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初為將,代父鎮守蜀中,雖無盛名,然將士父老皆服其德,後主軍機,屯兵江夏,督軍江淮,北騎不得南下。


    時,尚相秉政,不思進取,燦唯默然應之。同泰五年,燦不請上命,趁大雍東川變亂,輕騎襲取葭萌關,絕雍軍入蜀道路。尚相聞之,怒責其矯命出兵,公侃侃道:“燦承父蔭,有顧命重責,朝政盡付相爺,然軍機大事,乃燦之事也,若待朝廷命下,事機泄矣!”尚相聞之,遂改顏相向,然心實忌之。


    同泰十一年,雍帝以細故興兵,三路大軍,分取荊襄、淮西、淮東,淮東陷敵手,雍軍據揚州,窺視江南,公親率水營守京口,且遣長子雲赴淮西壽春助石觀部守淮西。雍軍果如公所料,趁隙攻淮西,壽春激戰十餘日,軍民聞雲在,皆曰:大將軍必不棄吾等,死守不退。雍軍久戰疲敝,為飛騎營所破,淮西遂安。淮西大捷,公趁勢增援揚州,雪夜大破雍軍於瓜州渡口,大戰連捷,遂複淮東。公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絕境,後數年,雍楚大戰,兵燹綿延千裏,雍軍雖強,終不能渡江水,公轉戰千裏,百戰百勝,世人評天下名將,列公為第一。


    飛騎營,始建於同泰五年,初,公有意進取,唯慮江南少精騎,不能敵雍軍,欲在江淮建騎營,為朝臣所阻。公不得已,欲借襄陽秘練精兵,淵疑公欲奪襄陽軍權,陰阻公行事,兩人遂生隙。後,公襲得葭萌關,蜀中皆入掌握,乃於其地秘練精騎,稱飛騎營,淮西一戰,揚名天下。公甚重飛騎營,騎營統領皆親選,每休戰,皆令將士被重鎧習騎射,賞罰皆重,雖親子不能免。飛騎精兵,不遜大雍鐵騎,淮西鏖戰,賴飛騎營多矣。


    ——《南朝楚史-忠武公傳》


    霍琮心中一亮,離開定海之時心中生出的疑惑豁然而解,出言問道:“先生,那在吳越相助南楚義軍修建寨壘地道的雲子山莫非是先生所遣?”


    我但笑不語,揚眉示意他繼續說下去,霍琮越發確定自己的判斷,道:“弟子從靖海公處得知吳越有奇人襄助,心中便覺有些異樣,先生在江南頗有力量,若非如此,也不能輕易往來吳越江淮,若是吳越果然有人精通土木建築,先生不會不知,吳越戰事,乃是先生一手挑起,若知有人阻礙先生大事,必然不會坐視此種事情發生。以先生在南楚的潛勢力,絕不會讓那雲子山坐大到如此境地。所以弟子猜測那人和先生有些關聯。


    先生對門下事曆來諱莫如深,旁人隻知王驥、海驪、劉華、陸邇之名,皆為先生寄名弟子,卻鮮有知曉這四人本名赤驥、盜驪、驊騮、綠耳,穆王八駿的典故凡是讀書人多半讀過,所以弟子猜測先生門下如赤驥者,共有八人,想來雲子山就是其中第五人。先生雖然不曾告知弟子詳細情況,弟子卻知先生在機關土木之學上造詣非淺,想來那人就是承襲了先生這方麵的衣缽吧?”


    我微微一笑,道:“你這話若給別人聽去,豈不是會以為我背了大雍暗助故國,這個罪名可是不淺。”


    霍琮笑道:“欲先取之,必先與之,先生令那位師兄暗助義軍,雖然令東海水軍再吳越難有斬獲,卻也消減了義軍的鬥誌,若是人人都躲在地道中避戰,豈不是讓我軍往來自如,而且既然修建地道之人乃是我方之人,隻需一紙地圖就可以令我軍按圖索驥。不過我想先生未必是存了這樣的心思,吳越戰事應該不放在先生眼中,先生既然將襄陽當作誘餌,想必令吳越義軍占據上風,就是為了讓陸將軍放心北上吧?”


    我聞言輕歎道:“我用了三年時間,迫使陸燦進入我的局中,如今他唯一可能突破僵局的地方就是襄陽,陸燦決計想不到吳越的僵局是我設計,沒有後顧之憂,他必然要銳意進取,江淮有齊王坐鎮,他縱然有驚天手段也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戰績,隻有荊襄之地,雖有長孫冀鎮守,卻略現薄弱,而且容淵自失襄陽之後,切齒不忘這般屈辱,陸燦若取襄陽,容淵必然奮勇爭先,而且南北之爭,襄陽乃是軍事重鎮,陸燦縱然看穿我的手段,也不能不取襄陽,若不趁此北上,恐怕再沒有這樣的良機。”


    霍琮疑惑地道:“可是弟子卻不明白,襄陽如何成為先生的東風呢?”


    我瞧了他一眼,淡淡道:“跟在我身邊,你自然會知道什麽是禍福相依的。”


    霍琮聞言卻黯然道:“弟子卻寧願終生都不會看到先生和陸將軍師徒相殘,先生縱然取勝,隻怕也不會有絲毫歡喜。”


    我本來正欲伸手去取桌上的茶杯,聞言手一顫,茶水飛濺,良久,我才淡淡道:“你還是不明白陸燦的品性,若能取我性命,他不會有絲毫猶豫,可是他對我的敬愛之心卻也不會稍減半分,我既然決意南來,就不會對他手下留情,隻是他始終也是我心愛的弟子。琮兒,你若叛我,我必親手殺之,可是你若有什麽苦衷,隻要你說了出來,我都會替你擔待。”


    霍琮聞言心中一震,麵色變得蒼白,卻是緘口不言,麵上露出倔強的神色。


    小順子在我和霍琮談話之時,已經起身避過一邊,雖然數丈之內,不論我們兩人聲音多麽細微,他都可以聽得一清二楚,可是麵子上還是要給師徒兩人促膝私談的空間,此刻見霍琮竟然不顧公子心意,執拗不言,他麵上閃過一絲殺意,店房之內的空氣都似乎冰冷沉凝了幾分。霍琮本是心思靈透之人,隻覺後頸寒毛倒豎,便知是小順子動了殺機,可是他也是性情堅忍不拔之人,雖然壓力滾滾而來,卻是強自支撐,不肯露出絲毫示弱。


    我見狀一歎,這孩子終於還是不肯說出自己的心事,明明知道我一句話,就可以將他再次流放到偏遠之地,甚至取了他的性命,卻還是這般倔強,雖然有些遺憾這少年對我沒有絲毫信心,但是見他如此,我終究是狠不下心為難他,隻得微微一笑,道:“罷了,這些事情以後再說吧,你還是隨我去襄陽吧。”


    霍琮隻覺身上一鬆,潮水般的殺氣驀然消褪,他忍不住拭去頭上冷汗,目光望向江哲,心中暗道,或許過不了多久,自己便再也沒有機會隨侍恩師,隻是不知道到時候恩師在處置自己之時,是否也會像對陸燦一般心存師徒之情,下手卻是毫無憐惜。


    幾乎是江哲與霍琮師徒重逢的同時,在江陵城外,漢水之上,一艘樓船之上,南楚軍方兩位大將正在密談,其中一人正是陸燦,另一人卻是江陵守將容淵。距離襄陽失守不過三年,容淵卻是蒼老憔悴了許多,雖然對著南楚軍方第一人,他的神情卻是淡漠而疏遠的,陸燦的神情從容冷靜,但是目中卻閃爍著熱切的光芒。


    容淵沉默良久,終於抬頭冷然道:“奪回襄陽,乃是容某夢寐以求之事,大將軍既有這樣的決心,容某敢不從命,隻是這種大事將軍也要瞞著朝廷,難道就不擔心國主怪罪麽?”


    陸燦歎道:“我豈不知此舉定會引起非議,但是朝中情形容兄也應該知道,若是我真的請命而行,隻怕雍軍已經知道我軍目標,況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陸某既然主持軍機,就隻能勉力為之。襄陽易守難攻,我會盡力將長孫冀誘出堅城,容兄趁機攻取襄陽,其間若有變故,容兄可相機行事。”


    容淵眼中閃過寒芒,道:“大將軍可知,若是這次不能取下襄陽,尚相必會問罪將軍,如今國主親政,將軍顧命之權已經被朝廷收回,若是將軍獨斷專行,必將授人以柄。”


    陸燦淡然道:“若能夠奪回襄陽,陸某就是擔些罪名也無妨礙,敵我兩軍已經僵持年餘,此時正是雍軍懈怠之時,而我軍卻是臥薪嚐膽,尋求報仇雪恥的戰機,江淮、吳越戰事膠結,正可以趁機進兵荊襄,襄陽乃是南北相爭的軍事重地,若不得襄陽,江陵、江夏都會受到威脅,我軍也沒有威脅敵軍的本錢。”


    容淵聞言肅然道:“末將必會全力以赴,不奪回襄陽,絕不收兵。”


    陸燦心中略寬,容淵雖然和他性情不合,如今又已經依附尚維鈞,但是他相信若有奪回襄陽的機會,容淵便會不顧一切的從命行事,而若想奪回襄陽,若不得容淵支持,希望就小得多了。想到此處,他轉頭向容淵望去,恰好容淵也正向他望來,兩人目光相對,都覺出對方眼中的熱切和戰意,攻取襄陽之舉,兩人心誌如一,因此之故,從前的嫌隙這一刻似乎也消失無蹤了。


    八月十二日,陸燦自江夏率軍溯澴水而上,出義陽,義陽之南有三關,分別是武勝關、平靖關、九裏關,武勝關、九裏關在楚軍掌握之中,平靖關則在雍軍手中,三關互為犄角,皆是易守難攻,故而兩軍多年激戰,鮮有在此的時候,陸燦卻是從數年前便著手於此,多年謀劃,大軍壓境,數日前攻破義陽,義陽守將戰死。


    八月十五日,陸燦出義陽,西略宛、鄧,勢如破竹,此舉突如其來,在陸燦意中,長孫冀必然親自率軍前來迎戰,大雍眾將,若論武略,南陽一帶,隻有長孫冀可以和陸燦相較,襄陽城高水深,易守難攻,南陽卻是略為空虛,長孫冀除非是不顧根基,否則必會回師南陽。孰料長孫冀僅遣部將莫業迎敵,兩軍戰於河內,莫業敗績,退守南陽。陸燦遂南下,攻襄陽腹背。莫業率軍從後擊之,燦於新野設伏,莫業察知,不敢進,陸燦留大將守新野,自率主力南略襄陽。


    和陸燦的一帆風順相比,容淵卻是步履艱難,八月十四日,他出竟陵北上,欲取襄陽,不料長孫冀竟然不顧陸燦的威脅,親率大軍守宜城,兩軍在宜城、竟陵之間纏戰十數日,容淵得知陸燦已經迂回襲取襄陽腹背的戰報,心中大怒,率軍猛攻宜城,長孫冀暗遣軍士於黑夜躲在鄉野,第二日容淵猛攻宜城之時,伏兵四起,大破楚軍,容淵敗績,退守竟陵。長孫冀反攻竟陵,容淵嚴守六日,


    八月二十七日,竟陵危急之時,長孫冀突然退兵遠走,容淵探得軍情,襄陽竟然已經被陸燦攻陷,容淵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怒火攻心,本已在守城之時受了重傷的容淵,竟是吐血不止,臥病不起。


    八月二十九日,容淵怒返江陵,並上書南楚朝廷,彈劾大將軍陸燦不奉王命,輕易出兵,陷麾下將士及友軍於水火,悖逆狂妄,獨斷專行。


    陸燦攻陷襄陽,也是十分意外,襄陽的守備居然十分稀鬆,不過九日,就被楚軍攻下,陸燦詢問俘虜,方知八月七日,江南行轅參讚江哲親來襄陽,和長孫冀密談之後,暗中分兵三萬,不知去向。也因此故,襄陽城才會城防空虛,以至於被陸燦所乘。陸燦心知江哲計謀百出,心中憂慮,便遣偵騎四方探聽雍軍軍情,在他心中江哲一人抵得上雍軍十萬精兵,分心之下,便沒有及時出兵從後攻擊長孫冀,馳援容淵,在他想來,容淵守竟陵堅城,縱然不勝也無妨礙,卻忘卻了容淵心結,數日延誤,終於導致無法挽回的憾事。


    八月二十六日,陸燦得報,江哲屯兵穀城,思索再三,便留部將守襄陽,親提兵赴穀城,率兵攻城。穀城雖然城池不大,卻是扼守漢水中遊的軍事要地,又有重兵把守,急切之間也無法一舉攻下。


    我站在城頭,輕搖折扇,看著城下衣甲鮮明的楚軍,微笑對站在身後麵色沉靜的霍琮道:“你在吳越也見過陸燦用兵,可否猜猜穀城能夠守到什麽時候?”


    霍琮微微苦笑,看了一眼站在城樓上指揮守城的將領常諒,心道,幸好先生的說話那人聽不到,卻隻能開口答道:“吳越海戰,陸將軍和靖海公數次交戰,弟子也曾旁觀,陸將軍用兵如神,靖海公每每歎息,若非東海水軍長於海戰,難免遭遇敗績,隻看這一次他別尋蹊徑,出兵義陽,迂回攻襄陽腹背,如此作戰當真如天馬行空,我大雍雖多有名將,卻未必及得,若是沒有外力,隻怕穀城守不到十日。”


    我忍不住低聲嘟囔道:“這雖然是實話,不過你也太不給我留麵子了,不管怎麽說我也是陸燦的師父,難道我就一定會敗麽?”


    霍琮聞言不敢出聲,小順子卻是冷笑道:“公子從未指揮作戰,能夠守到十日還是常將軍的功勞,若是有你插手,隻怕還要少幾日。”他的聲音雖然不高,可是在我身後不遠處護衛的呼延壽和幾個侍衛都聽得清清楚楚,都是強忍笑意,不敢出聲。


    我無奈地搖搖頭,小順子的話我可不敢駁回,望了城下一眼,歎息道:“隻可惜他沒有十日時間了。陸燦為人光明磊落,又是世家出身,對於人心險惡終究知道的太少。我猜知近期他就會出兵襄陽,他的本心是想趁著趙隴親政未久,他尚可自行其是的時候奪取襄陽,而為了更有把握一些,他必定會和容淵合兵進攻,所以我令長孫冀厚此薄彼,阻住容淵。容淵對於失去襄陽切齒不忘,陸燦用他做偏師,就是因為他必然戮力死戰,陸燦聲名在外,按照情理長孫冀應該親自迎戰,這樣一來容淵就可趁虛而入,攻取襄陽。這樣一來,不僅達到了他的目的,還可彌補和容淵的嫌隙,可謂一舉兩得。我卻偏偏讓長孫冀去阻容淵,將收複襄陽功勞讓陸燦奪去,在陸燦來說這是不得已,總不能放著襄陽等待容淵來取吧。可是容淵本就器量狹窄,又和陸燦有隙,這一次合力出兵本是為了因為襄陽之仇壓過舊恨,一旦襄陽被陸燦所取,容淵心中的怒火足以令他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南楚變亂將起,陸燦哪裏還有可能安心作戰呢?”


    霍琮雖然已經心知肚明,仍然一陣心寒,猶豫了一下,問道:“先生既然早有利用將帥不合的內患對付陸大將軍,為何隱忍三年不發?”


    我低聲抱怨了一句道:“我難道不想早些平定南楚麽?”然後才答道:“時機未至,縱然隱患爆發出來,也不能傷筋動骨,三年鏖戰,以一己之力抵抗雍軍數倍之眾,陸燦如今已經是南楚的軍神,深得軍心民心,隻有這時候發難才能最大限度的消減南楚軍民的鬥誌,若是動手早了,縱然陸燦一死,南楚軍方也不過是陷入四分五裂的境況罷了,卻不會放棄抵抗我軍,戰火將會連綿十餘載。而且尚維鈞和陸燦顧命之時,若是用了此計,尚維鈞縱然有心對付陸燦,陸燦也不會甘心俯首,可是如今就不一樣了,趙隴已經親政,他的旨意是真正的王命,除非陸燦有意謀反,是絕不敢公然違抗的。”


    霍琮輕歎道:“陸大將軍雖然有捍衛社稷的功勞,可是在尚維鈞和南楚國主的心目中恐怕隻是一個手握重兵的權臣,唯恐其動搖趙氏王權,若是兩國相安無事,武將無用之時,隻怕大將軍也難逃鳥盡弓藏之禍,隻是如今兩國戰火洶洶,南楚朝廷應該不致於自毀棟梁吧?”


    我目光一閃,道:“自然有讓南楚君臣安心的法子,目前卻無需多言,先提防著別讓他取了穀城吧。”


    小順子聞言冷冷道:“公子既知守城之險,為何定要留在穀城麵對大軍,若論行軍作戰,陸燦乃是數一數二的名將,公子可是認為他會手下留情麽?”


    我長歎道:“陸燦若是會手下留情,就不是陸燦了,不過這個險卻不能不冒,若不如此,怎讓陸燦有口難辯呢?”


    小順子神色稍緩,道:“敵軍開始攻城了,公子還是到城中避避吧,刀槍無眼,險地不可久留。”


    我聽著城下傳來的喊殺聲,看到城上軍士嚴陣以待的模樣,微微一笑道:“我雖不是主將,卻是侯爵之尊,如何可以避入城中,小順子,取來我的古琴,讓我在城樓上彈奏一曲,好為三軍將士助興。”


    說罷揮袖走上城樓,小順子歎了口氣,終於捧來古琴,我居高臨下,望著從容不迫攻城的楚軍,以及千軍萬馬中身著錦袍金甲的峻挺身影,數年之間,他的容色蒼老了許多,可見心中之苦,說起來我們已經有十三年沒有見過麵了。輕撫琴弦,若有若無的琴聲飄下城樓,琴聲宛若流水,流水不絕,宛似別愁,我將眼前戰亂,心中陰謀盡皆拋去,隻是一心撫琴,也不去想如何用琴聲挑起己方軍士的士氣,如何散去敵軍的戰意,就好像是在寒園之中,對花彈奏,也像是在江水之上,臨風撫琴。


    城下指揮攻城的陸燦雙眉緊鎖,琴聲淙淙,溢滿天地,絲絲縷縷,皆入耳中,他心頭驚異,不問可知,這個時候還有閑情逸致撫琴的,除了先生之外再無別人,隻是先生雖然通曉音律,卻沒有內力,如何能讓這琴聲凝而不散,溢滿蒼穹。


    隻是他也沒有心情顧及此事,令軍中士卒敲響催戰鼓,鼓聲隆隆,響徹天地,想要掩去琴聲,可是那琴聲便如清風過隙,流水浸沙,雖是若隱若現,卻始終不曾斷絕,聲聲入耳,陸燦心中生出頹意,隻覺得仿佛眼前這片天空盡在那彈琴之人的網羅之下。


    這時候漢水之畔,兩個身影默然立在那裏,遠觀那如火如荼的戰事,其中一個男子,白衣如雪,劍眉星目,風姿飄逸,負手而立,神情淡漠,另一人則是一個黑衣青年,英姿颯爽,神色冰寒,他手中捧著琴囊,目光炯炯,望著血花飛濺的戰場,周身上下洋溢著濃厚的戰意殺機。


    那雪衣青年聽著琴聲,沉吟良久,才道:“若論彈奏技巧,隨雲遠在我之下,可是他的悟性卻是這般出眾,不需倚*外力,便可以深入心魂,縱是雷霆鐵壁,也難以阻絕遮掩,我也是兩年前才達到這般境界,想不到他竟也能夠彈出這樣的琴音。淩端,拿琴來,我要和隨雲一曲。”


    淩端一撇嘴,雖然如今魔宗也已經是大雍臣民,但是對於淩端來說,那個江哲仍然是最可恨的仇人,並非是因為那人設下的計策,讓自己最尊敬的譚將軍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本就是譚忌夙願,也不是因為那人利用自己害死了石將軍,雖然知道石英之死乃是大雍陰謀,但是對於石英的惡劣印象並沒有消退,對他來說,始終念念不忘的便是李虎,那個魯莽的笨蛋,卻因為那樣可恨的緣故被江哲殺了,自己這些小人物的性命在江哲心中,大概就連螻蟻都不如吧?這些年來,他隨著四公子見過江哲數次,卻是一句話也不願和他多說,甚至刻意避開那人,隻怕自己忍不住質問那人關於李虎的事情。


    雖然心中惱恨,卻不敢違背秋玉飛之命,恭恭敬敬遞上“洗塵”古琴,秋玉飛盤膝坐下,將古琴放在膝上,輕撫琴弦,一縷孤絕的琴聲從指下溢出。琴聲宛似奇峰淩雲,清絕激昂,卻又和穀城之上傳來的琴聲拍拍相合,兩縷琴音一若行雲流水,一如嶙峋孤峰,流水繞奇峰,其中有清商,雖然分明聽出兩縷琴音的不同,卻又覺得流水孤峰山水相互輝映,交融一處。


    此時此刻,不論是城上的雍軍,還是城下的楚軍,都仿佛失魂落魄一般,沉醉在琴音之中,戰場之上的殺伐之聲漸漸消散,戾氣也化為祥和,陸燦在楚軍陣中不由搖頭長歎,今日楚軍再無戰意,一曲古琴,散去七萬楚軍鬥誌,這等事情當真讓他有苦難言,黯然下令鳴金收兵,免得己方被城中雍軍所乘。


    楚軍聽得鳴金,都是滿臉的不舍,卻不敢有違軍令,漸漸退去,軍中部將正欲簇擁陸燦離去,陸燦一咬鋼牙,揮手令親衛遞上自己的神弓,縱馬出陣,會挽雕弓如滿月,一箭向穀城城樓射去,他所站的位置距離城樓足有五百步之遙,那一箭卻是見光不見影,瞬間穿越漫長的距離,射向城樓上撫琴的江哲咽喉。城上雍軍看到陸燦張弓射箭,開口欲呼,那一箭卻是已經到了江哲麵前丈許之處,隻是那箭矢卻也沒有更進一步的機會,一隻宛似冰雪美玉調成的素手擋在箭矢之前,手指輕彈,那一支勢如雷霆逸電的鷹翎箭已經被彈落在地,小順子麵如嚴霜,眼中露出無窮的殺機。


    陸燦本是雙臂神力,上陣殺敵之時,常以弓箭射殺敵將,雖然不如大雍長孫冀等人的神射,但是五百步之內也是箭無虛發,隻是後來他身為大將軍,鮮有親自上陣的機會,又因為他頗通經史,有儒將之譽,所以勇武之名反而漸漸被人淡忘。不過陸燦這一箭卻非是想要泄憤,或是要取江哲性命,他自然知道江哲身邊有人可以攔下此箭,這一箭不過是表示師徒絕決之意罷了,所以一箭射出,他就連結果也不看一眼,便策馬奔入軍中,被親衛簇擁著遠去了,不論是城下楚軍還是城上雍軍,凡是看到這一箭的,都是黯然,師徒反目,故人長絕,本就是人生憾事。


    城樓之上,江哲卻是微闔雙目,隻顧撫琴,似乎根本沒有留意到方才險些被箭矢射殺。琴聲一變,便如海浪退潮一般,重重疊浪,正迎合著楚軍退兵之勢,而那從漢水之畔傳來的琴聲也是隨之一變,便如海浪之中千年屹立的巨礁,縱然狂風海浪消磨,依舊傲立狂瀾之中,亙古不變,青山綠水化作碧海礁崖,卻是一般的絲絲入扣,親密無間。


    當楚軍的背影消失在視線之內的時候,兩縷琴聲似有默契一般地嘎然而止,我推琴而起,淡淡道:“玉飛若是來了,琮兒請他到縣衙見我。”


    霍琮聞聲不由道:“先生,陸將軍那一箭並非是真的要殺先生。”


    我眼中閃過一絲悵然,道:“他就是真心想要射殺於我,也沒有什麽不對。”說罷,我轉身向城內走去。


    霍琮望著江哲的背影,眼中透出淡淡的苦澀意味。


    過了些許時候,秋玉飛帶著淩端已經到了穀城之下,隻是敵軍不知何時來攻,城門卻是不能輕開,城上放下繩索竹籃接兩人入城,秋玉飛和淩端都是熟知戰事的人,自不會以為是輕辱,秋玉飛便讓淩端坐在竹籃中,不多時上了城頭,那些軍士正要再放下竹籃,卻見眼前白影一閃,一個雪衣青年已經站在他們麵前。那些軍士目瞪口呆,古城城牆雖然不甚高,也是高約十餘丈,竹籃隻能承載一人,這雪衣青年卻是不需借力,便這樣輕輕巧巧的上了城樓,不由慶幸這人非是敵人。


    霍琮卻是絲毫不曾驚慌,他自己雖然隻是略略學了些尋常武功,卻是曾經見識過小順子的本事,秋玉飛的身份他十分清楚,魔宗嫡傳弟子有這樣的武功也不奇怪,上前一揖道:“霍琮拜見四公子,先生在縣衙等候四公子。”


    淩端聞言冷笑道:“江先生真是客氣,還記得遣人相迎,當真看得起故人。”


    霍琮能夠察覺出淩端話語中的敵意,他也略知淩端之事,微笑道:“淩兄言重,我家先生與四公子琴音相酬,知己於心,四公子乃是世外之人,素有林下之風,先生不曾親迎,一來是因為尚有公務待理,二來也是不願用這些世俗禮數來辱沒四公子。”


    淩端想要出言爭辯,連張了幾次嘴,卻都想不出該說些什麽,隻得啞口無言,忿忿不平地站到了一邊。


    秋玉飛原本含笑看淩端和霍琮說話,琴音相和,彼此心照,他自然不會誤解江哲輕視於他,淩端借題發揮,他卻也不阻止,隻是想看看霍琮如何應對,這少年他雖然不認得的,但是魔宗消息靈通,江哲身邊最心愛的弟子是誰,他怎會不知,隻看霍琮相貌氣度,便已知道他的身份。


    雖然知道江哲弟子必是才俊,但是霍琮輕描淡寫的幾句言語就令淩端铩羽,卻也令他動容,仔細瞧去,這少年雖然相貌尋常,但是氣度神采卻有五分頗似江哲,隻是少了幾分懶散狂放,多了些凝重端厚,隻是多看了幾眼,秋玉飛又是眉頭一皺,這叫霍琮的少年的麵上竟有心氣鬱結之相,顯然心事重重,江哲精通醫術,怎會看不出來,又怎會讓自己的弟子苦恨如此。但是他隻是暗暗記在心中,笑道:“好了,淩端不要亂說話了,霍琮帶路吧,隨雲想必還在等我呢。”


    霍琮引著兩人走向縣衙,縣衙這時已經是楚國侯江哲的官邸,戒備森嚴,四周守衛的皆是身著黑衣黑甲的虎賁衛,三人剛走入縣衙之門,淩端目光閃動,打量著周圍地勢,這卻是他的習慣,誰知目光一閃,卻看到了一個黑衣大漢立在階下,淩端霎時間目瞪口呆,幾步奔到那大漢身前,結結巴巴地道:“李虎,你怎麽還活著?你怎麽成了虎賁衛?”


    那大漢神色迷糊地摸了摸腦袋,道:“淩小子,是你啊,怎麽你不知道我還活著麽?”


    淩端氣得大罵道:“我怎麽知道你還活著,當初你被莊大人帶走,不是說已經被滅口了麽,怎麽現在你還活得好好的,既然活著,這麽多年怎麽不知道給我傳個消息,難道患難之情你就一點沒有放在心上。”罵到後來,淩端已經是怒火叢生,方才見到故人的狂喜也消退了幾分。


    李虎眼中閃過迷惑,道:“什麽滅口啊,當初我和那些兄弟都被押到了別處,做了一年多苦役就被放出去了,兄弟們多半都領了銀錢回鄉了,我也沒有地方可去,正不知道怎麽營生才好,誰知道呼延統領來問我要不要去長安,我想著石將軍也沒了,就跟著統領進京了,先是在虎翼營中待了幾年,呼延大人經常來指點我武藝,四年皇上親臨營中大比,選拔虎賁衛,我本來差了些落選,但是皇上聽說我就是一槊把江侯打下水的李虎,就把我選入虎賁衛了。三年前又被派來保護江侯。不過,我聽說你跟著秋四公子去了東海靜海山莊,托人給你寫過信,你沒有收到麽?”


    淩端看著李虎迷茫的神情,知道這傻大個心中懵懂,對當日之事糊裏糊塗,這些年來竟是隻有自己時刻忍受著仇恨折磨,舉目四顧,秋玉飛和霍琮早已不見身影,就是旁邊的虎賁衛也都避開了,多年的恨意猛然落到了空處,他心中又是歡喜又是茫然,喃喃問道:“你托什麽人送的信啊?”


    李虎搔首道:“我不知道靜海山莊在什麽地方,就請呼延統領幫忙,轉托侯爺給你傳個消息,心想你什麽時候來長安,可以來找我喝酒。”


    淩端哭笑不得,這下他可知道問題出在什麽地方了,但是想到故友竟然健在,心中的歡喜混合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讓他忍不住淚下如雨。李虎看著昔日患難好友這般模樣,隻急得手足無措,在淩端身邊直轉圈子。


    秋玉飛在小順子引領之下走入內堂,隻見江哲負手立在堂前,背影有幾分蕭瑟。秋玉飛歎道:“莫非隨雲在記恨那一箭麽?”


    我也沒有回頭,道:“兩國交戰,豈有恩義可言,更何況我不過是叛國負恩之人,他如此相待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當初我在陸府為西席,心懷喪父之痛,雖然是因為他不愛讀書,所以立下各行其是的約定,可是實際上也是因為當時跟本沒有心情教他讀書,若不是他赤心相待,我也不能那麽快就振作起來。而且我雖然腹中頗有才學,但是畢竟年輕識淺,教他讀書之時多有疏漏,若不是他和我針鋒相對,辯論探討,我也沒有今日的成就。陸府五年,我是舉目無親,他雖是侯府世子,陸侯練兵,常年不在府中,他又是幼年喪母,諾大的陸府,不過是我們兩人相依為命,與其說是師生,倒不如說是朋友手足。雖然他少年性情,常常與我玩笑胡鬧,可是卻是真心將我當成親人,我愛讀孤本奇書,他便替我搜求,我貪看江上雪景受了風寒,他親自侍奉湯藥,當初我有意離開南楚之前,便是最放心不下這個親如手足的弟子。可是如今卻偏要親自設計讓他落入陷阱,別說他射我一箭以示恩斷義絕,就是他真的要殺我,我也無法怪他,若非是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縱然眼看戰火再連綿三十載,也不會插手此戰。”


    秋玉飛覺出江哲語氣蒼涼,便故意調侃道:“隨雲或許不恨陸燦絕情,隻是若說不怪他我可不信,淩端不過是當年挾持人質救了我師兄一次,你便故意瞞了他十年,讓他終日懷恨不休,思念亡友,若非這次你有求於我,怕他從中作梗,恐怕還不會讓他知曉真相吧。”


    我聞言不由一笑,回頭道:“江某記仇量窄你也不是今日才知的了,何必取笑我呢?”


    秋玉飛見江哲露出歡顏,心中一寬,舉目望去,數年不見,隻覺得江哲兩鬢星霜更多了幾分,灰發也淺了幾分,不由歎道:“聽說隨雲這幾年浪跡山水之間,對於軍務都不甚留心,我還以為隨雲必定神采奕奕,怎麽如今看來卻是憔悴了許多?”


    我輕輕一歎,道:“歲月匆匆,容顏漸老,這也是無奈之事,倒是玉飛風采如昔,令哲既羨又妒。這次哲千裏傳書相請,實在是有一件大事相托,想來想去,就隻有玉飛能夠助我一臂之力,隻是此事頗有為難處,若是魔宗不許,或者玉飛不便,哲也不敢強求。”


    秋玉飛心中一動,已經猜到江哲所托之事,坦然道:“隨雲既有請托,玉飛敢不從命,我魔宗如今已經是大雍之臣,此來更是先去拜見過師尊,師尊已經許我便宜行事,若是事情緊要,我即日便可南下,隻是你這一番苦心,隻怕也是無濟於事。”


    我欣然道:“不論成敗,總要盡我心意,多謝玉飛慨然相助,隻是如今還有些時間,你我何妨相聚數日,等到南楚兵退再說。”


    秋玉飛歎道:“這倒也是。”繼而又笑道:“隨雲琴藝大有進境,我正要請教呢。”


    我笑道:“正合我意,小順子,這幾日我就不到城上去了,就讓琮兒跟著常將軍去迎戰吧。”小順子聞言轉身出去傳令。


    秋玉飛目光一閃,道:“隨雲對那一箭斷絕師徒情誼的陸燦尚有顧念之情,這霍琮也是你的弟子,為何你卻對他不甚顧惜,否則他怎會鬱結於心呢?這樣的人才,你若不喜愛,不如將他送了給我吧。”


    我意味深長地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秋玉飛聞言輕歎,再不多言,兩人相視一笑,並肩走入後堂。


    接下來整整十日,兩人隻在後麵撫琴論曲,將外麵的戰火視若未見。任由霍琮跟著常將軍抵擋陸燦的強攻。


    八月二十七日,長孫冀回師襄陽,攻城甚急。或有部將勸陸燦先返襄陽殲滅長孫冀,陸燦思忖再三,隻令部將死守襄陽,不容長孫冀援救穀城,然後便是下令猛攻穀城,因為攻打襄陽之時,投石車和床弩都已經用完,二十六日江哲和秋玉飛雙琴合璧?


    ?散去楚軍戰意,陸燦退軍之後便令軍士趕造投石車,二十七日開始,日夜攻城不停,他雖然從未在襄陽領兵,但是當年卻曾令人將襄陽周邊城鎮強弱虛實都打聽得清清楚楚,穀城距離襄陽不到一百五十裏,快馬一日可到,所以他對穀城城牆的弱點一清二楚,投石車發出的巨石全部衝著那些薄弱之處招呼,不到一日夜,穀城城牆已經殘破不堪。霍琮向江哲求教,卻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他心一橫便自作主張,令軍士造了幾架小型的投石車搬上城頭,用烘幹的枯草捆成草球,裏麵放入引火之物,點燃之後投擲到敵陣上,燒毀了十餘架投石車之後,楚軍的攻勢便難以為繼了。


    八月三十日,陸燦得知容淵退兵的消息,又通過數日攻城,發覺穀城之內絕對不到三萬人,最多隻有五千人,判斷其餘雍軍必然暗中調往他處,說不定已經回師襄陽,若是襄陽失守,自己的後路便會斷絕,但是陸燦也知道,如今自己孤軍在雍境,縱然退守襄陽,也是內外交困,所以他便繼續攻穀城,存心要以穀城誘使雍軍來援,又派多人潛回南楚,用大將軍令調動江夏留守的水營增援。


    此時,到了穀城之後,便被江哲下令,經由老河口轉道鄧州的雍軍疾馳回襄陽,會合長孫冀斷絕襄陽道路,按照江哲事先諭令,隻顧攻打襄陽城,卻不去救穀城。


    九月二日,長孫冀得知陸燦掘水灌城,被守軍在城內挖掘城壕,令河水匯入地下,擔憂穀城不能守住,派遣一萬軍士援救穀城,距離古城三十裏之時,斥候回報,穀城濃煙滾滾,援軍將領誤以為穀城失守,奮不顧身快馬加鞭前去救援,被陸燦部將途中伏擊,萬餘軍士死傷疊籍。長孫冀聞報令人猛攻襄陽,襄陽楚軍隻有萬餘軍士留守,雍軍棄城之前已經將城中糧草輜重帶走大半,守城本來極難,但是雖然雍軍三年來善待襄陽父老,襄陽人仍是不忘故國,聞知是大將軍陸燦取襄陽,皆不顧生死,舍家拚命,相助楚軍守城,雍軍急切難以攻下。


    九月四日,陸燦令軍士挖掘溝渠,引走穀城城下的積水,這時候城牆在大水內外浸泡之下,已經根基浮動,陸燦令軍士掘地道入城,被霍琮以城內積水灌入地道,破去楚軍攻勢。


    九月五日,陸燦命軍士以柴火架在地道外麵燒城,日以繼夜,通宵達旦,這次不像九月二日那般堆火生煙,誘騙援軍,而是欲毀城牆,霍琮令軍士修補城牆,苦不堪言,但是到了九月六日早晨,在城外響了一日夜的戰鼓聲中,穀城南麵城牆崩塌,就在霍琮計窮之時,卻發覺城外楚軍並未趁勢進攻,令斥候出城查探,楚軍軍營之內隻有二十餘隻山羊被蒙了眼睛倒吊起來,前蹄擊鼓不休,楚軍竟是已經趁夜走了。


    九月六日淩晨,陸燦率軍突然出現在襄陽城外,昨夜斥候回報,陸燦仍在攻穀城,長孫冀未料陸燦回師,因為襄陽守軍無力出城作戰,因此並未提防,更何況其時已經是黎明,正是楚軍沉睡未醒之時,陸燦率軍馬踏雍營,長孫冀倉卒之間遭遇大敗,整軍不及,幸而雍軍精銳,大半逃生。陸燦重入襄陽,破去雍軍重圍。再度遣使往江陵、江夏調派援軍。


    在陸燦在穀城、襄陽揮軍苦戰之時,建業卻已經一片混亂,九月一日,容淵的彈劾表章到了建業,尚維鈞方知陸燦出兵之事,震怒之下召集心腹議事,如今國主親政,雖然朝政仍在尚維鈞掌握之中,但是畢竟名義上多了一個國主,而且尚維鈞雖然貪權,卻沒有謀反之意,對自己的親外孫更是隻有維護逢迎之心。而陸燦,手中兵權越來越強,在隆盛八年,更是借著禦敵之名,分去江淮荊襄四品以下官員的黜陟之權,尚維鈞早已是對其戒懼不安。在尚維鈞來說,有幾十萬大軍守江淮,又有長江天險,十餘年來重新經營的江南防線固若金湯,縱然沒有了陸燦,隻要放棄一些戰事頻繁的無用城池,穩守重鎮,即使雍軍大舉南征,也不可能再渡長江。反而是陸燦,擁兵自重,在國中又是深得軍民之心,一旦他起了反意,便是滅頂之災。本來在趙隴親政之後,尚維鈞就有意借著國主名義,緩緩收回陸燦軍權,想不到陸燦依然故我,又像從前一樣不告而戰,尚維鈞心中下了決心,若是陸燦取下襄陽,大敗雍軍,也要將其招回建業,以封賞之名留住他。商議了一夜,設下如何誘騙陸燦回轉建業的計策之後,尚維鈞便令司徒蔡楷為欽使,至江夏迎候陸燦,一旦陸燦得勝之後,便招陸燦回京受封賞。蔡楷乃是新王後之父,堂堂的國丈,又是朝中重臣,聲名赫赫,素以名儒聞世,蔡後得力,陸燦也有功勞,蔡楷前去相召,必然不會讓陸燦生出疑心。


    誰知不過數日,傳來楚軍被困襄陽,陸燦卻猛攻穀城以及江哲正在城中的消息,更有陸燦召集援軍的命令,尚維鈞雖然擔心陸燦戰敗,損傷南楚元氣,卻也欣慰陸燦能夠大義滅親,甚至親自傳書令容淵救援襄陽。容淵以重病不能領軍推辭,再度上書,稱陸燦擁兵自重,無視朝廷,為己身功業,不惜將士性命。


    九月六日起,江南流言四起,皆說陸燦孤軍守襄陽,不退也不進,是因為陸燦有意割據江淮稱王,又指陸燦不破穀城,是因為不願得罪大雍皇室,因為一旦陸燦自立,則江淮兩麵受敵,所以暗中向楚國侯江哲屈膝,表示和解之意,破長孫冀,取襄陽,不過是掩人耳目,否則為何雍軍遲遲不再攻打襄陽呢?


    九月十二日,儀凰堂首座紀霞向尚維鈞呈上得自民間的一首短歌,“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陸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注1)


    尚維鈞一見便覺心如寒冰,詩中所指陸王,除了陸燦還能是何人,以軍功揚威,一呼百諾,一令既下,千營一呼,除了陸燦還有何人,細察詩中之意,陸燦竟有稱王之意。他猶自擔心紀霞有心構陷,又令親信暗訪,卻發覺數日之間,無論是江淮、荊襄,還是吳越,長江南北盡是歌聲,就是三歲小兒,也在呀呀學語,唱著“陸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尚維鈞也是通曉經史之人,自然知道什麽是讖謠,如果不是陸燦有意謀反,怎會傳出這樣的反詩,若非是陸燦這樣的地位權勢,如何能令一首歌謠數日之間傳遍江水。


    疑念既起,尚維鈞心中憂急萬分。恰在這時,尚維鈞之子尚承業進言道:“陸燦擁甲兵,據重鎮,往往不請命而自出兵,雖然功高,卻非是純臣,姑且不論他有反意的消息是真是假,朝野民心,知有陸燦,不知有國主,更不用說父親了。若是陸燦振臂一呼,恐怕江南立刻便會易幟,到時候,不止王上身亡國滅,我們尚氏也會煙消雲散。若是襄陽之戰,陸燦大勝而歸,朝廷必然要重重封賞,據聞軍中已有怨言,萬不能像前幾次那樣敷衍過去,可是此人已經位極人臣,身為南楚大將軍,總督江南軍事,爵封一等公爵,若是再要加封,就隻能封王了。異姓為王,這是謀反的前兆,縱然陸燦現在沒有反意,天長日久,也難免不會被部將脅裹稱王。為父親計,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除去陸燦和其心腹之後,再安撫他手下的將士,這些將士的親眷都在江右,而且群龍無首,如何反叛,到時候從軍中選一二和陸燦有嫌隙的宿將,讓他們安分守己的防守雍軍即可,父親想必也沒有中原之望,何何必定要倚重那陸燦呢?”


    尚維鈞雖然心許,但是依然猶豫不決,正在這時,前方軍報再度傳來,陸燦放棄唾手可得的穀城,回師襄陽,大敗長孫冀,回書求援。尚維鈞聽到這樣的消息,卻是精神一振,若是陸燦在襄陽大勝,自己可能便無法挾製陸燦,如今陸燦急待援軍,自己便可趁機迫使陸燦回軍,沒有襄陽,最多是失去了奪取中原的可能,可是陸燦若是謀反,卻是破家亡國的大事,所以他立刻進宮,請趙隴下旨,令蔡楷為監軍使,以王命阻止江夏大營出兵,更調動容淵至江夏,聲稱等待王命,合兵北上襄陽,卻暗中讓容淵封住江水,不許江夏軍北上。


    趙隴雖然已經親政,但是卻沉迷酒色之中,對於國事漠不關心,對於外公主張毫無反對之意,便下了旨意送往襄陽,命陸燦退兵,在他看來,孤軍北上,謀奪中原,實在是一件沒有必要的事情,據有半壁江山,放眼望去,寶殿生輝,室中盡是奇珍異寶,觸手之處,滿是冰肌玉骨,水晶簾下,脂香粉膩,這般福分,終老江南足矣,何必以卵擊石,多生事端。


    九月十八日,聖旨到了襄陽,陸燦拒不接旨,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辭拒絕退兵。


    陸燦抗旨之事傳到建業,趙隴大怒,他衝齡繼位,雖然從未掌權,但是也無人違逆過他的命令,陸燦對他來說不過是個平常臣子罷了,竟然違背王命,一怒之下,再度頒旨召還陸燦,貴妃紀靈湘故意微辭譏諷,說是陸燦不會遵從旨意,趙隴擔心在愛妃麵前失了麵子,兩日內接連下了七道退兵詔書。


    九月二十五日,第二道詔書到了襄陽,陸燦憤而不受,可是建業依次來了七名欽使,皆是宣旨令陸燦退兵。縱然如此,陸燦本也不願放棄襄陽,可是陸燦雖然決意進取,江夏援軍卻為容淵所阻,江淮軍馬又無法調動,糧將盡,孤立無援,雍軍卻是大軍重整,眼看即日就要進攻襄陽,且將襄陽周邊堅壁清野,不容楚軍因糧於敵。陸燦立在襄陽城頭,臨風而泣道:“大業未成,而中道南渡,從今後再無中原之望。”


    不得已之下,陸燦下令退兵,襄陽人得知楚軍將要退兵的消息,都是大為驚慌,擁在陸燦帥府之前,皆道:“我等助大將軍守城,一旦雍軍奪回襄陽,豈不是要問罪眾人,大雍法令森嚴,我等唯死而已,求大將軍救命。”


    陸燦聞言歎道:“陸某不能北望中原,卻也不能害了襄陽父老。”然後便下令先讓襄陽民眾南遷,過隨州,到江夏安居。


    陸燦親自提兵斷後,守襄陽不退,長孫冀得知襄陽民眾南遷的消息,驚怒之下,揮軍攻城,陸燦嚴守七日,襄陽城頭染血,雍軍難以攻入,十月三日,陸燦縱火焚燒襄陽,然後趁亂從襄陽城西門突圍,向隨州而去。


    在陸燦離開襄陽城十餘裏之後,卻聽到耳邊傳來如同雷霆轟鳴一般的聲響,連綿不絕,仿佛雷神發怒,陸燦心中一動,麵色卻變得蒼白如紙,隻聽聲音的位置,便知道是從城牆的位置傳來,定是城牆之下掘出坑道,中藏火藥,此番被大火點燃,才發出這般響聲,陸燦心思靈透,立刻猜知這定是雍軍安排破城的暗著,這樣的法子,絕非守城將領可以想到。而雍軍攻城這些時候,卻不用這暗著破城,陸燦便知自己定是已經陷入了圈套,縱然自己生出襄陽,也難免受國主猜忌,想來那火藥不過是某人為了防範於未然而設下的後手罷了。苦澀的一笑,陸燦策馬向隨州而去,月餘苦戰,烽火襄陽,留下的盡是士卒鮮血,將軍遺恨。


    ——————————————


    注1:盧綸《塞下曲四首之一》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代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波逐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波逐流並收藏一代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