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太醫院的李章求見。”
乾鑾殿內,午後深秋的昏黃陽光透過窗欞照在青石磚上,兩側鳳鳥銜環銅爐內的烏塵香氣嫋嫋升騰,彌漫整個大殿。
仔細聽,間或有隱隱傳來接連的撞鍾聲。
荒涼寂寥,餘音悠長。
耶律岱欽將手中的折子往案桌上一扔,抬起頭,攏了攏肩上披著的披風。
這幾日,他染了風寒,咳嗽不斷,涕淚橫流,又不愛吃藥,總也不好。
可饒是如此,他也從未輟朝,更是整日的坐在乾鑾殿裏批折子。
“這是什麽聲音?”他朝望向殿外,眸光拉的長長的。
“皇上是說這撞鍾聲?”耿亮躬著身子,“這是南邊的大覺寺的晨昏鍾。”
耶律岱欽收回眸光,點了點頭,“可從前為何從未聽到過?”
耿亮一滯,“一直都有,是皇上您整日的醉心於朝務,便將這聲音忘卻了——”
“皇上,不是奴才說您——”耿亮麵色有些憂傷,見縫插針道:“您太不愛惜龍體,這折子不是這麽個批法兒,奴才知道您勤政愛民,可您怎麽著都得顧惜著自己的身子不是?”
耶律岱欽冷聲一笑,“無妨,朕若倒下了,還有二位王爺不是!”
“欸?你方才說誰在外頭?”
耿亮忙道:“是太醫院的李章。”
“太醫院的人來做什麽?朕說過了,朕的病過幾日便好了!不必吃藥!”說著,他將手一揮,又低下頭看起了折子,“叫他退下吧!”
“呃——據奴才所知,這李太醫沒人就叫他來,是他自己來的。”
聽到這裏,耶律岱欽有些心生疑惑了。
一個前朝的太醫,主動前來見他,不禁讓他想起了景華簪的下落。
“傳他進來。”
“是。”耿亮應聲往殿門外走去。
“臣李章給皇上請安。”
“你就是李章?”耶律岱欽抬眼朝前看去,“起來吧。”
“謝皇上。”
“你來見朕所為何事?”
“皇上,今兒午膳時分,臣家中大門上被一把小刀簪了這封信,信的後麵附了一行小楷,叫臣速速將此信交於皇上您,臣不敢耽擱,便速速入宮前來覲見。”
耿亮一麵說一麵將信雙手奉上。
這事奇的很,耶律岱欽沒有多想,朝耿亮示意,“呈上來。”
耿亮上前接過信呈到了耶律岱欽的跟前,“皇上。”
“念。”耶律岱欽起身,負手緩步往軒窗旁踱去。
卻聽得身後的人一聲支吾。
“怎麽?”他停住了腳步,站定,微微回頭。
耿亮抬眼道:“皇上,這上頭的字奴才不認得。”
“你不是上過學堂嗎?”耶律岱欽說罷,抬手道:“罷了,拿來朕自己看。”
耿亮疾步上前將信交到耶律岱欽的手上,耶律岱欽將其打開,登時眸底閃過一絲訝異。
“皇上,這不會是有人故意為之吧?這哪裏是字啊,這分明就是——”
耶律岱欽眸光盯視這信紙,半晌,冷聲道:“這是北狄的文字。”
聞言,耿亮和李章的心裏都有些驚訝。
信上也不過就短短兩行小字,很快就看完了,耶律岱欽把信紙一折,走到了李章的跟前,“午膳時分?”
李章點頭,“是的皇上。”
“看到信的時候可留意周圍有沒有可疑之人?”
“沒有,臣的院子在一條小巷內,平素過往的人皆為左右鄰裏,幾乎沒有外人路過。”李章道。
“今日可有人去過你府上?”耶律岱欽繼續問。
李章蹙眉思索一番,“沒有。”
耶律岱欽盯視著李章片刻,點頭,沒有再說什麽,回身往案桌旁走。
剛走出幾步,又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又回身看向李章,“朕記得太後娘娘先前——到過你府上,朕沒記錯吧?”
如今在宮中,太後景華簪已經成為了一個人人不敢多提的禁忌話題。
人人都知道,太後的失蹤令皇帝很是煩憂,更多的是憤怒。
盡管皇帝並沒有將這種憤怒的情緒表現出多少,可上到官員,下至宮婢太監都對這個話題很是避諱。
這一點,就連當初為景華簪打過掩護的前朝大臣李章也不例外。
因此,聽到皇帝提起景華簪,李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一旁的耿亮手心裏也是唰冒了一股冷汗。
“皇上您記得沒錯,太後娘娘她確實到臣府上——”
李章不敢撒謊否認,可還未等他的話說完,耶律岱欽便擺了擺手,“行了,你退下吧。”
李章與耿亮交換了一下眼神,忙垂首道:“是,臣告退。”
李章走後,耶律岱欽站在案旁,又將那封信展開來看。
須臾,殿門外又傳來通報聲。
“啟稟皇上,葛台大人求見。”
“傳他進來。”耶律岱欽沒有抬頭冷聲道。
“是。”耿亮應聲前去傳話。
耶律岱欽坐回案前,將那封信壓到了鎮紙下,抬眼看向來人。
他本以為來人為他帶來的會是西北東南兩處的賑災預備工作情況,卻不想,並不是。
“皇上,臣鬥膽想求皇上件事兒!”請安後葛台並沒有落座,而是徑自又跪了下去。
今兒這是怎麽了,都神神秘秘的!耶律岱欽的心裏有些煩躁了。
可顧及著葛台還算的上一個堪用的臣子,他還是將內心的不悅掩蓋了下去,緩聲笑道:“說來聽聽。”
“臣——”葛台支吾一聲,迅速抬眼看了耶律岱欽一眼,又迅速低下了頭,“臣——臣想求皇上將臣的女兒烏力罕立為皇後。”
乾鑾殿內,午後深秋的昏黃陽光透過窗欞照在青石磚上,兩側鳳鳥銜環銅爐內的烏塵香氣嫋嫋升騰,彌漫整個大殿。
仔細聽,間或有隱隱傳來接連的撞鍾聲。
荒涼寂寥,餘音悠長。
耶律岱欽將手中的折子往案桌上一扔,抬起頭,攏了攏肩上披著的披風。
這幾日,他染了風寒,咳嗽不斷,涕淚橫流,又不愛吃藥,總也不好。
可饒是如此,他也從未輟朝,更是整日的坐在乾鑾殿裏批折子。
“這是什麽聲音?”他朝望向殿外,眸光拉的長長的。
“皇上是說這撞鍾聲?”耿亮躬著身子,“這是南邊的大覺寺的晨昏鍾。”
耶律岱欽收回眸光,點了點頭,“可從前為何從未聽到過?”
耿亮一滯,“一直都有,是皇上您整日的醉心於朝務,便將這聲音忘卻了——”
“皇上,不是奴才說您——”耿亮麵色有些憂傷,見縫插針道:“您太不愛惜龍體,這折子不是這麽個批法兒,奴才知道您勤政愛民,可您怎麽著都得顧惜著自己的身子不是?”
耶律岱欽冷聲一笑,“無妨,朕若倒下了,還有二位王爺不是!”
“欸?你方才說誰在外頭?”
耿亮忙道:“是太醫院的李章。”
“太醫院的人來做什麽?朕說過了,朕的病過幾日便好了!不必吃藥!”說著,他將手一揮,又低下頭看起了折子,“叫他退下吧!”
“呃——據奴才所知,這李太醫沒人就叫他來,是他自己來的。”
聽到這裏,耶律岱欽有些心生疑惑了。
一個前朝的太醫,主動前來見他,不禁讓他想起了景華簪的下落。
“傳他進來。”
“是。”耿亮應聲往殿門外走去。
“臣李章給皇上請安。”
“你就是李章?”耶律岱欽抬眼朝前看去,“起來吧。”
“謝皇上。”
“你來見朕所為何事?”
“皇上,今兒午膳時分,臣家中大門上被一把小刀簪了這封信,信的後麵附了一行小楷,叫臣速速將此信交於皇上您,臣不敢耽擱,便速速入宮前來覲見。”
耿亮一麵說一麵將信雙手奉上。
這事奇的很,耶律岱欽沒有多想,朝耿亮示意,“呈上來。”
耿亮上前接過信呈到了耶律岱欽的跟前,“皇上。”
“念。”耶律岱欽起身,負手緩步往軒窗旁踱去。
卻聽得身後的人一聲支吾。
“怎麽?”他停住了腳步,站定,微微回頭。
耿亮抬眼道:“皇上,這上頭的字奴才不認得。”
“你不是上過學堂嗎?”耶律岱欽說罷,抬手道:“罷了,拿來朕自己看。”
耿亮疾步上前將信交到耶律岱欽的手上,耶律岱欽將其打開,登時眸底閃過一絲訝異。
“皇上,這不會是有人故意為之吧?這哪裏是字啊,這分明就是——”
耶律岱欽眸光盯視這信紙,半晌,冷聲道:“這是北狄的文字。”
聞言,耿亮和李章的心裏都有些驚訝。
信上也不過就短短兩行小字,很快就看完了,耶律岱欽把信紙一折,走到了李章的跟前,“午膳時分?”
李章點頭,“是的皇上。”
“看到信的時候可留意周圍有沒有可疑之人?”
“沒有,臣的院子在一條小巷內,平素過往的人皆為左右鄰裏,幾乎沒有外人路過。”李章道。
“今日可有人去過你府上?”耶律岱欽繼續問。
李章蹙眉思索一番,“沒有。”
耶律岱欽盯視著李章片刻,點頭,沒有再說什麽,回身往案桌旁走。
剛走出幾步,又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又回身看向李章,“朕記得太後娘娘先前——到過你府上,朕沒記錯吧?”
如今在宮中,太後景華簪已經成為了一個人人不敢多提的禁忌話題。
人人都知道,太後的失蹤令皇帝很是煩憂,更多的是憤怒。
盡管皇帝並沒有將這種憤怒的情緒表現出多少,可上到官員,下至宮婢太監都對這個話題很是避諱。
這一點,就連當初為景華簪打過掩護的前朝大臣李章也不例外。
因此,聽到皇帝提起景華簪,李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一旁的耿亮手心裏也是唰冒了一股冷汗。
“皇上您記得沒錯,太後娘娘她確實到臣府上——”
李章不敢撒謊否認,可還未等他的話說完,耶律岱欽便擺了擺手,“行了,你退下吧。”
李章與耿亮交換了一下眼神,忙垂首道:“是,臣告退。”
李章走後,耶律岱欽站在案旁,又將那封信展開來看。
須臾,殿門外又傳來通報聲。
“啟稟皇上,葛台大人求見。”
“傳他進來。”耶律岱欽沒有抬頭冷聲道。
“是。”耿亮應聲前去傳話。
耶律岱欽坐回案前,將那封信壓到了鎮紙下,抬眼看向來人。
他本以為來人為他帶來的會是西北東南兩處的賑災預備工作情況,卻不想,並不是。
“皇上,臣鬥膽想求皇上件事兒!”請安後葛台並沒有落座,而是徑自又跪了下去。
今兒這是怎麽了,都神神秘秘的!耶律岱欽的心裏有些煩躁了。
可顧及著葛台還算的上一個堪用的臣子,他還是將內心的不悅掩蓋了下去,緩聲笑道:“說來聽聽。”
“臣——”葛台支吾一聲,迅速抬眼看了耶律岱欽一眼,又迅速低下了頭,“臣——臣想求皇上將臣的女兒烏力罕立為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