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顧思年的反問,太子並未表現出異樣之色,隻是隨意地抿了口茶:
“顧將軍不是早就以戰場抗命的罪名將其格殺於軍前了嗎,陛下也判了徐圭滿門抄斬。
徐圭有沒有罪是國法說了算,是陛下說了算,我這個太子說了可不算。”
“嗬嗬。”
顧思年笑了笑:
“聽說殿下對臣私自處決徐圭一事有過些許異議?
微臣想問,太子殿下是不是覺得徐圭不該殺?覺得微臣行事有失偏頗?”
塵洛昭的臉皮終於僵了一下,但很快又恢複了正常:
“王爺可千萬別誤會,本殿隻是覺得既然大戰已經勝利,徐圭就算有罪也可以押往京城受審,不必急著殺頭。
畢竟陣前斬殺大將有損士氣嘛,我也是在為前線戰事著想。
罷了罷了,不提這些,罪將已經伏法,此時去談這些沒有意義。”
“不,太子殿下說錯了!”
顧思年的語氣突然凝重了許多:
“微臣覺得很有意義。”
陡然的嚴肅讓塵洛昭愣了一下,顧思年就這麽冷冷的說道:
“孤鷹嶺一戰,徐圭所部不戰而撤,讓開防線,致使燕軍數萬主力直插中軍帥帳,於全盤戰局而言幾乎與陣前投敵無異。
若不是我白羽營所部四處遊弋,遲滯燕軍速度;
若不是蕭老將軍率五千步卒死守孤鷹嶺、一步不退;
若不是各支主力騎軍及時趕到戰場、圍殲燕軍,隻怕最後的決戰就會以北燕的勝利而告終。
那我顧思年的命估計就扔在了孤鷹嶺,再沒有機會坐在這裏與殿下暢談。
出征北伐、數以萬計的邊軍將士也會喪命朔風、埋骨黃沙,北荒三州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我大涼的懷抱。
這個徐圭,罪該萬死!”
罪該萬死!
重重的四個字鏗鏘有力,悠悠回蕩在太子殿下的耳邊。
“徐圭確實該死。”
塵洛昭的表情還算自然,若無其事地說道:
“但本殿不懂兵法,更不知道當時的具體情況,顧兄似乎犯不著跟我說這些吧?”
“殿下心裏清楚,臣為什麽會跟您說這些。”
顧思年的語氣逐漸加重:
“微臣從鳳安縣一典史起家、率三百民夫青壯投身軍伍,這麽多年風風雨雨、磕磕絆絆地走過來經曆了太多。
一次次衝鋒陷陣、我見過太多同袍兄弟慘死在我的麵前;
一次次身陷絕境、是數不清的邊軍將士前赴後繼的去死才換回了我顧思年今日的一身蟒袍。
民間流言、言官彈劾、朝臣非議,這些我都不在乎,我顧思年坦坦蕩蕩,盡管衝我來就是。”
接著顧思年豎起了一根手指:
“隻有一條!
別拿千萬邊軍將士的命作為攻訐我的棋子!
是他們讓百姓能夠安安穩穩地過日子!是他們讓文武百官乃至殿下能夠高居廟堂、錦衣玉食。
誰威脅到將士們的性命,就是與我顧思年過不去,就是我的敵人!
也是整個大涼的敵人!”
屋內回蕩著顧思年鏗鏘有力的聲音,一位當朝太子、一位異姓藩王四目相對、一言不發、氣氛詭異。
先不說這句話是不是另有所指,單是用這種語氣跟太子說話就是大逆不道,換做其他人都夠殺頭了。
但顧思年不怕,或者說不在乎。
他就是要講明白一個道理,針對他顧思年沒問題,但邊軍將士的命絕不能成為棋子!
許久的沉默之後,塵洛昭站了起來,一邊緩緩踱步一邊說道:
“上一次顧兄在京城住了一年多,那一年多朝中堪稱大案頻發:鹽運案、貪腐案、春闈舞弊案……
和東宮走得近的禮部尚書、戶部侍郎、鹽課提舉司主官先後下獄,抄家的抄家,充軍的充軍。
本宮好奇啊,這些事為何這麽巧,都湊在了一起。
還是說有人在背後默默操縱~”
說到這兒,塵洛昭回過頭來看著顧思年:
“王爺,你說是巧合嗎?還是說有人在針對東宮?”
“是不是巧合微臣不知道。”
顧思年坦然一笑,往椅背上躺了躺:
“但借用殿下剛剛的話,有沒有罪自有國法裁決,他們既然觸犯了國法,那就入獄、充軍,沒什麽好說的。
至於說針對東宮。
普天之下誰有那麽大的膽子,敢針對太子殿下?”
屋中再度陷入了沉寂,兩人的每一句話乍一聽雲裏霧裏,實則每一句話都是在試探、在攤牌。
“罷了,不說這些。”
塵洛昭在許久的沉默之後擺了擺手:
“事情都已經過去,說之無益。
顧兄,以後咱們還是朋友嗎?”
顧思年頓了一下,恭恭敬敬地彎下腰肢:
“殿下說笑了,君臣有別,微臣豈敢與殿下稱友?”
塵洛昭沒有說話,就這麽平靜的看著顧思年的身影,目光閃爍。
“啟稟太子殿下、王爺,齊王殿下到了。”
恰在此時,小六子的聲音從房門外傳了進來。
“齊王殿下也來了。”
顧思年笑了一聲:
“看來今日這座北涼王府有的熱鬧了。”
“哎,王爺立下如此大功,大家前來慶賀是應該的。”
塵洛昭很隨意的笑了笑:
“走吧,咱們出去迎一迎三弟,正好,我也該走了。”
……
王府內熱鬧非凡,太子、齊王兩人先後來訪,可謂是給足了顧思年麵子。
塵洛熙的賀禮比起太子來就袖珍了許多,乃是一幅山水畫。
但並不是尋常畫作,而是一幅北涼山水圖,傳世已兩百年之久。
據說這是大涼立國之初,一知名畫師走遍北涼三州,耗時多年所作,專門為了紀念大涼皇帝的龍興之地,後來兜兜轉轉,畫作落在了塵洛熙的手裏。
現在顧思年加封北涼王,主管北涼道軍政大權,這幅畫用來做賀禮再合適不過了。
幾人寒暄了一會兒之後太子便起身告辭:
“顧兄,時候也不早了,本宮就先回了。”
不等顧思年開口,塵洛熙就詫異道:
“皇兄這麽早就走了?我還指著顧兄請咱們喝頓酒,大家來一個不醉不歸呢。”
“是啊殿下,要不再留一會兒?”
顧思年笑道:“莫不是嫌我王府拿不出好東西招待兩位殿下?”
“兩位好雅興啊。”
塵洛昭笑了一聲:
“不過東宮還有許多事務沒有處理,我就先回了,你們好好喝,咱們下回再暢飲,為顧兄慶功!”
“告辭!”
“太子殿下慢走!”
……
“嘎吱嘎吱~”
東宮的車駕壓著青石板路漸行漸遠,將那座霸氣威武的北涼王府拋在了身後。
車內的太子眼眸微凝,喃喃道:
“塵洛熙、顧思年,從今天起咱們就算對上了~”
“顧將軍不是早就以戰場抗命的罪名將其格殺於軍前了嗎,陛下也判了徐圭滿門抄斬。
徐圭有沒有罪是國法說了算,是陛下說了算,我這個太子說了可不算。”
“嗬嗬。”
顧思年笑了笑:
“聽說殿下對臣私自處決徐圭一事有過些許異議?
微臣想問,太子殿下是不是覺得徐圭不該殺?覺得微臣行事有失偏頗?”
塵洛昭的臉皮終於僵了一下,但很快又恢複了正常:
“王爺可千萬別誤會,本殿隻是覺得既然大戰已經勝利,徐圭就算有罪也可以押往京城受審,不必急著殺頭。
畢竟陣前斬殺大將有損士氣嘛,我也是在為前線戰事著想。
罷了罷了,不提這些,罪將已經伏法,此時去談這些沒有意義。”
“不,太子殿下說錯了!”
顧思年的語氣突然凝重了許多:
“微臣覺得很有意義。”
陡然的嚴肅讓塵洛昭愣了一下,顧思年就這麽冷冷的說道:
“孤鷹嶺一戰,徐圭所部不戰而撤,讓開防線,致使燕軍數萬主力直插中軍帥帳,於全盤戰局而言幾乎與陣前投敵無異。
若不是我白羽營所部四處遊弋,遲滯燕軍速度;
若不是蕭老將軍率五千步卒死守孤鷹嶺、一步不退;
若不是各支主力騎軍及時趕到戰場、圍殲燕軍,隻怕最後的決戰就會以北燕的勝利而告終。
那我顧思年的命估計就扔在了孤鷹嶺,再沒有機會坐在這裏與殿下暢談。
出征北伐、數以萬計的邊軍將士也會喪命朔風、埋骨黃沙,北荒三州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我大涼的懷抱。
這個徐圭,罪該萬死!”
罪該萬死!
重重的四個字鏗鏘有力,悠悠回蕩在太子殿下的耳邊。
“徐圭確實該死。”
塵洛昭的表情還算自然,若無其事地說道:
“但本殿不懂兵法,更不知道當時的具體情況,顧兄似乎犯不著跟我說這些吧?”
“殿下心裏清楚,臣為什麽會跟您說這些。”
顧思年的語氣逐漸加重:
“微臣從鳳安縣一典史起家、率三百民夫青壯投身軍伍,這麽多年風風雨雨、磕磕絆絆地走過來經曆了太多。
一次次衝鋒陷陣、我見過太多同袍兄弟慘死在我的麵前;
一次次身陷絕境、是數不清的邊軍將士前赴後繼的去死才換回了我顧思年今日的一身蟒袍。
民間流言、言官彈劾、朝臣非議,這些我都不在乎,我顧思年坦坦蕩蕩,盡管衝我來就是。”
接著顧思年豎起了一根手指:
“隻有一條!
別拿千萬邊軍將士的命作為攻訐我的棋子!
是他們讓百姓能夠安安穩穩地過日子!是他們讓文武百官乃至殿下能夠高居廟堂、錦衣玉食。
誰威脅到將士們的性命,就是與我顧思年過不去,就是我的敵人!
也是整個大涼的敵人!”
屋內回蕩著顧思年鏗鏘有力的聲音,一位當朝太子、一位異姓藩王四目相對、一言不發、氣氛詭異。
先不說這句話是不是另有所指,單是用這種語氣跟太子說話就是大逆不道,換做其他人都夠殺頭了。
但顧思年不怕,或者說不在乎。
他就是要講明白一個道理,針對他顧思年沒問題,但邊軍將士的命絕不能成為棋子!
許久的沉默之後,塵洛昭站了起來,一邊緩緩踱步一邊說道:
“上一次顧兄在京城住了一年多,那一年多朝中堪稱大案頻發:鹽運案、貪腐案、春闈舞弊案……
和東宮走得近的禮部尚書、戶部侍郎、鹽課提舉司主官先後下獄,抄家的抄家,充軍的充軍。
本宮好奇啊,這些事為何這麽巧,都湊在了一起。
還是說有人在背後默默操縱~”
說到這兒,塵洛昭回過頭來看著顧思年:
“王爺,你說是巧合嗎?還是說有人在針對東宮?”
“是不是巧合微臣不知道。”
顧思年坦然一笑,往椅背上躺了躺:
“但借用殿下剛剛的話,有沒有罪自有國法裁決,他們既然觸犯了國法,那就入獄、充軍,沒什麽好說的。
至於說針對東宮。
普天之下誰有那麽大的膽子,敢針對太子殿下?”
屋中再度陷入了沉寂,兩人的每一句話乍一聽雲裏霧裏,實則每一句話都是在試探、在攤牌。
“罷了,不說這些。”
塵洛昭在許久的沉默之後擺了擺手:
“事情都已經過去,說之無益。
顧兄,以後咱們還是朋友嗎?”
顧思年頓了一下,恭恭敬敬地彎下腰肢:
“殿下說笑了,君臣有別,微臣豈敢與殿下稱友?”
塵洛昭沒有說話,就這麽平靜的看著顧思年的身影,目光閃爍。
“啟稟太子殿下、王爺,齊王殿下到了。”
恰在此時,小六子的聲音從房門外傳了進來。
“齊王殿下也來了。”
顧思年笑了一聲:
“看來今日這座北涼王府有的熱鬧了。”
“哎,王爺立下如此大功,大家前來慶賀是應該的。”
塵洛昭很隨意的笑了笑:
“走吧,咱們出去迎一迎三弟,正好,我也該走了。”
……
王府內熱鬧非凡,太子、齊王兩人先後來訪,可謂是給足了顧思年麵子。
塵洛熙的賀禮比起太子來就袖珍了許多,乃是一幅山水畫。
但並不是尋常畫作,而是一幅北涼山水圖,傳世已兩百年之久。
據說這是大涼立國之初,一知名畫師走遍北涼三州,耗時多年所作,專門為了紀念大涼皇帝的龍興之地,後來兜兜轉轉,畫作落在了塵洛熙的手裏。
現在顧思年加封北涼王,主管北涼道軍政大權,這幅畫用來做賀禮再合適不過了。
幾人寒暄了一會兒之後太子便起身告辭:
“顧兄,時候也不早了,本宮就先回了。”
不等顧思年開口,塵洛熙就詫異道:
“皇兄這麽早就走了?我還指著顧兄請咱們喝頓酒,大家來一個不醉不歸呢。”
“是啊殿下,要不再留一會兒?”
顧思年笑道:“莫不是嫌我王府拿不出好東西招待兩位殿下?”
“兩位好雅興啊。”
塵洛昭笑了一聲:
“不過東宮還有許多事務沒有處理,我就先回了,你們好好喝,咱們下回再暢飲,為顧兄慶功!”
“告辭!”
“太子殿下慢走!”
……
“嘎吱嘎吱~”
東宮的車駕壓著青石板路漸行漸遠,將那座霸氣威武的北涼王府拋在了身後。
車內的太子眼眸微凝,喃喃道:
“塵洛熙、顧思年,從今天起咱們就算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