將董山。”樓船上眾人聽了,都是高聲歡呼,聲音越來越響,這個消息仿佛長了翅膀一樣傳遍南楚水軍,幾乎所有將士都是歡呼著撲向雍軍水寨,前仆後繼,淮西勝利的激勵,讓他們不顧生死。他們的歡呼聲,讓雍軍將士心中迷惑,但是也隻能頑強地抵禦著南楚軍的攻擊。過了小半個時辰,彤雲更加濃厚,夕陽已經難以看到,天地間一片蕭索昏暗,南楚軍經過一天的苦戰,攻勢已經漸漸減弱,雍軍都是精神一振,知道隻要擊退這次的進攻,今日之戰就該結束了。
豈料就在這時,南楚軍中再度傳來歡呼,雍軍都是大駭,四下環顧,一個雍軍軍士突然指著西邊叫道:“敵人有援軍。”凡是聽到的人都向西麵望去,隻見天水交接之處,遮蔽江麵的樓船艨艟正向瓜州而來。南楚援軍到來的消息如同寒風一般迅速傳開,雍軍將領極目望去,那些舟船越來越近,幾乎是可以看清楚上麵站著的南楚軍士的麵龐,隻是船上的旗幟被狂風吹得獵獵飛舞,看不清上麵的字跡。可是裴雲心中豁然明了,除了江夏大營,南楚哪裏還有可能有這樣龐大的水軍。戰,還是不戰,裴雲眼中閃過堅毅的神色,高聲道:“準備迎戰!”
在夜幕低垂之際,江夏大營趕到瓜州,向雍軍水陸大寨開始了猛攻,生力軍的加入,讓雍軍的命運陷入了不可知的黑暗,此刻,積蓄了一天的力量,飛雪終於飄飄灑灑地落向大江,雪夜寒江,樓船艨艟,戰火鮮血,繪製成了最絢麗的圖畫。
陸燦立在樓船之時,望著節節敗退的雍軍,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忍不住望向手中的淮西軍報,在文書之後,分明有一封石觀的私人書信,上麵寫著這樣的文字。
“少將軍身先士卒,奮勇作戰,深得淮西軍民之心,且與繡兒聯手陣斬董山,雖然頗有少年意氣,以致險遭不測,然大將軍有子如龍虎,乃是南楚之幸,陸氏之幸。”
十一月二十二日,清晨,淮東雍軍終於全線潰敗,裴雲率白衣營親自斷後,南楚軍重奪揚州。然而淮東的局勢仍然沒有更好的變化,駱婁真在淮東的暴虐,讓淮東平民對南楚缺乏信任,所以裴雲得以退守楚州、泗州,雖然其他府縣都被南楚軍收複,可是雍軍仍然掌握著侵略淮東的前沿重鎮。而南楚雖然取得兩場大捷,兵力也是損失慘重,所以陸燦隻得留大將守揚州、扼廣陵,在淮東成了兩軍對峙之局。而在淮西,雖然南楚軍借機收複了鍾離,可是崔玨退守宿州,淮西軍力不足,無法進一步威脅徐州。
隆盛七年的大雍南征,雙方都損失了十萬以上的士卒,勉強可以說是打了個平手,南楚慘勝,雍軍慘敗,淮東重鎮楚州、泗州的陷落,是雍軍占了上風,可是裴雲被牽製在淮東戰場,南楚淮西軍隨時可以進犯大雍控製的宿州、徐州,這裏又是南楚占了上風。這一戰獲得最大利益的便是南楚大將軍陸燦,奪回了淮東的軍權,淮西、瓜州渡兩場大捷,讓陸燦的聲名如日中天,南楚軍方自此隻有一個聲音,加以時日,不難穩固江淮,到時候大雍南征再無希望,天下即將陷入南北分治的僵局。
董山,隴西天水人,少無父母,好勇鬥狠,為親族所惡,乃從軍行,初為齊王部將,隆盛五年,轉任徐州,為淮南節度使裴雲部將,隆盛七年,奉命入淮西,取鍾離,攻壽春,壽春大敗,董某自請斷後,為南楚軍所困。時,楚軍欲招降,為其言辭挑之,出陸雲、石玉錦與其死戰,陸、石陣斬董山,雍軍乃降。
——《資治通鑒-雍紀三》
十一月二十一日夜晚,京口瓜州,大霧垂江,陸燦立在樓船之上,望著滔滔江水,在他身後,九江大營的水軍已經做好準備,利用這個機會渡江偷襲,和雍軍對峙了二十餘日,陸燦雖然表麵平靜,但是心中卻是忐忑不安。
他並不擔心對岸的裴雲,對岸雍軍雖然將近十萬之眾,但是水軍卻隻有兩萬餘人,舟船不到千艘,這樣的兵力,想要渡江攻取京口殊不可能,當然,即使他有意奪回揚州,憑著五萬水軍也是很難成功,在瓜州渡口,兩軍都沒有必要的勝算,這也是這些日子兩軍都沒有主動挑戰的緣故。隻不過裴雲可以安之如素,自己卻是牽掛著數處戰局,淮西能否按照自己的計劃取得勝利,襄樊能否穩如泰山,葭萌關是否能夠安然無恙。而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淮西之戰,淮西若敗,從此淮南不屬南楚,雍軍便可從容截斷襄樊和江陵之間的聯係。這樣一來,荊襄孤立,在長江下遊,雍軍又可兵臨長江,除了長江之外,再無緩衝的餘地,到了那時,就是孫武再生,也不可能挽回大局了。
在得到雍軍的動向和各路的兵力布置之後,陸燦看得出來,對於淮西的重要,雍軍也是心中有數,蜀中和襄陽都以大將主攻,這是為了牽製兩地,不令他們分身,否則這兩地都是易守難攻的所在,且負責守備的南楚將領也不是凡品,雍軍若真心攻取一處,至少兵力要增加到一倍以上才行。淮東局勢糜爛,裴雲單刀直入,原本雍軍可以將此地當做突破口,可是想必雍帝也看出來淮東水網縱橫,更加有利南楚軍的攻防,所以雖然裴雲輕取淮東,卻仍然不曾妄進,甚至有意誘使自己陷入淮東爭奪的泥潭。所以對於雍軍來說,真正的目的還是淮西,雖然大張旗鼓,用三路大軍的攻勢掩蓋雍軍的真正目的,可是兵鋒所知隻能是壽春。
不過陸燦雖然看出了這一點,卻也是無可奈何,餘緬、容淵若是稍有鬆懈,雍軍趁勢大舉進攻也是極為可能的,而京口如不防範,裴雲也必會渡江取建業,一旦十萬雍軍步騎過了江,以建業禁軍的實力,隻恐昔年舊事重演。所以縱然以陸燦之能,也隻能看著雍軍取淮西,若是雍軍派出大將重兵攻略淮西,那麽陸燦也無能為力了,偏偏大雍朝野彌漫的輕敵之心讓李贄沒有派出大將督軍淮西,隻是由長孫冀和裴雲各自派軍組成聯軍攻壽春,這一來,陸燦就有了反敗為勝的機會。
為了取得淮西的勝利,陸燦可以說用盡了全部心力,淮西主將石觀,雖然不是什麽奇才,但是卻堅韌冷靜,足可信任,為了迷惑雍軍,不讓雍軍派出可獨當一麵的大將攻淮西,陸燦故意“疏忽”了壽春戰局,不曾派援軍救淮西。然後他不吝惜愛子性命,讓陸雲到壽春輔佐石觀,這實在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稍有不妥,即使淮西大捷,陸雲的性命也會葬送在壽春。可是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能穩定壽春軍民之心,也就不能將雍軍拖到精疲力盡的地步,更不可能憑著九千精騎大破雍軍。最後,陸燦調動了一直以來雪藏的飛騎營。
南楚並不重視騎兵,這是因為地勢所限,也是因為南楚自立國以來就缺乏北上的信心,所以在和大雍的戰爭中,南楚曆來處於弱勢,以至於屈居藩屬,這一情形的改變是在德親王趙玨主軍的時候。趙玨對於南楚軍事上的不利情況痛心疾首,在他堅持下,南楚終於擁有了自己的騎兵,*著不到兩萬人的騎兵,趙玨阻住大雍南下的鐵蹄,攻破了蜀中,齊王李顯兩次攻襄陽,都是這支騎兵配合城內守軍出擊,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可是在德親王薨逝之後,受到重擊和奇恥大辱的南楚君臣,不但沒有臥薪嚐膽,謀求報複,反而綏靖勢力抬頭,當時接替德親王主管軍務的鎮遠公陸信,卻又是水軍出身,對騎兵不甚重視,所以這支騎兵不但得不到擴充,反而漸漸被削弱。若非是德親王舊部力爭,隻怕也難以維持襄陽騎兵的編製。
在陸燦承襲大將軍位之後,他決定重新發展騎兵,可是在尚維鈞等人的阻撓下,江夏騎營剛剛有三千人,就再也得不得朝廷的支持,甚至有朝臣攻訐,指責陸燦耗費軍餉,籌措無用靡費的騎兵,甚至有人指責陸燦是借著訓練新軍有意培養自己的嫡係。當然陸燦尚不能和尚維鈞對抗,不得已放棄了籌建騎營的舉措。不過陸燦並未放棄,在他取得葭萌關大捷之後,便在蜀中秘密訓練騎營,餘緬對陸燦十分尊重,惟命是從,陸燦在南楚軍方的勢力也幾乎可以一手遮天,蜀中又多所以這支騎營的存在不僅大雍密諜一無所知,就是南楚朝廷也不清楚。
戰馬的獲得主要有三種來源:德親王建立的騎營被消減的時候,裁撤下來的軍馬便被陸燦秘密送到蜀中建立馬場;從海上偷運北漢戰馬,這一條路線並不理想,大雍在東海勢力極強,海運十分艱難,戰馬很難支撐,而且又要千裏迢迢運到蜀中,不過蜀中馬場的許多優秀的種馬都是從這條路線進入的,隻不過北漢滅亡之後,這條路線基本上用不到了;除此之外,陸燦甚至曾經派出親信到吐蕃買馬,其中艱險不問可知。在陸燦苦心經營下,終於有了今日的飛騎營九千騎兵。
騎兵的選拔是陸燦借著種種機會,從南楚軍中選拔出的勇士,訓練的將領有的是蜀中的降將,有的是德親王的舊部,蜀中的降將倒也罷了,德親王的舊部是如何到了蜀中的呢,這卻是因為襄陽主將容淵的緣故,容淵此人,才略出眾,隻是心胸不夠寬闊,在他接任襄陽將位之後,將一些素來不合的將領排擠出去,當時總督南楚軍務的陸信不願得罪他,便暗中將這些將領安置起來,這其中有不少騎兵將領,到了後來,這些人又被陸燦說服訓練騎營。
十年生聚,終於讓陸燦掌握了一支精銳的騎兵,且不為人知,而這支騎兵就成了南楚獲勝的關鍵。在淮西之戰開始之前,陸燦就已經密令這支騎兵潛行到江陵,蜀道雖然艱難,雍軍密諜雖然耳眼通天,可是從蜀中至江夏,陸氏經營多年,再利用江夏騎營的掩護,這支騎兵終於悄無聲息地到了江陵。淮西之戰白熱化之後,這支騎兵又趁著亂局到了壽春,趁著夜色,馬蹄包上厚布,人銜枚,馬摘鈴,悄然到了壽春城下,隱蔽起來等待出擊的機會。而雍軍疲敝之下,又擔心南楚軍襲營截殺,所以沒有在晚上派出斥候查探軍情。就這樣,飛騎營給了雍軍重重一擊,取得淮西大捷。
當然陸燦此刻尚未得到淮西軍報,自然不知道自己已經成功,隻是他早已下定決心,不論淮西之戰如何,都會在今日發起決戰,淮西若勝,自是最好,淮西若敗,那麽自己更是應該盡快在淮東取得一場勝利,奪回揚州,用以遮蔽京口、建業。至於如何接應淮西、淮東兩處戰場,他已經托付給楊秀,楊秀這次一直在江夏大營掌控大局。
大霧越來越濃,幾乎伸手不見五指,陸燦輕歎一聲,道:“出擊。”
隨著陸燦的一聲命令,南楚水軍向對岸襲去,隆盛七年大雍南征決定最終勝負的一戰掀開了序幕。
瓜州,雍軍旱寨之內,裴雲本已入睡,雖然今夜霧鎖寒江,但是多日來對岸南楚軍的消極防禦,讓他也不免有些懈怠,雖然令雍軍巡夜軍士仔細留心江上動靜,可是裴雲並沒有想到今日南楚軍會大舉進攻。
所以直到南楚水軍到了雍軍水寨邊緣,才被雍軍哨探發覺,一時之間,水寨旱寨金鼓齊鳴,雍軍也是訓練有素,紛紛出帳迎敵,大霧彌漫,岸上也是一片白茫茫的,隻聽見南楚軍的喊殺聲,以及被南楚軍用火箭點燃的營寨升起的熊熊火光。
火光驅散了部分霧氣,這時,已經披掛上陣的裴雲令所有雍軍都點燃火把,雖然火把的光亮成了南楚軍的最好箭靶,但是在雍軍的防範下還是很快穩住了陣腳,瓜州上下,火光通明,江岸上的大霧被驅散了六七成,可是江中依舊迷霧蒙蒙,雍軍可以說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裴雲隻得下令嚴守旱寨水寨,令三軍以弓箭還擊。半夜苦戰,到了天明時分,雍軍已經擊退數次南楚軍的搶攤,但是水寨之內一片狼藉,裴雲心中怒火熊熊。
天明之後,大霧漸漸散去,已經可以看清楚南楚軍的戰船了,這一看更是令裴雲心中一驚,隻見兩千多艘舟船擺開水陣,在江中往來如飛,似乎迷霧根本不能阻礙他們的前進。把心一橫,難得楚軍肯出戰,裴雲下令大雍水軍出寨迎敵,當然因為大雍水軍隻有千餘舟船,兩萬之眾,所以裴雲下令己方不能越過江心,最好將南楚水軍引到江邊來,讓岸上的雍軍用弓箭相助。
一時之間,江中舟船橫衝直撞,兩軍開始了激烈的水戰,這些年來,雍軍的水軍也在江淮鏖戰,精銳程度也是不減南楚水軍,可是畢竟南楚水軍勢大,而且熟悉水文,戰局很快就向南楚一方傾斜,裴雲見狀便下令己方水軍暫時退守水寨。果然,在岸上雍軍的威脅下,南楚水軍並未繼續進攻,而是返回南岸去了。
過了午時,吃飽喝足,休息之後恢複了精力的南楚水軍再次出擊,戰勢膠結,南楚水軍攻不上瓜州,大雍水軍也不能渡過江心。裴雲站在江邊,望著江心處迎風招展的陸燦大纛,心中越發不安。到了未時,水戰越來越凶狠,南楚軍放出許多小型戰船,那些戰船船頭包著精鐵,一撞之下,可以讓雍軍戰船受到重創,這些小戰船在南楚軍艨艟鬥艦的掩護下,如同狼群一般撕咬著雍軍的戰船,不時看到兩軍的戰船覆沒在江中,落水的將士幾乎沒有被拯救的可能,因為敵軍的箭矢會無情的射穿他們的身軀,江水皆被血染,戰船的殘骸順著江水東流而去。大雍的水軍已經放棄了戰勝的可能,隻是緊緊地防守著水寨,不讓南楚軍破寨而入。南楚軍在水寨之前有些無可奈何,雍軍的步騎雖然不能水戰,可是在旱寨裏麵射箭還是可以的。眼看戰局隻能這樣僵持下去,裴雲鬆了口氣,本就沒有勝過南楚水軍的打算,這樣的結果他並不覺得意外,隻要南楚水軍不能登上瓜州,那麽局勢就不會發生什麽變化。
到了申時末,殘陽如血,彤雲密布,寒風漸漸凜冽起來,南楚軍卻是越戰越勇,絲毫沒有退兵的打算,裴雲心中忐忑不安。就在這時,江心樓船之上,陸燦接到了一封軍報,合上軍報,陸燦眼中露出粲然的光芒,高聲道:“諸君,淮西大捷,我軍大破雍軍,斬首近三萬,俘虜雍軍四千人,陣斬敵將董山。”樓船上眾人聽了,都是高聲歡呼,聲音越來越響,這個消息仿佛長了翅膀一樣傳遍南楚水軍,幾乎所有將士都是歡呼著撲向雍軍水寨,前仆後繼,淮西勝利的激勵,讓他們不顧生死。他們的歡呼聲,讓雍軍將士心中迷惑,但是也隻能頑強地抵禦著南楚軍的攻擊。過了小半個時辰,彤雲更加濃厚,夕陽已經難以看到,天地間一片蕭索昏暗,南楚軍經過一天的苦戰,攻勢已經漸漸減弱,雍軍都是精神一振,知道隻要擊退這次的進攻,今日之戰就該結束了。
豈料就在這時,南楚軍中再度傳來歡呼,雍軍都是大駭,四下環顧,一個雍軍軍士突然指著西邊叫道:“敵人有援軍。”凡是聽到的人都向西麵望去,隻見天水交接之處,遮蔽江麵的樓船艨艟正向瓜州而來。南楚援軍到來的消息如同寒風一般迅速傳開,雍軍將領極目望去,那些舟船越來越近,幾乎是可以看清楚上麵站著的南楚軍士的麵龐,隻是船上的旗幟被狂風吹得獵獵飛舞,看不清上麵的字跡。可是裴雲心中豁然明了,除了江夏大營,南楚哪裏還有可能有這樣龐大的水軍。戰,還是不戰,裴雲眼中閃過堅毅的神色,高聲道:“準備迎戰!”
在夜幕低垂之際,江夏大營趕到瓜州,向雍軍水陸大寨開始了猛攻,生力軍的加入,讓雍軍的命運陷入了不可知的黑暗,此刻,積蓄了一天的力量,飛雪終於飄飄灑灑地落向大江,雪夜寒江,樓船艨艟,戰火鮮血,繪製成了最絢麗的圖畫。
陸燦立在樓船之時,望著節節敗退的雍軍,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忍不住望向手中的淮西軍報,在文書之後,分明有一封石觀的私人書信,上麵寫著這樣的文字。
“少將軍身先士卒,奮勇作戰,深得淮西軍民之心,且與繡兒聯手陣斬董山,雖然頗有少年意氣,以致險遭不測,然大將軍有子如龍虎,乃是南楚之幸,陸氏之幸。”
十一月二十二日,清晨,淮東雍軍終於全線潰敗,裴雲率白衣營親自斷後,南楚軍重奪揚州。然而淮東的局勢仍然沒有更好的變化,駱婁真在淮東的暴虐,讓淮東平民對南楚缺乏信任,所以裴雲得以退守楚州、泗州,雖然其他府縣都被南楚軍收複,可是雍軍仍然掌握著侵略淮東的前沿重鎮。而南楚雖然取得兩場大捷,兵力也是損失慘重,所以陸燦隻得留大將守揚州、扼廣陵,在淮東成了兩軍對峙之局。而在淮西,雖然南楚軍借機收複了鍾離,可是崔玨退守宿州,淮西軍力不足,無法進一步威脅徐州。
隆盛七年的大雍南征,雙方都損失了十萬以上的士卒,勉強可以說是打了個平手,南楚慘勝,雍軍慘敗,淮東重鎮楚州、泗州的陷落,是雍軍占了上風,可是裴雲被牽製在淮東戰場,南楚淮西軍隨時可以進犯大雍控製的宿州、徐州,這裏又是南楚占了上風。這一戰獲得最大利益的便是南楚大將軍陸燦,奪回了淮東的軍權,淮西、瓜州渡兩場大捷,讓陸燦的聲名如日中天,南楚軍方自此隻有一個聲音,加以時日,不難穩固江淮,到時候大雍南征再無希望,天下即將陷入南北分治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