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朝臣們麵麵相覷,什麽叫不出兵北荒,涼燕之間很快也會有一戰?
端坐龍椅的塵堯直起了身子,第一次出聲發問:
“愛卿是在暗指,北燕有動兵跡象嗎?”
“是!”
顧思年躬身答道:
“此次微臣奉命巡視邊關,同時也搜集了一些關於北燕的情報。
大家想一想,北燕為何突然在此時吞並北荒三州,還整編荒軍?
所謂荒軍,就是三州各郡縣城主府的私兵罷了,以前一直都有,但近年來各城主在北燕的支持下都在大肆招兵買馬。
荒軍規模比起兩年前擴張了一倍不止,如今已有十餘萬之眾,就算是北燕想靠這些走狗反賊鎮壓北荒百姓,也犯不著用十幾萬軍卒吧?軍卒越多,他們消耗的錢糧就越多,對燕人來說同樣是個負擔。
再者,為何會發生宿縣屠殺慘案?
因為今年以來燕人在北荒境內大肆征糧,將老百姓往絕路上逼,且草原深處也有集結兵力、整頓甲胄、籌措軍需的跡象。
這一切一切都表明,快則數月,遲則一年,北燕定會大舉出兵南下!
且從他們籌措的軍需規模上看,至少會動用三十萬至四十萬兵馬!”
顧思年話裏話外都是說己方斥候打探來的消息,閉口不提安涼閣,這可是他的絕對隱蔽,不能公之於眾。
“什麽,三四十萬!”
“往年北燕南下也就出動兩三萬兵馬,前年在雍州也隻不過動用了七八萬兵力,三四十萬人他們想做什麽?”
“莫非要傾國之力與我涼朝一戰?”
朝臣麵色皆驚,各自揣測燕人的用意,畢竟當初兩朝在北荒決死一戰也才出動了四十萬燕兵,那一戰殺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
塵堯的神情無比凝重,作沉思狀:
“若真是如此,那邊關危矣啊,大戰隨時會來。”
沒人察覺到皇帝陛下的眼中閃過一抹精光,其實這些話顧思年在入宮時就已經說過了,兩人這是互相配合,當著滿朝官員的麵演了一出戲。
司馬羨聽了之後同樣臉色一變,但還是不太服氣地說道:
“顧將軍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吧?你說的這些隻是猜測,燕軍本就尚武,草原內部亦有些許部落會起兵反燕,他們征調兵力不一定是與我涼朝開戰。”
“尚書大人這話就不對了,那您剛剛問我假若收複北荒打輸了怎麽辦,不也是推測假設?”
顧思年半步也不退讓,沉聲道:
“若是我們趁著燕人準備不足時率先動手,還可以占得先機。如果等北燕集結完兵力、籌措到足夠的兩朝,三十萬大軍兵分多路進犯邊關六鎮,到時候我們拿什麽來抵擋燕人?
我反問司馬大人,若是一年後燕軍傾巢而出,邊軍不敵,北燕鐵騎扣關南下直逼京城,這個責任誰來擔?
依我看,尚書大人也擔不起吧!”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顧思年的一句反問讓司馬羨啞口無言。
顧思年接著說道:
“我再來回答大人的第二個問題,收複北荒我們有多大的勝算。
八成!”
眾人目瞪口呆,這個答案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司馬羨皺起眉頭:
“顧將軍過於自信了吧,北燕戰力驍勇,多年來南征北戰、擁軍近百萬,八成勝算,從何而來?”
顧思年一點點分析起來:
“朝會之前我已經說了,天時地利人和盡在我手,有些大人說過於牽強,好,我們就算持平,有五成勝算。
北荒三州失陷數十年,各地反抗義軍始終未曾滅絕,說明什麽?說明涼地百姓痛恨燕人已久,誓死不願歸降。
戰端一開,我涼軍入荒振臂一呼,必從者雲集,人心所向。屆時與燕人交戰的不止有兩衛十萬邊軍,還有數以萬計的北荒義軍。
六成勝算。
北燕乃遊牧民族,族人皆自幼熟悉弓弩,上馬可戰下馬放牧,人人皆兵,帶甲近百萬。
這些人跟著北燕皇帝南征北戰多年,曆經沙場戰事,戰力強悍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我邊軍又何曾差了?
正隆四年,北燕皇子申屠空率兵進犯琅州,琅州衛將士奮起反擊,與敵決戰,殺申屠空,奪靖邊城,一戰殺敵過完;
正隆五年,北燕撕毀停戰協議,遣大家拓跋烈領兵數萬再度進犯琅州,欲為申屠空報仇,琅州衛將士上下一心,四麵出擊,令拓跋烈大敗而歸。
正隆六年,北燕皇族大將申屠翼舉兵五萬進攻雍州,後又有七皇子申屠景炎坐鎮前線指揮,前後增兵近十萬之眾,我琅、雍兩衛聯手,斬將上百員,殺敵八萬,令申屠景炎含恨而歸。
三年三戰,我邊軍將士連戰連捷,戰無不勝。
我說這些隻是想讓司馬大人、讓滿朝的同僚們知道,如今的邊軍早已今非昔比,戰力大增。
我顧思年很負責任的說一句,琅雍兩州六萬主力騎軍,隨便拉出一支都可以與北燕鐵騎正麵野戰,且戰之能勝!
再看燕軍。
荒軍雖然號稱十餘萬,但全都是烏合之眾,從未放在一起操練過,在我邊軍將士麵前不堪一擊,烏合之眾耳;北荒燕軍不過區區數萬,再想調兵得從草原內部抽調,這一來他們就失了先機。
此消彼長之間,又是一成勝算,七成了。
最後,北荒與我大涼同根同源,若是我朝堂百官能夠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再加上陛下有宏圖大誌,賢明聖主,那舉國上下就可傾力一擊,一戰收故土。
八成勝算,微臣字字句句皆是實情,並未有半分誇口!”
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著,顧思年的話語讓一部分主戰地官員十分振奮,尤其是國子監祭酒楊奇楊大人,雪白的胡須已經跟著顫抖起來。
站在人群中的宋慎如雖然看不出臉色的變化,但心髒正在砰砰直跳,顧思年或許隻能說服滿朝的臣子,說服陛下。
司馬羨不知該如何反駁顧思年的話語,隻好麵朝皇帝行禮:
“陛下,收複北荒事關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到萬不得已,臣認為還是應該謹慎為上,徐徐圖之。
請陛下三思啊!”
“請陛下三思!”
不少朝臣都在附和司馬羨的話,但人數比起前些天明顯少了許多。
不等塵堯開口,顧思年再度朗聲喝道:
“陛下,微臣還有話說!”
端坐龍椅的塵堯直起了身子,第一次出聲發問:
“愛卿是在暗指,北燕有動兵跡象嗎?”
“是!”
顧思年躬身答道:
“此次微臣奉命巡視邊關,同時也搜集了一些關於北燕的情報。
大家想一想,北燕為何突然在此時吞並北荒三州,還整編荒軍?
所謂荒軍,就是三州各郡縣城主府的私兵罷了,以前一直都有,但近年來各城主在北燕的支持下都在大肆招兵買馬。
荒軍規模比起兩年前擴張了一倍不止,如今已有十餘萬之眾,就算是北燕想靠這些走狗反賊鎮壓北荒百姓,也犯不著用十幾萬軍卒吧?軍卒越多,他們消耗的錢糧就越多,對燕人來說同樣是個負擔。
再者,為何會發生宿縣屠殺慘案?
因為今年以來燕人在北荒境內大肆征糧,將老百姓往絕路上逼,且草原深處也有集結兵力、整頓甲胄、籌措軍需的跡象。
這一切一切都表明,快則數月,遲則一年,北燕定會大舉出兵南下!
且從他們籌措的軍需規模上看,至少會動用三十萬至四十萬兵馬!”
顧思年話裏話外都是說己方斥候打探來的消息,閉口不提安涼閣,這可是他的絕對隱蔽,不能公之於眾。
“什麽,三四十萬!”
“往年北燕南下也就出動兩三萬兵馬,前年在雍州也隻不過動用了七八萬兵力,三四十萬人他們想做什麽?”
“莫非要傾國之力與我涼朝一戰?”
朝臣麵色皆驚,各自揣測燕人的用意,畢竟當初兩朝在北荒決死一戰也才出動了四十萬燕兵,那一戰殺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
塵堯的神情無比凝重,作沉思狀:
“若真是如此,那邊關危矣啊,大戰隨時會來。”
沒人察覺到皇帝陛下的眼中閃過一抹精光,其實這些話顧思年在入宮時就已經說過了,兩人這是互相配合,當著滿朝官員的麵演了一出戲。
司馬羨聽了之後同樣臉色一變,但還是不太服氣地說道:
“顧將軍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吧?你說的這些隻是猜測,燕軍本就尚武,草原內部亦有些許部落會起兵反燕,他們征調兵力不一定是與我涼朝開戰。”
“尚書大人這話就不對了,那您剛剛問我假若收複北荒打輸了怎麽辦,不也是推測假設?”
顧思年半步也不退讓,沉聲道:
“若是我們趁著燕人準備不足時率先動手,還可以占得先機。如果等北燕集結完兵力、籌措到足夠的兩朝,三十萬大軍兵分多路進犯邊關六鎮,到時候我們拿什麽來抵擋燕人?
我反問司馬大人,若是一年後燕軍傾巢而出,邊軍不敵,北燕鐵騎扣關南下直逼京城,這個責任誰來擔?
依我看,尚書大人也擔不起吧!”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顧思年的一句反問讓司馬羨啞口無言。
顧思年接著說道:
“我再來回答大人的第二個問題,收複北荒我們有多大的勝算。
八成!”
眾人目瞪口呆,這個答案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司馬羨皺起眉頭:
“顧將軍過於自信了吧,北燕戰力驍勇,多年來南征北戰、擁軍近百萬,八成勝算,從何而來?”
顧思年一點點分析起來:
“朝會之前我已經說了,天時地利人和盡在我手,有些大人說過於牽強,好,我們就算持平,有五成勝算。
北荒三州失陷數十年,各地反抗義軍始終未曾滅絕,說明什麽?說明涼地百姓痛恨燕人已久,誓死不願歸降。
戰端一開,我涼軍入荒振臂一呼,必從者雲集,人心所向。屆時與燕人交戰的不止有兩衛十萬邊軍,還有數以萬計的北荒義軍。
六成勝算。
北燕乃遊牧民族,族人皆自幼熟悉弓弩,上馬可戰下馬放牧,人人皆兵,帶甲近百萬。
這些人跟著北燕皇帝南征北戰多年,曆經沙場戰事,戰力強悍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我邊軍又何曾差了?
正隆四年,北燕皇子申屠空率兵進犯琅州,琅州衛將士奮起反擊,與敵決戰,殺申屠空,奪靖邊城,一戰殺敵過完;
正隆五年,北燕撕毀停戰協議,遣大家拓跋烈領兵數萬再度進犯琅州,欲為申屠空報仇,琅州衛將士上下一心,四麵出擊,令拓跋烈大敗而歸。
正隆六年,北燕皇族大將申屠翼舉兵五萬進攻雍州,後又有七皇子申屠景炎坐鎮前線指揮,前後增兵近十萬之眾,我琅、雍兩衛聯手,斬將上百員,殺敵八萬,令申屠景炎含恨而歸。
三年三戰,我邊軍將士連戰連捷,戰無不勝。
我說這些隻是想讓司馬大人、讓滿朝的同僚們知道,如今的邊軍早已今非昔比,戰力大增。
我顧思年很負責任的說一句,琅雍兩州六萬主力騎軍,隨便拉出一支都可以與北燕鐵騎正麵野戰,且戰之能勝!
再看燕軍。
荒軍雖然號稱十餘萬,但全都是烏合之眾,從未放在一起操練過,在我邊軍將士麵前不堪一擊,烏合之眾耳;北荒燕軍不過區區數萬,再想調兵得從草原內部抽調,這一來他們就失了先機。
此消彼長之間,又是一成勝算,七成了。
最後,北荒與我大涼同根同源,若是我朝堂百官能夠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再加上陛下有宏圖大誌,賢明聖主,那舉國上下就可傾力一擊,一戰收故土。
八成勝算,微臣字字句句皆是實情,並未有半分誇口!”
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著,顧思年的話語讓一部分主戰地官員十分振奮,尤其是國子監祭酒楊奇楊大人,雪白的胡須已經跟著顫抖起來。
站在人群中的宋慎如雖然看不出臉色的變化,但心髒正在砰砰直跳,顧思年或許隻能說服滿朝的臣子,說服陛下。
司馬羨不知該如何反駁顧思年的話語,隻好麵朝皇帝行禮:
“陛下,收複北荒事關重大,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到萬不得已,臣認為還是應該謹慎為上,徐徐圖之。
請陛下三思啊!”
“請陛下三思!”
不少朝臣都在附和司馬羨的話,但人數比起前些天明顯少了許多。
不等塵堯開口,顧思年再度朗聲喝道:
“陛下,微臣還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