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武六年冬到建武九年初,大涼朝陷入了最為動蕩的三年。
三王之亂席卷江南,戰火連綿半壁江山。叛軍所過之處對平民秋毫無犯,反而大肆殘殺官吏,尤其是對江南籍貫的官吏、商賈鄉紳、士族權貴采取了抓到就殺的態度。
所有人都搞不清楚,為啥劍南軍要大肆屠殺權貴階層,整個江南都籠罩在一片恐慌之中,但凡有點門路的都在拖家帶口地往江北遷移。
靖難之役打了三年,朝廷官軍可以說是節節敗退:
一開始是前軍都督府調集六萬兵馬反攻南平道,結果被雪辭秋在南郡設伏,僅僅一戰六萬兵馬便全軍覆沒,左右都督一死一傷,天下震動;
塵堯意識到劍南軍沒有那麽好對付,先後調集五軍都督府主力、京畿十二衛趕赴江南,陸陸續續出動了近二十萬兵馬。
但這些所謂的精銳主力卻接連被叛軍擊潰,折損大將數員,綏慶道、南平道、劍南道三地上百城全部落入叛軍之手,戰敗的軍報猶如雪花一般飛向京城。
直到這時候滿朝文武才意識到,從戰火中磨煉出來的邊軍遠非尋常駐軍可比。
最後塵堯被逼得沒辦法了,隻能抽調北境邊關六鎮的兵馬前往江南參戰,這才穩住了戰線。
之所以不調北涼軍參戰是因為北燕動了。
趁著涼朝內亂之際,北燕陳兵二十萬於北涼關外,威逼邊境,雖然還沒有爆發大規模戰事,但小摩擦不斷,幾乎天天都有千人規模的小股騎戰。
顯然北燕是在等一個機會,等大涼朝廷被劍南軍拖垮,他們才會猛攻北涼,坐山觀虎鬥的戲碼所有人都看得明白。
在南北兩處戰場戰火連天之際,大涼朝堂上的鬥爭也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中毒痊愈後的塵風重返朝堂,塵洛熙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兩位六珠親王終於開始了全麵交鋒,各種政見不合、爭執不斷,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滿朝的臣子都看出來了,當初太子與齊王相爭的日子一去不複返,秦王正猶如一輪皓月冉冉升起在大涼朝的上空。
因為舍命救駕,又辦事得力,塵堯似乎越發喜歡這個小兒子,再加上有宋慎如、沈儒、顧思年、第五南山等人在背後出謀劃策,齊王一派節節敗退。
先是刑部尚書唐方裕偽造證據、借抓捕東宮叛逆的機會大肆打壓政敵被發現,罷官革職,由刑部侍郎蔡象樞接任尚書之位;
而後工部尚書趙空年邁,不幸病故,齊王力推自己人上位失敗,最終由當初修堤有功的周洪漠接任工部尚書。
年紀輕輕的顧書硯則因為推行合銀法立有大功,又有不世之才,拔擢吏部侍郎,成為大涼朝百年來最年輕的吏部侍郎。
這可是吏部,吏部自古以來都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更被視為天官。
也就是說顧書硯距離天官隻有一步之遙。
至此,齊王府已經在朝堂鬥爭中全麵落入下風。
三年戰火,三年朝堂鬥爭,大涼朝動蕩不安,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安定。
……
時間一晃就到了年末,京城飄起了鵝毛大雪,整座聖涼城都被一片雪白覆蓋,銀裝素裹。
皇城禦書房裏,塵堯有些疲憊的坐在龍椅上,兩位親王、六部尚書外加一個顧思年恭恭敬敬地站在兩側。
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但也不短了,眨眼間塵堯已經滿頭白發,比起三年前更顯老態,憔悴了許多。
雖然北燕重兵壓境,但塵堯並沒有讓顧思年返回北涼,眼下隻是小規模摩擦,大戰未起,皇帝還需要顧思年在京城參謀戰事。
“剛剛接到了前線軍報。”
塵堯疲憊的揉著眼眶,輕聲道:
“左右武德衛被劍南軍設計包圍,三萬兵馬一夜之間全軍覆沒,叛軍幾乎攻占黔中道全境。
幸虧欽州衛指揮使姬伯元、遼州衛指揮使莫承桑領兵拚死阻擊,這才保住了黔中道首府。
眼下叛軍正在大舉集結,不僅要進攻黔中道,還有對青揚道用兵的跡象。”
眾臣心頭一顫,怎麽又是一場大敗?
“敗仗,敗仗,又是敗仗!”
塵堯的臉上逐漸浮現出怒氣:
“江南之亂打了三年,一直都是敗多勝少,這次兩軍在前線對峙了大半年,好不容易穩住戰線,轉頭又吃了一場敗仗!
難道我大涼朝上上下下近百萬兵馬都對付不了一個劍南軍嗎!
飯桶!都是飯桶!”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還是三年戰亂讓塵堯心力憔悴,最近他的脾氣越來越差。
在場的人一哆嗦,全都彎下了腰肢:
“臣等無能,請陛下賜罪!”
“行了行了,這些話朕已經聽夠了。”
塵堯很是煩躁的說道:“眼下要考慮的是戰事該怎麽辦。
已經打了三年,難道再打三年?”
“父皇。”
塵風邁前一步,沉聲道:
“劍南軍久經沙場,戰力強悍,兒臣請求趕赴前線主持戰事,並調北涼軍參戰!”
塵堯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其實今年以來塵風已經多次請求去前線帶兵,但塵堯始終覺得堂堂皇子去前線太危險,沒有同意。
“你是大涼的皇子,還要監理國政,豈能輕易去前線冒險?”
塵堯最終還是說出了自己的疑慮:“而且北燕二十萬大軍陳兵邊境,北涼軍怎麽能輕易調動?”
“父皇!有兒臣親臨前線,方能彰顯朝廷平叛的決心,才能激勵前線將士。”
塵風沉聲道:
“至於北境戰事,眼下燕兵並未大舉出擊,前線固若金湯,北涼三州有近二十萬兵馬,抽調個幾萬騎兵南下無傷大雅。
而且南線戰事越早結束,北境就越安全。
請父皇三思!”
塵堯隱隱有些意動,看向了顧思年:“北涼王的意思呢?”
顧思年抱拳道:
“江南大多是平原地形,大規模騎軍足以改變戰場的走向,臣讚同秦王殿下的意思,抽調北涼軍南下參戰。
北涼道褚將軍、遊將軍皆乃百戰之將,擋住燕軍絕無問題。
若陛下擔心秦王殿下的安全,微臣願隨行出征,護衛殿下!”
“父皇!”
塵風再度高喝道:“兒臣懇請率兵南征!”
塵堯背著手在殿中來回踱步,終於下定了決心,沉聲道:
“加秦王為征南大將軍,北涼王為征南副將軍,領兵南征。
此次務必蕩平反賊!以安天下!”
三王之亂席卷江南,戰火連綿半壁江山。叛軍所過之處對平民秋毫無犯,反而大肆殘殺官吏,尤其是對江南籍貫的官吏、商賈鄉紳、士族權貴采取了抓到就殺的態度。
所有人都搞不清楚,為啥劍南軍要大肆屠殺權貴階層,整個江南都籠罩在一片恐慌之中,但凡有點門路的都在拖家帶口地往江北遷移。
靖難之役打了三年,朝廷官軍可以說是節節敗退:
一開始是前軍都督府調集六萬兵馬反攻南平道,結果被雪辭秋在南郡設伏,僅僅一戰六萬兵馬便全軍覆沒,左右都督一死一傷,天下震動;
塵堯意識到劍南軍沒有那麽好對付,先後調集五軍都督府主力、京畿十二衛趕赴江南,陸陸續續出動了近二十萬兵馬。
但這些所謂的精銳主力卻接連被叛軍擊潰,折損大將數員,綏慶道、南平道、劍南道三地上百城全部落入叛軍之手,戰敗的軍報猶如雪花一般飛向京城。
直到這時候滿朝文武才意識到,從戰火中磨煉出來的邊軍遠非尋常駐軍可比。
最後塵堯被逼得沒辦法了,隻能抽調北境邊關六鎮的兵馬前往江南參戰,這才穩住了戰線。
之所以不調北涼軍參戰是因為北燕動了。
趁著涼朝內亂之際,北燕陳兵二十萬於北涼關外,威逼邊境,雖然還沒有爆發大規模戰事,但小摩擦不斷,幾乎天天都有千人規模的小股騎戰。
顯然北燕是在等一個機會,等大涼朝廷被劍南軍拖垮,他們才會猛攻北涼,坐山觀虎鬥的戲碼所有人都看得明白。
在南北兩處戰場戰火連天之際,大涼朝堂上的鬥爭也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中毒痊愈後的塵風重返朝堂,塵洛熙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兩位六珠親王終於開始了全麵交鋒,各種政見不合、爭執不斷,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滿朝的臣子都看出來了,當初太子與齊王相爭的日子一去不複返,秦王正猶如一輪皓月冉冉升起在大涼朝的上空。
因為舍命救駕,又辦事得力,塵堯似乎越發喜歡這個小兒子,再加上有宋慎如、沈儒、顧思年、第五南山等人在背後出謀劃策,齊王一派節節敗退。
先是刑部尚書唐方裕偽造證據、借抓捕東宮叛逆的機會大肆打壓政敵被發現,罷官革職,由刑部侍郎蔡象樞接任尚書之位;
而後工部尚書趙空年邁,不幸病故,齊王力推自己人上位失敗,最終由當初修堤有功的周洪漠接任工部尚書。
年紀輕輕的顧書硯則因為推行合銀法立有大功,又有不世之才,拔擢吏部侍郎,成為大涼朝百年來最年輕的吏部侍郎。
這可是吏部,吏部自古以來都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更被視為天官。
也就是說顧書硯距離天官隻有一步之遙。
至此,齊王府已經在朝堂鬥爭中全麵落入下風。
三年戰火,三年朝堂鬥爭,大涼朝動蕩不安,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安定。
……
時間一晃就到了年末,京城飄起了鵝毛大雪,整座聖涼城都被一片雪白覆蓋,銀裝素裹。
皇城禦書房裏,塵堯有些疲憊的坐在龍椅上,兩位親王、六部尚書外加一個顧思年恭恭敬敬地站在兩側。
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但也不短了,眨眼間塵堯已經滿頭白發,比起三年前更顯老態,憔悴了許多。
雖然北燕重兵壓境,但塵堯並沒有讓顧思年返回北涼,眼下隻是小規模摩擦,大戰未起,皇帝還需要顧思年在京城參謀戰事。
“剛剛接到了前線軍報。”
塵堯疲憊的揉著眼眶,輕聲道:
“左右武德衛被劍南軍設計包圍,三萬兵馬一夜之間全軍覆沒,叛軍幾乎攻占黔中道全境。
幸虧欽州衛指揮使姬伯元、遼州衛指揮使莫承桑領兵拚死阻擊,這才保住了黔中道首府。
眼下叛軍正在大舉集結,不僅要進攻黔中道,還有對青揚道用兵的跡象。”
眾臣心頭一顫,怎麽又是一場大敗?
“敗仗,敗仗,又是敗仗!”
塵堯的臉上逐漸浮現出怒氣:
“江南之亂打了三年,一直都是敗多勝少,這次兩軍在前線對峙了大半年,好不容易穩住戰線,轉頭又吃了一場敗仗!
難道我大涼朝上上下下近百萬兵馬都對付不了一個劍南軍嗎!
飯桶!都是飯桶!”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還是三年戰亂讓塵堯心力憔悴,最近他的脾氣越來越差。
在場的人一哆嗦,全都彎下了腰肢:
“臣等無能,請陛下賜罪!”
“行了行了,這些話朕已經聽夠了。”
塵堯很是煩躁的說道:“眼下要考慮的是戰事該怎麽辦。
已經打了三年,難道再打三年?”
“父皇。”
塵風邁前一步,沉聲道:
“劍南軍久經沙場,戰力強悍,兒臣請求趕赴前線主持戰事,並調北涼軍參戰!”
塵堯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其實今年以來塵風已經多次請求去前線帶兵,但塵堯始終覺得堂堂皇子去前線太危險,沒有同意。
“你是大涼的皇子,還要監理國政,豈能輕易去前線冒險?”
塵堯最終還是說出了自己的疑慮:“而且北燕二十萬大軍陳兵邊境,北涼軍怎麽能輕易調動?”
“父皇!有兒臣親臨前線,方能彰顯朝廷平叛的決心,才能激勵前線將士。”
塵風沉聲道:
“至於北境戰事,眼下燕兵並未大舉出擊,前線固若金湯,北涼三州有近二十萬兵馬,抽調個幾萬騎兵南下無傷大雅。
而且南線戰事越早結束,北境就越安全。
請父皇三思!”
塵堯隱隱有些意動,看向了顧思年:“北涼王的意思呢?”
顧思年抱拳道:
“江南大多是平原地形,大規模騎軍足以改變戰場的走向,臣讚同秦王殿下的意思,抽調北涼軍南下參戰。
北涼道褚將軍、遊將軍皆乃百戰之將,擋住燕軍絕無問題。
若陛下擔心秦王殿下的安全,微臣願隨行出征,護衛殿下!”
“父皇!”
塵風再度高喝道:“兒臣懇請率兵南征!”
塵堯背著手在殿中來回踱步,終於下定了決心,沉聲道:
“加秦王為征南大將軍,北涼王為征南副將軍,領兵南征。
此次務必蕩平反賊!以安天下!”